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同步测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5.0分,共100分)
1.18世纪法国某地理学家如此评论地理大发现:“一个极大的错误导致了一次极其伟大的发现”。
此处“伟大的发现”是指()
A.在葡萄牙王室支持下美洲新大陆的发现
B. 15世纪末至l6世纪初哥伦布船队到达美洲
C.达·伽马船队开辟到达印度的航线
D.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2.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的转折,这一“转折”主要是指()
A.使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
B.世界各民族开始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C.人类社会开始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
D.欧洲经济发展逐渐超过亚洲成为世界的中心
3.1651年,克伦威尔颁布《航海条例》规定:“……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和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准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殖民地或领土。
”这一“条例”( )
A.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B.引发了英荷两国之间的战争
C.引起了西欧“商业革命”
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4.下面是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的图示,按照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②③①
5.一位科学家说:电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妙不可言的极为能干的新仆人”。
这段话最能表明()
A.电已进入生产领域和人们的生活当中
B.电使工业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变
C.科学直接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D.电气时代已经取代了蒸汽时代
6.在《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中,詹姆斯·络温指出美国教科书中最著名的谎言是哥伦布这个英雄形象的塑造。
哥伦布之所以被描绘成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英雄,是因为他()
A.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B.率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C.领导北美人民摆脱殖民统治
D.是美国立国建制的功臣
7.某同学在搜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利用网络查找到有关“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
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C.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唯一途径
D.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8.墨西哥的征服者迪亚斯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废除了印第安人中间的盲目崇拜和其他令人憎恶的东西之后,上帝保佑了我们的努力,我们给男人、妇女和所有征服后出生的孩子施洗礼,要不然他们的灵魂可能已下到地狱。
”材料说明了新航路开辟的( )
A.经济因素
B.社会因素
C.宗教因素
D.技术因素
9.欧洲商人购买原料分发给手工工匠进行生产,收回产品发放劳动报酬,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本质特征是()
A.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B.社会分工的扩大
C.雇佣关系的形成
D.社会经济的发展
10.马克思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这些“革命因素迅速发展”的最重要的作用是()
A.出现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B.初步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
D.促进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11.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下列最能体现“新的时代”特征的发明是()
A. A
B. B
C. C
D. D
12.1831年,英国出版的《机器的成绩》一书中写道: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
……现在,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和掠夺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工业革命的进行
D.垄断组织的形成
13.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场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变革。
它包括生产组织变革、技术变革和社会阶级关系变革。
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 )
A.工厂蒸汽机工业资产阶级
B.工场蒸汽机产业工人阶级
C.圈地运动珍妮机金融资产阶级
D.工厂飞梭中小资产阶级
14.19世纪英国政府颁布了部分法律:1843年,《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1855年,《有害物质去除法》;l 876年,《河流防污法》。
其主要背景是( )
A.工业革命造成严重污染
B.工厂发展规模需要限制
C.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D.英国社会普遍重视立法
15.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16.据《维多利亚地方史·白金汉郡志》记载,到1800年前后,“在这个郡中已找不到任何妇女为农业生产而劳动了”。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建设占用了绝大多数农业用地
B.众多妇女被工厂雇佣,成为女工
C.大多数妇女成为家庭主妇
D.妇女地位提高,不再从事繁重劳动
17.帕尔墨和科尔顿在《近现代世界史》中说:“对英国劳动人民来说,工业革命是一次难以忍受的经历。
但是……劳动人民在城市和工厂里集中起来,这就为改善他们的处境开辟了道路。
”作者的主旨是( )
A.强调工业革命是造成劳动人民苦难的根源
B.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C.劳动人民团结起来革命是改善处境的主要方法
D.工业化和城市化有利于劳动人民改善处境
18.下图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9.“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
”上述核心观点是()
A.英国废除了奴隶贸易
B.非洲的工业革命已经开始进行
C.奴隶贸易不符合资本主义发展要求
D.非洲成了廉价的原料产地和新的商品倾销市场
20.观察185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统计表,从表中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英国()
A.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B.农轻重比例发展失调
C.进出口贸易逆差严重
D.工农业资源严重不足
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每小题15.0分,共15分)
21.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史实
1501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
1562~1563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1833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据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
史论
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
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
(1)指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
(2)说明奴隶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3)分析指出英国废除奴隶贸易的经济原因。
(4)对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加以评述。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过程。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要远航到东方,结果到达美洲。
2.【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关键是“主要”的“转折”。
