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 小升初语文 阅读专项训练一(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小升初阅读训练及答案(一)
阳光
①清晨照进你卧室的第一缕阳光,实际已经走了大约亿千米的路程。
走完这些路程,只花了它们大约分钟的时间。
因为光总是以极高的速度在宇宙中传播。
幸运的是,阳光并没有直接照射在地球上,否则这里就不会有任何生命存在。
大气层是一层厚厚的空气,它像柔软的被子一样包裹着地球。
它是一个很好的保护层,大部分阳光都被它反射回了宇宙,只有一小部分可以穿透大气和云层。
但就是这一点儿阳光,已经足够维系地球上的全部生命了。
②夜的黑暗过后,阳光照亮了你的房间,你又能看见所有的东而。
阳光的亮度比几百万支蜡烛或者几万个电灯泡更强大,如果你直视太阳的话,它甚至会灼伤你的眼睛。
③我们不仅通过亮度来感知日光,也通过热量来感知它,这种热量就是太阳能。
大气层只给我们留下了一部分阳光,否则的话,所有的海水都要被煮沸了。
大气层同时也保持着地球表面的温度,不让热量太快地散失到字宙中去。
这就好像一辆停在阳光下的汽车,它的里面总是比外面要暖和。
④并不是所有的太阳射线都对我们有好处,相反,还有一会害我们,比如紫外线。
大气中的大气中的特殊气层——臭氧层——过滤了绝大部分紫外线。
虽然我们看不到这些射线,但当我们被黑时,就会注意到它们。
我们的皮肤保护着身,不让它受大的伤害。
⑤有时下了一场阵雨,如果与此同时阳光从云隙中穿进出来,那么你就可能看到彩虹:这就是彩红的颜色:红、橙、黄、绿、蓝、靛、紫。
所有的颜色都是从同样的白色阳光中变化出来的。
1.短文是从阳光的传播、、、、等几个方面来介绍阳光的的。
(4分)
2.概括课文的内容
3.大气层有什么作用?联系短文内容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分)
4.画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5.走完这些路程,只花了它们大约
..分钟的时间。
句子中的大约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分)
A.臭氧层对我们有伤害。
B.彩虹的七种颜色都是从同样的白色阳光中变化来的。
C.我们不可以通过亮度和热度来感知太阳。
答案:1.阳光的亮度、阳光的热量、射线对人类的影响、阳光折射成彩虹
2.本文是通过写阳光的传播、阳光的亮度、热量以及射线对人类的影响和阳光折射成彩虹向我们介绍阳光的。
3.大气层能反射阳光,是保护层;大气层能保护地球的温度,不让热量散失的太快
4.列数字和作比较。
这样具体的熟悉的事物作比较而且有具体的数字,让说明更具体,人们更容易理解。
5.“大约”不能去掉。
因为走路时间是估计分钟,而不是绝对的分钟。
如果去掉的话说明文语言就不准确了。
山中的老杏树
①杏子成熟时,正赶上农村收麦。
麦收过后的一天,我才抽空扛着木棍,棍上挑着篮,上了南山。
②半路碰上邻居二婶儿。
二婶儿见我也去采杏,忙告诉我:“我都找遍了,只有山梁南面第二个山沟里那棵树上还有杏儿,只是杏子又青又小,还不好吃!”说完,二婶便走下山去。
③我登上山梁,老远就看到了那棵树。
它是那条山沟里仅有的一棵杏树。
走近了才望见树上绿绿的叶子中颗颗半红不绿的杏子,成串成串地挤满枝头。
随着一阵微风,杏树抖动起枝叶,像是在和我打招呼。
这是一棵老杏树,它长在沟底缺土少水的岩石旁,树干又高又曲又粗,疤痕累累,显然它已历尽沧桑。
我把木棍儿插在腰间攀到树上。
坐在粗大的树杈上,我看得更清楚了:枝条上,每个叶窝儿都挂着一个圆溜溜的杏子。
大多杏子又都长着“阴阳脸”——一面绿中透黄,一面黄里带红;个头儿也不小,个个儿都像个小苹果儿。
望着这绿叶间压串枝的杏子,我比喻不出它们像珍珠、像宝石,还是像翡翠、像玛瑙。
捏开一个一看,哎呀,金色的果肉浸满果汁,放到嘴里,酸溜溜,甜滋滋,沁人心脾。
④一抬头,无意中发现两个树杈之间卡着一块石头。
哦!我全明白了:二婶儿说这杏子又青又小不好吃,是因为树太高,她看不见结在上面的杏子,只摘些下面小的。
她不会上树,够不着,用石头又砸不下来。
显然,她着实冤枉了这棵老杏树。
⑤望着满树伸手可及的果实,再俯视一下这棵饱经风霜的老杏树,一种敬慕之情油然而生。
老杏树啊老杏树,你不怕寂寞,不畏艰难困苦,独自扎根于这深山岩石之中,老而不衰。
一年又一年,你为人们结下多少杏子?可你对人却无半点所求。
当你受了委屈或遇到冷眼、非礼时,脚跟仍是那样坚定,胸怀仍是那样坦荡、无私。
多么可敬的老杏树啊!我轻轻地取下石块,抽出腰间的木棍儿,可怎么也不肯打下去,唯恐因打杏儿而折损老树的枝叶,伤害它的身心。
于是,我下了树,挎上篮儿,再爬上树,坐在老杏树的怀抱中,尽情地摘着杏子,尽情地享受着它奉献的果实。
1.课文主要写了几方面的内容?
