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教学反思)
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杜甫诗四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杜甫诗四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课程为语文必修二。
本教学内容为杜甫诗四首。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杜甫被认为是一位重要的诗人,对于学生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次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修养,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和《竹枝词》四首杜甫诗的基本意思;(2)熟悉杜甫的笔法、语言风格、意象等基本特点。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2)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1)让学生感受历史背景对文学创作的影响;(2)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学情感。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登高》教学教学内容:《登高》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疆域的热爱和对壮丽山河的景色的赞叹。
主要通过对写景的手法来表现杜甫对于祖国的热爱和推崇之情。
教学方法:通过课前的热身知识问答,引入《登高》的诗歌背景和诗歌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然后利用PPT进行课文的呈现和讲解,引导学生熟悉诗歌的结构和内容,并对比其他古代诗人的写作手法,分析其与杜甫的不同之处。
接着对诗歌的主题和意境进行深入解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自己的感悟。
最后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分享的方式交流学生的感受与认识。
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教学内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的一首思乡之作,表达了诗人在家乡的想念之情,诗句中充满对故乡及亲人的思念与怀念,抒发了诗人的痛苦和对命运的无奈。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呈现,介绍茅屋这一环境背景,从而引入杜甫的诗歌内容。
之后依次介绍诗歌的前两节、后两节的主要内容,并引导学生梳理文意,熟悉杜甫的情感和思路。
最后结合实际,让学生自己动手写下自己的心情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刻领会本文的感人情感,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3. 《春望》教学教学内容:《春望》是一首描写自然景物和人们生活的诗歌,旨在表现春天的景色和生活情趣。
杜甫《绝句》课后教学反思
杜甫《绝句》课后教学反思杜甫《绝句》课后教学反思(精选7篇)杜甫《绝句》课后教学反思1语文教学中的写景诗可谓比比皆是。
诗人多通过景物描写,展现美好风光,或借景生情,或情蕴景中因亲临其境,故诗人之情能自心而发,深得景中之妙处。
而作为读者的学生则置身其外,由于年代久远所造成的距离,以及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的局限,很难引发共鸣。
悟性不够,生活经验不能迁移,联想不及的小读者们,往往只是走马观花,领其皮毛,真是浪费了一首首好诗文,很是可惜。
《绝句》是唐代著名“诗圣”杜甫的一首七言诗。
全诗色彩明快,意境开阔。
在教学时我遵循教学的整体性原则,教学层次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体会诗所表达的意境。
在教学中我还注意通过引导学生抓诗中表示颜色的形容词,如“黄”、“翠”、“白”、“青”等,再结合语言训练,展开画面,使学生体会到画面色彩绚丽鲜明,春天景色的明朗秀丽。
在指导学生理解关键字词的教学过程中,我用简笔画出窗框让学生直观感受“含”字的意思,不仅帮助加深理解句子,而且能使学生在潜意识中领悟到景物描述的生动性,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含”字的妙用,突破了教学难点。
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多层次的诵读挑战赛,放手让他们自由选择目标提高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也达到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学习的目的,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读出对诗的理解。
但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对诗人写诗时的观察顺序(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没有来得及引导学生了解。
今后在教学中,要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时间,有效合理安排每个教学环节,关注后进生每节课学情上多下功夫。
我在与学生交流时,应更多投入情感,用自己的姿体语言和生动的语言来感染学生,让师生间的交流更加自然和谐。
杜甫《绝句》课后教学反思2前两天进行了《绝句》的教学,讲完之后,也有一些自己的反思。
这篇古诗是三年级下册的第一篇古诗,从题材上来看是一首五言绝句,内容也比较简单,是一首赞美春天的古诗。
学生读起来也比较容易理解。
登高教学反思
登高教学反思《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在教学完这篇经典诗作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以下是我对这次教学的总结与思考。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在教学之前,我设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二是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三是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反馈,我认为在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感受到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以及诗歌所描绘的深秋萧瑟、雄浑开阔的景象。
在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方面,学生对于对仗工整、韵律和谐等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诗歌中情景交融、沉郁顿挫的风格体会还不够深刻。
这可能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我对于这些艺术特色的讲解还不够生动、具体,没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其独特魅力。
