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美术可以表现生活真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学案
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现实多种多样的表现
第一课: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真实(一)
2012 年5 月4 日星期五单位:夏镇一中西校备课人
周黎
设计思路
本单元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造型表现则强调通过欣赏、理解、实践等活动来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研究创造,运用基本的知识技能去实践、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
本单元要求学生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在造型要素、表现手段及艺术效果上所体现的主要特征,认识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特征,并通过对静物色彩写生练习,初步体验用美术作品再现生活真实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从而加深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表现手段及艺术效果上所体现的主要特征,认识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特征。
2.方法与过程:(l)通过分析、评述,从不同画种欣赏再现性美术作品,把握美术作品形象与现实生活形象的区别和了解。
(2)通过师生互相讨论研究,认识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和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提高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引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学会从平常的生活中发现美和创造美。
教学重点
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表现方法及艺术效果上所体现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再现性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区别和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和了解。
中国民间美术的种类。
教法:启发式教学、观察法、对比欣赏、师范教学法、讲授法、组织讨论等。
教具:多媒体课件、再现性美术示范作品、绘画用具。
学具:学生自主收集的再现性美术作品、绘画工具等。
课型:新授(欣赏)
学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导入新课
1. 课件出示写实性绘画作品。
问:作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不同画种的再现性美术作品并出示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集中学生注意
力。
二、导入新课
1. 教师向学生出示写实性绘画
作品。
问:作品运用了怎样的表
现手法?
2.老师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不
同画种的再现性美术作品并出
示课题。
一、组织教学
稳定并整理自己的情绪
二、导入新课
1、生回答问题
引发兴趣
2、欣赏再现性美术作品,并回答问题。
3.欣赏名作,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发言、教师归纳总结引出课题
一、组织教学
准备阶段:学生
整理准备上课
用材料,集中注
意力。
二、导入新课
欣赏并谈感受,
使学生主动了
解再现性美术
作品的表现方
法和特征,并在
一开始就通过
讨论营造出一
课题。
3.请学生谈谈感受。
三、新授
(一)知识要点
1、艺术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
学生组内欣赏分析:谈谈两幅图片的区别与了解?
2、优秀的再现性美术作品要“形神兼备”
欣赏探究:作品中的“神”是如何通过作品的外部特征即“形”体现出来的?
3、再现性美术作品强调“情”的感受和“美”的体现
作品是如何表现情感的?
(二)作品欣赏
1、《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列宾三、新授
(一)、知识要点
1、艺术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
活
师总结:再现性美术作品创
作的源泉是现实生活,美术形象
自然也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然而
美术形象并不等同于世界存在
的自然物象,它是经过艺术家对
现实生活进行选择、提炼、概括、
改造等艺术加工而成的。
2、优秀的再现性美术作品要
“形神兼备”
师生共同归纳:再现性美术作品
不仅再现生活物象的外部特征,
还要再现对象的精神、性格、气
质等内在本质特征,以达到“形
神兼备”的程度。
右图是法兰德
斯大画家鲁本斯的作品,这张肖
像画惟妙惟肖地展示了人物的
外部特征,还通过炯炯有神的目
光、抿嘴微笑等细节表现了人物
的性格特征。
3、再现性美术作品强调“情”
的感受和“美”的体现
知识点播:任何艺术作品都要以
情动人,再现性美术作品也是如
此。
法国著名风景画家柯罗这样
形容他的创作:“我是一方面细
心地追求模仿自然,另一方面我
决不失掉心里的感受。
现实的东
西只不过是艺术的一部分,而只
有感性才能使它完整。
只有你真
受感动,你才能把直接的感受传
给别人。
”
(二)作品欣赏
引导学生重点分析蒋兆和的《流
三、新授
(一)、知识要点
1、艺术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
教师展示图片讲解时,欣赏并谈谈两幅
图片的区别与了解?。
2、优秀的再现性美术作品要“形神兼
备”
学生欣赏探究:
作品中的“神”是如何通过作品的外部
特征即“形”体现出来的?
学生回答问题,理解知识点。
3、再现性美术作品强调“情”的感受
和“美”的体现
作品是如何表现情感的?
学生欣赏作品并回答。
(二)作品欣赏
简介:这是列宾的代表作《伏尔加河上
的纤夫》。
在横幅的画面上,一队蓬头
垢面、衣衫褴褛的纤夫拉着货船,在酷
日下向前挣扎,荒芜的沙滩上只有半埋
在沙里的几个破筐。
纤夫们的步子那样
沉重,人们仿佛听到低沉的《伏尔加船
夫曲》从远处传来。
欣赏并谈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
2、《流民图》蒋兆和
简介:蒋兆和从1941年开始构思《流
民图》,至1943年完成。
画作高2米,
种氛围。
三、新授
(一)、知识要
点
1、艺术来源于
生活并且高于
生活
通过本环节的
欣赏与对比,使
学生进一步理
解“艺术来源于
生活,并且高于
生活”的道理。
2、优秀的再现
性美术作品要
“形神兼备”
通过本环节使
学生对于再现
性美术作品的
艺术特征有了
深入细致的了
解,对于自己的
绘画表现有一
个促进作用。
3、再现性美术
作品强调
“情”的感受
和“美”的体
现
学生可以就课
件上的作品发
表自己的观点,
与老师共同探
讨再现性美术
作品的表现方
法及艺术效果
上所体现的特
征。
(二)作品欣赏
欣赏并谈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
2、《流民图》蒋兆和
如何体会作品的艺术感染力?3、《开国大典》董希文
欣赏作品后你想到了什么?
