广西河池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河池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语言文字运用 (共5题;共10分)
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 为什么有些年青人不是朝气蓬勃,积极进取,而且老气横秋,一副看破红尘的样子?这其中有个人性格的因素,也有家庭熏陶、社会影响的因素。

B . 一片高桂树枝的黄叶,一枚随风飘飞的羽毛,都会让他的内心有所触动。

令他苦恼不已的是,他没有能力将这些感觉诉诸文字。

C . 要从根本上消除腐败,还是必须依靠制度。

要使领导干部的行为时时处在监督之下,动辄得咎,从而不愿腐败,不敢腐败,不能腐败。

D . 日本的“购岛”闹剧丝毫不能改变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的事实,中国划设的东海防空识别区把钓鱼岛包含在内,有理有据,无可厚非。

2. (2分) (2019高三下·浙江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和平是人类文明发展亘古不变的主旋律,然而,纵观人类文明史,在原始社会早期用石器争夺食物到今日遍布全球的核武器军备竞赛,战争给人类造成了太多的伤害。

B . 我们要积极架设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深入教育、科学、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领域合作,加强议会、政党、民间组织的相互往来,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

C . 依目前情况而言,许多职业学院先后陆续开设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并非为了培养纯粹的游戏玩家,更主要是想尽快培养电子竞技管理、游戏策划等方面的人才。

D . 中国还将和各方共同努力,构建以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为引领,以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大通道和信息高速路为骨架,以铁路、港口等为依托的互联互通网络。

3. (2分)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有许多研究表明,如果滥用外部奖励,不仅不能促进学习,而且可能破坏学生的内在动机。

②虽然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具有促进作用,但使用过多或者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作用。

③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奖励和惩罚对于学生动机的激发具有不同的作用。

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奖励,把奖励看成某种隐含着成功的信息,如何适时地、恰当地给
予表扬应引起高度重视。

⑤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

⑥一般而言,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A . ③①⑥⑤②④
B . ③⑥⑤②①④
C . ④⑥③②⑤①
D . ④③⑥⑤②①
4. (2分) (2018高三下·凯里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 考场外,一家三口正在等待参加高考的姐姐,鲜花是贤弟精心为她挑选的。

B . 晚清海派名家的肖像画作品展,任预、任颐的作品都忝列其中并成为精品。

C . 由于个人手法粗陋还请各位海涵,有不足之处还请麻烦指出并多多谅解。

D . 今年春节期间,几个学生来我家拜访,我夫人急忙拿出糖果来招待他们。

5. (2分) (2017高二下·定州月考)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艺术观点是不断变化的,①中国文字的传承是恒久的,它涉及我们文明的存废。

②在今天,③书法已经失去普及性和实用性,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对书法产生误解。

这种误解,④就体现在对“书法”的理解中,⑤古人学习书法是“认”“念”“写”三位一体,⑥这三个部分在书法教育中被完全割裂;认,对汉字的研究,交给了中文系;念,交给了表演系;写,则交给了美术系。

中国书法首先是文字,然后才是艺术,如果把文字的内涵都剥掉了,请剩下一个艺术的壳,那就实之不存了。

A . A
B . B
C . C
D . D
二、文言文阅读 (共5题;共42分)
6. (11分) (2016高二下·湖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秋湖觞芰图序
【清】曾燠①
去年此日,湖②水入图;闰月今秋,莲花展节。