在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方面,通过课堂上的分析和讨论,学生能够初步掌握从意象、意境、情感等方面入手鉴赏诗歌的方法,但在独立鉴赏时,还存在分析不够全面、深入的问题。
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提供更多的诗歌让学生自主鉴赏,提高他们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朗读法有助于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增强对诗歌的感受力。
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的朗读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没有读出诗歌应有的感情。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语气和语调。
讲授法能够让学生系统地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意象内涵等,但在讲授过程中,可能存在讲解过多、学生参与度不够的问题。
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和发言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讨论法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但在组织讨论时,有时会出现讨论话题不够明确、讨论时间过长或过短等情况,影响了讨论的效果。
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精心设计讨论话题,合理安排讨论时间,让讨论更加高效。
三、教学内容的安排在教学内容上,我首先介绍了杜甫的生平经历和诗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遭遇和创作心境,为理解诗歌情感奠定基础。
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5篇)
杜甫诗教学反思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5篇)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1在x月5号的“语文主题学习”验收活动中,我执教了《杜甫诗三首》中的前两首诗《望岳》和《春望》。
《望岳》是杜甫24岁时所作,作者意气风发,又逢盛世,诗歌描绘泰山的高大雄伟和神奇秀丽,表达了自己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人生顶峰的决心和气概。
《春望》则写于作者被叛军俘获,困据长安时,通过描写京城破败的景象来抒发忧国思亲之情。
这两首诗风格不同,前者形象高大,境界壮阔,显示出气势磅礴、雄放健拔的风格;后者感情凝重,景象凄清,风格沉郁,具有悲怆美。
根据以上分析,在备课时,我结合潍坊市“三段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和主题学习要求,进行了如下设计:设疑导入,诗歌积累——反复朗读,逐层深入——联想想象,进入意境——赏析诗句,体会感情——学以致用,拓展提高——欣赏视频,加深理解。
在赏析诗句的过程中,结合这两首诗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句子,引导学生回忆表达雄心壮志和表现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进行拓展训练。
本节课做得较好的方面是:课堂思路清晰,两首诗歌之间的过渡自然巧妙,背景资料的适时引入使学生加深了了内容的理解,联系所学诗句回顾所读诗文进行主题拓展扩大了课堂容量,能及时鼓励调动学生,语言比较有亲和力,课堂较有激情等。
本节课的败笔也不少:1.预设与实效的差距较大。
本课的重点是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精美的语言,学习诗歌情景交融的写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第一首诗歌诵读、理解地比较透彻,也能品味出语言的精美,但是在“自学《春望》”和“主题拓展”这个环节上,落实的就很不到位。
由于时间较紧,这两个环节就进行的匆匆忙忙,给人喘不过气来的感觉,是为了完成已经设计的教学环节而进行了,以至于我感觉学生对《春望》和“主题丛书”中《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这两首诗的理解不会深刻。
《绝句》的教学反思(通用8篇)
《绝句》的教学反思《绝句》的教学反思(通用8篇)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那么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绝句》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绝句》的教学反思篇1《绝句》是唐朝诗人杜甫闲居成都草堂时所作。
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的春景。
这首诗色彩明快,意境开阔。
全诗每句一景,声、形、色,近景、远景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绚丽多彩、开阔生动的画卷。
描写有动有静,鸣啼的黄莺,飞翔的白鹭是动景,千年积雪,停泊行舟是静景,动静相间,和谐完美。
这明快开朗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欢快激扬的思想感情。
全诗对仗工整,语言凝练,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我通过激趣引题、整体感知、想象画面、感情朗读四个体会对仗之美由浅入深,层层展开,引导学生领会诗意、体味诗境,受到美的熏陶。
在教学中注重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地想,尽情地读,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活起来。
一、创设情境,诱发热情上课伊始,我用充满热情的语言导入,我说:“公元七六三年,杜甫得知故人严武回到成都,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
这时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拨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
由于事先未拟题目,写成后也不打算你题,干脆以”绝句“为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感受一下诗的美,景的美。
把学生引入诗情画意之中。
二、想象画面,引入诗境“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古诗教学必须具有鲜明的形象,使学生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才能入情入境,正所谓“诗画一家”。
本节课的教学亮点是引导学生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促使其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将零散的事物组织成一幅完整、隽永的图画,提高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
三、反复吟诵,升华诗情“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诵”。