2.请你概括课文的内容
3本文是用的什么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这样的文章你还学过哪些?
答案:1.老杏树生长的环境、样子、味道以及老杏树的品质。
2我遇到了没摘到杏子的二审,于是我去山里摘杏子。
我看到了老杏树的样子也尝到了他美味的果实,由衷的产生了对老杏树的敬佩之情。
3. 本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
作者把想表达的情感寄托在某种事物中,让感情更容易被读者理解接
受。
4.《落花生》《白杨》
鸟(节选)
梁实秋
①我爱鸟。
②我开始欣赏鸟,是在四川。
黎明时,窗外是一片鸟啭,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那一片声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
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梦境唤起。
等到旭日高升,市声鼎沸,鸟就沉默了,不知到哪里去了。
一直等到夜晚,才又听到杜鹃叫,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一声急似一声,竟是凄绝的哀乐。
③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
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
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喙,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斓的花彩。
几乎没有例外的,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
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
看它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
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地振翅飞去,它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无限的迷惘。
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拳着一条腿,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釉绿的梯田。
就是抓小鸡的鸢鹰,啾啾地叫着,在天空盘旋,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
④我爱鸟的声音鸟的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的,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
有人初闻杜鹃,兴奋的一夜不能睡,一时想到“杜宇”“望帝”,一时又想到啼血,想到客愁,觉得有无限诗意。
我曾告诉他事实上全不是这样的。
杜鹃原是很健壮的一种鸟,比一般的鸟魁梧得多,扁嘴大口,并不特别美,而且自己不知构巢,依仗体壮力大,硬把卵下在别个的巢里,如果巢里已有了够多的卵,便不客气的给挤落下去,孵育的责任由别个代负了,孵出来之后,羽毛渐丰,就可把巢据为己有。
那人听了我的话之后,对于这豪横无情的鸟,再也不能幻出什么诗意出来了。
我想济慈的《夜莺》,雪莱的《云雀》,还不都是诗人自我的幻想。
与鸟何
干?
⑤自从离开四川以后,不再容易看见那样多类型的鸟的跳荡,也不再容易听到那样悦耳的鸟鸣。
只是清早遇到烟突冒烟的时候,一群麻雀挤在烟突旁边取暖,隔着窗纸有时还能看见伏在窗棂上的雀儿的映影。
喜鹊不知逃到哪里去了。
带哨子的鸽子也很少看见在天空打旋。
黄昏时偶尔还听见寒鸦在古木上鼓噪,入夜也还能听见那像哭又像笑的鸱枭的怪叫。
再令人触目的就是那些偶然一见的囚在笼里的小鸟儿了,但是我不忍看。
1.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短文从哪些方面表达了“我”对鸟的喜爱之情?(1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 分)
4.请用“~~~”在文中画出描写鸟的身躯俊俏的句子。
(2 分)
6.我爱鸟的声音鸟的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
