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O气敏元件的制备及气敏性能研究

合集下载

复合SnO2-CuO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气敏性能研究

复合SnO2-CuO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气敏性能研究

复合SnO2-CuO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气敏性能研究复合SnO2/CuO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气敏性能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复合纳米材料的应用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本研究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复合SnO2/CuO纳米材料,并对其气敏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复合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气敏性能,可用于气体传感器等领域。

关键词:复合纳米材料;溶胶-凝胶法;气敏性能;气体传感器1. 引言气敏材料是一类能够对气体发生敏感反应的材料,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业控制、化学分析等方面。

近年来,复合纳米材料作为一类新型的气敏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能,在气敏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SnO2和CuO是两种常用的气敏材料,其单独使用时存在一些问题,如对某些气体的选择性较差、稳定性较低等。

而将二者复合成一种纳米材料,不仅可以发挥各自的优点,还能够改善其性能,提高其气敏性能,因此具有很大的潜力。

2. 实验方法2.1 材料制备本研究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复合SnO2/CuO纳米材料。

首先,分别将SnCl4和CuCl2溶解在乙醇中,制备得到SnCl4溶液和CuCl2溶液。

然后将两种溶液混合,并加入适量的NH3·H2O,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液。

将混合溶液在恒定温度下,持续搅拌,直至形成凝胶。

最后将凝胶在空气中干燥,并进行煅烧得到复合SnO2/CuO纳米材料。

2.2 材料表征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样品进行结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形貌进行观察,能谱仪对样品成分进行分析。

3. 结果与讨论从X射线衍射图谱中可以看出,制备得到的复合SnO2/CuO纳米材料具有明显的晶体衍射峰,分别对应于SnO2和CuO的晶格。

SEM图像显示,纳米材料呈现出颗粒状结构,颗粒大小均匀,分布较为均匀。

能谱分析结果显示,复合纳米材料中同时存在Sn、O和Cu元素,表明成功制备得到了复合SnO2/CuO纳米材料。

进行气敏性能测试时,将制备得到的复合SnO2/CuO纳米材料制备成气敏薄膜,并制备成气体传感器。

氧化铜掺杂氧化锌气敏材料的制备及气敏性能研究

氧化铜掺杂氧化锌气敏材料的制备及气敏性能研究
关 键 词 :氧化 铜掺 杂 ; 水热 法 ; 硫化氢 ; 气敏 传 感 器 ; 选 择 性 中图分类号 : T B 3 8 3 . 1 文献标志码 : A d o i : 1 0 . 1 3 7 0 5 / j . i s s n . 1 6 7 1 —6 8 3 3 . 2 0 1 7 . 0 2 . 0 1 9
的. 首先将 摩 尔 浓 度 为 0 . 1 5 M 的 六 水 合 硝 酸 锌 ( z n ( N O ) :・ 6 H : O) 和3 M 的尿素 的混合 溶 液 用 磁力 搅拌 器搅 拌 3 0 m i n得 到澄 清 的溶 液 , 将该 溶
液转 入到 高压 反应 釜 中 8 O℃ 水热 反应 1 3 h , 得 到
氧化 铜 掺 杂 多 孔 氧 化 锌 是 通 过 水 热 法 制 备
传感 器 的材料 之一 , 其 中金 属 氧 化 物 Z n O对 周 围 环境 敏感 度高 , 且成 本低 廉 , 易于加 工 , 制作 简单 , 这些优 异 的特性 使其 在气 敏传 感器 方 面得 到广泛
的应 用 , 尤其 是 纳 米 Z n O 一 . 然而 , 氧 化 锌 的 灵 敏度 、 选择 性 和稳 定 性 难 以 同 时满 足 工 业 使 用 要 求, 通 过掺 杂可 有效 增加 材料 表 面的 活性点 , 以提
( 1 . 上海交通 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上海 2 0 0 2 4 0 ; 2 . 纳 米 技 术 及 应 用 国家 工 程 研 究 中心 , 上海 2 0 0 2 4 1 ) 摘 要 : 本 文利 用 水 热 法制 备 氧 化铜 掺 杂 的 碱 式 碳 酸 锌 , 并 经 过 高 温 得 到 尺 寸 均 匀 的 多孔 氧 化 铜 掺 杂 氧化锌纳米材料. 用X R D、 S E M 等 测 试 手 段 对 材 料 的 结构 和 形 貌 进 行 表 征 , 并 研 究 了掺 杂 前 后 多 孔 纳 米 材 料 对 硫 化 氢的 气敏 性 能. 结果表 明, 氧化铜掺 杂可以提升 材料对硫 化 氢气体响应 的灵敏度 、 选 择 性 和

气敏元件的气敏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气敏元件的气敏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气敏元件的气敏特性影响因素分析摘要:在确定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敏元件的制备工艺参数时,要想达到最优化,必须考虑制备手段、方法、流程等工艺对材料的干扰因素。

通过对不同掺杂浓度、不同退火温度的样品气敏性能测试结果进行归纳,研究敏元件在不同气体的选择性与灵敏度、响应恢复时间,以及改变气体浓度、改变工作温度、改变工艺参数时对气敏性能影响等方面的探讨,确定出气敏性能的规律性变化。

关键词:气敏特性;气体浓度;退火温度;响应-恢复时间1 引言对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敏元件而言,其在大多数还原性气体的条件下,因其气体敏感机理的缘故,都会有灵敏的响应。