读的活动在教学中是一以贯之,从自由练读到品析美读再到深情诵读,把诗所展示的形象与诗的韵律、节奏、激荡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进而感受诗人欢快激扬的情感,升华了诗情。
《杜甫诗五首》教学反思与建议 (2)
《杜甫诗五首》教学反思与建议
学习内容分析:
杜甫作为“诗圣”,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选修课程中的《杜甫诗五首》选取了他比较有代表性的诗作,旨在通过对这些诗作的学习,让学生对杜甫诗歌的特点有所了解,加深对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诗歌中深沉情感的领悟。
学习者分析:
美术10、15班是文科美术班,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对诗歌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给他们一些方法性的指导,让他们明白诗歌鉴赏有规律可循,减轻他们对诗歌鉴赏的畏难情绪,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反思:
1.基本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步骤,引导比较得当;
2.注意诗歌鉴赏方法的总结,给学生比较明确的答题方向和步骤;
3.课堂小结未能充分运用诵读的作用进行对诗歌情感理解的升华,应该把背诵放在小结之后,对学生的感悟会更有帮助;
4.课堂上应该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结合书本注解,再次重温诗歌内容和背景之后再进入课堂的学习。
教学建议:
以后应注意:诗歌鉴赏应在学生充分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对重点意象、词语应该在具体鉴赏之前重点讲解,以求达到由景及情,从浅入深的目的,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涵。
25.《杜甫诗三首》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与反思
今日重读杜工部,我辈临文长咨嗟——杜甫诗三首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与反思诗歌是文学之母,诗歌鉴赏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形式,也是高考阅读中难以理解的题目。
诗歌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文学兴趣的媒介之一。
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是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分享交流,老师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习惯,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等。
这种教学方式可能存在课堂容量小、费时、进度慢等低效情况,往往导致教学生硬,课堂无味,学生阅读能力无法提高等问题。
在杜甫诗三首的教学中,我们大胆尝试和运用群文阅读方式教学,把多首诗歌串联在一起,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学习,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同时在课堂上把杜甫的多篇诗文进行比较阅读,拓展一些课外相关内容,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唤醒学生的阅读激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堂效果较好,学生收获较大。
课文选取的杜甫这三首律诗,都是他后期的作品,写于他寄寓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期。
《秋兴八首(其一)》是一首借景抒怀之作,感情强烈。
《咏怀古迹其三》是歌咏王昭君出塞之作,沉郁而苍凉。
《登高》是诗人抒发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慨之作。
学习这三首诗歌,要善于把握景与情的关系,要善于把诗人的悲欢愤激之情同当时战乱时局联系起来,逐步深入感受诗的意境。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和品味诗歌的意境。
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学生受到诗人情感的熏陶,从而引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培养鉴赏习惯。
本课教学的教学设计在引导学生明确意境的准确定义时,先回顾意象的相关知识,明确意境与意象的关系,逐步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情境。
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棘手问题是作者生活年代与我们今天相距甚远,对作者隐晦的情感的把握不到位。
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采取的做法是:①美读诗文,落实背诵。
要求学生课前完成三首诗的背诵,甚至背诵杜甫更多的诗歌,这样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诗意,以便较快进入对诗作的理解。
②旁征博引,提出问题。
集中解决四个问题即:诗中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这样写的好处。
杜甫(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之十一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教学反思之一
今天开始学习选修课“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今天上的是《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第一课时,现反思如下:
杜甫出生于一个有着文学传统的家庭中,他的爷爷杜审言也是唐朝(武则天时期)著名的诗人,所以他7岁开始学诗,15岁时就已扬名。
杜甫的诗歌现存1400多首,它们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情况,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同时,这些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作者个人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也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
所以,杜甫的诗歌被后代称为“诗史”。
这篇传记文学性较强,牵涉到的历史事件较多,阅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学习本文之前,我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对文章中的一些内容作一些预习,最好能够做一些笔记和摘录。
①从时代背景入手,分析杜甫生活的时代有什么样的特点?②从杜诗入手,分析诗人、感情、社会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③从杜甫其人入手,分析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诗圣”?
