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共一梦,我在陈村等你——广东“花卉特色小镇”赋能乡村振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振兴I
花间共一梦,我在陈村等你—广东“花卉特色小镇”赋能乡村振兴
文/杨力濾王婷汤刘洋
乡村旅游是一种复合型经济,发展乡村旅游能够推动乡村景区 化,促进乡村多产化及村民多业化。
因此,多地把发展乡村旅游作 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然而,目前乡村旅游业的发展面临 同质化严重、专业化人才流失、品牌效应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区域间协作不紧密等诸多亟待解决的 问题。
探寻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有效 路径,对于促进我国乡忖振兴具有 重要意义。
文章以广东省佛山市陈 村镇为例,分析乡村旅游对乡村振 兴的促进作用,以期为其他相似地 区乡村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发展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
(一)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 本质特征。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一 体化的快速推进,乡村旅游不断升 温,尤其是2016年起,关于乡村 旅游的研究呈明显上升趋势。
虽然 关于乡村旅游的定义尚未有统一权 威的表述,但大体包含以下几点:一■是旅游的目的地是乡村;—•是旅游的主体是城市居民;三是旅游的 资源是基于乡村自然生态或文明遗 存,如古镇、寺庙、名人故居等。
总体上看,乡村性是乡村旅游得以
发展的基石,而乡村性就是当地自
然田园风光和人文风俗的乘积,最
终得出关于这个地区与众不同的特
性,这种特性将会吸引久居于城市
的居民,从而达到亲近大自然、放
松身心、转换心情的目的。
只有深
度挖掘这种乡村性,并配合行之有
效的推广策略,才能使乡村旅游真
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
(二)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
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推进乡村振
兴,关键在产业振兴。
乡村旅游作
为一种复合型经济,它将旅游经济
与产业经济相融合,能够实现农村
经济转型,从根本上提高乡村生活
质量。
因此,发展乡村旅游是实
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首
先,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实现乡村
景区化,进一步保护乡村的青山绿
水。
乡村的自然风貌是旅游的底色
和资本,乡村为了增强吸引力,不
仅要进一步保护乡村的原始风貌,
更要以景观的概念建造新乡村,用
旅游的理念经营新农业,优化乡村
的居住环境,保护乡村的风俗人
情,并通过绿色发展促进乡村旅游
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发展乡村
旅游能够促进乡村多产化,带动相
关产业的发展。
乡村旅游是一种新
型业态,如果说农家乐、古镇观光
是乡村旅游的初级版,随着时代的
发展,乡村旅游的进阶版本已经到
来,体验式、度假式旅游已全面兴
起。
除了传统的大棚采摘蔬果、生
态园体验、垂钓和鲜食等,它同时
带动了餐饮业、民宿业、物流业的
发展,将第三产业引入乡村。
再
次,发展乡村旅游能够促进村民多
业化,让村民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缩小城乡居民
收入差距具有重大意义,使得村民
由务农转变为农商并举的经营者,
由靠天吃饭转变为靠双手致富,吸
引村民大力发展精品农业、观光农
业和生态农业。
以广东省为例,
2018年广东乡村旅游共接待3.4亿
人次,总收入达1909亿元,约占
全省旅游收入的1/3。
由此可见,
乡村旅游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
要工具与农民收人的重要来源。
二、陈村镇乡村旅游现状
陈村素有“中国花卉第一镇”
和“千年花乡”的美誉,自古就是
商贾云集之地,曾是广东“四大名
