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V两栖远征战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特点
EFV两栖远征战车车体为5083铝合金装甲板整体焊接式全密封结构,能防御轻武器、弹片和光辐射烧伤。车 体外形呈流线形,能克服3m高的海浪并能整车浸没入波浪中10~15s。驾驶员和车长一前一后位于车前左侧,各 有1个单扇后开舱盖和7个观察镜,可以进行360°观察。驾驶员配有M24红外液视潜望镜,车长前方有1个可升高 的M17C潜望镜,以便越过驾驶员舱盖观察前方。
ZTD-05两栖突击车涂陆军三色迷彩的 ZTD-05属于中国国产 05高速两栖突击车系列,属于新型国产两栖装甲 突击车(AAAV)。05高速两栖突击车系列是当今世界上水上速度最快,也是最先进的中型两栖突击车系列。它由 功率强大的发动机推动,可在水上高速航行。美国也在研制类似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AAV大型高速两栖突击车,性能比中国大陆 的高速两栖车系列更先进,但尚未完成研制。中国 05高速两栖突击车系列水上速度快,且火力强大。该系列车 辆装 1门 105毫米低后座力坦克炮,就成为高速两栖坦克,其威力足以击毁 M-60、 M-48等各型主战坦克;装 30毫米机炮就成为高速两栖步兵战斗车,其火炮威力足以击毁台 M-41轻坦克和各型装甲车。而炮管周围的支撑 可以大幅度提高机炮的射击精度。 ZTD-05的特色很明显,那就是车体前端有可伸缩折叠的防浪板。这个装置可 以抵消一些水流对车体的扰动和阻力,提升整车在水中机动时的速度。
动力装置上方装有1风扇和散热器,空气进出均经由车顶防弹格栅。浮渡时格栅下方的液压驱动门关闭空气进 出口,车内所需空气则由装在驾驶员右侧车顶上的液压驱动空气阀门进入车内。此时靠与车底连成整体结构的接 触式冷却器进行冷却。
该车在浮渡时由两个装在车体后部两侧的喷水推进器驱动。分动箱的动力通过舷台顶部的直角变速器和延伸 到车尾的驱动轴驱动喷水推进器。该推进器为铝制混流式水泵,喷水口排水量L/min。
战车性能
现在海军陆战队使用的型号已是1979年开始服役的两栖突击战车。该战车由三人驾驶,可以承载25名海军陆 战队员,并且该战车还装备了一部50口径机关枪和40毫米口径半自动榴弹发射器,它的陆地最高时速为72公里, 水中时速为13公里。如今,为了满足当前战争的需要,美军已花费了大约250万美元将AAV7A1两栖突击战车改装 了相对较轻的轻型装甲,这是因为现在两栖突击战车最重要的任务是输送陆战队员,附加的重型装甲可能会使战 车过重而沉入海底。美国海军陆战队已经开始使用另一种新型的装甲战车-两栖远征战车(EFV)。该战车也是由 3人驾驶,可以承载17名全副武装的海军陆战队队员。两栖远征战车在陆地上的最高时速为72公里,在水中的最 高时速可以达到46公里,是过去两栖突击车的3倍。并且,它装备有火力更为强大的30毫米口径机关炮(chain gun)和同轴7.62毫米口径机关枪。随着该战车的批量生产,不久将会完全取代目前正在服役的AAV7A1两栖突击 战车。但是,两栖远征战车作为装甲战车也存在很多局限性。它当初的设计是计划与美国海军陆战队的M1A1艾布 拉姆斯坦克相配合使用,因此它根本无法抵制像BMP-2或法国的AMX-10步兵战车的火力,更不用说坦克的袭击 (甚至连100毫米T-55火炮的都不能抵挡)。在保护性能上两栖远征战车与AAV7A1两栖突击战车相比还是取得了 较大的提升。
谢谢观看
ZTD-05两栖突击车从车体外型上来看,国产两栖装甲突击车车体的体积明显小于 EFV远征战车。另外,国产 两栖突击车滑板展开后的外型与 EFV有所不同,并非如前者一样的弓形 (首滑板前后两部分倾角差较大),而 是成较大倾角的平直状态。对于国产两栖突击车来说,最大的技术简化就是放弃了全收放结构履带,高速航行时 很可能仅通过后移诱导轮张紧履带来减小阻力。因为车体较小且不能形成封闭式车底,国产两栖突击车将更加依 赖辅助滑板的抬升作用,因此才采用了与车体相对面积较 EFV大很多的首尾辅助滑板 (特别是尾滑板)。 EFV 从平衡性方面着眼,采用了动力舱中置的布局结构,战斗室位于动力舱前,车载陆战队员则成 U形环坐于发动机 周围,显然动力舱和载员舱的空间发生了干涉,影响了战车的承载效率。
