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州九年级化学上学期质检试题(A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九年级(上)质检化学试卷(A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2分)
1.下列叙述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蔗糖溶于水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B.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100mL
C.4g硫与4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8g二氧化硫
D.5g碳与8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13g二氧化碳
2.下列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鲜牛奶变质B.粮食酿成酒C.钢丝球刷碗D.煤炭的燃烧
3.如图表示两种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小球间的短线代表原子间的结合.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示有4种分子B.图示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C.图示发生了化合反应D.图示产物为混合物
4.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如下反应,反应前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M N P Q
反应前的质量/g 40 4 3.6 4.8
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13 12.6 10.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反应生成的P和Q的质量比为2:3
C.待测值为16
D.N和P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
5.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旨在倡导“绿色消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下面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限制使用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
B.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缓解温室效应
C.讲卫生,尽量多使用一次性餐具
D.短时间不使用电脑,将其转为休眠模式
6.如图表示物质甲和乙发生的化学反应生成丙和丁,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小球间的短线代表原子间的结合.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示中共有4中分子
B.丁物质是化合物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D.丙分子是由5种不同的原子构成
7.纯净物X在密闭容器中稍加热就分解为NH3、H2O和CO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能得出的结论是()
A.X由四种元素组成B.X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C.X中有水D.X 是氧化物
8.如图是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①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②生成物可能是氧化物
③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④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种类都不变
⑤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9.下列关于化学反应2X+Y=2Z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
B.在反应中X、Y、Z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2:1:2
C.Z一定是化合物,并且可能是氧化物
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10.1mol某化合物在2mol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了44g二氧化碳和36克水,对该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判断正确的是()
A.只含有碳、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D.一定含碳、氧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
11.在空气中放置较长时间的锌片,表面会形成一层薄膜,其中含有Zn2(OH)2CO3.若该物质通过化合反应生成.反应物除了Zn外,还有①N2②O2③CO2④H2O中的()A.一种 B.两种 C.三种 D.四种
12.下列微观模拟图中的○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则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和②均为混合物
B.只有③是单质
C.①②④是氧化物
D.④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成②和⑤
13.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Zn+H2SO4═ZnSO4+H2↑B.CaCO3CaO+CO2↑
C.CH4+2O2CO2+2H2O D.S+O2SO2
14.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当2.8g 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6g D,则C的质量为()
A.6.8 g B.9.6 g C.8.8 g D.4.4 g
15.AgN0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用棕色试剂瓶保存.AgN03受热分解,放出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
A.S02B.N02C.NH3D.N2
16.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混合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表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分数/% 70 15 6.25 8.75
反应后质量分数/% 35 7.5 48.75 8.75
A.丁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丙的质量
C.甲一定是化合物,乙一定是单质
D.该反应可能是分解反应
二、填空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44分)
17.走进化学变化的微观世界,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X、Y、Z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原子,据图回答问题:
(1)该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2)由X原子构成的物质在该反应中(填“是”或“不是”)催化剂.(3)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是.
18.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并注明反应基本类型:
(1)铁在氧气中燃烧,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
(3)硝酸银见光分解生成一种金属单质和二氧化氮及供给呼吸的气体.
19.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并在题后括号中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1)电解水,反应;
(2)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
(3)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
20.如图是某种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2)水中氧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保留一位小数)
(3)写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1.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表示氯原子)
(1)图乙所示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反应;
(2)写出E的化学式
(3)D物质中中氢、氯、氧原子个数比是
(4)ClO2读作,ClO2是否是氧化物(填“是”或“不是”);(5)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22.环境问题是2011年“两会上”的热门话题之一.①燃气安全是家庭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为了防止燃气泄漏,常在燃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一旦燃气泄漏即可闻到气味,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乙硫醇充分燃烧时生成CO2、SO2和水,其燃烧化学方程式为.
23.高纯硅是制造计算机电路芯片的主要原料.请回答:
(1)地壳中硅元素的含量仅次于元素.
(2)工业上用石英(主要成分为SiO2)制备粗硅的反应为:SiO2+2C Si+2R↑,则R
的化学式为.
(3)硅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硅,并放出大量的热,可作未来新能源,其反应方程式为.
24.用化学符号填空:
(1)3个铝原子:
(2)2个碳酸根离子:
(3)正三价铁元素:
(4)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料子:
(5)保持氦气化学性质的最小料子:.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14分)
25.某同学按如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反应前天平平衡,然后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碳酸钠充分反应后,再称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天平指针向
(填“左”或“右”)偏转.该反应(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请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的原因是.
26.用集气瓶可完成多种实验.请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Ⅰ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按装置Ⅰ进行实验会产生的不良后果是.
(2)实验室利用改进后的Ⅰ和Ⅱ的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选用Ⅱ收集氧气的原因是(填序号);
A.密度比空气大 B.密度比空气小 C.不易溶于水 D.不与水反应(3)实验装置Ⅲ和Ⅳ的集气瓶的中预先都加入了少量水,其作用是否相同?