..的,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
文中“单纯”是指什么
(2 分)
7.“自从离开四川以后,不再容易看见那样多类型的鸟的跳荡,也不再容易听到那样悦耳的鸟鸣”,这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2 分)
2.喜爱鸟的声音、鸟的体型、杜鹃鸟的豪横无情、离开四川后想念鸟这些方面表达了对鸟的喜爱之情。
3.原意之人多热闹吵闹。
本文中指街市热闹。
原意讲不讲一点儿情谊。
本文中指杜鹃鸟无情的把别的鸟的卵挤出鸟窝。
4.第三自然前段中有的从“曳着长长的尾巴……那样的秾纤合度”
5.过度的作用。
6.这里指我对鸟的喜爱没有任何附加的条件和鸟的品质毫无关系。
7.蕴含的作者对鸟的想念和恋恋不舍的喜爱思念之情。
院里的树们
①院里的树们是有数的几棵,一杨,一桃,还有一枣。
三棵,三种,本人称其树们,觉得这样一来妥帖,二来也是一种尊重,对树、对树们的尊重。
②三棵树相处配合得非常默契,它们谦让有加,有先有后。
比如春上,杨先泛绿,一树嫩绿;桃却含绿不露,直接开花;枣呢,一等再等,拖后抽绿、最后绽蕾。
而在一天之内,把阳光、月光,连同自己倩影映上窗户儿的,顺序依次则变成了枣、桃、杨……
③树们的这种默契,不仅局限于树们之间。
④大白天,家人开窗、出屋,呼吸新鲜的空气,接纳氧,树们通过光合作用,散发氧,一求一应。
家人爱花、喜绿,三棵树俨然私下做了分工,开花的开花,漾绿的漾绿。
枣花开了,对于它们,仅仅是一段过程,一个连接的环节,最终为了结果。
家人嘴馋,桃便结桃,枣便结枣,每年挂一树硕果、一树香甜。
杨自知无缘花果,春一开始,疯长枝条,冬日甘做家人引火的柴禾,颇有一点将功补过味道,在意自己,却不在乎自己。
⑤风本有形,树本有声,风依树起,树附风声。
树们的确会说话![甲]杨,嗓门高,粗犷像个壮汉子,人乏了,远远看杨、听杨,看杨挺拨的胸,听杨爽朗的高谈阔论,乏劲儿准消;[乙]桃,尾音长,张口说话孩子腔,胸闷了,出屋看桃、听桃,看桃舞蹈的手臂,听桃嘻嘻呵呵的甜笑,闷结儿准解;[丙]枣,声调短,慢条斯理如老人,心烦了,走近看枣、听枣,看枣满是沧桑的脸庞,听枣豁达平和的话语,烦恼立马跑一边去了。
⑥树们不简单、不平凡,有些超凡、有些神秘。
它们懂得家人想法,知道家人心思。
你需要它,它便给你,不求你的回报,没有非分奢望,只要保留脚下一方容身之地,就足够了。
⑦树们到底是树,不能没有一点儿家人的照应。
桃靠近井,饱喝了水,想法多了,猛伸胳膊,猛蹿个子。
春上,父亲要剪掉它的一些枝条。
否则,当年毛桃小,来年花蕾少。
杨与桃相似,秋后毛枝不修,影响长粗、长高。
枣甜,爱生虫眼儿。
夏天,母亲不忘为它喷洒药剂。
⑧树们随风摆动它们的手臂时,那心形的叶子就展开来,仿佛袒露着对本人们的信任与依赖,本人们就更牵挂它。
每当风雨大作,树们被扯动得摇摆不定,一阵莫名的担忧,就会从本人们几个孩子的心里本能地浮起;风歇雨息,看到树们安然无恙,树叶完好无损,本人们就盈溢着满心的激动和感动,久久,久久……
⑨树们与院里的秧们、畜们,也异常融洽。
豆角秧、黄瓜秧,踩着树节向上登,贴着树皮往上爬,树们不嫌;于是,秧们用眼睛一样晶莹的晨露,倾吐心声,感树们。
树们稍有寂寞,鸡会跳上枣的枝桠,亮几嗓子,对树们述说着啥。
自然,树们肯定投桃报李,该撑阴凉撑阴凉,该让阳光让阳光。
那天精明透顶的狗,树阴下面,悠闲喘息,时不时还拿尾巴亲昵几下树的腿。
院外的一对黑背自肚鹊儿,受了感染,主动飞到杨树上面,筑巢安家,长相厮守。
⑩树们长在院子,成了家杨、家桃、家枣,与本人们一样,与秧们、畜们一样,共同属于这个院子。
既然属于这个院子;本人们,它们是一家;它们,本人们就同是家的成员,家的一部分。
(作者刘明达有改动)
1.本文第④段结尾写杨树“在意自己,却不在乎自己”,请你说说它“在意自己”和“不在乎
自己”分别是指啥。
(2分)
2.请你简要概括文中的“树们”具体有哪些特点。
(2分)
3.读完文章,你一定从院里这些人与物的关系竹得了不少感悟。
结合本文内容,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3分)(100-150字)
答案:1.在意自己是指自己结果实。
不在乎自己是指自己把最后的枝干奉献人类烧火。
2.默契、粗狂、豁达、生命力强、无私奉献
3.我感触最深的树之间的默契。
他们不同次第的长叶结果,让院子不寂寞,也让人们收获颇多。
这正是我们人类需要的默契,生活中工作中,我们是一个个个体,但是我们不是分裂的个体,我们在很多时候是需要互相协作的,只要大家默契团结了,生活和工作才会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