产品介绍
EFV两栖远征战车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海军陆战队仍在使用1971年开始服役的AAV7系列两栖装甲战车,但 随着美国新型EFV两栖远征战车的批量生产,AAV系列战车将逐步被取代。
历史
发展由来
对比
早在 20世纪 30年代,美国就开展了履带式登陆车的研制。
1) 1935~1937年研制出LVT1履带式登陆车,称为“鳄鱼”。加有装甲防护的,称为 LVT(A)1,战斗全重 14.6吨,主要武器为1门37毫米火炮,最大陆上速度40千米/小时,最大水上速度11千米/小时。
EFV两栖远征战车
美国研制的两栖步兵战车
01 产品介绍
03 局限性 05 战车性能
目录
02 历史 04 结构特点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海军陆战队仍在使用1971年开始服役的AAV7系列两栖装甲战车,但随着美国新型EFV 两栖远征战车的批量生产,AAV系列战车将逐步被取代。80年代,美国海军陆战队装备的LVTP7履带式登陆输送车 全部进行改装,改进后称为AAV7两栖突击车,战斗全重增至22.838吨。但美国海军陆战队对这种战车并不满意, 提出具有更高输送和陆上战斗能力的新型战车要求,这样就开始制订AAAV先进两栖突击车研制计划。 AAAV1999 年制造出第一批3辆样车。此后又制造出第二批共 9辆样车。AAAV定型后,于 2003年9月10日被改称为“远征战 车”(EFV)。
动力舱位于车首中央、驾驶员右侧,动力通过带闭锁装置的变矩器传递到HS-400-1液压双流转向、动力换挡 的综合式液力传动装置,经变速箱输出端汇流行星排传到车体上的侧减速器,最后传到主动轮。传动装置主要部 件是变矩器、电液控制离合器和液太转向系统,同时具有变速、转向和制动功能。装在液力变矩器壳体上方的分 动箱通过电液控制离合器可以把发动机动力提供给喷水推进器和发动机冷却系统。减速和停车制动通过机械操纵 的油冷多片式摩擦制动器完成。
2) 1942年生产出LVT2履带式登陆车,称为“水牛”。有装甲的称为 LVT(A)2,战斗全重约13吨,武器为3 挺 7.62毫米机枪,最大陆上速度 32千米/小时,最大水上速度 12千米/小时。 1943年研制出 LVT3履带式登陆 车,称为“大毒蛇”,战斗全重17吨,最大陆上速度27千米/小时,最大水上速度11千米/小时。1943年研制出 LVT4履带式登陆车。有装甲的称为LVT(A)4,战斗全重17.9吨,武器为1门75毫米榴弹炮,最大陆上速度32千米/ 小时,最大水上速度12千米/小时。
3) 50年代,美国研制出 LVTP5履带式登陆输送车,用于装备美国海军陆战队。战斗全重 37.4吨,乘员 3 人,载员 25人。武器为 1挺 7.62毫米机枪。最大陆上速度 48千米/小时,最大水上速度 11千米/小时,能在 3.66米高浪中行驶,车体密封性较好。
4) 70年代,美国研制出 LVTP7履带式登陆输送车,用于装备美国海军陆战队两栖突击营,担负将陆战队员 由舰运送到岸,必要时也可将其运送到内陆目的地的任务。战斗全重 18.257吨,乘员 3人,载员 25人。武器为 1挺12.7毫米机枪。发动机功率 294千瓦,最大速度64千米/小时,最大行程 480千米。
局限性
但是,两栖远征战车作为装甲战车也存在很多局限性。它当初的设计是计划与美国海军陆战队的M1A1艾布拉 姆斯坦克相配合使用,因此它根本无法抵制像BMP-2或法国的AMX-10步兵战车的火力,更不用说坦克的袭击(甚 至连100毫米T-55火炮的都不能抵挡)。当然,在保护性能上两栖远征战车与AAV7A1两栖突击战车相比还是取得 了较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