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幸福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心中的幸福课堂
幸福是什么?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定义,所以每个人心中的幸福课堂也不同。
我心中的幸福课堂应该既体现学生的幸福,也包含着老师的幸福。
老师的幸福来源于学生,而学生的幸福
又受制于老师,所以老师的幸福和学生的幸福是相辅相成的,也是和谐统一的。
那么什么样的
课堂才能让学生感到幸福呢?,我认为首先要让学生学的快乐,其次要让学生学有所得。
因为
一节课如果只有快乐却学不到知识,这节课就失去了意义,同样如果仅仅为了学到知识,而忽
略学生的情感,会造成学生情感流失,课堂的效率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学
生快乐的学习呢?
我认为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情境导入,俗话说有一个好的开头就成功了一半。
如果情境创设
的比较好,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那么情境应该怎么样创设
呢?我认为既要与所上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又要充满生活性和趣味性。
因为生活是数学的来源,
也是学生经验的基础。
如我们在上六年级上册利用替换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时,就可以先放一个
曹冲称象的小视屏,这个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小故事,容易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而且与本节内
容有密切的联系。
在让学生描述这个小故事时,重点引导学生说一说曹冲是怎么称象的,运用
了什么策略,学生可能会回答是通过称量石头的重量来称量大象的重量的,运用了替换的策略,
教师顺势引出课题-----利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其实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觉得不仅
仅在导入要注意情境化,问题设计也需要情境化。
如我们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的找规律时,有这
样一题:小红正在按绿、黄、蓝、红的顺序穿一串珠子。
第18颗珠是什么颜色?第24颗呢?学
生根据周期的规律很容易列出下面的算式:18÷4=4(组)……2(颗),24÷4=6(组)所以第
18颗是黄色的,第24颗是红色的。
但如果这个题目就这样简单的处理,容易丢失学生的情感,
并让学生失去一次自己运用知识的机会。
其实这个题目我们可以稍微把它变一下:某老师要穿
一条项链,按绿、黄、蓝、红的顺序穿珠子。
第18颗珠是什么颜色?第24颗呢?你能帮老师解
决吗?这样一下把问题情境化,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做完以后
可以再问,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这样学生的兴趣被进一步激发,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最后还可以问,这样的项链漂亮吗,想不想自己做一个这样有规律的项链,这样无形中把所学
的知识进行了运用,也体现了问题的开放性。
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呢?我觉得首先在内容设计方面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要
求,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教学。
如教学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后,首先要安排巩固性练习,
然后是发展性练习,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是综合练习,沟通新知与其他知识的纵横联系,
促进知识网络的形成,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时,学完新课
以后,首先要安排几个化简比的练习来巩固概念,然后出点提高题,如行同样的路程甲、乙用
的时间比是5:6,求速度比?最后出几个求比值的题目和化简比进行区别。
并联系它和分数的基
本性质、商不变规律之间的关系,促进知识网络的形成。
其次是练习设计要与学生的反馈相结
合。
当学生练习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应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总结和概括出练习的基本经验和教
训,获得有意义的练习成果,并通过做题进行检测和巩固。
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求半圆的周
长就是一个难点,很多孩子认为半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即使部分孩子知道半圆的周长
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再加上一条直径,在遇到已知半圆的周长求半圆的半径时也比较困难。
但如
果我们类比圆的周长公式,把半圆的周长公式给推出来,这个题目就太简单了。
其实半圆公式
的推导也很简单,圆的周长等于2πr,直径等于2r,而半圆的周长就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加上直径,所以半圆的周长就等于(π+2)r,当π取3.14时半圆的周长就等于5.14r,这样如果知道半圆的周长求半径就非常简单,只需要把周长除以5.14就可以。
类似的还有长(正)方体的侧
面积可以用底面周长乘以高来求,如果不知道这个公式,告诉你底面周长和高求长方体的侧面
积就非常困难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好多。
这些公式书上虽然没有,但这都是我们做题过程中总
结和概括出的基本经验,获得的有意义的成果,完全可以把它运用到以后的解题过程中去,这
样可以提高我们的做题效率。
以上就是我心中的幸福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