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问题摘要:高中地理课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门科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培育着我们建设祖国,热爱祖国的情感。
地理知识给我们揭示了地球上的许多奥秘,启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激励学生爱科学的情操,也是我们生活的向导。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习兴趣培养方式
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把地理学科看成是副科。
学不学都可以,针对学生的这种思想,我认为要想卓有成效地完成地理教学任务,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引导他们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打心眼里爱上这一科,地理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地进行。
学习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达到预期目的。
没有兴趣,学生就产生苦学,厌学,弃学的可能,教师也就完不成教学任务。
那么高中地理教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
我通过近几年的地理教学实践,归纳出几种激活兴趣的主要方法。
一、开展课前“演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每当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便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同学到台前做不超过5分钟的课前“讲演”,极大地调动全班同学主动“找着学”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们由此产生可浓厚的兴趣。
讲演的内容主演围绕地理学科知识内容向纵横扩展,关注感兴趣的话题,谈天说地,畅所欲言。
这样老师就能发现发展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见解,鼓励学生的积极思维,不断地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合作学习、主动学习、积极快乐的掌握知识。
并能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强烈地吸引着学生。
比如:有的学生讲了一些自然之迷,如“怪坡”等,同时也提出了自
己的一些看法和想法以及一些大胆的设想,还激励同学们刻苦钻研文化知识,将来揭开一些自然之迷。
有的讲了一些自然现象和成因。
如“樊风”、“雅丹地貌”等。
还有的同学就教材内容提出疑义和设想。
比如有的提出
为什么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尤其在春季比较严重。
有的则对宇宙探
测特别感兴趣,想将来去探索宇宙的奥秘,并下决心刻苦学习文化知识,
掌握本领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再创辉煌。
还有的对时事地理,政治板图,国
旗颇感兴趣。
有的提出为什么地震多发生在夜间,飞机为什么逆风起飞,
逆风降落,等一些疑难问题。
在讲演过程中,往往师生听得全神贯注,学
生讲得激情高涨。
通过讲演使学生认识到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奥秘无穷,
学习地理有无尽的乐趣,由此学生们产生一种期盼感,新鲜感和成就感。
由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讲演”扩大了师生的知识范围,开阔
了视野,提高了知识水平,在掌声和欢笑声中学到了知识。
体现了互动互学,共同提高的宗旨。
从而激活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二、用形象生动的课堂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有的学生之所以讨厌学习地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感到地理枯燥
无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老师只在台上单纯地讲念,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然后让学生去背、去记,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
因此,让课堂语言生动形象起来,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才能让
学生充分感受到地理课堂新鲜有趣。
我们可以引用歌谣谚语、诗词歌赋等
教学,把古诗文中的优美诗句结合地理知识,能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
例如:用唐代诗人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两句诗,描绘长江三峡河段山高谷深、坡陡流急的水系特征。
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两句诗,来形象逼真地描述长江中下游地区春末夏初梅
雨的天气特色。
描述黄河奔腾咆哮,滚滚东去的气势用“君不见黄河之水
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山地气候垂直分布时引入“一山有四季,
十里不同天”和“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讲农业的地域性
特点时引入“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讲森林有涵养水源保
持水土时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等,言简意赅,这些诗句犹如“味精”一般使地理课堂别有一番风味。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肢体语言的
运用,如在讲大气运动时,“大气的上升运动会对近地面气压(密度)有
何影响呢”?我们就可以边画图,边配以边上升边扩散的肢体语言,形象
化地启发学生思考。
三、形象的描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形象的语言,往往可以把复杂纷繁的地理事物由近到远、由陌生变熟悉,由难以理解变得易于理解。
例如,在讲“人类认识的宇宙”时,我这
样描述:晴朗的夜晚,遥望苍茫的天穹,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神话般
的世界。
暗蓝的天幕上,星光闪烁的恒星、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
彗星。
描述地球公转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讲锋面雨
带随夏季风在我国东部移动的规律时,一边画图,一边用兴奋的情绪感染
学生。
每年5月份,源于太平洋的东南季风趁机登陆,在南岭一带受到冬
季风的阻挡,冷暖两种气团在此交锋,这里首先进入雨季,珠江水系开始
涨水,尔后,夏季风的“援兵”赶来,势力大增,于6月份向北挺进到长
江流域。
冬夏季风又在江淮地区之间交锋,势均力敌,相持摆动一个月左右,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阴雨连绵的天气,因为此时恰好是黄梅成熟的季节,人们称这时的降水为“梅雨”。
梅雨结束后,夏季风乘胜北进,势如
破竹,在7~8月份连克华北和东北,把冬季风赶出我国大陆。
夏季风一
统神州。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冬季风不甘失败,马上气势汹汹,大兵压境。
在9月份,夏季风被迫退到长江流域,10月份无可奈何地离开大陆。
这样,造成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而北方开始晚、结束早的特征。
四、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经常开展地理课外活动,不仅能加强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还能把知识变成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课外书,报导,观看电视节目,和收听广播等,举行基础知识竞赛,填图竞赛等都能丰富同学们的地理知识和才智,启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和社会现象的兴趣。
总之,地理知识蕴含着很多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只要教师充分挖掘,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来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好循环,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更好地发挥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和社会功能,学生的地理素质就能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学生就会感到学习地理是一件快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