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声学专题知识训练试题含答案解析100题5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声学专题知识训练试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
1.如图是在我市某工厂的噪声监测仪,该仪器是用来监测声音(选填响度、音色或音调)大小的,仪器显示“噪声89分贝,请注意使用耳塞”,使用耳塞是采取
(选填消声、吸声或隔声)的方式减轻噪声对人的影响。
如果学校外的噪声对上课造成影响,请你用一种合理的方法来消除或减小该噪声对你们的影响:。
2.小明正在准备“杜绝高空抛物”的主题班会上给同学们的演讲,他想研究物体在下落
过程中的速度变化。
他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的相机,拍得纸锥下落的照片如所示,这种相机说明书的描述如下:“……每秒曝光两次,像成在同一底片上……”
(1)纸锥从E到F运动的路程是cm,其速度是m/s。
(2)纸锥下落速度的变化情况是(选填“变大”或“变小”或“先变大后不变”)。
3.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如图甲所示,重做上面的实验,用力重击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强的声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如图乙所示,实验表明:当音叉越响时,乒乓球被弹得越(选填“远”或“近”),说明越大,响度越大。
4.小兰同学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做成了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或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如图所示.塑料管或竹管是通过的振动发声的;上下推拉“活塞”,声音的(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就会改变.
5.我市为创建“美丽泰安”做了大量的工作,控制噪声污染就是其中一项,我们用
为单位来表示噪声的强弱等级.当人们感觉到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于关闭门窗,从声学角度讲,这是用方法减弱噪声.
二、单选题
6.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7.2022北京冬奥会,不但是奥运健儿们的竞技场,也是虚拟数字人的舞台。
如图所示,直播间内“冬冬”AI数字人风趣幽默地说着冬奥段子,介绍着“冰墩墩”等爆款冬奥特许商品。
关于“冬冬”AI数字人的声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冬冬”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冬冬”的声音与普通人类的声音音色不同
C.“冬冬”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冬冬”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8.长沙福元路大桥东入口采用了全封闭的隔音措施,如图所示,该设施长175m,高7m,由隔音板组成,能降噪20分贝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采用全封闭隔音是在声源处阻断噪声的传播
B.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
C.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
D.隔音板隔音利用了声音的直线传播
9.如图所示是人和狗的发声和听觉频率范围(单位:Hz),根据这些频率范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能听到的声音狗不一定能听到
B.人发出的声音狗不一定能听到
C.狗能听到的声人不一定能听到
D.狗发出的声音人不一定能听到
10.以下活动中,能用来探究影响声音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A.图甲,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
B.图乙,收音机播音时,喇叭前方烛焰摇晃
C.图丙,手指蘸湿摩擦杯口,不断改变杯中水量
D.图丁,敲敲时,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
11.有一种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设定的暗语才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
这种声纹锁能辨别主人的声音,主要依据声音的()
A.响度不同B.音调不同C.频率不同D.音色不同
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室内讲话比旷野时响亮,这是原声与回声重合,增加了声音的响度
B.用喇叭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提高声音的音调
C.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讲课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
D.在《爸爸去哪儿》节目中,孩子们很容易辨别出爸爸的声音,这主要是爸爸的音调不同
13.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工程专业的两名学生研究制造的声波灭火装置,如图所示,为消防灭火技术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这台低频发声灭火装置,通过发出30~60赫兹的低频声波,能够在短短数秒之内扑灭火焰,令人大开眼界.尽管这项发明并非属于“高精尖”的前沿科技,但是它的现实意义或许更大一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低频发声灭火装置发出的是次声波
B.低频发声灭火装置利用的是其发声的响度大
C.声波可以灭火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D.低频发声灭火装置是高科技产品,发声不需要振动
14.下列活动中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是()
A.观察蟋蟀翅膀在摩擦振动时,我们能听见清脆的声音
B.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些纸片在纸盆上,看到纸片不断跳动
C.雨天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但闪电传播更快
D.把一个小收音机用塑料袋密封后浸没在水中,仍能听到播音
15.如图所示,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盒上的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
这个实验是用来研究
A.声音产生的原因B.声音传播的条件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乐音与噪声的区别
三、多选题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煤油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一桶水的比热容比一杯水的比热容大
C.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的
D.糖放入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甜了,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7.如图所示的物体或情景主要依赖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是()
A.通过“B超”检查身体
B.大象与同伴交流
C.超声加湿器
D.倒车雷达
1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放低些
B.用泡沫盒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控制噪声的产生
C.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播信息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19.我国北方一年四季分明,风景如画,下列图中所描述的现象属于放热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雾绕群峰
C.秋天,霜打枝头
D.冬天,千里冰封
四、作图题
20.一个重为9N的物体A,静止放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请作出物体A所受重力和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
五、计算题
21.为了控制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扩散传播,许多地方用如图的无人机进行空中消毒,该无人机相关信息如表;
求:
(1)当无人机没有装载消毒液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脚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帕?