踏芳草而旧径出,讯竹林而新雨来。

芰荷深浅,不减于昔游;朋友舍离,已殊于前度。

感四时之代谢,惜二难之重并。

嘉会不常,芳筵宜再。

于时,晓凉犹嫩,残署欲收。

水涨茱萸之湾,风清杨柳之郭。

画舫预停于堤曲,寺钟倏动于城阴;老僧来迎,群贤毕至,则由慧因寺前发棹也。

俄而锦缆徐牵,彩虹乍落。

桥亭暂过,天水忽空。

入香海之慈云,有琅玕之别馆;绿波泛客,疑乘太乙之星;白羽摇芬,可结远公之社,则就净香园小憩也。

于是过莲性之寺,沿筱园之堤,厥有层楼,颇宜高咏。

旁屋三架,前沼一方。

微飕送馨,初日生艳。

拂绮席,陈兰肴,吸碧莆之杯,削华峰之藕。

歌遗山双蕖之怨,咏灵运五字之诗,则酌酒于高咏楼也。

既而余觞告终,清兴未已。

将返山阴之棹,复回曲院之风。

别港渺以通幽,清磬悠然在水。

一庵半掩,千树交阴。

竹露品茶,林风醒酒,则归途访桃花庵也。

嗟乎!何地无水,何处无花?或因人事之乖,不免胜游之少。

惟此大江南北,时和岁稔,政简刑清。

官有余闲,
民无异志。

得从诸君之后,重开昨岁之筵。

可以娱嘉宾,容拙吏。

谓非厚幸,宜得纪传。

爰有董、巨山水之家,徐、黄丹青之手。

分之而各写一胜,合之而均有千秋。

其图慧因寺者,为钱塘钱玉鱼。

其图净香园者,为长洲袁竹室。

其图桃花庵者,为如皋陈肖生。

其图高咏楼者,为全椒吴山尊也。

图中之客凡十有八人,各有诗。

是为序。

(选自《清文观止》)
【注】①曾燠:江西省南城人,乾隆进士,有《江西诗征》《赏雨茅屋集》等文集。

②湖:即江苏扬州瘦西湖。

当时作者担任两淮盐运史,在扬州设了题襟馆,与宾客们饮酒咏诗为乐,因在闰六月游湖,故题目中称“秋湖”。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则就净香园小憩也就:靠近
B . 既而余觞告终,清兴未已已:而已
C . 或因人事之乖乖:不如意
D . 图中之客凡十有八人凡:总共
(2)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作者所说的“胜游”的一组是()
①嘉会不常,芳筵宜再②晓凉犹嫩,残暑欲收③绿波泛客,疑乘太乙之星④ 厥有层楼,颇宜高咏⑤吸碧莆之杯,削华峰之藕⑥竹露品茶,林风醒酒
A . ①③④
B . ②④⑤
C . ③④⑤
D . ③⑤⑥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作者一行游玩瘦西湖的几个主要景点,从慧因寺到虹桥、桥亭,再到净香园、莲性寺、筱园、高咏楼,经过别港,最后到桃花庵。

B . 本文先叙写了作者在观莲节与宾客秋游的情形,最后一段交代客人们作画吟诗的缘由,并抒发了对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和谐社会的赞美之情。

C . 本文用了很多典故,但是语言却清丽可人,琅琅上口,有音韵之美。

D . 本文是一篇给诗集作的序文,采用了骈散结合的句式,抒写了文人墨客游山玩水的乐趣,有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意韵。

(4)
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感四时之代谢,惜二难之重并。

嘉会不常,芳筵宜再。

②惟此大江南北,时和岁稔,政简刑清。

③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7. (8分) (2018高一上·铁山港期中)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②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③。

【注】①玉垒:山名。

②西山寇盗:指吐蕃。

③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1)下列选项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首联提挈全篇,花伤客心,以哀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正衬手法。

“登临”
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B . 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上句就时间驰骋遐思,下句向空间开拓视野,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C . 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

上句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
D . 尾联运用典故,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

E . 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2)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结合全诗谈谈诗中“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
8. (5分) (2017高一下·黑龙江月考)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李白《蜀道难》中,描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②杜甫《登高》中,以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③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借古说今,指出即使像秦王朝那样强大的统治势力终要遭遇“________”的惨烈结果。

9. (12分) (2019高一上·大港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信封上的大头菜
马犇
代写是个老行当,多在邮局附近出摊。

少时,一两家;多时,十多家。

这个行当无需太多东西,一张桌,一沓纸,一支笔足矣。

讲究的代写人,会使专用笺纸,且以毛笔书之。

但多数代写者只用钢笔,纸也就地取材,机关、企业、学校的稿纸都有人用。

代写多是代人写信,偶尔也代写诉状、遗嘱、传记、家史。

代人写信并不复杂,顾客口述大概内容,代写人书之。

也有代写回信的,不识字的人拿来收到的信,请代写人读信,然后将回信的大致内容告知代写人。

代写冯不是最早的代写者,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才加入队伍。

选择代写,并不是因为他已从工厂病退,而是另有他因。

代写冯秉持着自己的原则,每写完一封信,就忘掉内容,在写信的过程中尽可能准确地呈现出顾客的想法。

加之其价格在同行中最低,所以找他代写的人特多。

与别人不同的是,当有人往台湾寄信时,代写冯写信封前,都会与顾客商议,“同志,请允许我在信封背面画一个代写摊的标志”,多数顾客不会拒绝,或者说并不在意,因为别说他画个标志,就是涂满信封,邮资也不变。