本文基于ZnO进行探讨,其在常温下的禁带宽度为3.4eV,激子结合能为60meV,电子迁移率大于100cm2/Vs,是一种常见的宽禁带、较大激子结合能、较高电子迁移率的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采用水热法制备不同Co掺杂量、不同退火温度的纳米ZnO材料过程中,在确定Co-ZnO 纳米材料的制备工艺参数时,要想达到最优化,必须考虑制备手段、方法、流程等工艺对材料的干扰因素。

通过对不同掺杂浓度、不同退火温度的样品气敏性能测试结果进行归纳,讨论样品对不同气体的选择性与灵敏度、响应恢复时间,以及改变气体浓度、改变工作温度、改变工艺参数对气敏性能的影响,从而确定出气敏性能的规律性变化。

2 选择性和响应-恢复时间选择性是衡量气敏元件性能优劣的重要因素。

根据气敏测试系统的原理,随着Vout值的变大,气敏元件的灵敏度也就越高,因此气敏元件的灵敏度可以用Vout进行间接的反映。

因此,不但气敏元件的响应恢复时间能用响应恢复特性曲线呈现出来,其在气体中的灵敏度也能通过响应恢复特性曲线呈现出来。

测量Co-ZnO基气敏元件选择性的过程中,在5wt.%浓度掺杂600℃退火温度的样品上,通入丙酮、甲苯、甲醛、乙醇、甲醇的饱和气体,处于4.5V工作电压下运行,用来检测不同气体条件下的样品气敏特性,结果如图1所示。

CuO-ZnO复合体系异质结材料制备及其气敏性能的开题报告

CuO-ZnO复合体系异质结材料制备及其气敏性能的开题报告

CuO-ZnO复合体系异质结材料制备及其气敏性能的
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由于其稳定性、可控制性和相对便宜等优点,在
气敏传感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

CuO和ZnO都是典型的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具有良好的气敏性能。

CuO和ZnO在溶液中的混合可以产生复合体系,组成的CuO-ZnO异质结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学和光学性能,并且能够对气体进行响应,因此成为研究的对象。

二、研究目的
本论文旨在制备CuO-ZnO复合体系异质结材料,并通过气体敏感测试研究其气敏性能和灵敏度,为其在气敏传感领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
据和技术支持。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1.材料制备:采用共沉淀法在室温下制备CuO-ZnO异质结材料,并以XRD、SEM和TEM等手段进行结构和形貌分析。

2.气体敏感测试:通过气体敏感测试仪器对CuO-ZnO异质结材料在不同气体环境下的电学性能进行测试,并计算其灵敏度。

四、研究预期成果
1.成功制备CuO-ZnO复合体系异质结材料,并分析其结构和形貌特征。

2.得到CuO-ZnO异质结材料在不同气态环境下的电学性能,并计算其灵敏度,为其在气敏传感领域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

五、研究进展
正在准备制备CuO-ZnO复合体系异质结材料,并准备气体敏感测试。

气敏电阻的工作原理及其特性

气敏电阻的工作原理及其特性

气敏电阻的工作原理及其特性气敏电阻(Gas Sensitive Resistor),也被称为气敏元件或气敏电阻器,是一种能够感知气体变化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的电子元件。

它在现代科技和工业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气体检测、环境监测和安全领域。

本文将介绍气敏电阻的工作原理及其特性。

一、工作原理气敏电阻采用了一种半导体材料,在不同气体环境中呈现出不同的电阻值。

其工作原理基于半导体中的效应,当气敏电阻与目标气体发生反应时,气体分子或离子与半导体材料相互作用,进而影响材料的导电性能。

一般来说,当气敏电阻暴露在目标气体中时,目标气体会被吸附在半导体材料的表面,导致电阻值发生变化。

这是因为目标气体的吸附会导致电子在半导体材料中的导电通道发生改变。

具体来说,当目标气体吸附在半导体表面时,气体中的分子或离子与材料中的局部缺陷或表面活性位点相互作用,引起电荷转移。

这种电荷转移改变了半导体的导电性能,导致电阻值发生变化。

二、特性气敏电阻具有以下几个特性:1. 高灵敏度:气敏电阻能够对非常小的气体浓度变化做出响应。

它的灵敏度可以根据具体应用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2. 宽工作范围:气敏电阻的工作范围很广,能够对多种气体进行检测。

常见的气敏电阻可用于检测有害气体如甲醛、烟雾、一氧化碳等,也可用于检测可燃气体如甲烷、乙烷等。

3. 快速响应:气敏电阻对气体变化的响应速度很快,一般在毫秒级别。

这使得它可以快速检测到气体泄漏或其他紧急情况。

4. 可逆性:气敏电阻对气体的响应是可逆的,即在目标气体被移除后,电阻值会恢复到原始状态。

因此,气敏电阻可以重复使用。

5. 温度依赖性:气敏电阻的灵敏度和响应特性与工作温度密切相关。

在不同温度下,气敏电阻对气体的响应可能有所不同。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工作温度进行监控和控制。

三、应用领域气敏电阻在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1. 环境监测:通过使用气敏电阻可以实现对环境中有害气体的检测和监测。

例如,在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中,可以利用气敏电阻来检测甲醛、苯等有害气体的浓度,保障人们的健康。

