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考前强化练 热考情境专项练 热考5 水量平衡 (4)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考5 水量平衡
(2023·河南信阳第二次质量检测)白洋淀是华北平原现存最大的常年积水 湖泊。随着华北缺水问题不断严重,白洋淀干淀现象越来越频繁。2018年 以来,通过不断引水补淀,白洋淀水位稳定保持在7米左右,“华北明珠”重新 焕发了生机和活力。结合白洋淀“水位—平均水深”曲线图(下图,注:平均 水深=湖泊体积/湖泊面积;水位指湖面的海拔),完成1~2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3·广东河源高三校考)土层深厚的土壤具有与水库类似的存蓄、调节 水分的功能,由此常常将地下潜水位以上的土层定义为土壤水库。研究不 同林地类型土壤水库蓄水量变化规律,对减少旱涝灾害,保护生态环境意义 重大。下图为福建闽江上游某区域森林土壤水库蓄水量月变化图,图中木 荷林地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杉木林地以针叶林为主,封育林地以灌木与乔木 幼树为主。研究发现,该地0—40厘米土层蓄水量较底层变化大,对水分的 调节能力强。据此完成5~7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洲耗水增多,D正确;三角洲植被覆盖、农民灌溉农田、湖泊萎缩等也增加 了三角洲耗水,但不是主要方面,排除A、B、C。 第10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尔喀什湖为内陆湖,气候干旱,巨大的水面面 积再加上充足的光照,使得蒸发旺盛,活跃了湖区的水循环,通过增加空气 湿度和减小温差的方式,对湖区附近气候起到调节作用,A正确;对保护湖区 周边的生物多样性、延缓荒漠化进程也具有重要作用;湖面蒸发导致水面 缩小,面积萎缩,会破坏湖泊生态平衡,排除B、C;提高盐度不属于有利影响, 排除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第2题,4—6月属于春末夏初季节,华北平原春旱较严重,春季是北方农耕时 节,农业需水量大,雨季还未到来,降水量少,导致白洋淀水位很低,适宜进行 补水,B正确;接下来的7—8月是北方的主要雨季,降水较多,湖泊受雨水补 给,C错误;1—3月气温低,湖泊易结冰,且需水量不大,无需补水,A错误;10— 12月,主要进行秋收以及秋收之后,农业用水少,并不需要大量水资源,无需 特别补水,D错误。
10.巴尔喀什湖蒸发旺盛产生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A ) A.活跃巴尔喀什湖区水循环 B.扩大巴尔喀什湖的蓄水量 C.保护巴尔喀什湖生态平衡 D.提高巴尔喀什湖湖水盐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第8题,从表中各平衡要素对巴尔喀什湖水量的贡献看,湖面降水占入 湖项份额相对较小,排除A;入湖径流量值较大,是湖泊水量变化的主要控制 因子;湖面蒸发是巴尔喀什湖水量最主要的支出项,也是导致湖泊水量减少、 水位降低的最大要素,但能维持巴尔喀什湖湖水动态平衡的主要因素是入 湖径流量,B正确,排除C;地下水补给量较为稳定,但不是主要补给水源,排除 D。 第9题,巴尔喀什湖主要有5条入湖径流,入湖径流量大小不同,其中,伊犁河 入湖径流量最大,由其及其他入湖河流构成了入湖的河口三角洲,入湖径流 量较大的河流河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季降水多、融水量大,导致入湖径 流量大,在入湖口上部大量的淤积使三角洲转入湖泊一部分,从而导致三角
8.维持巴尔喀什湖湖水动态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B ) A.大气降水量 B.入湖径流量 C.湖面蒸发量 D.地下水补给量 9.推测表中巴尔喀什湖西湖三角洲耗水最可能是( D ) A.三角洲植被覆盖增多所致 B.农民灌溉三角洲农田所致 C.湖泊萎缩转变为河床所致 D.河床淤积转变为湖泊所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图中水位在7—7.8米间,平均水深出现异常变化的原因是,在该高程范围
内( C )
A.有很多小岛
B.岸线比较曲折
C.湖底比较平坦 D.湿地植物众多
