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思考一下,你如果要在数千名考生中脱颖而出, 你想怎样写好这篇文章?
甲:标新立异,首先观点要独 道。想象要丰富,构思要精妙。 答题观点:要代圣人立言,不
乙:擅于采百家之言,引用名 人警句 。
得有自己的想法.所论内容主要 据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什么是八股文?
破题
承题
用两句话将题目的意义破开 承接破题的意义而说明之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第二课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一、大兴文字狱
1、什么是文字狱?请列举历史史实。
文字狱:统治者故意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
取只言片语,罗织罪状,对作者加以严厉惩罚。
因统治者挑剔文字过错而兴起的大狱叫文字 狱。明朝时朱元璋开始出现,到清朝康熙雍正和 乾隆年间发展到了极限。
资料2 “到乾隆年间,大家便更不敢用文章来说话了。所谓读书人, 便只好躲起来读经,校刊古书,做些古时的文章,和当时毫 无关系的文章。” ——鲁迅
结合所学知识及以上材料,写写文字狱的严重影响。 造成了严重的恐怖气氛,摧残了人才。
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 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 的丛书。1773年5月1日, 清朝开设《四库全书》编 纂馆。 由总纂官纪昀(晓 岚)穷毕生精力,率三百 六十位一流学士成书于公 元1782年3月12日。该书包 括经、史、子、集四部, 3461种书目,79039卷,总 字数将近10亿,可谓超级 文化大典。《四库全书》 为后代学者研究中国古代 文化提供了较完善的文献 资料。
观点1混淆了科举制度与八股取士两个概念。 顾炎武批判八股取士,并不意味着他完全反对科 举制度。八股取士是科举制度发展至明清时期才 出现的,顾炎武批判的对象,就是明清时期的八 股取士。所以,“顾炎武这种批评不合理”的看 法是不正确的。但是,观点l肯定科举制历史贡献 的观点是正确的。观点2正确。
加强思想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治,加强专 制主义中央 文字狱和 八股取士 集权制。 文字狱和 八股取士
二、删削。乾隆四十一年诏令:书籍内如有只须删改的字句,就不 必因此而废掉全书;乾隆四十四年,禁网已注意到地方志;乾隆四 十五年,注意力伸到野史诗、演戏曲本、小说等俗文学领域。 三、篡改。乾隆五十年,改《明末纪事本末》中“吴三桂击走李自 成”为“清军击走李自成”。
焚书坑儒
《四库全书》在编修过程中,数目惊人 的书籍遭到了焚毁、删削、篡改、错讹 的厄运,而这一切都是蓄意为之。 一、焚毁。《四库全书》收录全文 的图书一共有3461种,成书79000卷,近 7.7亿字。编修中明令禁焚的书籍就有 3000多种,几乎与全文收入的总数相当, 这还不算上因当时诏令上缴违禁书籍在 民间造成的恐怖氛围,百姓偷偷焚毁的 书籍,合计起来被毁掉的书籍恐怕不止 万部,这实在是一场文化大浩劫。
八股取士的影响(危害)
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培养忠于皇帝的奴
仆,摧残了文化,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 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八 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 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为什么顾炎武认为八股文的消极 影响比焚书坑儒还有大? 八股取士毒害的是所有力争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 途的读书人,而秦始皇“坑儒”事件,所害的只 有400多人。
八 股 文
起讲 入手 起股 中股 后股
议论的开始
起讲后入手之处
每股有两股必须用排比对偶句 而且要为文章的破题论点服务
束股
资料1: 清代小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 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男主人公贾宝玉不 愿参加科举考试,认为那是“须眉浊物”“国贼 禄蠹”之流用以沽名钓誉的手段。清朝时有人作 歌讽刺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辜负光阴,白白 昏迷一世。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 气!” 资料2: 清人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描写了形形色 色的知识分子,其中包括大量热衷科举的文人。 像马二先生好谈文章而不识李清照,范进当了一 省的学道而不知苏轼为何人。
清廷借修书之机, 毁禁的是哪些内容? 对清政府统治不利 的典籍 毁禁的目的是什么?
加强文化专制
隋朝: 创立
唐朝: 完善
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太宗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武则天首创武举与殿试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主要内容
二、八股取士:
命题范围: 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 答题观点: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不准 发挥自己的见解 文体特点: 只能分为八个部分,叫做八股文。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残酷
清朝文字狱事例:
2、大兴文字狱的目的和影响
1)明清政府为什么大兴文字狱?
控制人们的 ,打击异端强化 的权威。
2)文字狱的严重影响(危害):
资料1 据《清代文字狱简表》统计,乾隆在位60年,退休后又 管朝政4年,共计64年,制造的大、小规模的文字狱计130多 起,平均五个月对文人“刀斧伺候”一次。
查嗣庭案
查嗣庭是雍正时的礼部侍郎,他在江南主 持科举考试时,出了一道考题“维民所止”。 这本是《大学》中的一句话,却被清政府说 是“维”“止”去了字头,是要砍雍正的头。 查嗣庭飞来横祸,被押入狱,死在狱中。雍正 命人把他戮尸示众,其家属也被流放边远地区。
大兴文字狱:清朝更多,获罪的大多是下层知 识分子。原因有三种P12
《明史》案 清初,湖州富商庄廷鑨,因疾双目失明。购得天启朝 大学士朱国祯撰《明史》,广聘名士吴炎、潘柽章等十六 人,以每千字润笔三十两白银的代价,补写崇祯朝和南明 史事,奉南明弘光、隆武、永历帝为正朔,用永历等朝的 年号,斥明将降清为叛逆,更直呼努尔哈赤为“奴酋”、 清兵为“建夷”。书成不久,顺治十二年(1655年)病死。 廷鑨父庄允诚于顺治十七年冬将书刻成,定名《明史辑 略》,因此获罪,牵连致死七十余人,史称“庄廷鑨明史 案”亦清初著名文字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