“气敏性能研究”文件汇整

“气敏性能研究”文件汇整

“气敏性能研究”文件汇整目录一、氧化铜和掺杂氧化锌多孔微球的制备及气敏性能研究二、半导体金属氧化物ZnO的水热合成及气敏性能研究三、一维纳米结构氧化钨的制备、表征和气敏性能研究四、氧化锌基表面电导型气体传感器—微纳结构调控及气敏性能研究五、生物分级多孔结构二氧化锡的制备及气敏性能研究六、水热法制备纳米三氧化钨及其气敏性能研究氧化铜和掺杂氧化锌多孔微球的制备及气敏性能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传感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气敏传感器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感器,其性能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氧化铜和氧化锌是常见的气敏材料,但是单一的氧化铜或氧化锌气敏性能有限,因此需要寻找新的制备方法来提高其气敏性能。

本文主要研究了氧化铜和掺杂氧化锌多孔微球的制备及气敏性能。

本实验采用的主要原料包括氧化铜粉末、氧化锌粉末、聚合物、溶剂等。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铜和掺杂氧化锌多孔微球。

具体步骤如下:将聚合物、溶剂、氧化铜和氧化锌粉末混合搅拌均匀,形成溶胶;将溶胶置于烘箱中干燥,形成凝胶;将凝胶球破碎、洗涤、干燥,得到多孔微球。

采用恒温恒湿箱进行气敏测试,将制备的多孔微球置于不同浓度的目标气体中,测试其电阻变化。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制备的多孔微球形貌,发现其具有较好的孔洞结构,孔径分布均匀,有利于气体扩散和吸附。

在测试过程中,发现制备的多孔微球对不同浓度的目标气体具有良好的气敏响应,且响应时间较短。

通过对比纯氧化铜和掺杂氧化锌的多孔微球的气敏性能,发现掺杂氧化锌的多孔微球具有更好的气敏性能。

这可能是因为掺杂氧化锌可以改变材料的电子结构和表面活性,提高气敏响应。

本研究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氧化铜和掺杂氧化锌多孔微球,并对其气敏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制备的多孔微球具有良好的形貌和气敏性能,且掺杂氧化锌可以进一步提高其气敏性能。

这种多孔微球有望应用于气体传感器领域。

半导体金属氧化物ZnO的水热合成及气敏性能研究ZnO是一种常见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因其具有高激子束缚能、宽禁带宽度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光电器件和气敏传感器中。

CuO气敏元件的制备及气敏性能研究

CuO气敏元件的制备及气敏性能研究
fr n t s hee c d t ns i(ldig eha o , a o ie, utn n d o e rs e tv l. e r u t n c t ha heg s e e tamo p r on ii ,n ‘ n t n l g s ln b a e a d hy r g n,e p c iey Th es lsi diae t tt a o u
Ke y wor ds: 2 g ssn o ,a e sn tr lCu Cu a e s rg ssn ig maei , O 0, a
随着 科技 和生 活 水 平 的提 高 , 们 对 生存 环 境 人 的要求 越来 越高 , 因而 对 气 体传 感 器 的要求 也 越 来 越 高 =金属 氧化 物传感 器 由于 其体 积小 、 电低 、 耗 灵
C uO制 备的 C O气敏元件 , u 对所测气 体的灵敏 度优 于} u 扫C O制备的气敏元件 。
关键 词 : uO; C 气敏 元件 ; 气敏 材料 ; u CO
中 图分类 号 : P 0 T22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6 36 6 ( 0 6 O -0 90 17 -0 0 2 0 ) 1 6 -3 0
12 C O气敏 元件 的制备 . u
什 的 制作 工艺不 同 , 敏元件 的灵敏度 也不 同 ‘ 。 气 ’ 本 文采用 不 同 方 法 合 成 C , uO气 敏 材 料 , 将 并 其 制备 成旁热 式 气 敏 元 件 。在 高 温烧 结 时 , 用空 利
气 中的 氧将 C , 氧 化 成 C O敏 感 膜 , 乙 醇 、 uO u 用 汽 油、 丁烷 和 氯气等 气体 测试 其 气敏性 能 。
C O气 敏 元 件 的 制 备 及 气 敏 性 能 研 究 u

