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戏剧艺术十五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与《戏剧艺术十五讲》
作者:黄世智
来源:《参花(下)》2019年第06期
惊闻董健先生于二○一九年五月十二日去世,谨以此文怀念董健先生。

我的书房内有藏书数千册。

如果让我从中挑选一本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书,那就是《戏剧艺术十五讲》。

董健与马俊山合著的《戏剧艺术十五讲》至今已经出过三版。

二○○四年三月第一版,二○○六年七月第二版,二○一二年二月第三版。

每个版本的印刷次数和数量都多得难以统计。

这三个版本的书我都有。

之所以说它最重要,是因为《戏剧艺术十五讲》对我来说,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

《戏剧艺术十五讲》对我来说极具实用价值。

二○○五年我考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做李江老师的硕士研究生时已近不惑之年,毕业后最好的去向就是攻读博士学位,然后再找工作。

我准备报考南京大学,因为李老师是南京大学毕业的戏剧戏曲学博士,导师是董健先生。

当我问李老师应该选择哪一位导师时,他说:“你就选马俊山吧,他是我师弟。

去书店买一本《戏剧艺术十五讲》。

那是他和董老师一起写的。

”当我问学习戏剧理论还须读什么书时,他说:“把这一本书吃透再记住就够了。

”我在为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本科生讲授“戏剧艺术”课程时用的教材就是《戏剧艺术十五讲》。

从此,《戏剧艺术十五讲》就成为我学习和工作中最重要的戏剧学类参考书。

二○○七年我考入南京大学做马老师的博士研究生,在给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讲授“戏剧理论与实践”课程时,马老师也建议我用《戏剧艺术十五讲》做教材。

二○一○年,我到西北政法大学戏剧影视艺术系工作。

在给两个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的本科生开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为全校学生开设通识课时,只要是戏剧理论和实践类课程,我和学生使用的教材都是《戏剧艺术十五讲》。

《戏剧艺术十五讲》对我来说也具有审美價值。

这本书是我的导师马俊山与他的导师董健先生合著的。

因此,我在桂林第一次买《戏剧艺术十五讲》时,就十分喜欢这本书,其中当然有感情倾向在里面。

我第一次给马老师写信时,专门照了一张自己在看《戏剧艺术十五讲》的照片寄给他。

其中当然有讨他喜欢、表达自己想做他学生的目的。

我经常给马老师打电话请教问题,在谈到《戏剧艺术十五讲》时,他很自信地说:“十年之内,它肯定是最好的可以做教材的戏剧理论著作。

”由于多年来一直使用《戏剧艺术十五讲》,特别是我最早使用的二〇〇四年版的书,我不仅看过无数遍,而且书里有我写的大量批注和许多学生的留言。

每当看到这本书时,我就会想起许多往事。

每一版的《戏剧艺术十五讲》印刷得都很精美。

特别是第一版的版面和封面设计得十分艺术,书中的插图也是精挑细选。

这一版的纸张和印刷质量也特别好。

这一切因素加在一起使该书本身成了一件具有情感价值的艺术品。

所以,我翻看《戏剧艺术十五讲》时,本身就是一种审美享受,它会唤起我许多美好的回忆。

《戏剧艺术十五讲》与我可谓“感情深厚”。

还在广西师范大学时,因为该书的作者一位是李老师的恩师,一位是他的师弟,他就经常和我们这些弟子谈到二位。

他认为董健先生不仅是戏剧戏曲学界的泰斗,也是当代启蒙思想家。

他还给我们讲了许多董健先生的故事。

有一次董健先生应邀去广州一所大学做演讲。

临行前,南京大学党委书记特意到他家恳请他“嘴下留情”“多说好话”,否则学校的办学经费就可能要打折扣。

还有一次上海一所大学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请董健先生做评委会主席。

因为答辩的博士生是本校的一位领导,其他几位评委都同意
通过,唯有董健先生认为论文不合格不予签字。

而马俊山的博士论文写了八十多万字的故事也是李老师告诉我们的。

从进入广西师范大学做研究生开始,因为有了《戏剧艺术十五讲》,我又经常向马老师请教问题,马老师事实上就已经成为我的导师了。

马老师有一个习惯就是,每次通话结束时,他都会说:“请代我向李老师问好。

”而李老师知道后往往会很高兴地笑着说:“好!你再同他联系时,代我谢谢他,也代我向他问好。

”二○○七年十月上旬,我陪“师爷”董健先生去北京参加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工作会议。

他专门去书店买了一本二○○六年七月版的《戏剧艺术十五讲》。

我问他:“董老师,你还买自己的书啊?”他说:“这是今年暑假才印刷的第二版,我还没有。

”他看看书,又看看我说:“我送给你一本吧。

”我说:“那太好了!”他当时就买了两本,一本送给我,而且还在上面写了赠言。

这本书也是我收藏的一本较重要的《戏剧艺术十五讲》。

所以,《戏剧艺术十五讲》实际上在我们几代师生之间成了大家交流思想的话题并起着联系感情的纽带作用。

至今,《戏剧艺术十五讲》已经陪伴我十五个年头了。

每当翻看自己收藏的这些不同版本的《戏剧艺术十五讲》,我就会想:也许,再过十年,《戏剧艺术十五讲》仍然是最好的可以做教材的戏剧理论著作。

当然,我也希望能够出现比它更好的戏剧理论著作。

作者简介:黄世智,男,1966年出生,河南省潢川县人,西北政法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戏剧戏曲学博士。

研究方向为中国话剧史论及中国电影史论。

著有《中国话剧:形成、传播与常态》和《桂林文化城戏剧研究》(合著)。

(责任编辑徐参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