代写摊的标志是个大头菜,下面写有“大头菜·冯”。

后来为提高效率,代写冯刻了枚章,上置大头菜图案,下刻文字,极易辨识。

解放前,淮城有不少人在南京加入国民党,蒋介石兵败台湾前,有很多淮城籍的国民党军官回乡将亲友带走。

所以后来,淮城往台湾寄的信,往往比寄往周边的信还多。

代写冯清楚地记得,他六岁时,哥哥十岁,身为国民党军官的舅舅回乡省亲,在冯家小酌,自己和哥哥在院里玩耍,哥俩路过堂屋时,舅舅立即召唤哥哥。

谁也没想到,饭毕,哥哥即被带走。

从此,一条海峡分隔开哥俩。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两岸掀起寻亲潮。

由于老家所处的街巷已被更名数次,即便哥哥记得旧址,信也会被打回。

而哥哥的地址,代写冯更是一无所知。

令哥俩终身难忘的或许只有大头菜,因为他们小时候,家里有个腌制老卤大头菜的作坊。

当年,站在巷口,就能闻到大头菜那极为特殊的香气。

那些年,因为贫困,大头菜被广泛食用。

虽然条件艰苦,但淮城人一直乐观,他们尝试着“细做”大头菜,且将腌制大头菜的卤留下来,像传家宝一样传下去,到了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卤仍在缸里。

用老卤腌制大头菜成了当地的习俗。

旧时岁月,老卤大头菜不仅让单调的饮食多了些滋味,还给困窘的生活提了鲜。

后来,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老卤大头菜并没消失,它成了淮城人的情结。

再后来,它在外地也红火起来。

淮城有民谚:“大头菜不是菜,出门人往外带。

”淮剧《补缸调》更为直白:“河北闻名大头菜,招来宁沪大客商。

肩挑车运到码头,货到南边用船装。

远销南京和上海,还有扬州和镇江。

河北地方腌切户,家家都有腌菜缸。


《补缸调》里的河北,即河下古镇北边的河北村。

代写冯家正住在河北村,当年,哥俩餐餐都离不开自家的大头菜。

代写冯干了十多年,代写的寄往台湾的信有数百封。

一个冬日,梁二拿来台湾亲戚的回信,代写冯照例读给梁二听,除了梁家的信,还有张宣纸,几列隽秀的毛笔字,上书:“近日,几位淮城籍友人相聚,席间,谈及家乡的大头菜,梁君便拿出一封来自家乡的信,信封背面钤着大头菜的印。

梁君说淮城有个代写摊,所代写的来台的信皆有此印。

‘大头菜·冯’,代写摊莫非恰是吾弟所设吧,今借梁君的信,附上通联。

含泪盼复。


代写冯热泪盈眶,他做梦也没想到,这个笨方法竟能找到哥哥。

代写冯替梁二写完信,即给哥哥写信,一口气写了十多页。

自此,哥俩频繁通信。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哥哥回乡,五十年了,哥俩终于重聚家乡。

代写冯做了很多家乡菜,还特意放了碟老卤大头菜。

令代写冯意想不到的是,哥哥从包里拿出一个从未开封的小坛。

这是当年离淮时,母亲塞给他的。

哥俩夹起大头菜,老泪纵横。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开篇交代了代写行当的出摊位置、所需用具、代写内容等,既向读者介绍了这一传统行当,又为引出小说主人公代写冯作了铺垫。

B . 小说插叙了淮城籍国民党军官在蒋介石兵败台湾前带走亲友的情节,说明了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也解释了代写冯选择代写的原因。

C . “由于老家所处的街巷已被更名数次”,交代了代写冯在别人的信封上写“大头菜·冯”的一个重要原因,也从侧面表现了新中国的面貌日新月异。

D . 小说引用有关大头菜的谚语和淮剧内容,说明大头菜是淮城人家家户户生活的必备之物,语言通俗直白,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和地方色彩。

(2)请概括代写冯的形象特征。

(3)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以“信封上的大头菜”为题的作用。

10. (6分) (2017高二下·山东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
在叙事文学的话语结构中,时间是一个基本要素。

