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基础练习西师大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基础练习西师大版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题后问题。

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祭拜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xuan)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

”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zǔ)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子矣。

”遂居焉。

[译文]孟子年少时,家住在坟墓的附近,孟子经常喜欢在坟墓之间嬉游玩耍,孟母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

”于是,就带着孟子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孟子又玩闹着学商人买卖的事情,孟母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孩子居住。

”于是,又搬迁到书院旁边住下来,此时,孟子便模仿儒生学做礼仪之事,孟母说:“这个地方适合孩子住了。

”于是就定居下来了。

[1]“舍”有下列意思:①房屋,住处。

②谦词,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属。

③量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

在“舍弟”、“舍侄”一词中意为;“校舍”、“宿舍”一词中意为;“退避三舍”一词中意为。

“舍”在短文中的意思是。

(只填序号)
[2]根据句子的意思,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遂迁居市旁市:____________________
(2)复徙居学宫之旁徙: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此非吾所以处子也”这句话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

B.这个并不是我的孩子。

C.这并不是我教导孩子的方法。

[4]孟母共搬了三次家,第一次住在;第二次住在;第三次住在。

[5]你从“孟母三迁”的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

⑴诸儿竞走取之(________)
⑵人问之(________)
⑶取之,信然(________)
[2]文章开头交代“王戎七岁”有()作用。

A.王戎骄傲自大,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B.暗示王戎年幼,间接写出了他的聪慧
C.夸赞、欣赏王戎人为人
[3]翻译句子: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译:_________________。

(2)取之信然。

译:_________________。

[4]从“信然”一词看,旁人对王戎所述理由抱有怎样的态度?()A.信服 B.征服 C.服从
[5]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言文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鸽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_____________
(2)弗若之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
[3]翻译下列句子。

(1)惟弈秋之为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言文阅读。

管仲夷吾者,颖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史记·管晏列传》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饱叔知其贤其:他
B.饱叔终善遇之,之:代词,指管仲
C.齐桓公以霸以:以后
D.任政于齐于:在
[2]下列对文意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做买卖常占便宜。

鲍叔起初不和他说话,后来终于谅解了他。

B.管仲被囚禁的原因是青年时期经常欺负鲍叔,后来鲍叔服侍的齐国公子小白立为恒公的时候,鲍叔知道复仇的机会来了。

C.选文写出了管仲与鲍叔牙两人的交谊,我们能感受到鲍叔的知贤、荐贤。

D.我们学习的《伯牙绝弦》一文,写了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友谊变化,伯牙因为有一次钟子期没听出他弹的是什么曲子而把琴摔碎了。

5. 文言文阅读。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选择句子中带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聚集)
B.公欣然曰(样子)
C.白雪纷纷何所似(为什么)
D.未若柳絮因风起(如)
[2]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A.与儿女讲论文义翻译:跟儿子、女儿在一起谈论诗文。

B.撒盐空中差可拟翻译:比作在空中撒盐差不多。

C.俄而雪骤翻译:不一会雪突然停了。

D.公大笑乐翻译:谢太傅大笑起来,觉得很有意思。

[3]关于“兄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她的伯伯就是谢太傅;
B.她的父亲叫谢无奕;
C.她的丈夫是左将军王凝之。

[4]这篇小古文主要告诉我们()
A.谢太傅教学有方,善于引导儿女们从生活中学习。

B.谢太傅的兄女才思敏捷,想象力丰富。

C.我们要善于运用比喻,恰当的比喻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6. 文言文阅读。

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
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屦(jù):麻鞋。

②缟(gǎo):白绢,鲁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lǚ):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xiǎn):赤脚。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而欲徙于越(________)(2)或谓之曰(_________)(3)以子之所长(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个人劝阻鲁人徙越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钻木取火
燧明国①不识②四时昼夜③,国有火树名燧木,屈盘万顷④。

后世有圣人⑤,游日月之外,至于⑥其国,息此树下。

有鸟若鸮⑦,以口啄树,灿然⑧火出。

圣人感焉⑨,因⑩取小枝钻火,号燧人氏。

——选自《太平御览》
(注释)
①燧(suì)明国:传说中燧人氏建立的古国。

②不识:不知道。

③四时昼夜:春夏秋冬(四季)和白天黑夜。

④屈盘万顷:曲折盘绕起来有一万顷。

顷,面积单位。

⑤圣人:古代指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

⑥至于:来到。

⑦鸮(xiāo):鸱(chī)。

鸮,鸟类的一科,头大,嘴短而弯曲,吃鼠兔、昆虫等小动物。

⑧灿然:明亮的样子。

⑨感焉:有感于此。

焉:于此。

⑩因:于是。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识:__________
(2)息此树下息:__________
(3)因取小枝钻火因: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