(2)若无人机以最大功率工作时,匀速水平飞行的速度为5m/s,求无人机以这个速度飞行时所受的阻力多大?
22.校科技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一套从水中打捞物体的简单滑轮组装置,动滑轮的重力为50N,物体A的密度为1.5×103kg/m3,体积为0.04 m3;通过滑轮组把A从水中匀速提升(A始终未露出水面),不计绳重、摩擦及水的阻力,求:
(1))A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
(2)A露出水面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若人的重力为625N,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500cm2,人对地面的压强.六、综合题
23.某同学买了一张列车时刻表.他注意到在北京和上海间往返的D31和D32次动车
的运行时刻表如下:
他了解到D31次列车由北京开往上海,D32次列车由上海开往北京.这两次列车每天各发一趟.自北京到上海铁路长1460km.根据列车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1)你从列车时刻表可获得哪些信息(写出两条)
(2)计算说明D31、D32次列车运行时间差为多少?
(3)计算D31次列车由北京开往上海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响度;隔声;关好门窗
2.【答案】(1)20.0;0.4
(2)变大
3.【答案】远;发声体振动幅度
4.【答案】(管中)空气柱;音调
5.【答案】dB(分贝);传播过程中
6.【答案】D
7.【答案】B
8.【答案】B
9.【答案】C
10.【答案】C
11.【答案】D
12.【答案】A
13.【答案】C
14.【答案】C
15.【答案】A
16.【答案】C,D
17.【答案】A,D
18.【答案】B,D
19.【答案】B,C,D
20.【答案】解:如图所示:
21.【答案】(1)解:无人机停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F=G=mg=10kg×10N/kg =100N
无人机停放在水平地面上时脚架对地面的压强p=F
S=
100N
0.01m2
=1×104Pa
答:当无人机没有装载消毒液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脚架对地面的压强是1×104Pa;
(2)解:匀速飞行时牵引力等于阻力,无人机以这个速度飞行时所受的阻力f=F=P v=
800W
5m/s=160N
答:若无人机以最大功率工作时,匀速水平飞行的速度为5m/s,求无人机以这个速度飞行时所受的阻力为160N。
22.【答案】(1)400N
(2)80%
(3)104Pa
23.【答案】(1)D31次列车从北京南发车,发车时间是11h05min;到达上海时间是21h05min;(2)7min;(3)146km/h
初中物理声学专题知识训练试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
1.成语“万籁俱寂”常用来形容夜晚的宁静,从声音的特性分析,这主要是指夜晚声音的很小。
如图所示,俊俊同学能听到同桌同学轻扣桌面的声音,说明
可以传声。
2.2022年6月5日,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在飞船点火升空的过程中:
(1)大量的“白气”从发射台的底部水池中涌出,白气是水先(填物态变化名称)后(填物态变化名称)产生的,飞船升空过程中航天员陈冬相对
是静止的,相对是运动的(选填“地面”或“飞船”)。
“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所用燃料为液态的氢和氧,在通常情况下,氢和氧是气态的,科技人员是采用
(填“压缩体积”或“降低温度”)的方法使它们成为液态的;
(2)2022年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新晋“太空教师”陈冬、刘洋(女)、蔡旭哲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内进行太空授课。
在太空授课期间,刘洋老师的声音听起来较“尖”,指的是声音的(填声音的特性)较高,同学们不用看大屏幕就能分辨三位航天员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填声音的特性)进行判断;
(3)“神舟十四号”的宇航员(选填“能”或“不能”)在太空中利用声呐装置测量飞船与地面间的距离,原因是;
(4)如图(a)所示,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逻车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的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就能测出车速。
在图(b)中,P1、P2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P1、P2经反射后的信号。
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与P2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8秒,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
则:图(b)中每小格表示的时间是s,汽车的速度是m/s。
3.如图1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
和;响度相同的是和.(填“甲”、“乙”、“丙”)如图2所示两种声音不同.
4.9月23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在杭州市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来自亚洲45个国家(地区),习总书记的声音是由声带的产生的,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的耳中。
开幕式上来自全球的亚运数字火炬手,在数字世界与现实同频共振,共同点燃亚运主火炬塔,“雷鸣般”说明声音的(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大。
5.人耳刚能听到的声音为dB,dB以上的噪声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dB.人们感觉安静舒适的声级是dB到dB.
