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人教版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2课祝福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人教版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2课祝福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 (2016高一上·长沙期中) 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戊戌(xū)戎马生涯(róng)左顾右盼笔而记之
B . 覆盖(fù)步履维艰(lǔ)文彩斐然博闻强记
C . 差别(chà)涕泗交流(sì)剑拔驽张酣畅淋漓
D . 激亢(kàng)引吭高歌(káng)流言蜚语泪下沾巾
2. (2分)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体无咎言踟蹰嗜草夙兴夜寐
B . 糜室劳矣矛戟泣涕乘彼垝垣
C . 自我徂尔狁采薇于嗟鸠兮
D . 泣涕涟涟送子涉骐渐车帏裳
3.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 导演对筹拍的这部电视剧主要角色的人选讳莫如深,记者得不到任何信息,大失所望。

B . 有缺点错误就要及时改正,否则就会养虎遗患,铸成大错。

C . 他有便宜从事的职权,地方性和局部性的问题,可以全权处理。

D . 他们常年在恶劣的环境中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尽管如此,他们从未退缩过,仍然艰苦卓绝地奋斗着,并乐此不疲。

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4.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结构混乱的语病的一句是()
A . 在皇宫街一家铺子里,他们看见一挂钻石项链,正跟他们找的那一挂一样,标价四万法郎。

B . 对于随意给他人取不文雅绰号这种不礼貌的行为是应该受到批评的。

C . 在教育教学中要实现学生“会学”的目标,一定要发挥“导”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D . 要彻底根治校园周边乱设摊点、向学生兜售劣质食品的现象,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不可。

5. (2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针对部分地方政府违背农民意愿搞大拆大建、盲目建高楼、急于推进城市化建设等现象,社会各界的批评声不绝于耳。

专家指出,权利主体的树立,________需要权力者转变观念,但________开发商野蛮拆迁之风,最根本的还是要通过健全法律法规等为权利主体撑腰,________其合法权益。

A . 诚然纠正捍卫
B . 固然匡正保障
C . 纵然校正维护
D . 虽然改正保护
二、语言表达 (共3题;共13分)
6. (3分) (2017高二下·临沂期中)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虽然目前人类还没有在火星上找到可用的水源,________ ,这样看来我们也许能通过加热土壤来取水。

________ ,还可以用除湿机来抽取空气中的水。

但无论如何,火星上的水是非常宝贵的。

据悉,神舟十一号搭载的两名航天员在太空中无论是洗澡水还是洗脚水,________ ,就像一位航天员曾说过的:“我今天喝下去的咖啡,就是用昨天喝过的咖啡冲的。


7. (5分)下面是一份有关尝试回忆效果的实验结果材料,试根据这个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2/5用于尝试回忆54284125
3/5用于尝试回忆57374226
4/5用于尝试回忆74484226
从表中数据的纵向对比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条带有普遍意义的识记规律, (20个字以内) 用于尝试回忆的时间越多,背诵效果就越好。

8. (5分) (2016高一上·湖北月考) 下图是“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会徽,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三、现代文阅读 (共4题;共58分)
9. (10分) (2016高三上·温州期末)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我现在刊印的这个“摘要”必然是不完善的。

我不能在这里为我的一些叙述提出参考资料和证据。

我期望读者对于我的正确性能有若干信任。

我虽然时常注意,只信赖良好的证据,但是无疑错误还是会混入的。

这里我只能举出我所得到的一般结论,用少数事实来作说明,但我希望这样做通常可以把事情说清楚。

没有人比我更感觉到有把结论所依据的一切事实和参考资料在这里详细刊印出来的必要,我希望在将来的一部著作中做到这一点。

因为我十分清楚:本书中所讨论的几乎没有任何一点不能引用事实来作证,而每一论点显然往往会引出一些与我所得到的完全相反的结论。

只有对于一个问题的两方面的事实和论点加以充分地叙述和比较,才能得到良好的结果,但这里不可能这样做。

一一选自达尔文《<物种起源>绪论》
(1)
从这段文字的表述中体现了达尔文有怎样的科学精神?
(2)
“只有对于一个问题的两方面的事实和论点加以充分地叙述和比较,才能得到良好的结果,但这里不可能这样做”这句话中“叙述”和“比较”两个词能否去掉其中一个?为什么?
10. (12分) (2019高二下·铜仁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私塾先生
唐凤雄
先前,桑槐坪唐氏祠堂里有一私塾。