这节课的重点是阅读与分析第一部分“长安十年”内容,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诗人的经历、诗歌特点以及诗人的人格追求-----忧国忧民,关心民生疾苦,形成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然后学习杜甫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兵车行》。
这个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围绕问题研读课文,互相讨论。
通过学习《兵车行》,学生们更加理解了杜甫在那个时期的思想状态。
不足的是教师对时间的把握不当,对《兵车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分析不够深刻。
《绝句》教学反思
《绝句》教学反思《绝句》一课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佳作,从这首诗中可以领略到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以及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唐朝社会的风貌。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我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一、课堂导入需加强在开始讲解《绝句》时,我过于直接地引入了话题,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应该运用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或者文化背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讲述杜甫的生平事迹或者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这样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教学方法单一在教授《绝句》时,我主要采用了解释和朗读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可以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但过于单调,缺乏创新。
我应该尝试运用多媒体手段,如PPT展示、图片、视频等,以更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诗歌的意境,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三、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我过于强调自己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和思考。
我应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比如让他们朗读诗歌、分享自己的感悟等,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知识拓展不够深入在讲解《绝句》时,我对于杜甫的创作风格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只是做了简单的介绍,没有进行深入的拓展和挖掘。
我应该进一步介绍杜甫的诗歌风格以及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杜甫的创作环境和思想内涵。
五、课堂互动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没有及时回答学生的疑问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我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同时也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六、评价方式需多样化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我主要采用了传统的考试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但过于单一,缺乏全面性。
我应该尝试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等,这样能够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包括对教材的理解、教学方法的掌握等。
古诗《望岳》教学反思
古诗《望岳》教学反思
教学《望岳》这首杜甫的古诗时,可以考虑以下方面的教学反思:
背景介绍与历史语境:杜甫创作《望岳》时的历史背景是关键,教学时是否能够生动地介绍唐代社会,杜甫的生平,以及他身临泰山时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诗歌结构和韵律:分析《望岳》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古典诗歌的艺术构造,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
意象描写与抒情表达:深入挖掘诗中的意象描写,了解作者通过描绘泰山来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抒情意境。
主题与人生哲理:讨论《望岳》的主题,以及其中反映的人生哲理,帮助学生从中汲取智慧,建构自己的价值观。
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将古代诗歌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能够在诗歌中找到与自己生活相关的元素。
创设互动与思辨空间:在教学中创设互动的空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见解,促使他们在课堂上进行积极的思辨与讨论。
诗歌朗诵与表达:鼓励学生进行《望岳》的朗诵,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让他们通过朗读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诗歌。
在进行教学反思时,需要观察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程度,了解教学方法是否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是否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思考与表达。
通过不断反思与改进,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欣赏古典诗歌的同时,也能够深刻理解其中的情感与意境。
如果您有具体的问题或者希望我更详细地针对某个方面展开讨论,欢迎提出。
《登高》教学反思
《登高》教学反思《登高》教学反思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登高》这首古文诗,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个人意志力。
教学内容:《登高》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描写了山水秀美、壮丽的自然景色,以及人们勇往直前、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教学过程:一、导入为了让学生产生继续向上、艰苦奋斗的意愿,我在导入环节时选择了一段简短而激励人心的故事。
