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3《第三章 概率 3.1 随机事件的概率 3.1.2 概率的意义》_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率的意义>>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人教A版数学必修三的内容。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不确定事件,而概率正是研究不确定事件的一门学科。

学习概率,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统计知识,掌握方差、频率等概念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它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概率的预备知识,所以这节课的学习,无论在教材中,还是以后的知识学习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学习的主体是高二学生。

由于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有关概率的知识,对于本节课的知识有一定的基础,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地领悟到蕴涵其中的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学会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研究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正确理解概率的意义;
②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掷币”,“游戏的公平性”,“彩票中奖”等问题的探究,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概率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体会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进而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4、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对概率含义的正确理解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难点:
随机试验结果的随机性与规律性的联系。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1、教法
(1)用学生熟悉的主题活动将所学的知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
(2)引导学生通过对事件的分类来认识概率的意义;
(3)在问题的思考、交流、解决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教学中多采用引导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展示辅助教学。

预设情境问题,分组交流的学习模式,课堂围绕各小组对预习作业的成果展示进行教学,由学习小组选派代表阐述回答各个环节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做出评价、分析、指导、给出正确答案和结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学法
(1)、让学生利用身边的事件分类来直观启迪思维,并通过正、反例的构造,来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质的飞跃。

(2)、让学生从问题中质疑、尝试、归纳、总结、运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等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大家回忆一下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的定义?
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A),称为事件A的概率,简称为A的概率。

频率与概率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区别:
①频率是随机的,在实验之前不能确定;
②概率是一个确定的数,与每次实验无关。

联系:
①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会越来越接近概率;
②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概率是用来度量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二)学习新课
1.概率的正确理解
思考:有人说,既然抛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为0.5,那么连续两次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一定是一次正面朝上,一次反面朝上。

你认为这种想法正确吗?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因为连续两次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仅仅是做两次重
复抛掷硬币的试验,试验的结果仍然是随机的,当然可以两次均出现正面朝上或两次均出现反面朝上。

随机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发生与否是随机的。

探究:每人各取一枚同样的硬币,连续两次抛掷,观察它落地后的朝向,并记录下结果,填入下表。

重复上面的过程10次,把全班同学试验结果汇总,计算三种结果发生的频率。

教师引导学生做实验:每个同学连续两次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统计
全班同学的实验结果:
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可以发现,“正面朝上、反面朝上各一次”的频率与“两次均正面朝上”“两次均反面朝上”的频率是不一样的,而且“两次均正面朝上”“两次均反面朝上”的频率大致相等;“正面朝上、反面朝上各一次”的频率大于“两次均正面朝上”(“两次均反面朝上”)的频率。

事实上,“两次均正面朝上”的概率0.25,“两次均反面朝上”的概率也为0.25,“正面朝上、反面朝上各一次”的概率为0.5 。

随机性与规律性:随机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发生与否是随机的,但随机性中含有规律性。

认识了这种随机性中的规律性,就能为我们比较准确地预测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思考:如果某种彩票的中奖概率为,那么买1000张这种彩票一定能中
奖吗?(假设该彩票有足够多的张数。


不一定。

买1000张彩票相当于做1000次试验,因为每次试验的结果都是随机的,所以做1000次的结果也是随机的。

虽然中奖张数是随机的,但这种随机性中具有规律性。

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即随着买的彩票张数的增加,大约有1/1000的彩票中奖。

2. 游戏的公平性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乒乓球、排球等体育比赛中,如何确定由哪一方先发球?你觉得那些方法对比赛双方公平吗?
体育比赛中决定发球权的方法应该保证比赛双方先发球的概率相等,这样才
10001
是公平的。