2.对白洋淀补水的最佳时段及原因是( B )
A.1—3月 气温低,蒸发量小
B.4—6月 降水少,湖区水位最低
C.回灌增加 D.蒸发减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第3题,根据材料分析,车尔臣河主要是冰川融水补给。据图分析,4—5 月该地气候干旱,且4—5月降水量不大,A错误。根据图来看,该地冬季降雪 量较小,积雪融化对河流补给有限,B错误。冰川大量融化补给河流主要在 夏季,该地4—5月尚未达到冰川大规模融化的温度,C错误。该地4—5月为 河流枯水期,若想保证径流稳定,则需要稳定的水源补给,若下渗增加,使地 下水资源丰富,则可在河流枯水期补给河流,使径流保持稳定,D正确。故选 D。 第4题,湖泊水域面积的增加,主要是其补给量的增加。该地以荒漠为主,且 周边人口较少,用水量不大,用水减少对湖泊面积增加影响有限,A错误。台 特玛湖主要由车尔臣河补给,湖泊面积增大说明车尔臣河的补给量增大,径 流量增加,B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分析出该地是否采取了人工回灌措施,C 错误。蒸发量取决于当地的气候条件,一般某地的气候不会在短期内发生 较大变化,D错误 11 12 13 14 15
(2023·河南信阳3月联考)巴尔喀什湖是位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南部的内 陆湖,处于巴尔喀什湖—阿拉湖盆地,是世界第四长湖,面积1.82万平方千米。 湖泊中部的萨雷耶西克半岛,从南岸伸向北岸,并将湖分为东湖和西湖。巴 尔喀什湖主要有5条河流汇入。下表示意80多年来巴尔喀什湖平均水量平 衡(×109 m3)。据此完成8~10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3·山西省际名校联考)伊塞克湖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天山北坡的封闭性 山间盆地中,属内陆咸水湖。1930年流域灌溉面积仅为500平方千米,20世 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灌溉面积增至1 540平方千米。下图示意1960— 2017年伊塞克湖水量平衡各分量年代距平(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 与平均值的差)。据此完成13~15题。
入湖项
出湖项
湖水蓄
西湖
东湖
伊犁河 伊犁河 西湖湖 东部4河 东湖湖
净入湖
西湖蒸东湖
净出湖 变量
干流流 三角洲
入湖径
发 蒸发 地下水
面降水
面降水 地下水
入湖 耗水
流
106.76 30.50 18.73 29.09 15.02 10.14 104.03 73.53 0.00 2.1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4—5月车尔臣河径流保持稳定,推断其原因可能是( D )
A.降水增加
B.积雪消融增加
C.冰川融水增加 D.下渗增加
4.2000年以前台特玛湖的水域面积保持稳定且较小,2000年开始水域面积
显著扩张,其主要原因是( B )
A.用水减少 B.径流增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二模)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银额 盆地底部,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沙山—湖泊景观,该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50—60毫米,水面蒸发量达3 000—4 000毫米。下图示意巴丹吉林沙漠东 南部湖泊群中南湖和北湖的纵剖面。据此完成11~12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第7题,根据“研究发现,该地0—40厘米土层蓄水量较底层变化大,对水分的 调节能力强”可知,保护表层土壤不受侵蚀和破坏,保持良好的孔隙状况和 通透性能,改善土壤水库垂直剖面上的连续性,对增加土壤水分入渗率和提 升土壤水库利用率,最终提高土壤水库防洪作用有重要意义,C正确。深耕 土壤会破坏表层土壤,A错误;该地气候较湿润,几乎没有土壤龟裂,B错误; 该地土壤盐碱化不明显,且土壤盐碱化与土壤水库防洪关系较小,D错误。 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与夏初相比,7月该地林地土壤蓄水量偏低,可能的原因是该月份( D )