要从对整个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角度分析。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使得世界由分散孤立到联系紧密。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实的记忆能力。
《航海条例》遭到荷兰的强烈反对,引发了双方第三次战争,结果荷兰战败,英国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
4.【答案】B
【解析】②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扩张时代,①反映的是工业革命后的商品输出时代,③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资本输出时代,故选B。
5.【答案】A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仆人”,这说明电为人类提供了广泛的服务,成为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得力“助手”。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哥伦布的历史功绩,A项符合题意。
麦哲伦率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领导北美人民摆脱殖民统治和立国建制的功臣是华盛顿。
7.【答案】D
【解析】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各国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和掠夺,早期的殖民扩张和掠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始的资本积累,开拓了世界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8.【答案】C
【解析】材料显示明显是宗教。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题干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工商业领域的发展,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是雇佣关系的形成,故选C项。
A、B、D三项是其出现的原因,不是特征。
10.【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的提示语可知,最重要的作用应该是促进了欧洲社会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
11.【答案】D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到电气时代,D项最佳。
12.【答案】C
【解析】“穿袜子”的普及反映了生产、制造袜子的能力极大地提高,而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的进行。
1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的理解能力。
根据所学史实工业革命后,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蒸汽动力和机器生产是主要的技术变革,产业工人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主要阶级,所以A正确。
工场是在工业革命之前的生产模式,所以B不正确。
同理圈地运动也是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所以C不正确。
工业革命的开始是以1765年珍妮纺车的发明,而飞梭是在1733年发明,是在工业革命之前,所以D不正确。
故选A。
1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阅读分析与理解能力。
从材料法律名称来看都与污染有关,说明工业革命使用蒸汽机,造成严重污染。
15.【答案】C
【解析】新航路的开辟是西班牙和葡萄牙,A项明显错误。
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虽然扩大英国海外市场,但它主要是排挤了荷兰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危及荷兰的海上利益。
B也不符合题意,题干关键词之一是“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这一历史转变是指英国社会制度的转变,英国最先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后来英国率先完成工
业革命、成为了最发达的工业国,这才有了傲视全球的基础。
C项符合题意。
17世纪下半叶,英、法在北美和印度的殖民矛盾渐趋尖锐,英国发动了对法国的战争,1763年英国取得“七年战争”的胜利。
英国成为海上霸主,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这是18世纪了,D项也不符合题意。
16.【答案】B
【解析】通过题干材料“找不到任何妇女为农业生产而劳动了”可以推知:农村劳动力发生了重大转移,从而能够推断出是由于工业革命的推行,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从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
17.【答案】B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尽管工业革命会给人们带来难以忍受的冲击,但随着“城市和工厂”的发展,他们的处境将会大大改善。
即工业化和城市化有利于劳动人民改善处境。
故选D项。
A项与材料信息相左。
B、C与材料主旨不符。
18.【答案】B
【解析】从示意图看,根据所学知识,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一,所以①是美国。
荷兰在17世纪最为强盛,所以③是荷兰。
英国在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成为世界工厂,所以②是英国。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超过英国。
所以②是英国,选B。
19.【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从材料中“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可得出,非洲成为英国的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
20.【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中“1854~1856年”这一时间可以判断是处于工业革命完成时期,原料进口比例大,而工业制造出口比例巨大。
对殖民地的原料依赖及出口的工业品均居高不下,说明殖民体系的形成。
21.【答案】(1)国际条件:西班牙、葡萄牙等老牌殖民国家衰落,英国在海外殖民争夺中逐渐取得优势地位;
国内条件: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经济迅速发展。
(2)影响: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客观上
推动了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3)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需要更广阔的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商品输出成为英国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和手段。
(4)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站在欧洲的立场上,过分强调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无视亚非拉等地区对世界发展做出的贡献,其观点具有片面性。
近代欧洲制度的创新、经济发展和思想进步对世界历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奴隶贸易等史实表明,欧洲的“中心”地位及其对世界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剥削和血腥掠夺基础之上的。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联系和交流不断加强,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解析】本题从奴隶贸易入手考查了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形成、工业革命等核心知识点,并用小论文方式考查了“欧洲中心论”、全球史观等知识。
第一小问从国际、国内两个角度入手,国际上老牌殖民国家逐渐衰落,英国逐步取得殖民优势,拥有广阔殖民地;而且新航路开辟后,英国位置优越,处于大西洋航运的交通线上,便于其开展海外奴隶贸易。
国内主要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回答。
政治上确立先进的资本主义政体;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第二小问从正反两个角度谈,注意其对于欧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亚非拉地区影响、世界市场的影响等。
第三小问注意材料中的时间“1807、1833年”,注意这一时期英国处于工业革命过程中,其侵略方式主要是商品输出,掠夺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
第四小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是站在欧洲是世界中心这一立场上的,否定世界其它地区对世界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小论文应该是批判这一观点,应该持有全球史观,肯定世界发展是世界各地区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