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探讨
作者:王越
来源:《青年与社会》2020年第11期
摘要:大学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不可分割的部分,着眼于国家治理与现代大学治理的关系展开探讨。
现代大学治理要保持各方影响因素的平衡,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大学治理现代化遵循正确的价值逻辑,才能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
将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精简为制度体系、组织体系与监督体系,并以中外合作办学院校——昆山杜克大学为例,展开具体分析。
关键词:现代大学;国家制度;治理体系
一、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的基本认知
(一)大学治理的含义
大学治理是大学作为办学实体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发展规划对于大学自身的治理,包括学院治理、师资建设、学科安排,以及学术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现代大学治理在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国家治理体系紧密相连。
现代大学治理要兼顾国家治理的统一性,要兼顾政府与大学的关系,要强调办学的自主和地方性、特色化,即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学校学科发展特色,开展自主办学。
同时,大学治理要立足于国家,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大学办学规律,以共识价值为基础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理。
(二)现代大学治理的定位与要求
(1)大学治理体系从属于国家治理体系,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而不断发展、完善,必须将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建设与国家治理体系结合。
20世纪80年代中国迈出大学体制改革和制度完善的第一步,21世纪初国家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大学治理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不断地探索与发展,与国家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密不可分。
要将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建设与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结合起来,才能使大学治理现代化遵循正确的价值逻辑,才能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
国家对于大学治理现代化非常重视,近年来也在不断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中对现代大学制度做出了充分的解释,并确认了学术委员会在大学治理中的地位。
又如,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对现代大学学术委员会的具体职责、任职资格等相关事宜做出了详细阐述。
(2)大学治理在处理校园内部事务的同时会受到各方力量的影响,要保持内外部治理环境及影响力量的平衡。
大学在治理校园内部事务时,还要受到来自于校外各种事务的影响,由于国家文化和地域性等因素的差异,全世界的大学治理模式与治理特色皆不相同,其中一些是面向外部的管理模式,诸如政府领导的大学治理、市场主导决策的大学治理,有的则是学术为主导的大学治理模式。
影响大学治理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政府,社会和市场。
在我国,政府一直在大学治理中发挥领导作用。
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化,市场对高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社会近年来通过大学排名、舆论舆情、社会关注等方式影响了大学,成为了影响大学治理的一支力量,但其重要性和影响力仍然无法和政府、市场相提并论。
在大学自治的同时,要兼顾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力量的平衡,不能让其中一方能够完全决定大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构成
我国众多学者对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构成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将大学治理分为“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两个方面,外部治理涉及到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包括校友)之间的关系,内部治理涉及学术问题和行政问题[1]。
中国人民大学李立国教授认为大学治理现代化需推进和完善以价值为引领的包括价值体系、制度体系、运行体系、评价体系的治理体系建设[2]。
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无论怎样划分,内容都离不开学校的制度建设、学院治理、师资引进、学科安排,以及学术发展等问题。
可将治理体系精简为制度体系、组织体系以及监督体系:
(一)制度建设
大学治理需要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一般的质量保障体系分为外部和内部,外部主要来自社会、政府的监督,内部是大学自有的一套制度体系,除了基本的治理规则、规章制度与政策文件,大学的制度体系还包含师资考核、学业监督、生源录取等具体制度。
完整、结构化的系统是任何组织能够正常有效运行的前提。
高校的内部治理涉及学术和行政问题,可具体分为行政体制建设,教学体系建设和其他制度建设。
行政体制建设主要涉及高校治理主体、动态协调治理机制的制度体系,其制度特征和要求体现在稳定性和适应性上,该制度包括高校行政决策制度和行政执行制度[2]。
教学制度建设主要涉及教学相关的制度体系,主要服务于教学活动与高校学术发展,制度内容主要包含师资引进及考核制度、学业监督制度、生源录取规则等。
除此之外,还有例如学生社团管理制度、宿舍管理制度等。
具体如下:
(二)组织体系