①降雨量减少,进入伏旱期 ②枯枝落叶增多,土壤下渗受阻 ③土壤水分
达到饱和,地表径流多 ④气温高,林木蒸腾和土壤蒸发作用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为充分发挥森林土壤水库涵养水源功能,该区域应当保护和营造( B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3·广东汕头校考模拟)车尔臣河是昆仑山北麓诸多小河中最大的一条 河流,发源于昆仑山北坡的木孜塔格峰,终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台特玛 湖,河长超过800千米。下图为车尔臣河流域月均降水量、径流量及水资 源年内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
C.7—9月 雨带移动到华北,降水多
D.10—12月 农业用水量少,补水量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第1题,在白洋淀“水位—平均水深”曲线图中,7—7.8米间,由平均水深 =湖泊体积/湖泊面积可以看出,随着水位的上升湖泊体积增加,平均水深并 未呈增加趋势,说明湖泊面积在7—7.8米间增加得快,由此可以推断水位在 7—7.8米间,平均水深出现异常变化是因为湖底较平坦,导致当水位从7米 开始往上涨时,湖面的面积急剧增加,C正确;湖泊中的岛屿、岸线、湿地植 物都无法使平均深度随着水位的升高(湖泊体积增加)维持在一定范围,A、 B、D错误。
A.草甸群落或灌木丛林
B.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
C.高大笔直的针叶林
D.结构复杂的灌木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7.增加土壤水分入渗率,可以提高土壤水库防洪作用,为此可采取的有效措 施是( C ) A.深耕土壤,促进林木根系发育 B.防止土壤龟裂,减少坡面径流 C.保护表层土壤,提高土壤通透性 D.改良土壤盐碱化,增加土壤孔隙
12.推测沙山—湖泊区域推动空气水分、土壤水分运动的主要驱动力是
(A )
①湿度梯度 ②温度梯度 ③海拔梯度 ④降水梯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第11题,据材料“该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0—60毫米,水面蒸发量达 3 000—4 000毫米”可知,该地区降水量少,南湖和北湖以冰雪融水(南部山 地)和地下水补给为主;两湖面积和水深基本保持稳定,依据水量平衡原理 可推知两湖的冰雪融水补给量与地下水补给量之和大致等于蒸发量,D正 确,A、B、C错误。 第12题,据材料及图分析可知,沙山—湖泊景观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 干旱区,湖泊水面蒸发量大,使得湖泊盆地内的空气湿度增大,沙丘表层水 分含量极少,沙丘表面空气湿度小,这样湖盆内空气湿度与沙丘表面空气湿 度之间存在湿度梯度;沙漠内昼夜温差大,白天沙丘表层升温快,表层以下 温度上升慢,形成温度梯度;湿度梯度和温度梯度共同推动沙山—湖泊区域 空气水分、土壤水分的运动,①②正确;该区域降水量少,海拔梯度、降水 梯度对该区域空气水分、土壤水分运动影响小,③④错误,故A正确,B、C、 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1.据观测,南湖和北湖面积和水深基本保持稳定,主要是因为( D ) A.雨水补给量与河流水补给量大致等于蒸发量
B.冰雪融水补给量与河流水补给量大致等于蒸发量
C.雨水补给量与地下水补给量大致等于蒸发量
D.冰雪融水补给量与地下水补给量大致等于蒸发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第5题,7月该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进入伏旱期,降水少于5、6月,①正 确;加上气温高,林木蒸腾和土壤蒸发作用增强,森林土壤水库蓄水量减少, ④正确;7月枯枝落叶量较少,②错误;土壤水分达到饱和,土壤蓄水量应较大, ③错误。故选D。 第6题,由图可知,该区域木荷林地和杉木林地土壤水库一年中平均蓄水量 较高,说明木荷林地和杉木林地土壤水库涵养水源功能较强,即常绿阔叶林 和针叶林土壤水库涵养水源功能较强,所以应该保护和营造阔叶林或针阔 叶混交林。故选B。
