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评学科:小学数学小学数学“对话式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对话式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一步步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在教学中寻求更新更科学的教学方法,对话式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其遵循了数学学科的教学特点和学习规律,以问题沟通、方法探讨、民主互助等方式,使教师与学生协同合作,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对话式教学以对话为原则,追求人性化和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师生对话(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生生对话(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师本对话(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研究)、生本对话(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思考)。
通过师生各自对教材的解读,在课堂教学中展开有效的“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来完成教学任务。
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中“对话式教学”的意义、“对话式教学”的误区、“对话式教学”的有效策略这三个方面实行了适度的探究,以提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注重学生思维水平的培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对话式教学;意义;误区;有效策略
一、“对话式教学”的意义
“对话式教学”在古代早已有之,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所实行的教学便是在与学生的交流辩论中完成的,我们可从《论语》的问答中看出来。
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曾在《理想国》一书中提出师生之间的教学应通过对话与辩论来完成。
这些都是早期对话式教学的雏形。
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对话式教学也有了新的变化,并逐渐从注重师生对话进入到了注重生生对话、师本对话和生本对话,这些都对教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动作用,提升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创造性,能优化教学行为、敞亮思维之思、催生交流表达、丰盈课堂生活、提升学习效率。
二、“对话式教学“的误区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师中,一方面教师还不能完全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另一方面又在积极寻找新的教学方法,这使得对话式教学在实际应用中还存有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教学对话沦为简单的问答。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时,部分教师为体现教学的对话性,不停地向学生提问,要求学生紧跟自己的教学思路实行回答。
如在教学阶段,教师不停地向学生提问“直线有角吗?”“图中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你能从图中找出几个角?”……虽然这种教学方式体现了一定的对话性,但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十分有限,使对话式教学片面化。
(二)合作探究只重形式,不重质量。
还以《角的度量》为例,教师在黑板上要求学生画出多种多样的角,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探讨这些“角”应该怎么去划分?能够分为几类?
部分小组的学生在自说自话,并未实行讨论;还有一些小组的学生是优生在说,差生在听,也未形成探讨;另有一部分学生觉得问题过于简单,无讨论的必要,在与同学说与课堂无关的话。
这样的合作探究必然难以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可见,教师在合作探究前的设问阶段,一定要注意问题的可探究性,既不能设置过难的问题,也不能使问题过于简单,同时也应激发学生合作探讨的兴趣。
(三)只重“对”的话,排斥“错”的话。
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只注重学生对的言论、准确的想法,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或是不合常理的提问、质疑往往采取回避、排斥的态度,这就容易使对话式教学只重形式,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五年级下册《图形的变换》的学习中,有教师提问:“人脸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在哪里?”很多学生都能回答准确,把脸分为左右两个相同的部分,而有一位学生自己的面孔比较圆,就把脸分为了上下两部分,引得全体学生哄堂大笑,教师也一笑了之,并未对这位学生实行纠正指导,也没趁此机会再与学生共同复习圆的轴对称性。
教师的这种重“对”排“错”的对话式教学方法,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显然是不利的。
三展开“对话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沟通交流,营造对话氛围
对话式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能动性,使教师不再成为教学话语的掌控者,而成为学生学习上的朋友和合作伙伴。
据此来说,对话式教学应注重师生在课堂上的对话交流,应是建立在平等协作、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基础之上的。
所以,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通过营造轻松愉悦的对话氛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尽量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体验,让学生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促动教学的有序展开。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中,教师可通过带领学生做小游戏的方法,营造课堂氛围,使他们顺利进入到下一环节的教学中。
我们知道,在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之前,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所以,教师可在教学前要求学生分组完成做题比赛的游戏,并在黑板上迅速写出不同的计算式,看看哪一组最新给出准确答案。
如“89+27”,“76-33”,“50×23”,“78×29”,“34×58”……同学们纷纷集中注意力计算解答,答对了,获得大家的一致称赞,答错了,另一组的学生迅速给出正确答案,在这种你追我赶的氛围中,课堂交流越来越热烈,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列出“125×37”这个算式,从而引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过渡到下一阶段的教学之中。
(二)教师引导,形成问题意识
就数学来讲,整节课的问题是我们这节的心脏。
数学课的课堂对话更多的是体现在课堂提问中,还有就是学生的质疑中。
因此,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善于提问,善于引导,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认识,形成问题意识。
我觉得提出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是增强数学课的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教师应先进行“师本对话”,吃透教材,研究和解读教材的内容,然后精心设计问题,一个好的问题,有可能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开启了学生思考的大门。
例如,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使教学围绕三个问题来展开,如(1)关于分数,你都知道些什么?(2)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些什么?(3)通过自学教材,你了解了分数的哪些基本知识?通过设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学习中形成新的问题。
在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追问:“关于分数,联系你的实际生活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讨论解决?”此时,有学生甲提出:“为什么我爸爸总说我是家里的三分之一呢?”,有学生乙提出:“我妈妈说完成了整件毛衣的二分之一,正好是一半吗?”,学生丙提出:“小明已走了这段路的四分之一,小刚已走了这段路的五分之一,谁先到达目的地?”,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们已从教师的提问中发散了思维,把分数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思考了。
由此可见,在对话式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问,有效追问,使教学真正促进学生思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合作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提出的新的教学方式,它同样适用于对话式教学。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使有限的教学资源得到优化利用,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生生互动,每位学生可以有自己独立的学习方式,同时又要与别的同学的方法有比较和分析。
在上文中,我们讲到了部分教师在对话式合作教学中的不足,现就如何开展有效合作进行简单探讨。
小组合作虽以学生的交流讨论为主,但教师的引导作用也不容忽视。
教师有效的引导是合作对话得以高效进行的前提。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小组合作的时机,只有当学生在学习出现困难,无法独立解决问题时,才能有效开展合作学习。
例如,在学习完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有《粉刷围墙》一课,在这类综合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可以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指导学生完成教学。
首先,教师可根据教材设计情景问题,如:“周日,我们要帮王奶奶粉刷房屋的墙面,你们围绕这一主题能想到哪些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先让大家认真阅读思考,理解题意,理清解题的思路以及解答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在这“生本对话”的基础上,进行分组讨论,把学生想到的可行性问题整理出来。
”在这种情景创设的提问下,学生纷纷分组探讨。
在某小组中,学生甲说:“我们可以把房屋看成是一个长方体,计算出它的面积就知道要粉刷的墙面有多大了。
”另有学生乙接话道:“房屋只用粉刷三面墙,地板又不用粉刷,要减去地板的面积。
”学生丙
接着说:“对!我们计算出了面积,还要想想得用多少涂料才能完成整个墙面的粉刷。
”“涂料怎么计算呢?”“那就看一桶涂料能刷多大面积的墙。
”……小组学生在这种七嘴八舌的对话中进行着激烈的讨论,最终,大家确定了从房屋的面积、所需涂料的数量、涂料的价格、所要花费的涂料费用、如何以最省钱的方式完成整个粉刷工作等方面着手,共同解决了墙面粉刷的问题。
在这样的合作对话式学习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有效培养。
结语
新课程改革要想取得成功,课堂教学是关键。
对话式教学以其特有的合作性、对话性、启发性,构建了有效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及人本对话,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高效地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小红.新理念下数学对话教学误区探析[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
[2]陈惠芳.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5).
[3]盖维秀.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小学数学教学[J].当代教育科学,2013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