镇”之一。
陈村镇区域面积50.7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21.43万人,
户籍人口 9.97万人,下辖7个村
委会和8个居委会。
(一)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
陈村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
44 I 2021.5
丨乡村振兴
部,地处珠三角的中心和广佛都市 圈群内,是广州、佛山、顺德、番禺、南海交通交汇处,地理位置十分优 越。
同时,紧连广珠西线高速、广 明高速、佛山一环、广珠城际轨道,与广州南站距离缩短至10分钟,与广州白云机场也仅45分钟路程,交通条件得天独厚。
陈村以“交通 +景观+智慧”三位一体高标准深 化设计佛陈路、白陈路,启动文登 路改造、横五路建设,近年新建及 改造次级路网9.64公里,逐步形 成了“对外大联通、对内大循环”的现代化交通体系。
(二)产业结构。
陈村第一产 业以花卉为代表,该产业与第三产 业的关系密不可分。
作为顺德“两 家一花”中的“一花”,陈村一直 以来都着力打造花卉品牌。
2012 年,“陈村花卉世界”成功申报国 家4A级旅游景区。
2017年,“广 东(陈村)花卉旅游文化节”携手 荷兰郁金香协会,举办荷兰“国泰”郁金香展,参展人数突破15万人,有效带动了当地旅游。
2018年,又成功举办“广东(陈村)花卉旅 游文化节暨国际花卉新优品种推介 会”等重大活动,推动花卉文化、旅游、餐饮实现跨界融合。
第三 产业则以商贸、物流、会展、文化 旅游、总部经济为特色,承接第一 产业的优势,会展经济蓬勃发展,曾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花卉博览会”“2006年中国盆景赏石博览 会”“中国国际植物展览会”等国 家级或国际性大型展会。
(三) 花卉特色小镇。
近年来,
陈村以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激发城
市、产业发展的源动力,融合产业链
延伸、文化资源挖掘、旅游品牌提
升等功能,打造作为花卉业突破发
展新引擎的“花卉特色小镇”。
2017
年,陈村“花卉小镇”人选市级特色
小镇、省特色小镇集群示范区;2018
年,陈村“花卉小镇”入选第一批
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
陈村聚焦“产
城人文”深度融合,致力成为环境优
美、人才荟萃、创新活力充沛、独
具人文特色的城市建设范例。
依托“千
年花乡”“国家级生态乡镇”的资源
优势,高标准布局主干道路、重要
节点的绿化、美化、亮化,陈村绿道、
陈村公园、玉带公园等相继建成,
以湿地公园模式建设的潭洲水道绿
化景观提升工程正在推进,以提供
更高品位的居住和休闲环境。
(四)文旅结合。
在文化传承
方面,佛山市社会资本助力民族路
片区活化改造,启动同乐楼、旧纸
厂项目,将再现“广、佛、陈、龙”
时期的商埠景象。
陈村镇自身也深挖
文化底蕴,三字经文化展览馆、仙涌
朱氏陈列馆、黎简堂等场馆建成开
放。
首届“陈村三字经启蒙文化周”
于2019年11月盛大开幕,深挖历史
文化内涵,强化同根同源的湾区文
化认同,打造具有广泛文化共鸣的
世界级文化IP。
花卉美食旅游节、“话
说陈村”“陈村梦想S H O W”“黎简奖”
等品牌项目推陈出新。
花卉旅游文
化活动月、年桔文化活动周等品牌
活动出新出彩,让传统文化与现代
湾区相互激荡,推动文化融合发展,
助力构建“人文湾区”。
三、陈村镇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 花弄与旅游连接不紧
密。
陈村花卉展销尚未带动相关旅
游业发展。
近年来,陈村在发展花
卉业的同时,也在风土民俗、水乡
特色、美食、主题公园等方面发力,
但这些旅游产品还没有市场影响
力,景区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类
似景点较多。
珠三角地区消费者除
赏花、购花之外,没有附带旅游消
费,不能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二) 旅游业经营条件不完
善。
陈村镇的多数乡村旅游仍处于
无序开发状态。
旅游基础设施不完
善,配套设施不健全。
前来陈村镇
留宿的游客,不少是回家省亲的海
外侨胞,对服务业的层次要求比较
高,但陈村镇食宿条件较差,景区
五公里内的五星级酒店仅一家。
此
外,洗手间、垃圾收集等公共设施
简陋,不能满足游客的个性需求。
部分经营主体没有卫生许可证和营
业执照,从业人员没有健康证明。
加之陈村镇距离市区较近,游客留