(2023·河南信阳第二次质量检测)白洋淀是华北平原现存最大的常年积水 湖泊。随着华北缺水问题不断严重,白洋淀干淀现象越来越频繁。2018年 以来,通过不断引水补淀,白洋淀水位稳定保持在7米左右,“华北明珠”重新 焕发了生机和活力。结合白洋淀“水位—平均水深”曲线图(下图,注:平均 水深=湖泊体积/湖泊面积;水位指湖面的海拔),完成1~2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3·广东河源高三校考)土层深厚的土壤具有与水库类似的存蓄、调节 水分的功能,由此常常将地下潜水位以上的土层定义为土壤水库。研究不 同林地类型土壤水库蓄水量变化规律,对减少旱涝灾害,保护生态环境意义 重大。下图为福建闽江上游某区域森林土壤水库蓄水量月变化图,图中木 荷林地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杉木林地以针叶林为主,封育林地以灌木与乔木 幼树为主。研究发现,该地0—40厘米土层蓄水量较底层变化大,对水分的 调节能力强。据此完成5~7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洲耗水增多,D正确;三角洲植被覆盖、农民灌溉农田、湖泊萎缩等也增加 了三角洲耗水,但不是主要方面,排除A、B、C。 第10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尔喀什湖为内陆湖,气候干旱,巨大的水面面 积再加上充足的光照,使得蒸发旺盛,活跃了湖区的水循环,通过增加空气 湿度和减小温差的方式,对湖区附近气候起到调节作用,A正确;对保护湖区 周边的生物多样性、延缓荒漠化进程也具有重要作用;湖面蒸发导致水面 缩小,面积萎缩,会破坏湖泊生态平衡,排除B、C;提高盐度不属于有利影响, 排除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第2题,4—6月属于春末夏初季节,华北平原春旱较严重,春季是北方农耕时 节,农业需水量大,雨季还未到来,降水量少,导致白洋淀水位很低,适宜进行 补水,B正确;接下来的7—8月是北方的主要雨季,降水较多,湖泊受雨水补 给,C错误;1—3月气温低,湖泊易结冰,且需水量不大,无需补水,A错误;10— 12月,主要进行秋收以及秋收之后,农业用水少,并不需要大量水资源,无需 特别补水,D错误。
10.巴尔喀什湖蒸发旺盛产生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A ) A.活跃巴尔喀什湖区水循环 B.扩大巴尔喀什湖的蓄水量 C.保护巴尔喀什湖生态平衡 D.提高巴尔喀什湖湖水盐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第8题,从表中各平衡要素对巴尔喀什湖水量的贡献看,湖面降水占入 湖项份额相对较小,排除A;入湖径流量值较大,是湖泊水量变化的主要控制 因子;湖面蒸发是巴尔喀什湖水量最主要的支出项,也是导致湖泊水量减少、 水位降低的最大要素,但能维持巴尔喀什湖湖水动态平衡的主要因素是入 湖径流量,B正确,排除C;地下水补给量较为稳定,但不是主要补给水源,排除 D。 第9题,巴尔喀什湖主要有5条入湖径流,入湖径流量大小不同,其中,伊犁河 入湖径流量最大,由其及其他入湖河流构成了入湖的河口三角洲,入湖径流 量较大的河流河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季降水多、融水量大,导致入湖径 流量大,在入湖口上部大量的淤积使三角洲转入湖泊一部分,从而导致三角
8.维持巴尔喀什湖湖水动态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B ) A.大气降水量 B.入湖径流量 C.湖面蒸发量 D.地下水补给量 9.推测表中巴尔喀什湖西湖三角洲耗水最可能是( D ) A.三角洲植被覆盖增多所致 B.农民灌溉三角洲农田所致 C.湖泊萎缩转变为河床所致 D.河床淤积转变为湖泊所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图中水位在7—7.8米间,平均水深出现异常变化的原因是,在该高程范围
内( C )
A.有很多小岛
B.岸线比较曲折
C.湖底比较平坦 D.湿地植物众多
2.对白洋淀补水的最佳时段及原因是( B )
A.1—3月 气温低,蒸发量小
B.4—6月 降水少,湖区水位最低