当抽签器上抛后,红圈朝上与绿圈朝上的概率都是0.5,因此任何一名运动员猜中的概率都是0.5,也就是每个运动员取得发球权的概率均为0.5,所以这个规则是公平的。

探究:某中学高一年级有12个班,要从中选2个班代表学校参加某项活动。

由于某种原因,一班必须参加,另外再从二至十二班中选1个班。

有人提议用如下的方法:掷两个骰子得到的点数和是几,就选几班,你认为这种方法公平吗?
学生讨论,交流,作出判断。

这种方法不公平。

因为从这个表中可以看到有些班级出现的几率比较高,每个班被选中的可能性不一样。

3.决策中的概率思想
思考1:连续掷骰子10次,结果都是出现1点,你认为这枚骰子的质地均匀吗?为什么?
思考2:如果一个袋中装有99个红色乒乓球,1个白色乒乓球,或1个红色乒乓球,99个白色乒乓球,在事先不知道是哪种情况下,一个人从袋中随机摸出1乒乓球,结果发现是红色乒乓球.你认为这个袋中是有99个红色乒乓球,1个白色乒乓球,还是1个红色乒乓球,99个白色乒乓球?
如果我们面临的是从多个可选答案中挑选正确答案的决策任务,那么“使得样本出现的可能性最大”可以作为决策的准则,这种判断问题的方法称为极大似然法。

极大似然法是统计中重要的统计思想方法之一。

4. 概率与预报
思考:某地气象局预报说,明天本地降水概率是70%,你认为下面两个解释中哪个能代表气象局的观点?
(1)明天本地有70%的区域下雨,30%的区域不下雨; (2)明天本地下雨的机会是70%。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天气预报说昨天降水概率为90%,结果根本一点雨都没下,天气预报也太不准确了”,学了概率后,你能给出解释吗?
解析:天气预报的“降水”是一个随机事件,概率为90%指明了“降水”这个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我们知道:在一次试验中,概率为90%的事件也可能不出现,因此,“昨天没有下雨”并不说明“昨天的降水概率为90%”的天气预报是错误的.降水概率的大小只能说明降水可能性的大小,概率值越大只能表示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在一次试验中“降水”这个事件是否发生仍然是随机的。

5.试验与发现
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G.Mendel,1822~1884)用豌豆进行杂交试验,下表为试验结果(其中为第一子代,为第二子代):
隐性
孟德尔发现第一子代对于一种性状为必然事件,其可能性为100%,另一种性状的可能性为0,而第二子代对于前一种性状的可能性约为75%,后一种性状的可能性约为25%,通过进一步研究,他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

6.遗传机理中的统计规律
孟德尔通过豌豆进行杂交试验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

下每个豌豆均有两个特征因子组成,下一代是从父母辈中各随机地选取一个特征组成自己的两个特征,每个结果都是随机事件,显性因子和隐性因子是有区别的。

用符号YY 代表纯黄色豌豆的两个特征因子,用符号yy 代表纯绿色豌豆的两个特征因子。

纯黄色豌豆 YY , 纯绿色豌豆 yy
由于下一代是从父母辈中各随机地选取一个特征组成自己的两个特征,因此在第二代中YY,yy 出现的概率是1/4,Yy 出现的概率是1/2。

所以黄色豌豆(YY,Yy):绿色豌豆(yy)约等于3:1。

实际上, 遗传机理中的统计规律问题可以化归为同时抛掷两枚硬币的试验问题,把正面看成显性因子,反面看成隐性因子。

1F 2F
(三)课堂小结
1、正确理解概率的含义;
2、概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3、概率与公平性的关系;
4、概率与决策的关系;
5、概率与预报的关系;
6、概率统计中随机性与规律性的关系。

(四)布置作业分层练习
这个过程就是形成性评价的过程,采用分层练习,既能面向全体同学,也能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获得进一步的提高。

设计意图: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人差异,加强作业的针对性,对学生进行分层作业,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进一步达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教学反思和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习内容,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自动的建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等方面,应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参与探究问题。

本设计主要是让学生主动探索得出结论,理解概率的意义,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与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自主探索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应把数学知识方法贯彻到每一次探索活动中去,使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处在一种思考状态,圆满完成教学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