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25、伯牙绝弦》新课程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25、伯牙绝弦》新课程教
案(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25、伯牙绝弦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
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感受艺术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三、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四、教学准备:
1、搜集了解伯牙的相关资料。
2、音乐《高山流水》
五、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自读自悟”,“合作学习”
六、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课前朗读,感悟友情
《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山中送别》唐王维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赠汪伦》唐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一)谈话导入,解课题:
人们常说——“千金易得,知音难寻。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春风
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的珍贵啊!今天咱
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板书:“知音”),讲述的就是两
多前春秋时期的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名字叫——“伯牙绝弦”。
(板书课题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
(二)整体读文:
自由读,大声读,有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再读,随机点评,必要时教师范读或带读,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节奏和韵味。
初解绝弦:
“绝”是什么意思(
断绝),“绝弦”意味着什么(
终身不在弹琴)
面对这个“绝”字,你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要“绝”什么时候“绝”……)
是呀,伯牙是春秋时期一位非常著名的演奏家,琴应该是他的生命,可
是他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琴弦弄断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再解绝弦:
1、何为知音(指两个人彼此相知,心灵相通,心心相印,想到一起,做
到一起……)
将文章再读一遍,看看哪些地方读懂了呢些地方没有懂研究课后
交流:⑴“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4次。
)
“善鼓琴,善听”中的“善”是什么意思(
善于、擅长),后面的两
个“善哉”中的“善”(表示感叹,赞叹,可以理解为:啊!好啊!相
当与现代的真棒啊,还可以说了不起!真厉害!……)
(2)从哪里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3)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怎么赞叹
(4)伯牙善古琴,他的琴声一定不止表现在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
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在哪些动人的情景?徐徐清风,袅袅
炊烟、潇潇春雨、皎皎明月........)
假如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能
感受到徐徐的清风,于是你怎么赞叹(
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于是你怎么赞叹(
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想想:“伯牙鼓琴,志在春雨;只在云雾;只在炊烟.......子期会
怎样赞叹?
(5)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
得赞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
而伯牙不论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
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2、相遇知音(1)伯牙当时已经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你说他还会缺少赞
美吗他为什么独独把子期看作知音
(2) 俞伯牙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宫廷琴师,被人们称为“师仙”。
他弹琴,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
虽然,有许多
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
人。
他心里一直非常失落。
有一年,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
汉阳江口。
在一座小山下。
晚上,他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琴兴大
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
当他弹奏的琴声雄
壮高亢的时候,忽然听到一个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
气势。
”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这个人又说:“这琴声,表达的是
无尽的流水。
”俞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
干柴,是个打柴的人,这个人就是钟子期。
俞伯牙不禁惊喜万分,
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相
谈甚欢,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
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3) 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钟子期!面对如此
善听的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他一定会对子期说什么
(4)知我者,子期也!这时的伯牙与子期,你觉得他们还仅仅
是一对音乐方面的知音吗?
3、知音之死
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
学生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
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
(1)子期死,伯牙怎么就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呢?
(2)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没有知音,无人理
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承受。
这种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
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绝”
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1、
断了他的前程。
2、断了他的心弦。
3、断了他的希望。
……)(三)深悟绝弦
1.悲痛欲绝的伯牙摔破自己的瑶琴,并写下一首短歌,来祭奠自己
的知音子期,祭奠这一段旷世友情,请听: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入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学生齐读。
2、你是怎么看待伯牙这一举动的,怎样评价二人这一段友谊的?
3、面对伯牙的痛苦,你想对他说什么?将你的想法写下来。
4、一曲《高山流水》,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高山流水》也成了知音的代名词,虽然当年伯牙所作的《高山流水》已经失传,但是后人为了纪念他们重新谱的也一样精彩。
让我们伴着这首曲子,在传唱这个故事中结束这堂课吧(学生齐背课文)!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将《伯牙绝弦》改写成一个500字左右的故事。
九、板书设计:
25.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所念绝弦
↓↓↓↓→(知音)
钟子期善听必得之死
十、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