二氧化锡气敏元件制备及其气敏机理的研究

二氧化锡气敏元件制备及其气敏机理的研究

二氧化锡气敏元件制备及气敏机理研究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130022王岚何敬文刘雅言王秀艳丁金英殷文春曾雄辉摘要:介绍了以Sn02为主,填加A1203,MgO,haO,Pd等填料的常温CO气敏元件的制备方法.根据其晶体结构特点对气敏机理进行了探讨.论述了传感器的信息传感机制,即晶界势垒控制和晶粒大小控制机制同时存在.为获得性能良好的气敏元件,需要最佳的制各方法和最好的填料.关键词:二氧化锡气敏特性晶体结构吸附机理/^引言sno'是氧化物半导体敏感材料中应用最多,最广泛的一种,可用于光敏、气敏1和压敏传感器.因此倍受重视.本研究工作采用SnO:为主材料,填加A120:,Mgo,InO,Pd等,制成气敏元件,利用其电阻值的变化,实现对CO气体的检测.SnO:晶体是金红石结构,具有正方晶系对称,其晶胞为体心正交平行六面体,体心和顶角由锡离子占据.由于结构特点和化学配比决定了其性能特点.本工作采用掺入适量的Pd与Pt元素,获得在不需要高温清洗的情况下,达到在常温下检测低浓度CO气体的目地.并且此元件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稳定性.已获得在煤气报警上的应用效果.制各工艺常温CO气敏元件是将SnO,和添加剂充分混合研磨后,用去离子水调成糊状,涂敷在预先烧制的Pt丝线圈上,制成微珠式元件.将元件在空气中于750℃烧结2h,再将元件焊接在气敏座上,电老化48h,测试气敏特性.元件的测试是采用元件与取样电阻R(50-d00)串联后,施以6.OV直流电压.通过电阻两端的电压测量便反应出元件电导值的变化.颡9试采用电脑测试.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测试获得元件的气敏性能,在50---1000ppm的CO气氛中其电导值均呈现为等幅振荡波形,不同于加热型元件.在低浓度范围内其电导振荡幅度与CO浓度间为线性关系,以及对图I.在不同CO浓度中气敏元件的灵敏度曲线F.g.1SensitivityCurveofSn02sensorindifferentconcentrationofCOatmosphere105圈2.sn02气敏元件的选择性Fig.2SeiectjvityofSnO,¥crksor由于选作气体传感器材料的SaO:是多晶结构,制备的元件在空气中,气敏元件电阻增加;在有还原性气体CO时,气敏元件的电阻降低而电导会明显增大:说明在Snq表面及晶粒处发生反应,即元件在空气中氧气靠电子亲和力俘获来自半导体材料中的电子,吸附在SnO,表面,相应的在晶粒中出现电子耗尽现象,晶粒表面由于失去电子而带正电荷,氧吸附电子得到O:+ne—O,.n使N型半导体材料表面空间电荷层区域的传导电子减少,使表面电导降低,从而使器件处于高阻状态;而一旦器件接触还原性气体,SnO,表面产生反应将释放出电子回到晶体中,O“|d+C0一C02+ne,表面电导增加,电阻减少,使电子更易流动:如此原来的吸附气体与半导体材料之间的电子周期性交换,就完成了传感器的信息传递2.有人从量子化学计算结果3认为元件的吸附方式CO沿晶胞C’2轴吸附,并且CO与Pd—Sn0,的轨道作用为非键的,即C0-Snoz的吸附为物理吸附,其吸附作用前后掺杂元素的挣电荷及轨道电荷分布看出Pd为富电子,其作用主要是通过5S和5P轨道为气敏的电子输运过程提供或接收载流子,即提供了电子的输运通道,。

纳米CuO-SnO2气敏粉体的制备及气敏特性研究

纳米CuO-SnO2气敏粉体的制备及气敏特性研究

*C。 r s o dn u h r re p n iga t o .Te.: 8 — 2 — 8 3 3 0 ;e malwa gi h @ h t i c m 1 + 6 4 9898 i: n lo n j o mal o .
ma nuf c ur ass ns sw ih oo s s n i ha a t rz ton T r a m e t a df e e e p a ur wa i e tga e a l e g e or t g d ga e sng c r c e ia i . e t n t if r ntt m er t e s nv s i t d. T he ga e ii fe ton ga d be n m e ur d t t e p s s nstve e f c s ha e as e O h ow d r h c d d fe e c e s w i h ha if r nt onc nt a ins T h r s t s ow ha he e r to . e e uls h t tt pr pa e n sz d po d s h ve lr e s cfc s rac r a, h g s f c c i a i nd t a i e r d na o ie w er a a g pe ii u f e a e i h ura ea tv ton a he r tona nn a i e p r t e i la e lng t m e a ur s 65 C , ( 2g e s sdop d 4 ( olrf a ton)CuO vehi e stv t n i h s l c iiy e p ca l orgr e hou ega 0 Sn ) ass n or e m a rci ha gh s n iiiy a d h g e e tv t s e ilyf e n s s CO . 2 K e r s: y wo d SnO 2;D o ng; Cu ; Ga e sng pr e te pi O s s n i op r is;G r e ous sC O2 e nh e ga

金属氧化物气敏元件的研究进展

金属氧化物气敏元件的研究进展

e vio m e t lm o io i g a t e eds t u a a e n a tv l m p o i g t epe f r a c fg s n r n n a n trn nd o h rf l .heh m n h sb e ci e y i r v n h ro m n eo a i s n o sW i h s e e o m e t nd sr n o p e e sv e f r a c e u r m e t i h edsM ea e s r t t e ed v l p n sa to g c m r h n i ep ro m n er q ie n s n t e f l . t l h i o ieg ss n o st eee to i e c so ea x d e io d co u f c e it n ec n i go v o sy xd a e s ri lcr n cd vie f t l i es m c n u t rs r a er ssa c ha g n b i u l h m o
中图分类 号 Leabharlann T 0 N3 6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 8 -0 0( 0 0)0 .0 30 6 11 7 2 1 30 2 —4
Re e r h o e t lOx d a e o s a c fM n a i eG sS n r
S E i —a, H NGD n — igwU n -n ,A un —t H NX a dn C E o gm n , J g i Y NGG agkm o i jg
第 1 卷, 【 期 O 第 ) 3
V 1 N O bl O 03
电 子

气敏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气敏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气敏材料的制备及表征现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使用气敏材料,在煤气检测、空气质量监测、恒温恒湿等领域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因此,气敏材料的研究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

这篇文章将介绍气敏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制备气敏材料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包括溶胶凝胶法、电化学法、电沉积法、物理气相沉积等等。

下面我们将简单介绍其中几种常用的制备方法。

1.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基于溶胶与凝胶操纵的制备方法,常见的材料有二氧化钛、金属氧化物、碳纳米管等。

这种方法主要是将溶液中的成分基于其相互作用形态转化成凝胶,并通过热处理、光照和高能粒子束等手段,形成所需要的材料。

2. 电化学法电化学方法是一种可控性强的化学方法,可以通过调整电位,在溶液中使所需原料氧化还原,最终实现气敏材料的合成。

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等材料的制备。

3. 物理气相沉积法物理气相沉积法是一种利用高温或者高压将源物质按照某种比例进行沉积的方法。

这种方法普遍适用于纳米级材料制备,是一种热力学稳定的方法。

表征制备出来的气敏材料需要进行表征,通过对气敏材料的表征结果进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材料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为后续的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1. 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是一种常见的表征材料的方法,它可以通过引入红外光对材料进行测量,从而了解材料分子的主要结构特性,如它们的键合情况和三维构型。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材料的结构。