我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登山爱好者在攀登珠穆朗玛峰时面临困难,但他却毫不退缩,最终成功登顶。
通过这个故事,我希望学生能够明白,只有不畏艰险、努力向上的人,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二、课文阅读在课文阅读环节,我鼓励学生大胆朗读诗歌,感受其中的韵律和美感。
然后,我播放了一段配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正在登上高山,欣赏壮丽的自然景色。
接着,我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
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朗读中声音很小,很没有自信。
于是,在课后,我为他们安排了额外的声音训练课程。
我通过和他们对话,了解到他们对自己的声音不太自信,我鼓励他们大胆地发出声音,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三、课文理解在课文理解环节,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含义。
首先,我读一段诗歌,然后让学生找出其中的比喻句,并解释比喻的意义。
这样,学生能够加深对文学修辞的理解。
接着,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诗歌的内容创作续文。
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四、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我强调了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精神风貌。
我向学生解释诗歌中描绘的壮丽景色和登山者奋发向上的精神。
我鼓励学生感受到诗歌中的豪情壮志,激励他们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我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梦想,并帮助他们制定实现梦想的计划。
教学反思:通过教学过程,我感到学生对《登高》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他们能够朗读诗歌并感受其中的美感,也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比喻和意象。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名师教案及教学反思(部编本三年级下册)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名师教案及教学反思(部编本三年级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诗歌内容,正确朗读诗歌。
2. 能够根据诗歌内容进行情感表达和思考。
3. 能够通过学习杜甫的诗歌,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诗歌内容,朗读诗歌。
2. 教学难点:进行情感表达和思考。
三、教学准备:1. 教材:部编本三年级下册2. 教具:PPT、课件、黑板、音响四、教学过程:1. 导入(约5分钟)呈现一幅描绘春天江山美丽的图片,引入诗歌主题。
2. 预习(约5分钟)让学生提前阅读课文《绝句:迟日江山丽》的内容,了解诗歌的大致意思,并进行简单的猜测。
3. 分组讨论(约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互相交流课文的理解和感受,然后在小组内提出问题和疑惑。
4. 解读诗歌(约15分钟)利用PPT或课件,结合诗歌的字词解释和句意解读,进行师生互动。
5. 朗读诗歌(约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齐读诗歌,注意调节语调和语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6. 练习和表演(约15分钟)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读或配乐表演,加深理解和感受。
7. 总结和反思(约5分钟)让学生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感受,并进行对整堂课的反思和评价。
教学反思:通过诗歌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情感认知和审美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朗读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有限,只能对诗歌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解读,对于抒情的表达和思考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后续的课堂中,可以通过诗歌比赛、诗歌创作等形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另外,也要鼓励学生阅读和欣赏更多的优秀诗歌,培养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品味。
语文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
语文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在对语文诗歌教学中,教授杜甫的诗歌这一内容是非常重要且常见的。
杜甫的诗歌以其沉郁悲壮的情感、深沉的思考和饱满的艺术表现力,深受学生和读者的喜爱。
教学杜甫的诗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选取了杜甫的《春望》、《登高》和《月夜忆舍弟》三首诗进行讲解和分析,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杜甫的诗歌作品。
首先,在教学《春望》这首诗时,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通过了解杜甫的经历和时代背景,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春望》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在课堂上,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能够思考和交流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在讲解《登高》这首诗时,我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杜甫笔下的美景呈现给学生。
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歌中描述的山川壮丽的景色。
接着,我结合课文内容,向学生解释了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引导他们思考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并进行讨论和解答。