私塾先生为村里一老学究,长须飘飘,一步三摇,才学渊博。

祠堂高大深邃,每日里书声琅琅,给田园平添几分雅趣。

老学究年逾六旬,面容慈祥,执一铁尺教鞭,四书五经堆砌台前,自有几分威仪。

而学生中桀骜不驯者有之,顽钝不化者有之,学究大伤脑筋,每言“人之初,性本善……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一脸惋叹状。

冷不丁,恍见私塾门口有人驻足,搁书去看,空无一人。

天井中几条小小鱼儿于清澈见底浅水里钻来钻去。

老学究便踱回去,继续授课,未几,又有了那种感觉,复去察看,直到祠外,见空旷田园有一牧童在牧牛。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老学究动了愁思,叹息着入祠。

一日,天色阴晦。

有人咣当一声将门撞开,身未见声先至:“夫子,土匪来了,土匪来了!”急呼阵阵。

老学究定睛一看,竟是那未及弱冠的牧童。

老学究慌了,倒是牧童不怕:“莫慌莫慌,土匪还在河对面哩,我再去缠一缠……”一溜烟就跑出祠堂。

土匪拥进桑槐坪,村人早就躲进山里了。

土匪洗劫村子,没见值钱东西,骂骂咧咧,走了。

一日,私塾放学后,老学究一个人踱着步走出祠堂,见不远处草坡上那牧童咬着草根心不在焉地牧牛,他径直走上前去:“娃,你随我来,给你一样东西。

”老学究柔声说。

牧童忐忑地随老学究进了祠堂。

老学究掩上门,掏出书。

“孺子可教也。

往后,你就不用偷偷摸摸听课了。


“先生!”牧童跪下了。

牧童唐力做了老学究的关门弟子。

一晃几年过去,学童又换了一轮,老学究须发皆白,一堆雪似的在祠堂蠕动。

在族人会上,他道出告老的念头,族人请问谁可接任,老学究手指一旁肃立的唐力:“他可担当矣。

”众人讶然。

一试之下,果然不负众望。

唐力做梦也不曾想到,年纪轻轻就做了私塾先生,自感责任重大,不敢误人子弟,授业之余,勤学苦练。

置身清风涤荡一净的祠堂,思及牧牛求学经历,恍然若梦。

就在这一年,年轻的私塾先生又遭遇了咄咄怪事。

秋凉一日,唐力正教习《三字经》这篇启蒙圣文,耳闻祠外沓沓之声,不经意地透过木窗朝外一觑,顿时大惊失色:一队扛枪的队伍正沿着石板路朝这边来了。

稍顷,他冷静下来,他想自己可以从后门逃过,可这些十岁以下的学童怎么办?乱糟槽一跑,还不叫乱枪打死?想到此,他极力压抑声音,对学童们说:“现在土匪来了,你们听先生的话,不要交头接耳,只管看书,不许走动。

”学童们一听土匪来了,吓得呜呜直哭,但见唐力镇静,也陆续安静下来。

几个扛枪的已进了祠堂。

唐力迎上去,见他们东张西望,就索性说:“长官行行好吧,这里只有学生,没值钱东西。


“嗬,还是个私塾嘛。

”扛枪的就想往里走。

唐力瞪圆眼睛,大步上前拦阻:“贼有贼路,匪有匪道,你们不能欺负孩子!”
正在此时,祠外传来一个威严的声音:“吵什么!”落音处,又一伙扛枪的拥着一挎驳壳枪头领模样的大汉进来了。

唐力心一横,想先求求情,万一不行就豁出命去,他于是请求头领手下留情,那头领不待他说完,笑了:“先生你误会了,我们是工农红军。


“你们就是红军?”唐力听说过红军“打土豪分田地”的事,暗暗松了一口气。

“我们想借贵地开个会,行吗?”
“行的,当然行的。

”唐力喜出望外。

这队红军对地方果无骚扰,就在祠里开会休息。

大约开了半天会,就生火做饭。

那红军长官好歹要唐力和他们吃一顿饭,说:“你是先生,知书达理,我张猛子是粗人,就是吃了不识字的亏呀。


这话唐力很受用。

临走时,红军走下祠堂台阶,又踅回来,重重地说:“我张猛子看你是个好先生,以后有机会,我张猛子保你上省城,做个官怎样?当然喽,我张猛子这条命那时还在才行哇……”说完,他大笑远去。