2. 恒温恒湿法恒温恒湿法是测量气敏材料温度和湿度对材料特性的影响的实验方法。

研究材料在不同温度和湿度下的响应特性,可以在特定温度和湿度下工作状态下,实现材料的最佳响应。

3. 扫描电镜法扫描电镜法是一种通过高速粒子的撞击测量材料表面特征及结构形态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有关电子显微镜和产生的电子图像的细节,让研究人员了解样品的表面形貌以及组件的数目和大小分布。

总结气敏材料的制备及表征是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

需要不断地探索制备方法、表征方法,提高气敏材料的发现和制备效率以及性能表现。

cuo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气敏性能研究进展

cuo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气敏性能研究进展
1 CuO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 1.1 水热合成法
水热合成法是指在水溶液体系下进行热合成等操作来制 备 CuO纳米材料的一种方法。它所需反应温度相对较低,而且 在制备过程中,可以较为精确的控制 CuO纳米颗粒的尺寸和 形貌。
张娟等[1]通过水热反应法,将铜源为 Cu(NO3)2·H2O,表 面活性剂和 pH调节剂分别为 CTAB和氢氧化钠的反应物质在 150℃下反应,制得了氧化铜纳米棒。
孙少学等[4]通过溶胶 -凝胶法结合超临界干燥技术克服 了传统液相法和固相法可能出现的问题,如粒子易团聚等。以 此技术制得的高分散 CuO纳米颗粒,粒径可达 20~40nm。
1.5 模板法
模板法是指在反应前加入可作为模板的物质,然后在模板 的可限制范围内,实现对所合成的材料的尺寸及形貌结构等的 控制,再进行一定条件的处理,即得到目标产物。
1.3 固相法
固相法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制粉工艺,是指按一定比例混合 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盐,然后再经过研磨、煅烧等系列操作,最终 直接制得纳米粉 体 的 方 法。 虽 然 该 方 法 具 有 效 率 低、能 耗 大、 易混杂等缺点,但该方法制备的粉末颗粒成本低、产量大、制备 工艺简单,在实践中仍然是比较常用的方法。
1.2 直接沉淀法
直接沉淀法是指将实验过程中直接产生的沉淀物在适宜 条件下进行过滤、洗 涤、干 燥、热 分 解 等 过 程,最 终 得 到 纳 米 氧 化物粉末的一种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此方法不仅操作起来 简单易行,只需较低的成本,且所得产品纯度高。
李闪闪等[2]通过直接沉淀的方法,将原料为 CuSO4·5H2O 和 NaOH的溶液,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且不添加其他辅助试 剂,制备得到氧化铜纳米粉体材料。
Abstract:Copperoxideisacommongas-sensitivesemiconductormaterial.Inthispaper,thecommonpreparationmethodsof copperoxidewereintroduced,andthesensitivityofcopperoxidetosomecommongasesaresummarized,thedevelopment directionofcopperoxidewasprospected. Keywords:copperoxide;hydrothermalsynthesismethod;formaldehyde;gassensors

CuO纳米线的简单热氧化制备及其气敏特性

CuO纳米线的简单热氧化制备及其气敏特性

Ab s t r a c t :I t i s d i fi c u l t f o r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me t a l o x i d e g a s — — s e n s i n g ma t e r i a l s t o me e t t h e h i g h p e fo r r ma n c e g a s - s e n s i n g d e v i c e s r e q u i r e me n t d u e t o t h e l o w s e n s i t i v i t y ,p o o r s e l e c t i v i t y a n d h i g h wo r k i n g t e mp e r a t u r e .
2 . S c h o o l o f Ma t e r i a l s S c i e n c e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 S o u t h C 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G u a n g z h o u 5 1 0 6 4 0 , C h i n a )
要: 传 统金 属 氧化 物 气敏 材料 因其 灵敏 度低 、 选择 性 差、 工作 温度 高等 缺 点 已很 难 满足 高性 能 气
敏 元件 的要 求 . 而纳 米 气敏材 料 具 有 高的 比表 面积 , 可显著 改 善材 料 的 气敏 特性 . 文 中采 用 简单 的 电
热板 在 3 3 0 ~ 4 3 0 o C 、 空 气气氛 下 、 一步 法成 功制备 出 了具有 良好 单斜 晶体 结构 的 C u O纳米 线 , 平均 直

氧化铜半导体气敏传感器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氧化铜半导体气敏传感器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H2S是环境中最常见的有毒气体污染物之一,经常被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油气废物处理和造纸工业,它经常产自于污水,垃圾堆,以及许多常规的化学生产过程中。

但是,即使是少量的H2S,也会对许多生物体例如人体的呼吸道和神经系统具有极大的毒性。

本文主要研究了铜基氧化物的制备方法,表征手段,电学测试以及气敏测试等几个方面的研究。

主要包括利用水热法合成CuO半导体纳米材料并通过硬件部分的焊接制备成CuO半导体气敏传感器,并采用静态配气法测试其对不同浓度H2S的气敏响应灵敏度,最后进行了对传感器气敏响应机制的讨论研究。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利用简单的水热法制备CuO实心纳米片,并制备成了基于该敏感材料的气敏传感器。