宿的愿望不大,整体消费水平不
高,旅游业发展档次较低。
(三) 高素质专业人才紧缺。
旅游业是人才密集型产业,发展旅
游离不开髙素质的专门人才。
顺德
经济实力强,但从事乡村旅游的
人才较少,陈村镇愈发如此。
陈村
镇乡村旅游以七个行政村为基层单
位,除几个返乡青年外,接待和管
2021.5 I 45
乡村振兴I
理乡村旅游的大多是合作社或集体 企业员工,再就是有点文化的村 民。
他们未经过专业培训,对当地 历史、文化、逸闻趣事、风土人情 知之甚少,接待和管理水平有限,服务质量无法保证。
多数管理者凭 借个人经验和模仿经营,难以满足 乡村旅游内涵式发展的需要。
(四)乡村之间协作较为松 散。
顺德区陈村镇下辖七个行政村和八个居委会,旅游宣传步调不 一,不利于各乡村之间互相联合、团结协作,难以形成集群优势,乡村旅游整体效应无法彰显。
加之公 众认知度不高,纯人文景观没有花 卉更具吸引力,对旅游市场的定位 不够清晰。
本地客源力量尚且薄 弱,外地客源更是极少问津。
四、陈村镇乡村旅游发展建议
(一)以政府为引导,以政策 为依托。
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依托不 断完善的政策和制度,政府在其中发 挥着引导主体参与的作用。
不断创 新的政策和制度属于上层建筑的范 畴,其必定要建立于扎实强大的经济 基础之上。
因此,政府首先需要提 供资金方面的补贴,逐步提高陈村 民众的生活质量,从而刺激其为乡 村旅游出力谋发展的积极性。
其次,陈村的整体形象关乎游客的游赏质 量,政府应当在整体规划、基础设施、卫生治理、安保工作等方面搞好协 调,平衡各方主体的利益,为家家 户户参与到旅游产业中做好铺垫和 支撑。
此外,相关政策的执行还需要通过试点、反馈、监督和完善。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花
卉特色。
广东“三农”问题研究专
家张璐在陈村暨花海骑行项目决策
咨询会上提到,“陈村打造花卉特
色小镇拥有全球视野,可以直接对
标荷兰Boskoop花卉小镇、法国普
罗旺斯薰衣草小镇等。
”这些国外
知名花卉小镇不仅拥有政府的高度
重视和支持,而且自身格外注重对
新技术的投入。
陈村现状离国际化
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政府和民众
应当通力合作,尝试通过开展一季
一度的赏花节,以及一年一度的文
化节、美食节等活动,扩大对陈村
花卉旅游的宣传;通过高新科技的
引进实现花卉品种创新,用产业带
动旅游,以打造差异化的花卉小镇;
通过政府发放旅游消费券、提供与
时俱进的整体规划和风格之方式,
吸引各地游客前去打卡。
(三)重视专门人才培养,谋
求产业集群优势。
作为“中国花卉
第一市”,陈村的花卉产业在国内
市场的运作已经较为成熟,其特色
之一的集约式管理功不可没。
但是
将花卉产业融入旅游发展的实践能
力还有待加强,尤其是有关指导、
管理和运营的专门人才缺乏。
对
此,陈村可搭建“花卉学院”,由
专人负责管理和讲解,定期组织居
民参加花卉课程培训、掌握花卉旅
游相关运作规范,并与当地学校合
作,逐步文化浸染,以获取产业集
群的效应。
例如,为中小学劳技课
程提供实践场地;与当地职业院校
合作,开设花卉特色方向的旅游管
理专业和课程,提供实习岗位;与
高校建立校企合作生态圈,促进花
卉旅游项目等方面的文化交流。
(四) 统一文旅主题,各村分
工协作。
国内知名旅游规划专家、
广东省社科院旅游研究所总规划师
陈南江等人针对陈村各村存在的
“散”的问题,将在今年启动花海
骑行项目,把各村串联起来。
除此
之外,陈村还可以提供景区内的免
费观光车,节省各个景点的转换时
间,方便游客观赏体验。
同时,路
线的设置尤其需要注意科学性。
这
两种方式都是在空间上实现各村落
的串联,而在内容方面,各村应当
设置次主题,把握花卉与自身特色
文化的紧密结合,例如花卉与历史
文化(如“三字经”“陈村粉”)的
结合、花井与民宿的结合等。
(五) 深化数字运营,促进反
馈跟踪。
陈村在同质化严重的胁迫
下,应当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摆脱
人们对古镇的刻板印象,充分利用
数字化的优势,为游客提供良好的
配套服务。
如,推出线上购票、开
发景区地图小程序、设立各景点概
览和直播L E D屏幕、求助通话亭、
停车位余额显示和引导等,以信息
科技为辅更好地实现以人为本。
另
外,通过数字化系统,还可以更精
确便捷地监测和统计游客数据,更
直接有效地执行“反馈有奖”活动,
以便对收集的游客意见进行分析,
并对相关举措进行改进。
■
(作者单位:广东佛山科技学院)
46 I 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