C.回灌增加 D.蒸发减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第3题,根据材料分析,车尔臣河主要是冰川融水补给。据图分析,4—5 月该地气候干旱,且4—5月降水量不大,A错误。根据图来看,该地冬季降雪 量较小,积雪融化对河流补给有限,B错误。冰川大量融化补给河流主要在 夏季,该地4—5月尚未达到冰川大规模融化的温度,C错误。该地4—5月为 河流枯水期,若想保证径流稳定,则需要稳定的水源补给,若下渗增加,使地 下水资源丰富,则可在河流枯水期补给河流,使径流保持稳定,D正确。故选 D。 第4题,湖泊水域面积的增加,主要是其补给量的增加。该地以荒漠为主,且 周边人口较少,用水量不大,用水减少对湖泊面积增加影响有限,A错误。台 特玛湖主要由车尔臣河补给,湖泊面积增大说明车尔臣河的补给量增大,径 流量增加,B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分析出该地是否采取了人工回灌措施,C 错误。蒸发量取决于当地的气候条件,一般某地的气候不会在短期内发生 较大变化,D错误 11 12 13 14 15
(2023·河南信阳3月联考)巴尔喀什湖是位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南部的内 陆湖,处于巴尔喀什湖—阿拉湖盆地,是世界第四长湖,面积1.82万平方千米。 湖泊中部的萨雷耶西克半岛,从南岸伸向北岸,并将湖分为东湖和西湖。巴 尔喀什湖主要有5条河流汇入。下表示意80多年来巴尔喀什湖平均水量平 衡(×109 m3)。据此完成8~10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3·山西省际名校联考)伊塞克湖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天山北坡的封闭性 山间盆地中,属内陆咸水湖。1930年流域灌溉面积仅为500平方千米,20世 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灌溉面积增至1 540平方千米。下图示意1960— 2017年伊塞克湖水量平衡各分量年代距平(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 与平均值的差)。据此完成13~15题。
入湖项
出湖项
湖水蓄
西湖
东湖
伊犁河 伊犁河 西湖湖 东部4河 东湖湖
净入湖
西湖蒸东湖
净出湖 变量
干流流 三角洲
入湖径
发 蒸发 地下水
面降水
面降水 地下水
入湖 耗水
流
106.76 30.50 18.73 29.09 15.02 10.14 104.03 73.53 0.00 2.1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4—5月车尔臣河径流保持稳定,推断其原因可能是( D )
A.降水增加
B.积雪消融增加
C.冰川融水增加 D.下渗增加
4.2000年以前台特玛湖的水域面积保持稳定且较小,2000年开始水域面积
显著扩张,其主要原因是( B )
A.用水减少 B.径流增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二模)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银额 盆地底部,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沙山—湖泊景观,该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50—60毫米,水面蒸发量达3 000—4 000毫米。下图示意巴丹吉林沙漠东 南部湖泊群中南湖和北湖的纵剖面。据此完成11~12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第7题,根据“研究发现,该地0—40厘米土层蓄水量较底层变化大,对水分的 调节能力强”可知,保护表层土壤不受侵蚀和破坏,保持良好的孔隙状况和 通透性能,改善土壤水库垂直剖面上的连续性,对增加土壤水分入渗率和提 升土壤水库利用率,最终提高土壤水库防洪作用有重要意义,C正确。深耕 土壤会破坏表层土壤,A错误;该地气候较湿润,几乎没有土壤龟裂,B错误; 该地土壤盐碱化不明显,且土壤盐碱化与土壤水库防洪关系较小,D错误。 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与夏初相比,7月该地林地土壤蓄水量偏低,可能的原因是该月份( D )
①降雨量减少,进入伏旱期 ②枯枝落叶增多,土壤下渗受阻 ③土壤水分