目送远去的红军队伍,唐力疑是梦幻,泪湿长衫。

十数年后,县里转来省城信函,正是那张猛子,邀唐力去省城发展。

其时桑槐坪也是沧海桑田,祠堂里的私塾已被政府兴办的公立小学取代,唐力便是小学唯一的教师。

唐力拿着张猛子的信很是为难:去吧,当时公立小学师资奇缺,他实在不忍心弃下那些学生不管;不去吧,不但拂了张猛子的美意,而且也错失了良机。

后来唐力依旧那件长衫,在祠堂里进出,把那些前尘旧事的惆怅,付于抑扬顿挫的吟诵之中了。

(选自《小说月刊》2018年第7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标题“私塾先生”一语双关,既指先前的老学究,又指后来的唐力。

两人虽然时代不同,年龄迥异,但都不失为合格的“先生”。

B . 老学究收唐力做了关门弟子,是为了报答唐力的救命之恩:土匪到来前,唐力不但跑到祠堂给他报信,而后又“再去缠一缠”土匪。

C . 虽然小说对张猛子着墨不多,但是透过他的言行,读者可以看到一个威严直爽、爱护百姓、尊重人才、重诺守信的红军指挥官形象。

D . “目送远去的红军队伍,唐力疑是梦幻,泪湿长衫”明写唐力,暗写红军,借写唐力的心理和神情,衬托出了红军是真正的人民军队。

(2)小说中的唐力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两次写到土匪来到桑槐坪,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1. (18分) (2016高三上·连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烟娘
墨中白
天空白云朵朵,满院桃花飘香,江大佬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江大佬有心事。

泗州知府白一品的岳母要过六十大寿,满城官贾争相准备。

白知府放出话来:“祝寿节目可以演,贺礼不能收。

”得知这一消息后,江大佬就一直在琢磨着送什么祝寿节目最好。

让烟娘去吧。

看着愁眉苦脸的东家,管家向他推荐了烟娘。

烟娘是江大佬从徐州回泗州时偶遇的,当时见她带着个小男孩,拿着行李,行走不便,就停下马车,捎带上他们。

得知江大佬就是泗州城有名的江大善人,烟娘就有意傍他做个靠山。

到了泗州,烟娘并没有下车,要跟着江大佬回家表演烟戏给他看。

喜欢看戏的江大佬没有拒绝。

祝寿那天,江大佬带着烟娘去了。

果如管家所言,看压花场,听泗州戏,众人反应平平。

轮到江大佬送祝寿节目了,烟娘莞尔一笑来到厅前,端好大烟斗,装上烟丝,张口含住烟嘴,点燃烟丝,便大口吸了起来。

烟娘边吸边嘘,只见烟进,不见烟出,就像是在“吃烟”,待把烟气全都吞进了肚子里,烟娘端来一杯浓茶,一仰脖子“咕咚咚”全倒进肚子里。

饮完浓茶,烟娘张大嘴巴,就有一团烟气徐徐从她的嘴巴里飘升出来,很快变幻成一座大山,山上还立着一棵松树。

众人正惊奇间,烟娘用力一吸,山和松树转眼竟被她吸进了口中。

随后,便听到烟娘咽喉间有一种声音传出来。

她示意人们到近前仔细瞧看,只见她吐出的烟雾先化作一片云海,上面一人拄拐,一人摇扇,一人骑驴,一人拍板,一人吹笛,一人手提花篮,一人肩背长剑,还有一女子手执荷花……
八仙祝寿,好呀!众宾客禁不住齐声赞叹。