与国外名校不同,我国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行政议事、战略决策主要由常委会完成。
常务委员会委员由学校党委常委组成,其他人士可以按照会议议程列席会议。
在学术管理中,学术委员会是中国大学的最高学术机构。
学术委员会主要为大学及相关研究机构提供服务,主要负责学术评价等相关事务,由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人员组成。
学术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决定相关单位长期规划和科研计划的编制,为开展更广泛的学术活动提供建议,促进和促进学校和学术部门的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
(三)监督体系
国外很多名校每年都要受到相關教育机构的监督与评价,如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QAA)每年都会对所有授予英国高等学位的大学进质量评估,澳大利亚政府对参与《公立高等学校治理国家协议》的大学的遵守情况进行评估,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排名也在无形之中监督着大学的教学质量与学术发展,鞭策着大学不断地进步。
国内的教学监督主要来自于教育主管部门,如昆山杜克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每年都要接受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以及江苏省教育厅的评估,包括教师人事聘用、学校硬件设施、学术发展、学生教学情况等。
另外也有部分国际组织参与了大学治理的评价与监督。
例如,世界银行制定了中东和北非“大学治理筛选卡”,从5个维度,来评估该地区大学对善治准则和实践的遵守程度。
我国现代大学的治理体系建设应当坚持党的领导,着眼于国家,服从于国家和政府。
办学应当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充分考虑我国现代大学教育的治理现状与特点,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
二、中外合作办学内部治理实例
昆山杜克大学
学校简介
昆山杜克大学(Duke Kunshan University),是一所由美国杜克大学和中国武汉大学合作创办的非营利性中美合办高校,由昆山市人民政府作为合作支持方参与建设,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于2013年9月获得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并于2014年秋季迎来首批学生[4]。
昆山杜克大学于2018年迎来了学校发展的重要一环——开始招收本科生,学生来自世界各地,中国和美国学生占绝大多数。
直到2019年,昆山杜克大学才面向全国18个省/直辖市招收225名内地学生,这也符合一所探索中的高校的招生方向。
(一)学校治理体系
昆山杜克大学在学校质量管理中实现自治,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学生获得高质量的学习体验。
(1)组织体系
在昆山杜克大学,教师、学生、学者和校长院长都是平等的,共同追求学术发展。
昆山杜克大学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的行政运营由校长和常务副校长领导的团队负责,包括制定学校章程,构建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学校理事会、学术委员会、顾问委员会等事务。
(2)制度体系
①师资考核制度
昆山杜克大学依据教育部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称意见)严格把控师资队伍建设,按照相关规定,保证外籍教师比重。
昆山杜克大学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教师队伍建设已由建校之初的50多位外籍教师发展为目前全校超过1/3都是优秀外籍教师;此外,昆山杜克大学根据母校杜克大学的标准招募优秀教师,提供了出色的研究环境和薪资条件,解决了教师的后顾之忧,有助于教师全身心的投入科研与教学。
;最后学校建立严格的教师考核体系,除了在引进外籍教师过程中严格把控,在引进后,昆山杜克大学持
续关注教师的教学质量,并建立严格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与教师考核体系。
昆山杜克大学采取非终身制聘任,定期考核制度不斷地督促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保障教学质量。
(3)评价体系
昆山杜克的本硕项目课程由杜克大学课程批准委员会(DUCAC)审批通过,以确保达到杜克大学的教学质量标准。
课程评估包括23个量表式问题和几个开放式问题,学生可就教学、作业和课程提出相关建议。
三、结语
昆山杜克大学是近年来由全美前十的强校杜克大学和中国名校杜克大学合作办学成立的,其发展的成功是依赖于中国教育政策的支持、当地政府的扶持以及自身完善的治理体系。
无论是昆山杜克大学还是中国本土大学,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建设的建设都离不开学院治理、师资建设、学科安排,以及学术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将大学治理与国家治理相结合,才能实现中国大学治理现代化的特色之路。
参考文献
[1]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建设——钱颖一院长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年会上的演讲[EB/OL].http:///ec/ecnewscn/5216.html,2016-12-24.
[2]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李立国:大学治理的基本框架分析——兼论大学制度和大学治理的关系[EB/OL].https:///a/254115507_387114,2018-09-16.
[3] 李立国.大学治理的转型与现代化[J].大学教育科学,2016(01):24-40.
[4] 搜狗百科. 昆山杜克大学[EB/OL].https:///v62898776.htm,2019-09-03.
[5] 汪烨鹏,夏强.中外合作办学的思考与启示——以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上海纽约大学和昆山杜克大学为例[J].世界教育信息,2017(17):71-73.
作者简介:王越(1990.11- ),男,陕西西安人,研究生,教辅,研究方向:道路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