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练测2017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微训练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微训练14
一、选择题
1.(2016·西城期末)如图所示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溶解度大于Ag 2S ,因为AgNO 3溶液过量,过量的Ag +能与S 2-
直接反应生成Ag 2S 沉淀。
答案:B
2.(2016·浙江省杭州月考)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或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A 项,应在烧杯中稀释浓硫酸;B 项,振荡分液漏斗时应将分液漏斗倾斜,使漏斗的上口略朝下;D 项,研究不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过氧化氢的浓度应相等
答案:C
3.(2016·黄冈模拟)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都正确的是( )
A .向淀粉的水解液中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无砖红色沉淀生成,说明淀粉没有开始水解
B .向SO 2水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KMnO 4溶液,溶液显无色,说明SO 2具有漂白性
C .向0.1 mol·L -1Fe(NO 3)2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硫酸,溶液由浅绿色变成黄色,说明NO -
3具有氧化性
D .向2.0 L 浓度为0.1 mol·L -1
的KBr 溶液中先滴入AgNO 3溶液,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再滴入0.01 mol·L -1Na 2S 溶液,有黑色沉淀生成,说明Ag 2S 比AgBr 更难溶于水
解析:葡萄糖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而淀粉的水解液显酸性,故选项A 不正确。
选项B 说明SO 2具有还原性。
选项C 说明NO -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
选项D 是沉淀的转化。
答案:D
4.(2016·重点中学模拟)用下列装置图进行相应的实验,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 .用图1装置分离乙醇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
B .用图2装置收集一瓶纯净的NO
C .利用图3装置中U 形管两端有液面差且保持不变证明装置不漏气
D .利用图4装置制取并收集氨气
解析:A 项,乙醇和乙酸乙酯均为液体,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B 项,常温下,NO 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D 项,收集氨气的集气瓶不能用瓶塞堵死。
答案:C
5.(2016·大连双基)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或对实验结果无影响的是( )
A .用硝酸钡溶液可以鉴别硫酸根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
B .在滴有酚酞的Na 2CO 3溶液中,加入CaCl 2溶液后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CaCl 2溶液具有酸性
C .酸碱中和滴定前,滴定管用待装液体润洗而锥形瓶没有用待装液体润洗
D .向FeCl 3浓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加热至沸腾,制备Fe(OH)3胶体
解析:Ba 2+与SO 2-4或SO 2-3都会生成白色沉淀,A 项错误。
碳酸钠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CO 2-3+H 2-3+OH -,加入CaCl 2溶液,发生反应:Ca 2++CO 2-3===CaCO 3↓,使水解平衡
逆向移动,只要加入的CaCl 2足量,会将CO 2-3全部消耗,溶液呈中性,故红色褪去,B 项错。
D 选项将得到沉淀而得不到胶体。
答案:C
6.(2016·丽水质检)根据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气体――→通入品红溶液
品红溶液褪色 结论:原气体一定是SO 2
B .气体――→点燃气体
――→通入
2溶液白色沉淀 结论:原气体一定是烃 C .某溶液――→打开瓶盖冒白雾――→用蘸有浓氨水的
玻璃棒靠近
白烟 结论:原溶液一定是浓盐酸
D .某有色溶液――→滴加苯酚溶液紫色 结论: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 3+
解析:A 项中O 3、Cl 2、NO 2等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B 项中H 2S 、C x H y 、HCHO 都可出现此现象;C 项中浓HNO 3也有此现象。
答案:D
7.下列装置及实验设计中合理的是(
)
A .①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解析:①忽略了CO 2与C 的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该实验设计不能实施;②、③可以达到实验目的;④中气体应从左边通入。
答案:B
8.(2016·重点中学模拟)下列关于实验的现象或结论的表述正确的是( )
3234于一部分锌置换了CuSO 4中的铜,形成原电池,使反应速率加快,但产生氢气的量减少,B 错误;C 项,若待测液中含有Fe 3+也有同样的现象,C 项错;D 项,没有砖红色沉淀生成是因为冷却后没有加入碱中和过量的稀硫酸,D 错误。
答案:A
9.(2016·江西九校联考)某学习小组拟利用如图装置制备氮化钙(化学式为Ca 3N 2,极易与H 2O 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打开活塞K 通入N 2,试管A 内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B .U 形管中盛放的干燥剂既可以是碱石灰,也可以是浓硫酸
C .将产物Ca 3N 2放入盐酸中,只能得到一种盐
D .反应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待反应管冷却后再关闭活塞K
解析:若通入N 2的气流较大,即使装置气密性不好,也能在试管A 内产生气泡,A 项错误。
U 形管中不能盛放液体干燥剂,B 项错误。
将Ca 3N 2放入盐酸中可得到两种盐:CaCl 2和NH 4Cl ,C 项错误。
如果先关闭活塞K ,再熄灭酒精灯,有可能引起倒吸,D 项正确。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0.(2016·北京海淀模拟)已知碳化铝与水反应:
Al 4C 3+12H 2O===4Al(OH)3↓+3CH 4↑,某同学为了探究甲烷的还原性并检验产物设计如下实验:
(1)利用碳化铝制取甲烷,下列装置适合作为甲烷发生装置的是________。