烟娘一张嘴,从嗓子眼又飘出四朵云,瞬间变幻成四只展翅飞翔的仙鹤,在大厅上空飞舞盘旋起来,过了一会儿,仙鹤收起翅膀,现出“寿比南山”四个篆字,随后一点点儿地化去。

表演完烟戏后,烟娘要离开江大佬。

江大佬真诚挽留,恳请他们娘俩在江家住下。

见东家满心诚意,烟娘就长期住了下来。

江大佬的爱妾紫云见烟娘长得细皮嫩肉,颇有几分姿色,心中闷闷不乐起来。

每次做衣服时,紫云总让自己儿子官儿穿新衣服,把官儿穿过的旧衣服送给烟娘的儿子杆子穿,还不让官儿同杆子一起玩。

烟娘见了很是生气,说:“都是小孩子,还分什么高贵低贱?”烟娘把官儿和杆子同时拉进自己的裙子底下,紫云惊恐地起身抢夺孩子,可拉起来一看,两个孩子都变成了官儿,形体相貌、着衣说话都一模一样。

烟娘说:“现在相同了!”
紫云十分恐惧,恳求说:“把他们变回原来的样子吧,今后,我待杆子一定像官儿一样。


紫云再也不敢用对待女佣的态度待烟娘和杆子了。

一次,紫云和烟娘喝酒赏月,心情舒畅的烟娘就多贪了几杯酒,看着酒醉的烟娘,闻着她身上飘来的浓浓烟草味,紫云顿生杀机,悄悄摸过那杆长烟斗,对着烟娘的脑袋狠狠砸了下去,咣当一声,烟娘应声倒地。

紫云一看,却是一段三尺余长的柳木。

她惊慌失措,拿来斧头将柳木劈碎,放进灶堂,一把火烧了。

柳木快要烧尽时,烟娘端着大烟斗,从屋里走出来,说:“夫人怎么能和我开这么残酷的玩笑呢?”言谈笑语和从前一样。

江大佬得知此事,很是生气,大骂紫云。

紫云自知理亏,想想后果,也害怕起来。

不知谁把此事传到白知府那里,江大佬忙去向知府解释清楚。

离开府衙,江大佬回到家,紫云却不敢认他。

原来站在紫云面前是两个一模一样的东家,她分辨不出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就跪求烟娘。

烟娘任由紫云跪拜在地,说:“东家是泗州有名的大善人,这样的善人,越多越好!想让东家属于你,就和东家一样,善待众生吧。


说完这些话,烟娘就走了,却并没有带走杆子。

过了一段时间,紫云眼里的两个东家逐渐靠近,合成了一个江大佬。

紫云一谈起这事情,心就惊慌。

江大佬就怪她不该那样对待烟娘,更怨她多疑,家里怎么会有一个和他长得一模一样的人呢?
东家不信,紫云就不敢再提烟娘了,一心念起佛经来,有空她会把杆子和官儿一起拉进怀里,疼得要命。

(摘编自2012年9月3日作家网,有改动)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压花场、泗州戏的表演观众反应平平与烟娘的表演博得满堂喝彩形成对比,活画出烟娘技艺的高超,也为后文紫云的嫉妒埋下伏笔。

B . 小说一波三折,开头描写江大佬的愁眉不展,再写烟娘表演大获成功,悲喜变换快速,情节跌宕起伏,极富戏剧性。

C . “烟娘莞尔一笑来到厅前”表现了她对其他表演的不屑一顾,也说明她成竹在胸,相信自己的表演一定能够获得观众的认可。

D . 紫云杀死烟娘这一情节曲折、紧张,非常荒诞,活人居然变成一段三尺余长的柳木,本已被杀的烟娘竟安然无恙,让人瞠目。

E . 紫云是小说中的反面人物,她的嫉妒、狠毒反衬了烟娘的善良,小说最后描写紫云彻底改变,也是因为受到烟娘的感召。

(2)
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结合文章谈谈你对烟娘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

(4)
作为一篇具有传奇色彩的小说。

本文在行文上有哪些特色?试选择两个角度,结合文本内容加以探究。

12. (18分) (2019高一上·深圳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谒从文墓
马笑泉
①沱江的水是有些浊了。