接着对合成的CuO纳米材料进行了结构和形貌上的表征。

最后,对制备成的基于CuO实心纳米片结构的气敏传感器进行了对不同浓度的H2S气体的气敏测试,对H2S气体的最低检测阈值为0.2 ppm。

同时还研究了衡量传感器优良性能的几个重要指标,例如响应—恢复时间,可逆性,重复性,长期稳定性和选择性等。

2)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水热反应的原材料和水热反应的条件,得到了花状CuO多孔纳米片。

通过XRD来分析该CuO纳米材料的物相组成,并使用SEM和TEM来分析此纳米材料的微观构造,并通过光电子能谱(XPS)对该材料的元素性质进行了分析。

最后利用此花状CuO多孔纳米片结构作为敏感材料,制成了CuO半导体气敏传感器,并在室温下对此传感器进行了最低检测浓度、重复性、以及长期稳定性的研究。

研究表明,其最低检测阈值在100 ppb,并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长期稳定性。

3)综合以上两个实验的水热合成条件,通过改变反应物的配比和反应时间,合成了CuO不规则叶状纳米片,并制成了基于该CuO敏感纳米材料的半导体气敏传感器。

结果表明,该CuO叶状纳米片的平均厚度为62.5 nm,平均宽度为0.5 μm,平均长度为1.2 nm,分布均匀。

CuO和TiO2微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质的开题报告

CuO和TiO2微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质的开题报告

CuO和TiO2微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质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制备微纳米材料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这种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质,在材料科学、能源领域和生物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Oxide类的微纳米材料如CuO和TiO2也备受关注。

CuO是一种重要的氧化铜,具有良好的催化和光电性能,已用于锂离子电池、氢气传感器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

TiO2因其优良的光催化性能,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和清洁能源等领域。

针对这些材料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微纳米材料的性质,并且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提供技术支持。

二、研究内容1.制备方法:采用水热法和溶胶凝胶法来制备CuO和TiO2微纳米材料。

2.表征方法: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 射线衍射(XRD)等分析手段,对所制备的微纳米材料进行表征。

3.性质研究:测定CuO和TiO2微纳米材料的催化性能、光催化性能、电化学性能和磁性能等特性。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的主要意义如下:1.通过比较不同制备方法所制备的CuO和TiO2微纳米材料的差异,找出最优的制备工艺。

2.研究微纳米材料的性质,为其在实际工业应用中提供技术指标。

3.为相关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文献。

四、实验方案1.制备方法:(1)水热法:将CuSO4·5H2O/TiCl4和NaOH溶液加入密闭釜中,进行水热反应,得到CuO/TiO2微纳米材料。

(2)溶胶凝胶法:将Cu(NO3)2·3H2O/Ti(OC4H9)4和乙二醇、甲醇混合物混合,并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溶胶凝胶反应,制备CuO/TiO2微纳米材料。

2.实验仪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

3.实验步骤:(1)制备CuO和TiO2微纳米材料(2)表征所制备的微纳米材料(3)测定微纳米材料的性质五、预期结果本研究预计可以得到以下结果:1.成功制备出CuO和TiO2微纳米材料;2.通过SEM、TEM、XRD等表征方法,确定所制备的CuO和TiO2微纳米材料的形貌、晶体结构等特性;3.测定微纳米材料的催化性能、光催化性能、电化学性能和磁性能等特性,得出相应的特性参数。

In_(2)O_(3)-CuO的制备及其光活化下的室温甲醛气敏性能

In_(2)O_(3)-CuO的制备及其光活化下的室温甲醛气敏性能

In_(2)O_(3)-CuO的制备及其光活化下的室温甲醛气敏性能韩君林;刘锦梅;孙建华;孙丽霞;廖丹葵【期刊名称】《精细化工》【年(卷),期】2024(41)4【摘要】以InCl_(3)•4H_(2)O和Cu(NO_(3))2•3H_(2)O为原料、尿素为沉淀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In_(2)O_(3)-CuO复合材料。

通过XRD、SEM、TEM、UV-Vis 吸收光谱、XPS、EIS对其进行了表征,探究了紫外光活化In_(2)O_(3)-CuO复合材料的气敏性能与传感机制。

结果表明,In_(2)O_(3)-CuO复合材料在375 nm紫外光照射室温(25℃)条件下对质量浓度50 mg/L甲醛气体的灵敏度为298,与纯In_(2)O_(3)(2.4)相比灵敏度提高123倍,气敏性能的巨大提升得益于In_(2)O_(3)与CuO形成的p-n异质结,协同光活化条件下异质结界面产生的光生电子-空穴与氧物种(O_(2)和O_(2)-)间建立了氧的光活化吸附-解吸循环,使室温下材料的气体吸附-解吸过程和表面反应增强。

【总页数】10页(P810-819)【作者】韩君林;刘锦梅;孙建华;孙丽霞;廖丹葵【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广西石化资源加工及过程强化技术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33【相关文献】1.基于双金属MOFs制备Co_(3)O_(4)/In_(2)O_(3)复合物及其气敏性能的研究2.室温下富氧空位In_(2)O_(3)微管的制备及其Cl_(2)气敏性能研究3.In_(2)O_(3)/TiO_(2)室温氢气传感器及其优异的氢敏性能4.CuO/In_(2)O_(3)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正丁醇气敏性能研究5.Zn掺杂In_(2)O_(3)分级微球的制备及正丁醇气敏性能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沸石与CuO复合材料的气敏性能研究