4、《水果篮》意大利卡拉瓦桥
对比中国花鸟画和油画静物,并谈谈对作品的感受和体会
(三)讨论与研究
1 .再现性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区别和了解。
2、再现性作品与表现性作品之间的区别和了解。
安格尔(法国)毕加索(西班牙)民图》和董希文的《开国大典》。
《流民图》是中国画,是以线条、
墨色来再现形体、质感,达到“形
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
该作品创作于1942年到1943
年,当时日本侵略者已经践踏了
我国的半壁河山,中国人民正处
于水深火热之中,民族的苦难激
发了画家创作这幅中国画长卷。
《开国大典》是油画,以丰富的
色彩层次,绘声绘色地表现人物
形象。
作品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
的革命历史画。
它表现了新中国
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
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一划时代的一刻。
重点分析蒋兆和的《流民
图》和董希文的《开国大典》。
感受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
的场面,“中国人民从此站起
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
分析和讨论再现性美术作品的
表现特征及艺术效果
2.通过课件展示中国花鸟画和
油画静物,引导学生来谈自己的
体会。
(三)讨论与研究
教师引导学生:
通过几组再现与表现性美
术作品欣赏,谈一谈优秀的再现
性美术作品应具备哪些要素?
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讨
论研究再现性美术作品与现实
生活的了解和区别及再现性美
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
长约28米,表现逃难群众悲惨的生活。
画家塑造的一百多个无家可归的社会
底层的劳苦大众形象,与真人等大。
构
图多为半身特写,重个性刻画,使形象
有呼之欲出之感,笔墨则侧重悲怆氛围
烘染与愤慨情绪的渲泄,缩短了艺术形
象与观众间的距离,具有强大的艺术感
染力,成为“为民写真”的现实主义杰
作。
体会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3、《开国大典》董希文
开国大典的图片资料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
楼上,向亿万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
此站起来了!”对这样一个难忘的历史
瞬间,油画家董希文1952年创作了油
画《开国大典》。
欣赏作品后你想到了什么?
4、《水果篮》意大利卡拉瓦桥
简介:
意大利卡拉瓦桥(1573-1610)的《水果
篮》,这是美术史上的第一幅静物画。
画作以明晰而结实的轮廓,单纯而质朴
的光线,鲜明而实在的苹果、葡萄、干
枯的叶子,以及如实刻画的苹果上的虫
子眼等,表明了静物完全可以作为独立
的绘画主题而存在。
欣赏并谈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
通过课件展示中国花鸟画和油画静物,
学生来谈对作品的感受和体会。
(三)讨论与研究
1 .再现性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区别和了
解。
2、再现性作品与表现性作品之间的区
别和了解。
通过重点分析
讲解使学生加
深对再现性美
术作品来源于
生活而高于生
活的理解。
通过师生共同
分析和讨论再
现性美术作品
使学生了解再
现性美术作品
的表现特征及
艺术效果
(三)讨论与研
究
通过小组合作
的形式讨论研
究再现性美术
作品与现实生
活的了解和区
别及再现性美
术作品与表现
性美术作品的
雷诺阿(法国)毕加索(西班牙)
通过几组再现与表现性美术作品欣赏,谈一谈优秀的再现性美术作品应具备哪些要素?
四、实践与表现
1、出示一组学生作品:
2、师示范
铅笔迅速画出一件教室内的物品
3、绘画要求:
A、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所学知识尝试写生自己身边的同学或者写生书桌上的学习用品。
B、提示: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要注意“形神兼备”
作品中情感的表达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
1、组内评价(组内推选两幅优秀别和了解。
四、实践与表现
1、出示一组学生作品:
2绘画要求:
A、请同学们运用自己所学知识
尝试写生自己身边的同学或者
写生书桌上的学习用品。
B、提示: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要注意“形神兼备”
作品中情感的表达
教师示范,引导学生观察、概括
与表现自然物象
学生做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创作
学生把握再现性美术作品和表现
性美术作品的区别和了解及再现性美
术作品和现实生活的区别和了解。
讨论并回答问题:
四、实践与表现
1、欣赏一组学生作品:感受同龄人的
绘画表现特点。
2、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尝试写生自己身
边的同学或者写生书桌上的学习用品。
要求:“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要注意“形神兼备”
作品中情感的表达
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示范,为自己写生做
准备
学生作业应注意以下几点: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要注意“形神兼备”
作品中情感的表达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
1、组内评价(组内推选两幅优秀作品
张贴到黑板上)
区别和了解。
这一活动的目
的是通过欣赏、
理解和讨论提
高学生对再现
性美术作品的
审美能力。
交流讨论,有利
于学生之间资
源共享,培养学
生合作意识。
有
助于学生知识
的巩固与理解。
四、实践与表现
中学生的绘画
作品最接近学
生生活实际,易
于接受,以激发
学生的创作激
情。
教师示范,有利
于帮助学生如
何观察、表现物
象。
使学生,学
会概括与取舍。
学生尝试表现
熟悉的物象,其
一可以巩固所
学知识,其二可
以训练技能。
五、作品展示与
评价:
展示与评价环
节不仅可以培
养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而且
能够使学生了
解自己,改善自
己,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