___________________
(2)圣人感焉,因取小枝钻火。

__________________
[3]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它教给我们许多生存的本领,故事中的圣人就是被“___________”这一自然现象所启发,悟出了钻木取火的道理。

(用文中原句填空)
[4]古今中外,依据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而发明创造的事例不胜枚举,试举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文言文阅读。

学奕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使弈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使弈诲二人弈(__________)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____)
[2]翻译下列的句子。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两个人同时学下棋,后一个人却不如前一个人?告诉我们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读小古文,并完成后面的练习。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把小古文补充完整。

[2]这则文言文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选自《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发挥想象,根据古文内容仿说句子。

(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_____。

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

”(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_____。

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


10. 读下面的文言小短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鹿照水
有鹿饮于逐边,自照水影,见其两角峥嵘,甚为自乐。

惟恨四足轻小,颇不相称,甚不满意。

正叹恨间,忽闻猎者带犬自远而来。

鹿急为奔避,幸得四足轻捷,猎犬追至,鹿则逃入竹林。

奈被两角阻挠竹上,欲进不能,卒之为犬所捕。

鹿悔曰:“我尚恨其脚小,而专其角长。

不知救吾命者,脚也:丧吾命者,角也!”
[1]最初,鹿引以为乐的是,两角高高耸起;不满的是________;当它被猎犬抓住以后,它在悔恨中明白了:救它命的是________的脚;害它命的是
________的角。

(用自己的话填空)
[2]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________
[3]我还想提出问题:________
1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下面加点的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尤所爱(尤其,特别)
B.今乃掉尾而斗(却)
C.谬矣(错误)
D.处士笑而然之(这样)
[2]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序号下面画“√”
①(杜处士)所宝以百数②(戴嵩)尤所爱
③(牧童)拊掌大笑④(杜处士)不可改也
[3]翻译句子。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文中牧童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北人食菱①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坐:因为。

[1]“其人自护其短”中的“其人”指的是什么人?()
A.其他人
B.北人
C.问者
D.北人和问者
[2]文中的北人为什么要“并壳入口”?()
A.因为这样吃味道更好。

B.因为煮熟的菱角很烫,这样吃可以避免烫伤。

C.因为他不知道吃菱角需要去壳。

D.因为“并壳入口”的吃法是南方的风俗。

[3]下面对短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菱角一般生长在南方。

B.菱角属于土产品。

C.菱角生长在前山和后山。

D.南方人吃菱角不需要去掉壳。

[4]你觉得文中的北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短文。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未穷青之技___________ (2)自谓尽之___________
(3)秦青弗止__________ (4)薛谭乃谢求反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快乐阅读。

外科医
(明)江盈科
有医者,自称善外科。

一裨将①阵回,中流矢②,深入膜内③,延使治④。

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⑤。

裨将曰:“镞在膜内者须亟治⑥。

”医曰:“此内科事,不意并责我。

”裨将曰:“呜呼,世直有如是欺诈之徒。


(注释)①裨将:副将。

②矢:箭。

③膜内:肌肉内。

④延使治:请他来治疗。

⑤请谢:请求给予酬劳。

⑥簇在膜内者须亟治:箭头留在肌肉里面这才是最急需治疗的。

亟,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自称善外科(________________)
(2)延使治(________________)
(3)不意并责我(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体现他爱钱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食粥心安
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①。

日煮粥一釜,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早晚取其二,断齑②数十茎啖之。

留守③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

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

留守子曰:“大人④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已久,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注释)①南都书舍:当时著名的书院。

②齑jī:腌菜。

③留守:官职名称。

④大人:指自己的父亲。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日煮粥一釜(__________)⑵以刀画为四(_________)⑶大人闻汝清苦(__________)⑷盖食粥安已久(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归告其父,馈以佳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遗以食物,何为不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⑴范仲淹为什么不吃美味佳肴?请找出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