跟这个时代的大多数河流一样,它正逐步丧失清澈澄明的本相。

对面稀疏的几架吊脚楼,破旧而灰暗,如同瘦黑的小脚女人,可怜的站在江边,被更多的群涌而出的水泥楼房围困着,愈发显出坚持的零丁与困窘来。

没有《边城》里古朴坚实的船,没有黄永玉笔下红焰一样燃烧的花,没有彩蝶般斑斓的苗装,没有天真无邪的翠翠的容颜。

那个心中形成的幻象,就如同一只由无数精美的碎瓷片小心翼翼合成的绝世无双的花瓶,在突如其来的一瞬间碎了。

我也由此回到了现实中,呆立了许久,才开悟似的轻笑一声:先生,真正的边城,已被您用醇厚优美的文字,极艺术地保存下来了。

②上去吧!台阶是顺坡砌的,陡陡地盘着。

走这样的路,头自然是低着的,脚步也有意无意中放轻放慢。

以这
样恭敬安静的姿态走近您,在我,是一种必然。

想想吧,读《边城》的那些时候,心中是怎样盈满一种几乎接近绝望的感伤的:那么清的意境,那么醇的氛围,水墨一样行云流水地渲染开来;那不可企及之美,像一位不可追求的遗世独立的佳人,令人因无望而生不尽的惆怅和无穷的感伤。

先生,您只有小学五年级的学历,却贡献出了汉语文学中的神品。

③路往右一斜,又往左一甩,终于有方小小平地了。

一碑挺立,上面的草书豪迈不拘: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

这当然是您那位机锋百出、堪称一代鬼才的表侄儿黄永玉所题了。

永玉先生自称湘西老刁民,其锋芒毕露跟您的慈和大不一样,但骨子里那种至情至性倔强进取,却是一脉相承的。

想当年您怀抱文学的梦想孤身入京,一段时间困顿潦倒几乎冻饿而死,这令郁达夫大为感叹而写下《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

但您硬是咬紧牙关挺过来了,不但挺过来,而且以绝大的天才渐渐打开了局面。

这里要感谢徐志摩先生。

如果没有当时这位诗界明星的关照和提携,也许,我们本就单薄的现代文学史,将会损失“湘西”这至为精美的一页。

④再往上去,台阶渐陡,两旁草木极宁静地护持着一种平和清静氛围。

先生,您一步一步引导我上升,而我终于来到您的面前。

一大块天生彩石,浑然古朴,深深扎进湘西的泥土。

您栖身其下,已与大地融为一体。

您已不在,而又无处不在。

石头上镶着碧色的字,是您的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能理解“人”。

是的,您的一生,都是在召唤着一个人所应有的善与真,并由此而获得了美。

正如您所说,您毕生只想在一片苍凉废墟上修筑一些希腊式的关于人性的小庙。

于是便有了《湘西》,有了《从文自传》,有了《月下小景》,最后上升为神奇的《边城》。

也许在一些人眼中,您仅仅是一个营造世外桃源的田园诗人,可只要深入您那些像湘西一样深重质厚的文字,是任谁也会感受到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啊!
⑤不禁想起鲁迅。

他老人家东方式的悲天悯人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怀抱,其实是和您同出一源。

⑥先生,其实我还远没有领悟您的精神和苦心。

当我久久凝视时,您可在满刻沧桑中面露慈和微笑看我?您可用温文质朴的声调给我一次神光天降的点悟?而我终将告别而且远去。

且让我扶此石留影纪念罢,并由此深记:大师就是那种,即使躺在你脚下,也一再提升着你的人。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 . 作者在读《边城》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几乎接近绝望的感伤”,是说读完《边城》后人们会意志消沉,使人对现实产生一种绝望的感伤。

B . 翠翠是沈从文先生作品中塑造的人物,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符合作者的审美旨趣。

C .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能理解‘人’”,这句话表明沈从文先生是一个充满自信、个性
张扬的人。

D . 从文章第一句话“沱江的水是有些浊了”可以看出,作者对边城目前的自然环境的状况十分不满,借此引发人们对包括环保问题在内的诸多问题的思考。

E . “也许,我们本就单薄的现代文学史,将会损失‘湘西’这至为精美的一页”,是对沈从文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地位的肯定,也是对其贡献的赞美。

(2)第一自然段作者写“心中形成的幻象”和现实的差距,作用是什么?
(3)作者在第四自然段中认为沈从文不“仅仅是一个营造世外桃源的田园诗人”,为什么?
(4)本文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赞扬沈从文先生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语言表达 (共3题;共13分)
6-1、
7-1、
8-1、
三、现代文阅读 (共4题;共58分)
9-1、
9-2、
10-1、10-2、10-3、11-1、11-2、11-3、11-4、12-1、12-2、12-3、1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