叙事作品中时间的特征是它的二元性:一个是本文时间,即
阅读作品本文所需要的实际时间;另一个是故事时间,即在故事中虚构的时间关系。

这两种时间有时可以重合,比如在叙事电影中的一个镜头、古典话剧的一幕,便是如此。

但就整体而言,本文时间和故事时间不仅性质不同,长短与顺序也不同。

两种时间的矛盾关系形成了叙事结构中的节奏性,主要体现于时序、时长与频率中。

叙事作品中的时序是本文时间序列与故事时间序列相互对照形成的关系。

通常人们相信,“自然”的叙述顺序应当是本文时序与故事时序一致。

编年史式的故事(如典型的史传文学)明显地体现出这种一致性来:叙述的前后从整体上来说便显示出故事的前后顺序。

情节性强的故事突出的是逻辑顺序,而根据“前为因,后为果”的习惯观念,逻辑顺序应当同时间顺序是一致的,人们把按照虚构的时间或逻辑顺序进行的叙述称作“顺叙”。

本文时序与故事时序之间还存在种种不协调形式,即一般所说的“逆时序”。

古罗马诗人贺拉斯对逆时序的叙述方式极为推重,他向人赞扬荷马的叙述方式:“他写狄奥墨得斯回家不从墨勒阿格尔的死写起;他写特洛亚战争也不从头写起。

他总是尽快地揭示结局,使听众及早听到故事的紧要关头”。

荷马这种从中心事件开始然后倒叙起源的做法实际上成了西方古典叙事的一种传统结构。

时长是指一段连续时间的长度。

故事时间的时长是确定的,尽管有的叙述因缺乏时间标志而变得暧昧不清。

本文时长只有一段文字的阅读时间,然而阅读时间不是千篇一律的,谁也无法测量出标准时长来。

我们无法对两种时长进行量化比较,但可以假设一种“匀速叙事”,即故事时长与本文时长的关系始终保持均衡状态的理想叙事作为参照点,从而比较出各种叙事作品中的速度与节奏特点来。

叙述频率是指本文话语与故事内容的重复关系,重复包括两种基本类型:事件的重复与话语的重复。

前者是指某一类型的事件反复出现;后者是指对一个事件的反复叙述。

严格地讲,生活中不会有完全重复的事件,太阳终岁常见而光景常新。

但在叙述话语中却可以抓住两个事件中的相似特征而形成重复,从而提示出一种恒定的意义或产生某种象征意蕴。

如20世纪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重复出现同大鱼搏斗的事件,这一事件成为一个恒定的母题,启示人生的一种永恒意蕴——无尽的渴望与追求。

话语的重复是指对某一事件反复讲述若干次。

事实上叙述一个事情的话语原原本本地反复插入故事中,这在叙事中是很少的。

典型的话语重复是反复讲述同一件事,但每次讲述的角度、层次等都有不同,从而使一个事件的意义得到多方面的展示。

(摘自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有删减)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时间是叙事文学话语结构的一个基本要素,时序、时长和频率是体现叙事结构节奏性的三个要素。

B . 编年史式的故事使用的是“自然”的叙述顺序,本文时序和故事时序一致,叙述过程时刻显示出故事的前后顺序。

C . 时长指一段连续时间的长度,包括故事时长和本文时长。

“匀速叙事”是故事时长与本文时长的关系始终保持均衡状态的理想叙事。

D . 叙述频率包括事件的重复和话语的重复,事件的重复是指某一类型的事件反复出现。

严格地讲,生活中没有完全重复的事件。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人们把按照虚构的时间或逻辑顺序进行的叙述称作“顺叙”,情节性强的故事突出的是“前因后果”的逻辑顺序。

B . 荷马从中心事件开始然后倒叙起源的做法成了西方古典叙事的一种传统结构,可见,在西方“逆时序”比“顺叙”更为人看重。

C . 为了比较各种叙事作品的速度和节奏特点,可以假设一个“匀速叙事”作为参照物,来解决故事时长和本文时长难以进行量化比较的问题。

D . 叙事中很少反复出现叙述一个事情的原话,如果典型话语重复,文本也会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进行讲述,让一件事情的意义得到多方面的展示。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时间和故事时间有时可以重合,有时却表现出不同的性质、长短和顺序。

因此,就形成了叙事结构中的节奏性。

B . 贺拉斯十分赞赏荷马采用的“逆时序”叙述方式,认为他快速揭示结局,让读者了解故事紧要关头的做法是可取的。

C . 虽然有的叙述因缺乏时间标志而模糊不清,但故事时间的时长是确定的。

而本文时长则是难以测量的。

D . 作者认为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重复出现老人同大鱼搏斗这一事件,是为了揭示“渴望与追求”这一永恒的人生意蕴。

三、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9高三上·焦作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3月17日,陈医生在动车上忽然听到广播紧急呼叫,有位乘客不舒服,急需医生帮忙救治,陈医生不假思索地去救治了患者。

事后有目击者称,陈医生救治结束后却被乘务员要求出示医师证,因未随身携带医师证,她又被要求出示身份证和车票,并进行拍照存案,同时还得再写一份情况说明并签字画押。

事情发生后,相关单位19日发出“致歉说明”。

陈医生说,当时列车员的态度很好,只是按照流程在处置,列车员已经向她说明情况并表示了歉意。

此事引起了人们热议。

有人说,这样的做法寒了救人者的心,以后谁还敢救人呢?
有人认为,列车工作人员是在规避自身风险,这里反映了法律、信任与道德的冲突。

也有人认为,公众需要学会从法律上看问题,不能只是站在道德的高点批判别人缺乏无私之心。

……
对于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看法和理解?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文言文阅读 (共5题;共42分)
6-1、
6-2、
6-3、
6-4、
7-1、
7-2、
8-1、
9-1、
9-2、
9-3、
10-1、
10-2、
10-3、
三、作文 (共1题;共5分)
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