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收入分配存在问题\影响及解决办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收入分配存在问题\影响及解决办法
当前,随着市场化取向改革的深入,收入差距引发的不同社会阶层矛盾加剧等问题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最为敏感的话题。

“十一五”是中国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因此,如何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判断。

并制定相应的公共政策,从而化解社会矛盾、减轻改革成本,避免爆发社会骚乱和政治动荡,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

一、收入分配中问题
1、收入差距呈现快速扩大的趋势。

其中包括:居民总体收入差距快速扩大、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内部居民的收入差距扩大、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不同职业收入分配不规范等问题。

居民总体收入差距快速扩大:衡量居民收入总体差距扩大的指标主要有基尼系数、实际收入和金融资产等。

从基尼系数来看,据国家统计局的测算,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我国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大致为0.21~0.24。

城市居民的基尼系数大致为0.16~0.18,说明当时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基本上呈现一种平均主义的趋向。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的综合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45,而且从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曲线来看,仍将呈现继续扩大的趋势。

不同职业收入不均衡。

如国家公务员的收入分配不规范问题:制度内收入分配平均主义现象依然存在甚至相当严重。

一方面,在现行的工资制度中,不同级别、同一级别的不同档次之间工资差距过小。

工资未能够充分体现个人的职责和贡献;另一方面,奖金和福利是按照平均分配的方式发放的,而且在收入中所占比例较大,进一步加剧了平均主义倾向。

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外收入迅速增加。

工资外收入有一部分是合理的,属于对职工工资和额外劳动的补偿。

主要是不合理部分迅速增加,不少单位擅自提高奖金的发放标准,扩大范围增大工资外的灰色收入。

灰色收入主要来自“小金库”和预算外资金。

2、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赶不上经济增长的速度,这表明大多数居民未能完全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果。

统计资料表明,在1997年之前,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长率虽然波动较大,但整体还是以较高速度在增长,但1997年以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就开始低于GDP的增长率。

比如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93元,实际增长9.6%;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6,2%。

但全年的经济增长率却为9,9%。

到2006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0,0%,低于当年的经济增长率10,7%。

虽然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1,4%,但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只是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一部分。

再加上上年的低增长,农民的收入增长难以乐观。

二、影响
收入水平的相对滞后直接制约了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升级的速度。

国际上中等以上发达国家最终消费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即消费率)一般维持在75%左右。

2002年德国的消费率为78%,美国为85%,印度为78%。

而我国2005年的居民消费率只有38%,连发达国家的一半都达不到。

中国社会科学院曾推出的“2007社会蓝皮书”指出,受到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制约,与世界上人均收入和中国相近的国家相比,中国的服务业发展水平仍然偏低。

此外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则是影响消费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合理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举个例子:每增加一块钱,城市人花掉0,72元,农村人花掉0,85元。

而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大约只有城市居民的1/3,这就使得全国居民的平均边际消费倾向难以得到提高。

现在有一种普遍的说法,我们目前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的手中,这必然加剧了全部国民消费不足的问题,而且还容易导致奢侈品消费的畸形发展。

更为严重的是收入分配不公很容易引起社会治安问题影响社会稳定。

三、措施
从政府角度来看,要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重新设定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体系。

由于中国作为一个面临多重经济结构转型的大国,不能放任收入分配问题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自然”解决,而必须把收入分配的转型纳入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要打破打破垄断。

对于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规范公务员的工资外收入,使公务员的职责和贡献与收入挂钩。

第二,建立以创业促进就业的新型教育和社会机制。

目前,人们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人就业的困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机会主要靠市场活动主体去创造,而不能依靠政府来直接提供。

通过提高农民工素质。

特别是加强对农民工职业教育的训练,增加农民在社会就业的能力和增加收入的能力,缩小城乡差距。

第三,建立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

调查显示,约2/3的贫困人口以及绝大部分的返贫人口,其贫困的原因是由于疾病得不到及时治疗而长期患病造成的。

这就需要建立医疗上的社会保障体系。

医疗保障体系不仅要为城市和农村的居民提供基本的看病和治病的设施和人员方面的条件,而且要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健康防病知识普及体系。

减少因病致贫的现象,解决看病贵的问题。

“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是我国当今的治国理念,而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引发的社会问题同样也只在中国经济社会体制不断改革中得以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