二、单选题
6.男低音歌手独唱时由女高音歌手轻声伴唱,下面对二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A.“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B.“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
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
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7.以下活动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
C.将发声手机置于密闭瓶内并抽气
D.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发生声音的响度
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
9.蝴蝶飞行时每秒振翅五、六次,蜜蜂飞行时每秒振翅三、四百次,我们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这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A.响度不同B.音色不同C.频率不同D.振幅不同
10.中央电视台《朗读者》栏目深受观众喜爱,它用朗读的方式来传达一种精神力量。
关于其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
B.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C.观众主要依据音调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
D.朗读时,朗读者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
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
C.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讲课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
D.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12.如图,可以用吸管“吸”取杯中的饮料,下列现象中,“吸”的物理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A.公路旁用隔音墙“吸”收部分噪声
B.大树通过根从土壤中“吸”取养分
C.化学实验中用胶头滴管“吸”取药液
D.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纸屑
1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如图甲所示,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如图乙所示,a、b两个音叉的波形图不同,但音调相同
C.如图丙所示,噪声监测仪既可以监测噪声的强弱,又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D.如图丁所示,渔民通过声呐捕鱼,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特性
14.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玻璃罩内放入响铃的闹钟,将空气抽出时其声音逐渐变弱,说明声音传播需要空气
B.图中,倒车雷达遇到障碍物会发出提示,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
C.图中,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图中,蝙蝠靠次声波发现昆虫
15.为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发展,我市各校加强了艺术教育。
如图所示是某校学生正在兴趣课堂上用古筝弹奏乐曲。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们听到的乐曲声是由学生的手指振动产生的
B.指导教师听到的乐曲声是通过空气传播来的
C.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弦,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D.乐曲声对邻班正在进行英语听力训练的同学而言是乐音
三、多选题
16.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态酒精是晶体
B.在时,酒精处于液态
C.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D.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
17.如图所示,关于四幅图中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发声的音叉能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B.乙:能听到水中音乐芯片发出的音乐声,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C.丙: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是为了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D.丁: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避免与障碍物的相撞
18.如图所示,将钢尺的一端紧按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
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和拨动钢尺的力度,将钢尺发出的不同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显示的三种不同波形如图所示。
下列对各种情图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A.甲和乙比较,甲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比乙短
B.甲和乙比较,甲拨动钢尺的力度比乙大
C.乙和丙比较,乙声音的音调比丙低
D.乙和丙比较,乙声音的响度比丙小
19.以下几个验证性的小实验,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把正在发声的闹铃放在玻璃罩内,随着罩内空气抽出发现铃声减弱,说明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用酒精灯将水加热至沸腾,用到气管将水蒸气导入另一个盛冷水的烧杯中,发现烧杯中的温度计的示数升高,说明液化放热
C.冬天将玻璃片从室外拿到室内发现它上面有一层雾,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
D.在试管内放入少量碘的固体颗粒,塞紧盖子后把试管放入沸水中,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汽,说明蒸发吸热
四、作图题
20.如图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五、计算题
21.一次小明同学看见闪电后又过4s听到了雷声,小明观察了温度计,室温为15℃,小明查到了“声速跟气温的关系图”如图。
(空气中光速3×105km/s)则:
(1)打雷处离他们大约多少m?