沸石与CuO复合材料的气敏性能研究

沸石与CuO复合材料的气敏性能研究赵梓尧;孙炎辉;黄庆盼;赵林;王兢【期刊名称】《传感技术学报》【年(卷),期】2018(031)008【摘要】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花状CuO材料.为了改善CuO气体传感器性能,分别将ZSM-5型、HY型以及NaA型沸石与p型半导体CuO材料以涂覆法和直接混合法复合制成气敏元件.用X-射线衍射(XRD)、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分别对制备的CuO材料以及3种沸石与CuO复合材料的形貌及其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与分析.将制备的几类敏感元件对多种VOC气体进行气敏测试.结果表明,与纯CuO相比,ZSM-5沸石/CuO复合材料均显著提高了对甲苯的响应值;HY沸石/CuO复合材料提高了对丙酮、乙醇、甲苯的响应值;NaA沸石/CuO复合材料改善了对乙醇和甲醛气体的响应值.初步分析了ZSM-5、HY、NaA沸石对CuO气敏特性改善的机理.【总页数】7页(P1157-1163)【作者】赵梓尧;孙炎辉;黄庆盼;赵林;王兢【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电信学部,辽宁大连116023;大连理工大学电信学部,辽宁大连116023;大连民族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600;大连理工大学电信学部,辽宁大连116023;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辽宁大连116023;大连理工大学电信学部,辽宁大连116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12.2【相关文献】1.CuO/EMT沸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无酶葡萄糖传感器中的应用 [J], 黄文峰;陈晋阳;王英迪;邹米华2.掺杂CuO微纳米材料及其低温气敏性能的研究 [J], 贺蒙;李思涵;胡校兵;解丽丽;朱志刚3.CuO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气敏性能研究进展 [J], 惠晓雨; 孙一诺; 王浩任; 胡海健; 施敏; 李保荣; 杨瑞宁; 梁士明4.花状CuO-ZnO异质结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增强的气敏性能研究 [J], 齐一铭; 陈储君5.CuO/SnO2纳米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H2S气敏性能研究 [J], 窦琳;孙鉴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uO 气敏元件的制备及气敏性能研究收稿日期:2006-02-16.作者简介:侯振雨(1965-),男,河南卫辉人,副教授,从事分析测试技术和气敏材料的研究工作。

侯振雨,谷永庆,张玉泉,王建新(河南科技学院化工系,河南新乡453003)摘要:用Cu 2O 制备Cu O 气敏元件,对乙醇、汽油、丁烷和氢气等气氛进行气敏试验,并进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由Cu 2O 制备的CuO 气敏元件,对所测气体的灵敏度优于由Cu O 制备的气敏元件。

关键词:Cu 2O;气敏元件;气敏材料;CuO中图分类号:TP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060(2006)01-0069-03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Cu O Gas SensorHOU Zhen-yu ,et al .(Depart m ent of Che m ica l Eng i n eer i n g ,H enan I nstitute of Sc i e nce and Technology ,X i n x i a ng ,H enan ,453003,China)Abst ract :G as senso r w ith CuO structure was prepared through Cu 2O,and the gas sensi ng propertiesw ere tested under di-f ferent at m osphere cond iti ons ,inc l udi ng ethano,l g aso li ne ,butane and hydrog en ,respecti v ely .T he resu lts i ndicate tha t the gas senso r prepared t hrough Cu 2O exce l s the one directl y prepared t hrough CuO i n sensiti v ity .K ey w ords :Cu 2O,gas senso r,gas sensi ng ma teria,l Cu O 随着科技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对气体传感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金属氧化物传感器由于其体积小、耗电低、灵敏度高、检测方便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3]。

目前,SnO 2、ZnO 、Fe 2O 3、WO 3等金属氧化物常用于制作旁热式气敏元件。

金属氧化物的制备方法和元件的制作工艺不同,气敏元件的灵敏度也不同[4-5]。

本文采用不同方法合成Cu 2O 气敏材料,并将其制备成旁热式气敏元件。

在高温烧结时,利用空气中的氧将Cu 2O 氧化成CuO 敏感膜,用乙醇、汽油、丁烷和氢气等气体测试其气敏性能。

1 实验部分1.1 Cu 2O 和CuO 气敏材料的制备(1)取25m l0.5m o l #L -1Cu(NO 3)2溶液于烧杯内,在磁力搅拌下滴入0.5m ol #L -1Na OH 溶液至沉淀完全。

用抽滤方法将沉淀分离,并洗涤干净,于200e 烘干2h ,得黑色CuO 气敏材料,记为1#。

(2)分别取25m l0.5m o l #L -1Cu(NO 3)2溶液于烧杯内,加入50mL0.5m o l #L -1N a OH 溶液,混合均匀,加入过量盐酸羟胺溶液。

沉淀经减压抽滤并洗涤干净后,于红外线干燥箱内烘干2h ,得红色Cu 2O 气敏材料,记为2#。

(3)按方法(2),用抗坏血酸作还原剂制备Cu 2O,记为3#。

(4)取20m l 裴林试剂乙与25m l0.5m o l #L -1Cu(NO 3)2溶液混合,在加热条件下,加入葡萄糖溶液至沉淀完全。

沉淀经减压抽滤并洗涤干净后,于红外线干燥箱内烘干2h ,得红色Cu 2O 气敏材料,记为4#。

1.2 CuO 气敏元件的制备将合成的Cu 2O 气敏材料于玛瑙研钵中研磨后,用自制胶黏剂调成糊状,并均匀涂在旁热式气敏元件的陶瓷管上,凉干后,于700e 的马弗炉内烧结2h ,即制成CuO 敏感膜。

其基本原理为:2Cu 2O +O 2=4CuO将CuO 敏感膜安装在气敏元件基座上,即制成旁热式气敏元件。

在加热电压5V 的条件下,空气69第34卷 第1期Vo.l 34 No .1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H enan Institute o f Sc i e nce and Techno logy 2006年3月M ar .2006中老化10d。