通过互动交流,学生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最后,在教学《月夜忆舍弟》这首诗时,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共鸣。
诗歌中描述了杜甫对故友的思念之情,通过朴素而真挚的语言表达出作者内心的动情。
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们分享自己对亲友的思念和感受,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内心的情感。
通过情感共鸣,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人生思考,增强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反思和总结,我发现在教学杜甫的诗歌时,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能力培养。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意象和情感表达,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同时,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也是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度的有效手段。
杜甫《春望》教学反思
杜甫《春望》教学反思杜甫《春望》教学反思「篇一」授课之后,还有很多遗憾留在心中。
首先,我的教师个人素养还需要提升,在这样一篇千古名篇的教学上,虽然我事先的准备充分,但是由于我的个人素养的不足,所以,我还需要多汲取营养,努力提高自己。
其次,我的教学意识还需要转变,我培养学生探究,合作,自主学习的意识还不足,课堂上的引领作用不充分,在学生感悟困难的时候,我就比较急躁,常常以我的感受去代替学生,而忽视了怎样去引导学生感悟,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我的教学经验不足,没有一个高超的教学方法,很难在平时的教学中去很好的引导学生。
还有,我的课件利用不够充分,我制作的课件和本诗的联系是很紧密的,但是,由于我的设计环节上不够完美,所以,教学辅助手段没有发挥出最佳作用来,课后,我反思,可能学生会对那些画面留下印象,但是这些画面由于缺乏了教师的富有感染力的话语,学生也不肯能去全身心的留意,所以,如果将课件的播放能够选择最佳时机,一定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当然,我的这节课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希望今后通过个人教学经验的提高和积累,在学校的各种教学活动中的学习和取经,让我的水平不断提高。
授课之后,还有很多遗憾留在心中。
首先,我的教师个人素养还需要提升,在这样一篇千古名篇的教学上,虽然我事先的准备充分,但是由于我的个人素养的不足,所以,我还需要多汲取营养,努力提高自己。
其次,我的教学意识还需要转变,我培养学生探究,合作,自主学习的意识还不足,课堂上的引领作用不充分,在学生感悟困难的时候,我就比较急躁,常常以我的感受去代替学生,而忽视了怎样去引导学生感悟,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我的教学经验不足,没有一个高超的教学方法,很难在平时的教学中去很好的引导学生。
还有,我的课件利用不够充分,我制作的课件和本诗的联系是很紧密的,但是,由于我的设计环节上不够完美,所以,教学辅助手段没有发挥出最佳作用来,课后,我反思,可能学生会对那些画面留下印象,但是这些画面由于缺乏了教师的富有感染力的话语,学生也不肯能去全身心的留意,所以,如果将课件的播放能够选择最佳时机,一定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杜甫的古诗教案模板及反思
####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杜甫的《绝句》,感受古诗的美。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从色彩、结构、意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3. 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 教学内容- 杜甫《绝句》原文- 《绝句》的背景知识- 诗句的解读与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1. 以问题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杜甫吗?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绝句》就是他的作品。
”2. 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及诗歌风格。
##### 二、初读课文1. 让学生自由朗读《绝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教师检查朗读情况,纠正发音。
##### 三、解读诗句1. 逐句解读诗句,引导学生理解字词的意思。
- “两个黄鹂鸣翠柳”讲解黄鹂、翠柳的特点。
- “一行白鹭上青天”讲解白鹭、青天的特点。
- “窗含西岭千秋雪”讲解西岭、雪的特点。
- “门泊东吴万里船”讲解东吴、船的特点。
2. 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 四、情境创设1.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描绘诗句中的画面。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象画面。
##### 五、诗歌赏析1. 分析诗句中的色彩美、结构美、意境美。
2.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 六、总结与背诵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背诵《绝句》。
#### 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绝句》,并能从色彩、结构、意境等方面分析古诗的美。
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锻炼,对古诗的鉴赏能力也有所提高。
##### 教学不足1. 在解读诗句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2. 在情境创设环节,部分学生的想象力不够丰富,需要教师提供更多启发。
##### 改进措施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在情境创设环节,提供更多素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32篇)
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32篇)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精选32篇)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篇1教学《杜甫诗三首》一文,课后觉得自己在很多方面都值得进行总结。
总体来说,那节课的效果较好,自己比较满意。
首先,自己准备的比较充分,认真揣摩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想好设计的每一个问题,甚至是要说的每一句话。
有了这样的准备,在教学中发挥的就十分自如,得心应手。