达到饱和,地表径流多 ④气温高,林木蒸腾和土壤蒸发作用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为充分发挥森林土壤水库涵养水源功能,该区域应当保护和营造( B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3·广东汕头校考模拟)车尔臣河是昆仑山北麓诸多小河中最大的一条 河流,发源于昆仑山北坡的木孜塔格峰,终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台特玛 湖,河长超过800千米。下图为车尔臣河流域月均降水量、径流量及水资 源年内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
C.7—9月 雨带移动到华北,降水多
D.10—12月 农业用水量少,补水量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第1题,在白洋淀“水位—平均水深”曲线图中,7—7.8米间,由平均水深 =湖泊体积/湖泊面积可以看出,随着水位的上升湖泊体积增加,平均水深并 未呈增加趋势,说明湖泊面积在7—7.8米间增加得快,由此可以推断水位在 7—7.8米间,平均水深出现异常变化是因为湖底较平坦,导致当水位从7米 开始往上涨时,湖面的面积急剧增加,C正确;湖泊中的岛屿、岸线、湿地植 物都无法使平均深度随着水位的升高(湖泊体积增加)维持在一定范围,A、 B、D错误。
A.草甸群落或灌木丛林
B.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
C.高大笔直的针叶林
D.结构复杂的灌木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7.增加土壤水分入渗率,可以提高土壤水库防洪作用,为此可采取的有效措 施是( C ) A.深耕土壤,促进林木根系发育 B.防止土壤龟裂,减少坡面径流 C.保护表层土壤,提高土壤通透性 D.改良土壤盐碱化,增加土壤孔隙
12.推测沙山—湖泊区域推动空气水分、土壤水分运动的主要驱动力是
(A )
①湿度梯度 ②温度梯度 ③海拔梯度 ④降水梯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第11题,据材料“该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0—60毫米,水面蒸发量达 3 000—4 000毫米”可知,该地区降水量少,南湖和北湖以冰雪融水(南部山 地)和地下水补给为主;两湖面积和水深基本保持稳定,依据水量平衡原理 可推知两湖的冰雪融水补给量与地下水补给量之和大致等于蒸发量,D正 确,A、B、C错误。 第12题,据材料及图分析可知,沙山—湖泊景观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 干旱区,湖泊水面蒸发量大,使得湖泊盆地内的空气湿度增大,沙丘表层水 分含量极少,沙丘表面空气湿度小,这样湖盆内空气湿度与沙丘表面空气湿 度之间存在湿度梯度;沙漠内昼夜温差大,白天沙丘表层升温快,表层以下 温度上升慢,形成温度梯度;湿度梯度和温度梯度共同推动沙山—湖泊区域 空气水分、土壤水分的运动,①②正确;该区域降水量少,海拔梯度、降水 梯度对该区域空气水分、土壤水分运动影响小,③④错误,故A正确,B、C、 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1.据观测,南湖和北湖面积和水深基本保持稳定,主要是因为( D ) A.雨水补给量与河流水补给量大致等于蒸发量
B.冰雪融水补给量与河流水补给量大致等于蒸发量
C.雨水补给量与地下水补给量大致等于蒸发量
D.冰雪融水补给量与地下水补给量大致等于蒸发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第5题,7月该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进入伏旱期,降水少于5、6月,①正 确;加上气温高,林木蒸腾和土壤蒸发作用增强,森林土壤水库蓄水量减少, ④正确;7月枯枝落叶量较少,②错误;土壤水分达到饱和,土壤蓄水量应较大, ③错误。故选D。 第6题,由图可知,该区域木荷林地和杉木林地土壤水库一年中平均蓄水量 较高,说明木荷林地和杉木林地土壤水库涵养水源功能较强,即常绿阔叶林 和针叶林土壤水库涵养水源功能较强,所以应该保护和营造阔叶林或针阔 叶混交林。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