由1#、2#、3#和4#气敏材料制备的气敏元件分别记为1#、2#、3#和4#气敏元件。

1.3测试原理采用静态配气方法,配制乙醇、汽油、丁烷和氢气(体积比均为0.01%)等气样,在汉威-10A电子测试仪(河南汉威电子有限公司产)上对气敏元件进行性能测试。

气敏元件的灵敏度(B)以元件在检测气体中的电阻值(R g)与清洁空气中电阻值(R a)之比表示,即B=R g/R a,B越大,气敏元件的灵敏度越高。

2结果与讨论2.1CuO气敏元件制备方式对其性质的影响CuO气敏元件分别由CuO和Cu2O气敏材料制备,并对乙醇、汽油、丁烷和氢气进行测试。

1#、2#、3#和4#气敏元件的灵敏度-加热电压曲线分别见图1、图2、图3和图4。

可以看出,由Cu2O通过表面反应制备的CuO气敏元件,对乙醇、汽油、丁烷和氢气的测试灵敏度,均优于由CuO直接制备的气敏元件。

这可能是Cu2O通过表面反应制备的CuO颗粒细小,吸附能力强的缘故。

2.2气敏材料合成方法对气敏元件的影响比较图2、图3和图4,可以看出,方法2合成的气敏材料,对所测气体的灵敏度较好,但选择性较差;方法3合成的气敏材料,对汽油的选择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这是因为不同原料合成的气敏材料,其表面修饰物和颗粒大小不同,结果导致元件的气敏性能不同。

图1灵敏度-加热电压曲线图2灵敏度-加热电压曲线图3灵敏度-加热电压曲线图4灵敏度-加热电压曲线2.3电阻-温度特性的分析与讨论元件的电阻随加热电压的变化情况,可用元件的电阻-温度特性曲线来表示。

1#、2#气敏元件的电阻-温度特性曲线分别见图5和图6。

可以看出,随着加热电压的升高,各元件的电阻均有明显降低。

当加热电压小于4V时,电阻下降的速度较快;加热电压大于4V以后,电阻下降缓慢且较小。

这是因为CuO为P型半导体,当加热电压较小时,气敏元件的温度较低,表面的吸附氧多为分子化学吸附,电阻较高;当加热电压较高时,气敏元件的温度也较高,CuO表面的吸附氧由分子化学吸附转化为离子化学吸附[6-7],即:O2(ads)+e-=O2-(ads)O2-(ads)+e-=2O-(ads)O-(ads)+e-=O2-(ads)电子由CuO内部移动到其表面,使其有较多的空穴,故其电阻较小。

可以看出,由Cu2O制备的CuO敏感膜,在测试电压范围内电阻均较小,即Ra较小。

由B=Rg/R a可知,对同样的Rg,较小的Ra,则其B较大。

即由Cu2O制备的CuO敏感元件,其702006年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灵敏度应高于由CuO制备的敏感元件。

这一结论和实验结果正好吻合。

2.4敏感机理由图1、图2、图3和图4可以看出,当加热电压较低时,元件的灵敏度一般较高。

该结论可由表面控制模型加以解释[6,7]。

温度较低时,CuO表面吸附了一定量的O2-,当其与还原性气体接触时,O2-与还原性气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电子由表面重新输送到CuO内部,使其空穴减少,电阻升高,即表现出一定的气敏性;当加热电压较高时,元件的灵敏度一般较低。

这一现象可用体电阻控制模型进行说明[7]。

当温度较高时,CuO本身也能够与还原性气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生成Cu,如H2在温度高于280e时[8],可发生下列反应:图51#元件电阻-电压特性曲线图62#元件电阻-电压特性曲线H2+CuO H2O+Cu而铜是一种良好的导体,因此,元件的电阻变化较小,即灵敏度较低。

3结论3.1由Cu2O经高温烧结反应制备的CuO气敏元件,灵敏度高于由CuO直接制备的气敏元件。

3.2气敏材料的合成方法不同,制备的气敏元件灵敏度和选择性也不同。

由方法3合成的Cu2O气敏材料,CuO气敏元件对汽油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均较高。

3.3CuO气敏元件在不同温度的气敏性能,可用不同的气敏机理进行说明。

在低温时,为表面控制模型;在高温时,为体电阻控制模型。

参考文献:[1]吴玉锋,田彦文,韩元山,等.气体传感器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3,11(10):731-734.[2]宋明歆,殷景华.Sn O2气敏元件敏感性能的研究[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5,10(4):19-21.[3]徐毓龙.金属氧化物气敏传感器[J].传感技术学报,1997,10(1):79-82.[4]祝柏林,谢长生.ZnO气敏材料的研究进展[J].传感技术学报,2002,4:35-359.[5]宁文生,杜丕一,翁文剑,等.气敏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2,16(8):45-47.[6]田敬民,李守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敏机理探析[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2,18(2):144-147.[7]常剑,蒋登高,詹自力,等.半导体金属氧化物气敏材料敏感机理概述[J].传感器世界,2003,8:14-18.[8]高仕荣.工业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8.71侯振雨等:CuO气敏元件的制备及气敏性能研究第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