(填“是”或“否”);
(4)装置Ⅴ能完成的实验是(填序号).
A.气体从a端通入,收集二氧化碳
B.气体从b端通入,瓶内装浓硫酸(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CO2
C.瓶内装有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CO2从a端通入,证明CO2能使石蕊变色
D.在瓶内装满水,b端接量筒,用来测量Ⅰ中产生的CO2的体积.
四、计算题(每题6分,共12分)
27.将150mL稀盐酸(密度为1.1g/mL)加入盛有53g含少量杂质的石灰石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反应后烧杯中总质量为196g.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2)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8.在实验室里加热30g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20.4g.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g;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2015-2016学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九年级(上)质检化学试卷(A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2分)
1.下列叙述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蔗糖溶于水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B.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100mL
C.4g硫与4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8g二氧化硫
D.5g碳与8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13g二氧化碳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据此进行分析选择.
【解答】解:A、蔗糖溶于水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不是化学变化,所以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故A不适合;
B、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是由于水分子很容易进入酒精分子的空隙中,所以体积变小.故B不适合;
C、4g硫与4g氧气反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8g二氧化硫,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生成物质量=反应物质量之和,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C适合;
D、5g碳与8g氧气反应,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在此反应中,碳有剩余,不能生成13g 二氧化碳.故D不适合.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以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进行分析推断的能力.
2.下列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鲜牛奶变质B.粮食酿成酒C.钢丝球刷碗D.煤炭的燃烧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一般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解答】解:A、鲜牛奶变质时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B、粮食酿成酒时发生化学变化,故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
C、钢丝球刷碗是物理变化,所以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D、煤的燃烧是化学变化,所以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故选C.
【点评】知道质量守恒定律只适合于化学变化,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掌握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是解题的关键.
3.如图表示两种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小球间的短线代表原子间的结合.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示有4种分子B.图示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C.图示发生了化合反应D.图示产物为混合物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化学反应的实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模型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A、观察微粒的微观构成,判断分子的种类;
B、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分析;
C、根据化合反应的生成物的特点分析;
D、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种类.
【解答】解:A、由微观模型示意图可知,图示中共有4种不同的分子构成,有4种分子.故A正确;
B、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故B正确;
C、由该反应的生成物的微观模型示意图可知,反应物为一种化合物一种单质,生成物为两种化合物;该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故不正确;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生成物中有两种化合物,是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不同的分子属于不同种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化合物的分子.
4.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如下反应,反应前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M N P Q
反应前的质量/g 40 4 3.6 4.8
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13 12.6 10.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反应生成的P和Q的质量比为2:3
C.待测值为16
D.N和P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题给的物质的质量可以计算出待测的值,然后根据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来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进而完成解答;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完成解答;
C、根据题给的物质的质量可以计算出待测的值;
D、根据N和P的质量变化来求出N和P的质量比,然后作出判断.
【解答】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待测的值为:40+4+3.6+4.8﹣13﹣12.6﹣10.8=16g,至此可以知道反应前后质量减少的物质为M,为反应物;而质量增加的为N、P、Q,为生成物,即反应物为一种,而生成物为三种,所以可以判断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故A说法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反应生成的P和Q的质量比为(12.6g﹣3.6g):(10.8g﹣4.8g)=3:2,故B说法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待测的值为:40+4+3.6+4.8﹣13﹣12.6﹣10.8=16g,故C 说法正确;
D、无法知各物质的计量数,则无法计算N和P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该题要求学生要掌握好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灵活的加以运用,然后会从图表数据中挖掘出有用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
5.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旨在倡导“绿色消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下面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限制使用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
B.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缓解温室效应
C.讲卫生,尽量多使用一次性餐具
D.短时间不使用电脑,将其转为休眠模式
【考点】白色污染与防治;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题意,“绿色消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一主题旨在强调绿色消费,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据此结合各选项中的说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能减少塑料制品带来的“白色污染”,符合主题;
B、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利用太阳能、风能,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能缓解温室效应,符合主题;
C、多使用一次性餐具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加重环境的污染,不符合主题;
D、短时间不使用电脑,将其转为休眠模式,可以节约用电,符合主题.
故选C.
【点评】环境保护问题是化学考查的热点,理解绿色消费、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如图表示物质甲和乙发生的化学反应生成丙和丁,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小球间的短线代表原子间的结合.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示中共有4中分子
B.丁物质是化合物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D.丙分子是由5种不同的原子构成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化学反应的实质.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A、观察微粒的微观构成,判断分子的种类;
B、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分析;
C、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生成物的特点分析;
D、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种类.
【解答】解:A、由微观模型示意图可知,图示中共有4种不同的分子构成,有4种分子.故A正确;
B、由该反应的生成物的微观模型示意图可知,丁物质是化合物,故B正确;
C、对比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故正确;
D、由该反应的生成物的微观模型示意图可知,丙分子是由5种不同的原子构成.故D不正确.