其次,令自己较为满意的地方就是读,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多种读,如教师范读,让学生受到感染。
学生自渎体会感悟,指名朗读寻找差距,通过各种读,让学生认识到如何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读出来。
第三,诗句的理解分析,诗是高度精练的语言,是作者情感的体现。
析字析词中表达出作者语言的精练,如《春望》一诗中破、深、溅、惊、连、抵、搔、胜,字字珠玑,准确无误的表达出了作者的情感。
在分析过程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特点,如把感时花溅泪中溅改为流、落,烽火连三月中的连改为正或整都不及原来的词。
原词更能表达作者伤痛之及的情感。
把连改为正或整战争的时间变短了,让人认为战争只有三个月,而连字却能体现出三月不断却不只是三个月,可见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从中向学生渗透古人写诗的态度,如讲解推敲故事体现古人此种推敲精神。
第四,本节课对学生积极性调动的较好。
教学中注意了激励语言的使用,课堂气氛较为轻松,为学生的表现创造了条件。
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篇2诗文总有魂,教师如能迅速把握诗魂,往往能提炼出课之魂。
《望岳》中的望字是学习本诗的关键,首联写远望泰山,第二联写近望泰山的景物,第三联写细望泰山的万千变化,第四联写作者由望泰山联想的自己远大抱负。
表现了泰山的神奇秀丽,表现了青年杜甫宽广的胸怀。
《春望》中的忧愁二字是学习该诗的关键,第一、二联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感,描写了国都破败的惨淡景象。
第三、四联通过自己的所盼所思,表现了思念亲人的离愁别绪。
全篇贯穿了忧国思家的思想情感。
《石壕吏》中的老妪和差吏之间的对话,是学习的关键。
杜甫《春望》教学反思
杜甫《春望》教学反思范文(精选4篇)杜甫《春望》教学反思1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听了很多的课,以及自己上了很多节课后,我深深地意识到钻研教材的重要性。
特别是最近,钻研教材似乎是深入到了每一位教师的心中,我想每位教师都在考虑着如何去钻研教材,我也不例外。
可对于应该怎样才能更好地去钻研教材,心中的疑惑也还有很多。
课前,我们都有一种渴求感。
希望尽快进入课堂,希望学生好好和你配合,渴求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可你如果不钻研教材,不钻研你的学生,学生想到的,你没有想到,你又怎么能和你的共同研读文本呢?所以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材,并根据教学的特定目的和要求,以及学生知识水平的高低,将教材的内容进行再组织、再创造。
才能有效准确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也才能选择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增强能力。
有几个学生的发言让我难忘。
“泪”字激起的共鸣最多。
学生们说此字颇奇,说人心中悲痛,至多说到“泪流满面”已是极度夸张了,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泪水呢?这样的泪水究竟饱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不仅是泪多如倾盆之雨,更是心中有万千激愤,泪来的突然而猛烈,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意见,有的说感悟到了诗人的悲愤,有的说感悟到了诗人的思亲,还有的说是诗人面对此情此景无限伤感的泪水,不同的孩子,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是不同的,但是这每一次的感悟都会让我不由自主的想到诗人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这句话,所以,我把这句话出示出来之后,在完全没有想到的情况下,孩子们竟然和我一同深情的朗读了出来,这使得整个课堂情感得到了一个提升,也使得我和学生的情感达到了共鸣。
杜甫《春望》教学反思2通过这首诗歌的教学,收获良多。
一、课堂教学的时间很宝贵,教师要争取把力用在刀刃上。
我的设想是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尽量多读,并达到当堂背诵的目的。
在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思,以读带学,课堂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思路是正确的。
二、让学生多思考,主动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开始学习选修课“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今天上的是《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第一课时,现反思如下:
杜甫出生于一个有着文学传统的家庭中,他的爷爷杜审言也是唐朝(武则天时期)著名的诗人,所以他7岁开始学诗,15岁时就已扬名。
杜甫的诗歌现存1400多首,它们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情况,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同时,这些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作者个人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也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
所以,杜甫的诗歌被后代称为“诗史”。
这篇传记文学性较强,牵涉到的历史事件较多,阅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学习本文之前,我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对文章中的一些内容作一些预习,最好能够做一些笔记和摘录。
①从时代背景入手,分析杜甫生活的时代有什么样的特点?②从杜诗入手,分析诗人、感情、社会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③从杜甫其人入手,分析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诗圣”?
这节课的重点是阅读与分析第一部分“长安十年”内容,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诗人的经历、诗歌特点以及诗人的人格追求-----忧国忧民,关心民生疾苦,形成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然后学习杜甫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兵车行》。
这个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围绕问题研读课文,互相讨论。
通过学习《兵车行》,学生们更加理解了杜甫在那个时期的思想状态。
不足的是教师对时间的把握不当,对《兵车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分析不够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