(2)正确选择发生装置,连接装置后进行实验,过一会儿,实验现象:C硬质玻璃管内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粉末,D干燥管里白色粉末变成蓝色;E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尾气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①D干燥管里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实验现象,某同学得出下列推断,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
甲:甲烷与氧化铜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氧化产物只有二氧化碳
乙:甲烷与氧化铜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产物一定有水和二氧化碳,可能含一氧化碳丙:甲烷与氧化铜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产物一定有水、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丁:甲烷具有还原性,氧化产物可能有多种
戊:甲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3)实验完毕后,要熄灭C和F处酒精灯,应后熄灭________处酒精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常温下,假设甲烷与氧化铜反应的氧化产物是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6的气体,写出甲烷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解析:(1)依题意,碳化铝与水在常温下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铝是胶状沉淀,易堵塞多孔板上小孔,故应选择Ⅰ装置制甲烷。
(2)中学常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水,现象是晶体由白色变蓝色;根据实验现象知,该反应产物一定有水、二氧化碳,由于甲烷与氧化铜在敞口玻璃管里进行反应,甲烷不能完全反应,故尾气中一定有甲烷;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甲烷中碳
为-4价,被氧化时碳元素化合价可以升高至0价、+2价、+4价,所以产物可能有CO 。
根据实验现象只能确认甲烷中含有碳、氢元素,不能确定是否含氧元素。
(3)联系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赤热铜易被氧化,故停止加热C 管后,继续通甲烷,甲烷作保护气,避免铜被氧化成氧化铜;同时,甲烷是可燃气,尾气可能还含有CO ,排入空气中遇明火可能发生事故,需要继续燃烧尾气。
(4)氧化产物是CO 、CO 2,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36推知,产物中CO 、CO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其他产物有铜、水。
书写化学方程式时,CO 和CO 2的化学计量数相等。
答案:(1)Ⅰ
(2)①无水硫酸铜 检验甲烷与氧化铜反应产物是否有水生成 ②乙、丁
(3)F 停止加热C 玻璃管后,继续通入甲烷至玻璃管冷却,避免赤热铜粉被氧化;尾气是可燃气体,可能含有CO ,要用燃烧法除去
(4)2CH 4+7CuO=====△
7Cu +CO +CO 2+4H 2O
11.(2016·洛阳模拟)某学习小组在通过反应Na 2S 2O 3+H 2SO 4===Na 2SO 4+S↓+SO 2↑+H 2O 研究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后,对Na 2S 2O 3产生了兴趣,查资料知Na 2S 2O 3的名称为硫代硫酸钠,俗称海波,可视为一个S 原子取代了Na 2SO 4中的一个O 原子。
该实验小组运用类比学习的思想预测了Na 2S 2O 3的某些性质,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预测。
[提出假设]
(1)部分学生认为Na 2S 2O 3与Na 2SO 4结构相似,化学性质也相似,因此室温时Na 2S 2O 3溶液的pH________7(填“>”“<”或“=”)。
(2)部分学生由S 元素化合价推测Na 2S 2O 3与SO 2性质相似,均具有较强的________。
[实验探究]
取适量Na 2S 2O 3晶体,溶于水中制成Na 2S 2O 3溶液,进行如表探究(填写表中空格)。
(6)探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探究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讨论]
(8)甲同学向“探究②”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并据此认为氯水可将Na2S2O3氧化。
你认为该方案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你重新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Na2S2O3被氯水氧化。
你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学生认为Na2S2O3的化学性质与Na2SO4的性质(强酸强碱盐,溶液呈中性)相似,可推知室温时Na2S2O3溶液呈中性,则pH=7。
(2)由SO2具有还原性可知Na2S2O3也有较强的还原性。
(3)由实验现象可知探究①是为了探究溶液的酸碱性,验证假设(1),故其操作是利用pH试纸来检验Na2S2O3溶液的酸碱性。
(4)由实验现象可知Na2S2O3溶液呈碱性(说明其是强碱弱酸盐),其原因应是S2O2-3水解。
(5)向氯水(具有强氧化性)中滴加Na2S2O3溶液,目的是验证Na2S2O3是否具有还原性,由实验现象可知Cl2被还原,说明Na2S2O3具有还原性,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可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O2-3+4Cl2+5H2O===2SO2-4+8Cl-+10H+。
(8)甲同学是通过观察有无AgCl沉淀生成来判断Na2S2O3是否被氯水氧化,有则说明Cl2被还原为Cl-,从而证明氯水将Na2S2O3氧化。
该方案不正确,因为即使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过量的氯水中也含有Cl-,Cl-会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AgCl沉淀。
(9)可通过验证Na2S2O3溶液与氯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含有SO2-4来说明Na2S2O3是否被氯水氧化。
答案:(1)=
(2)还原性
(3)用玻璃棒蘸取Na2S2O3溶液点在pH试纸中部,将试纸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4)S2O2-3+H22O-3+OH-
(5)S2O2-3+4Cl2+5H2O===2SO2-4+8Cl-+10H+
(6)Na2S2O3水溶液呈碱性
(7)Na2S2O3具有还原性
(8)不正确,因氯水过量,氯水中含有Cl-,会生成AgCl沉淀
(9)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向其中滴入氯化钡溶液,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Na2S2O3能被氯水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