故选D.
【点评】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不同的分子属于不同种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化合物的分子.
7.纯净物X在密闭容器中稍加热就分解为NH3、H2O和CO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能得出的结论是()
A.X由四种元素组成B.X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C.X中有水D.X 是氧化物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生成物可以推测反应物中的元素组成;
B、根据题意“微热就能分解”,说明X不稳定;
C、纯净物X是不可能含有水的;
D、考虑氧化物的概念.
【解答】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和种类不变,物质X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稍加热就分解为NH3,H2O,CO2,说明X是由C、N、H、O四种元素组成的;
B、根据题意“微热就能分解”,说明X不稳定;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生成物中有水,不能证明原物质中就有水,且原物质是纯净物,故一定不能含有水;
D、物质X是由C、N、H、O四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X不是氧化物.
故选A.
【点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掌握物质的元素组成;掌握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8.如图是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①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②生成物可能是氧化物
③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④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种类都不变
⑤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
【分析】由题目中的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故为化合反应;只要反应则会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但是否为氧化物,则不一定;化学反应中,分子变化,原子不变.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结合微观示意图,则:①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说法正确;②生成物可能是氧化物,说法正确;③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说法正确;④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种类都不变,说法错误,化学反应中,分子变化,原子不变;
⑤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掌握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9.下列关于化学反应2X+Y=2Z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
B.在反应中X、Y、Z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2:1:2
C.Z一定是化合物,并且可能是氧化物
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会改变.
B、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的粒子个数比是化学计量数之比.
C、化合反应的产物一定是化合物,并且可能是氧化物,例如铁丝燃烧.
D、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对物质的质量关系探讨判断即可.
【解答】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会改变,若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应为,故此选项说法错误.
B、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的粒子个数比是化学计量数之比,在这一化学反应中化学计量数之比是2:1:2,故此选项说法正确.
C、化合反应的产物一定是化合物,并且可能是氧化物,例如铁丝燃烧,故此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的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有一种,因此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此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
【点评】此题是对化学反应时物质质量关系的探讨,解题的关键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属基础性计算知识考查题.
10.1mol某化合物在2mol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了44g二氧化碳和36克水,对该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判断正确的是()
A.只含有碳、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D.一定含碳、氧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由题意“1mol某化合物在2mol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了44g二氧化碳和36克水”,则可计算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与水中氢元素的质量,用两者之和与物质的质量比较即可判断是否含有氧元素.
【解答】解:先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确定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再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相等,来确定氧元素是否含有.
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44g×(×100%)=32g,36g水中氧元素的质量=36g×(×100%)=32g.所以32g+32g=64g=2mol×16g/mol,故一定不含氧元素.
故选:A.
【点评】本题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学会处理此类计算的题目,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1.在空气中放置较长时间的锌片,表面会形成一层薄膜,其中含有Zn2(OH)2CO3.若该物质通过化合反应生成.反应物除了Zn外,还有①N2②O2③CO2④H2O中的()A.一种 B.两种 C.三种 D.四种
【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铁、铜生锈的条件可以判断锌生锈的条件;
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解答】解: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铜与水、氧气和二氧化碳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铜锈的化学式是Cu2(OH)2CO3;
因为Zn2(OH)2CO3中没有氮元素,该物质是通过化合反应生成的,所以反应物中一定没有氮气;
结合铜生锈的条件及其铜锈的化学式,类比锌片表面形成薄膜的条件及其化学式,可以判断锌与水、氧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薄膜.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运用了类比法,这种方法在解题时用处很大,要领会掌握.
12.下列微观模拟图中的○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则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和②均为混合物
B.只有③是单质
C.①②④是氧化物
D.④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成②和⑤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构成判断物质类别,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由不同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解答】解:①由图示可知由两种分子构成,所以由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②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
③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
④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
⑤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
④是过氧化氢分解能生成水和氧气,②是水,⑤是氧气.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不同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
13.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Zn+H2SO4═ZnSO4+H2↑B.CaCO3CaO+CO2↑
C.CH4+2O2CO2+2H2O D.S+O2SO2
【考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根据化合反应的概念进行解答,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
【解答】解:A、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属于置换反应,故A错误;
B、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属于分解反应,故B错误;
C、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属于氧化反应,故C错误;
D、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应类型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然后再根据各种反应类型的概念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4.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当2.8g 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6g D,则C的质量为()
A.6.8 g B.9.6 g C.8.8 g D.4.4 g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反应A+3B=2C+3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则可假设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7a、8a,又因为2.8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则可求一定量B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质量守恒,可求C的质量.
【解答】解:根据“反应A+3B=2C+3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则可假设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7a、8a,又因为2.8gA与一定量B恰
,则,则B=9.6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8+9.6=C+3.6,故C=8.8克.
故选C.
【点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学会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处理问题的方法.
15.AgN0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用棕色试剂瓶保存.AgN03受热分解,放出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
A.S02B.N02C.NH3D.N2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压轴实验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