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四 日地月系统 1 运动的星球》优质课教学设计_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从教材单元整体分析,《日食和月食》一课是在学生理解了月相成因的基础上的后续,是宇宙单元中的第4课。
有助于建立起相关宇宙系统的模型。
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和月球自转及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运动,月相知识等。
以及地球、月球、太阳三者简单的相互运动关系。
日食、月食虽已是学生听说过或个别观察过的天文现象,但对其具体深奥的内容,形成的原因等不了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了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象实行细致的观察;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实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别的;意识到天文现象是能够被人们理解的。
教学重点:
利用模拟实验等方法,使学生理解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行的位置关系形成的天文现象。
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实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教学设计理念:
通过表现生活中真实、奇特的天文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疑问。
现在六年级的学生大都知道是月球挡住了太阳,所以重在让学生自行获取证据来解释。
通过观察分析太阳被挡住时黑影的特点,模拟日、月食实验自己得到证据,实行解释。
利用课件,在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中进一步得到证实、完善。
充分体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探究活动中建构科学概念。
进一步激发、引导学生准确观看日食、月食。
全班:日、月食课件、录像;
分组:乒乓球、玻璃球、手电筒、实验记录单。
课前谈话:
和老师一起做一个数字接龙的游戏,学生先数,每次能够数一到两个数字,谁先数到六谁就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起兴趣:
同学们喜欢天文吗?你知道哪些天体呢?(太阳、月球、冥王星、海王星、金星、木星、地球……)刚才大家说到了很多天体,其中,太阳、地球和月球三个天体是怎样运动的你知道吗?
(设计目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课件引入,提出探究问题:
1、看三个天体运动的幻灯片。
2、观看视频:日食
2008年的 8月1日,在甘肃、新疆等地的人们发现天空中出现了一个奇怪有趣的现象——耀眼的太阳逐步失去了光辉,明亮的天空变得如同黄昏,大约2、
3分钟后,太阳才又露出了光芒,恢复了生机。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播2008年8月1日日食录象)仔细观察日食发生时,出现了什么奇怪的现象?你有何疑问?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中产生想探究的问题:是谁挡住了太阳光?这个黑影是谁?拉近天体与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欲望。
)
二、观察、分析黑影特点,获取证据之一:
仔细观察遮住太阳的物体,看看有什么特点。
1、(出示日食发生的照片)请思考预测:你认为黑影可能是谁?为什么?
2、分组讨论:仔细观察分析日食发生过程中的黑影的特点。
3、汇报讨论结果:你认为可能是谁?依据是什么?
(1)黑影能遮住太阳,是不发光、不透明的,月球本身也不发光、不透明。
(2)黑影是(圆)的,月亮也是圆的;
(3)这个黑影是(从右往左)运动的,月亮也是从右往左逆时针运动的;(4)有时黑影能完全遮住太阳,大小看起来(与太阳相似),不过,月亮实际要小。
还不确定?
也有小组认为可能是其他圆的星球;或也可能是古人认为的天狗。
(根据黑影全貌特征被排除。
)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根据现象,分析预测。
培养细致的观察水平和周密的逻辑思维水平。
让学生的猜测有依据,有条理,并且能扩展思维。
)
三、模拟日食实验,获取证据之二:
1、刚才有同学认为是月球(或其他圆的天体)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形成了日食。
你能亲自设计模拟实验来证实我们的推测吗?
2、分小组设计模拟实验,设计时思考:
(1)可根据提供的材料选择模拟的对象?(用手电筒模拟太阳,乒乓球模拟地球,玻璃球模拟月球)
(2)如何做模拟日食发生的实验? (或提示:宇宙中的天体是如何运动的?)(3)如果观察到什么现象才能说明发生日食了?为什么?
交流:(如果乒乓球(地球)上有玻璃球(月球)的影子,根据光是直线传播的原理,那么影子里的人就看不见太阳了,阳光被月球挡住了。
)
3、学生分小组做模拟实验:一生用手电筒放在桌上,代表太阳光芒四射,一生手持乒乓球代表地球自西向东慢慢绕太阳公转;一生手持玻璃球当月球自西向东绕地球公转。
仔细观察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日食,并填写好实验记录单。
(模拟实验温馨提示:1、分工合作;2、模拟三球运动越真实越好;3、调整好距离和速度;4、仔细观察,何时“地球”上有“月球”的影子。
)
4、展示交流:
(1)请模拟实验中看到“日食”的小组边展示边说。
(2)分析讨论:那么,怎样的情况下才能看到“日食”?有什么规律吗?板画日食发生时的三球示意图。
(只有玻璃球转到电筒光和乒乓球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玻璃球的影子落在乒乓球上时,才会发生“日食”现象。
)
(3)请一个学生用老师的三球仪演示出日食的形成过程。
5、处在月球影子里的人真的看不见太阳了吗?小小的月球真的能挡住大大的太阳吗?能否用实验解释。
试试把自己的右手(当月球)握成拳,慢慢移过自己的眼睛,能挡住黑板上的大太阳吗?想想为什么?
6、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日食的形成原因。
课件出示日食的成因示意图。
(设计目的:通过设计模拟实验,制作模拟实验来检验自己的猜测,模拟看到日食过程,从而找到原因。
建构科学概念。
)
四、自主模拟月食实验,分析成因。
出示课件月食照片。
1、日食是白天发生的一种天文现象,对应的在晚上也会发生一种有趣的现象,就是月食,那么月食又是怎么回事?学生推测:可能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光,月亮看不见了,就发生月食了。
2、请一个学生用三球仪实行模拟实验加以证实。
展示:月食发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
3、你能说说月食的成因吗?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里,日、地、月三者在一条直线时,地球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这时地球上的人们就会看到月食。
)
4、课件出示月食的成因。
(设计目的:教是为了不教。
所以,月食的成因采用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解释成因的方法。
课件补充一些其他特征。
)
五、根据实验实行小结:
1、刚才我们用模拟实验证明了月球或其他圆天体在宇宙中运行时,确实能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发生日食。
月食也可能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2、收获。
3、根据这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日食的月食的差异吗?拓展日食和月食发生的时间。
(设计目的:利用本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总结,补充、丰富学生的理解。
引导学生从中总结日、月食的真正成因,从而完善科学概念。
)
六、拓展延伸,课外观察:
天文中还存有很多有趣的天文现象等待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希望同学们都有一双爱探索、爱发现的眼睛。
(设计目的:学以致用,激发学生课外自己去探索发现更多的天文奥秘。
)
板书设计:
太阳月球地球
○
日食○○
和
太阳地球月球
○○
月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