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改革创新探索例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改革创新探索例谈
发布时间:2021-05-21T10:34:53.598Z 来源:《教育学》2021年4月总第245期作者:陈红超
[导读]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沿着问题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点燃学生创新火花,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

湖北省咸丰县坪坝营镇杨洞中小学445604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除了要体现教书育人学科本质和特点外,还要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广大道德与法治教师来说,就是要求其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要突破传统的知识教育的束缚,构筑全新的课程教学理念,从而深化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改革。

首先,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动脑思考。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

教学活动中应特别注意保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个性发展的同时,又要照顾学生的全体。

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在探究中质疑创新。

要鼓励学生对前人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大胆质疑,在合作探究中某些与众不同的见解、学生们考虑问题时“标新立异”的构思以及别出心裁的想法,哪怕只有一点点新意,都应充分肯定,并对其合理的、有价值的一面,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扩大思维中的闪光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

这类问题主要是学生没能提出而又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一般是在重点、难点、社会热点和思维盲点处提出问题。

这类问题一定要有一定的深度,具有思索的价值,能引起学生认识的升华。

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沿着问题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点燃学生创新火花,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

其次,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提出“六大解放”,即解放大脑,使学生能想;解放双手,使学生能干;解放眼睛,使学生能看;解放嘴巴,使学生能说;解放空间,使学生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学习;解放时间,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六大解放”的思想对当前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在新形势下,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在指导学生学好教材的同时,还要鼓励他们多读道德与法治以外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仅要搞好课堂教学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自主精神。

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对教材内容结构做大胆的调整,以利于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

一些知识性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学,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补充相关的课外知识或选取有价值的能力型的热点重点问题展开讨论,启悟再创。

再次,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突破教学评价答案的单一性,探索开放题型,培养创新能力。

开放评价试题一般以某个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在答题要求和答题设计上增加了多样性和灵活性,以鼓励学生识”即促进教学开放的意识,要求学生敢于质疑、大胆想象、独立思考、各抒己见,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

一是引入辩论赛,启迪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质疑,学会分析论证,归纳演绎,做到自圆其说;
二是开展“主体尝试探究”,师生一起搜集,编写分析案例,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案、多种方案或最佳方案;
三是上好时政热点课,讲清热点的内涵,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开放型试题要求教师进行开放性教学,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其创新能力。

要鼓励和指导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对学生独创一说的想法和做法要给予肯定和支持。

最后,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做好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既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也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实践中使学生丰富理论,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是实现新课改目标的重要途径。

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题,让学生从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在社会教育的大环境中,使学生理解体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

“走出去”要求根据课题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访问,到农村调查采访。

通过到社会访问调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到改革开放的具体成果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指导的必然结果,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

“请进来”是根据课题的需要,请在社会实践中做出贡献、有代表性的人员到学校讲话,作专题报告,同时结合实际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举行时事演讲,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在道德与法治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和升华,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同理,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更需要改革创新。

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要主动迎接新课程的改革和挑战,大胆改革、勇于突破、善于创新,以负责的精神、务实的作风、高昂的姿态,投身于新课程改中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