(2)小明利用回声测声速,测得某一障碍物离他173m,经过1s听到了回声,请你利用声速跟气温的关系图,求出当时的气温。
22.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一个重0.5N,底面积为0.001m2杯子,杯内盛有1.5N的水,水深是10厘米,求:
(1)杯子的总重力和杯子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
(2)水对杯底的压强和压力.(g取10N/kg)
六、综合题
23.南京长江五桥是世界首座轻型钢混组合结构斜拉桥,如图所示。
(1)跨江主桥全长1800,汽车以72km/h的速度通过主桥,需min;
(2)五桥墩柱上安装了驱豚仪,发出特殊声波避免江豚误撞桥墩。
声波(选填“属于”或“不属于”)电磁波;
(3)桥面两侧设有板墙,是为了在减弱噪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响度;固体
2.【答案】汽化;液化;飞船;地面;压缩体积;音调;音色;不能;真空无法传声;
0.2;20
3.【答案】甲;乙;甲;丙;音色
4.【答案】振动;空气;响度
5.【答案】0;90;70;30;40
6.【答案】D
7.【答案】A
8.【答案】D
9.【答案】C
10.【答案】D
11.【答案】D
12.【答案】C
13.【答案】D
14.【答案】D
15.【答案】B
16.【答案】A,C
17.【答案】A,B,D
18.【答案】A,B,D
19.【答案】B,C
20.【答案】
21.【答案】(1)解:由题意及查表可知,4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为s=vt=340m/s×4s= 1360m
答:打雷处离小明他们的距离为1360m;
(2)解:依题意可得,声音传播173m所用的时间为0.5s,根据速度公式可得此时声音
传播的速度为v=s
t=
173m
0.5s=346m/s
查表可得此时的温度为25℃。
答:小明在完成回声测声速实验时的气温为25℃。
22.【答案】(1)解:杯子的总重力:
G总=G水+G杯=1.5N+0.5N=2N,
杯子对桌面的压力:
F=G总=2N,
杯子对桌面的压强:
p= F S=
2N
0.001m2
=2000Pa
(2)解:杯内水的深度:
h=10cm=0.1m,
水对杯底的压强:
p′=ρgh=1.0×103kg/m3×10N/kg×0.1m=1000Pa,
水对杯底的压力:
F′=p′S=1000Pa×0.001m2=1N
23.【答案】m;1.5;不属于;传播过程中
初中物理声学专题知识训练试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
1.2016年1月6日,我国地震台网探测到朝鲜境内发生了一次强度约为5级的地震,朝鲜证实进行了核试验,核爆炸产生的(超声波/次声波)能绕过障碍物传得很远,这种波的频率比可听声波(高/低),这种波对人体有杀伤力,这说明它具有.
2.将塑料绳的一端扎紧,尽可能将其撕成更多的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这是因为塑料丝带了电荷(选填“同种”或“异种”),这种使塑料丝带电的方法称为,塑料丝带电的实质是
在物体间转移
3.,二胡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
如图所示,拉二胡时,二胡发出的优美声音是由弦产生的,在演奏前要定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正在家中学习的小明为了避免受到楼下二胡演奏声的干扰,将门窗关紧,这属于在控制噪声。
4.如图所示三个声音的波形图,音调相同的是,响度相同的是,音色相同的是.
5.请从声音特性的角度分析下列现象。
运动场上传出“忽大忽小”的喊声,“忽大忽小”指声音的不同;把鼓面绷紧些,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鼓面发声时
的;能区分出锣声与鼓声是因为这两种声音的不同;医生用听诊器可以清晰地听到患者心脏跳动的声音,这是因为增大了入耳声音的。
二、单选题
6.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是()
A.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小
B.用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
C.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
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
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色会不同
B.“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喇叭发音时,放在纸盆上的纸屑在上下跳动,说明物体振动发出声音
8.小军朗读课文时声音太小,离他较远的同学听不清楚,老师请他声音再大一点。
这里的“声音大一点”指的是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9.小明在家往保温瓶里灌开水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他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水是否满的?()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水位升高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水位升高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10.雨后的山林中,鸟鸣清脆,溪水潺潺,微风轻拂,树枝摇曳……关于此环境中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鸟鸣声、流水声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人们主要通过音调分辨鸟鸣声和流水声
C.鸟鸣声和流水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一定不同
D.茂密的树林具有吸声、消声的作用
11.鉴于疫情防控形势,为保障师生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从3月15日开始,临沂市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除能实行全封闭管理的高三年级之外,全部开始线上教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教师讲课的声音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B.调节耳麦的音量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
C.关闭房间的门窗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依据响度可听出是哪位同学正与老师互动
12.音乐会上,女低音歌唱家放声高歌,男高音歌唱家轻声为女低音歌唱家伴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女声音调高、响度大B.男声音调低、响度大
C.女声音调低、响度小D.男声音调高、响度小
1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B.“闻其声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C.“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具有能量
14.小强在学习了“声音是什么”后,总结出以下四点,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小于340m/
D.声具有能量
15.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C.利用声呐系统探知海洋的深度D.利用超声波排出体内的结石三、多选题
16.小丽家今年新买了一辆轿车.高兴之余,她通过对自己家汽车的观察和了解,结合所学的物理知识,提出了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轮胎用橡胶制成利用了它良好的弹性
B.避震弹簧在被压缩时弹性势能会增加
C.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探测车后方情况
D.冬天为汽车加注的防冻液凝固点较高
17.下列现象中,依靠声获得信息的是()
A.人们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B.夏天里人们买西瓜,要捧起来拍两下听听声音来分辨西瓜的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