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医院的5大印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医院的5大印象
2018年,笔者参加了筑医台组织的“2018 全球百所智慧医院——日本站” 的考察活动,走访了东京、大阪、京都的五家医院,并与院方进行了深入交流。

此次考察,我内心受到了不小的触动,思想上也收获颇多,对日本医院从建设到运营有了初步认知。

文|王东香港澳华医疗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不同于我国多数大而全的综合医院,日本医院的经营模式趋于专科化的设置日本医院的规模普遍较小,大型综合医院的床位一般为600~1000 张,中型综合医院为 400~500 张,专科医院的床位基本上都在300 张以下。

另一方面,日本私立医院的床均面积通常在100平方米左右,而东京大学附属医院的床均面积却达到了213平方米,这源于日本教学医院的科研用房占据着较大比例。

从医院的投资比较来看,日本医院远高于我们国内的医院,两者大约是3~4 倍的比例关系。

但是,日本医院在大型医疗设备的配置方面相当理性,更为专业化,并非想象中的多而全。

印象一:空间设计日本的医疗保险制度相对完善,就诊模式也比较接近欧美国家。

除了急诊患者直接去医院以外,其他患者一般都是需要先通过职业诊所的全科医生或者家庭医生的初步诊疗,有需要才会到医院治疗。

双人病房
因此,日本大部分医院的门诊区域都比较小,门诊大厅也显得比较紧凑,空间利用和动线安排比较完善、合理。

医院入口一般为长庭,方向感更为明确,这与国内医院的设计有所不同,国内医院往往采用方形的大厅,并结合挂号、收费、取药等功能,在就诊高峰时段,各
种人流难免穿插混乱。

日本医院尽管患者人数不多,大厅面积也并不大,但在空间设计方面还是非常周到和细致。

以埼玉红十字医院为例,从入口的门厅到前厅,再到大厅,依据空间内容分别设计,在有效的空间内,每个空间都有合理的功能安排。

在手术间的设置方面,日本大约是50个床位配置一间手术室,每间手术室每年大约要承担 500~1000例手术,例如东京大学附属医院共有1217 张病床,23 间手术室,全年 11161 例手术;神户中央市民医院有 700 张床位,16 间手术室,全年 13177 例手术。

另外,日本医院的手术室管理和中国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没有设置限制区与半限制区,医生、护士、甚至参观医院的人群,都不需要更衣换鞋,便可直接进入手术部。

而且,手术部也没有设置污物通道,废弃物直接在手术室打包,通过竖向污物电梯运出。

由于充分的物资供应保障能力和高水平的物流自动化,使得日本医院普遍采用护理中心来理同层的护理单元。

叶山心脏中心的休闲空间
例如神户市立医疗中心中央市民医院每层2 个护理单元,构成一个护理中心,并且在前端设一个公共大厅,以解决公共交通和探视活动的需求。

除此之外,日本医院的护士站较多采用封闭式设计,以便医护人员有相对独立的工作空间。

印象二:人文与高效日本医院在病区、通道、病房等区域都设有休息空间,窗台上会有一些花盆点缀,极为生活化,尤其是日本几乎所有的医院在病区单元里都设有吸烟处,以缓解陪伴家属的精神压力。

导视牌
此外,日本医院在病区也会设置一些休息区,提供杂志、报刊及咖啡。

这些贴近居住气氛的细节设计所体现出的高居住性,在我们国内医院的设计里往往被忽视。

日本医院的无障碍卫生间设计非常人性化,充分考虑特殊人群,进出门采用电动控制,座便器没有翻盖,同时还设计了舒适的靠背。

卫生间内的面积和尺度非常合理,设施配置齐全,分别设有特殊人士和陪护人员使用的洗手池,充分诠释了无障碍卫生间并不只是轮椅可以进入、座便器旁边设有助力扶手那么简单。

在外部景观方面,有些日本医院的外部条件非常好,与风景区的环境并无太大差异。

无障碍卫生间
叶山心脏中心的连廊
德州会医疗集团的叶山心脏中心坐落在海边,环境非常优美,虽然只是一家小医院,床位只有 80 张左右,但是却取得了 JCI(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的认证。

在标识系统设置方面,埼玉红十字医院的标识系统很有特色,将医院的每一个房间都进行了命名编号,标识上既有房间功能名称,也有房间编号。

而且在很多空间都设置了所在区域的平面图,为就医者了解空间布局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埼玉红十字医院模型
在物流传输系统方面,日本医院比国内更加完善和有效,尤其是护理单元的物流系统设计。

每个护理单元都有一个推车,推车上是所属护理单元患者的专属药品盒,盒子上会有一个液晶显示屏,上面有住院患者的基本信息,一目了然。

此外,每位患者每天所有的口服药品、注射药品、敷料等,全都在医院的中央药品库房集中配置,然后通过物流管井将推车送达护理单元。

印象三:严谨精神严谨务实的匠人精神在日本医院的设计和施工中得到了充分反映,从埼玉红十字医院的功能布局和建筑型体组织来看,大都以规整的柱网、矩形的形式组合,强调功能的便捷、环境空间的可识别、模块化单元的串联以及空间组织的逻辑关系。

室内空间布局也是如此,例如东京大学附属医院的实验室采用模块化组合,使整个空间变得紧凑和高效。

埼玉红十字医院风雨廊
在公共空间的规模尺度和设计手法上,日本医院并没有我们国内医院那么夸张和刻意,而是更为实用和平静。

建筑的墙面表现为实体或玻璃,干净利落,材质就算是普通瓷砖,其施工工艺上也是一丝不苟,所有勾缝可以用精致来形容,绝不马虎。

日本医院的理性不仅表现在平面和立面上,也体现在色彩方面。

日本医院较多采用柔和色彩,很少用跳跃刺激的色彩,即便在儿童医院也是如此,因为柔和的色彩
有助于缓解人们的压力和烦躁情绪。

埼玉红十字医院在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色彩,比如墙面、窗户、窗帘和家具等。

印象四:对细节的关注国内医院一直都在强调设计要以人为本、关注细节,但很多时候都变成了标语和口号,日本医院的设计则使我们深刻感受到对人的关注,而这更多地体现在功能设置和细节设计方面。

不管进入哪家医院,首先看到的一定是咨询台和接待空间,以及在墙面上随处可见的医院功能分布图,让就医者可以快速到达自己想要去的地方。

而且日本医院还设有美发店、咖啡店、礼品店、书店、超市等商业空间,这些功能空间往往沿着医疗街布置,并靠近医院入口部位。

在埼玉县立小儿医疗中心,我们看到了医院专门为住院患儿父母提供住宿和生活支援的“麦当劳小屋”,这是一个带有慈善性质的公益项目,这里每天只收取很低的费用(1000 日元,约合60元人民币),为那些需要帮助的患儿父母提供一个临时的家。

许多爱心人士都为这个项目提供了赞助,也有许多志愿者来这里义务服务,使这里充满了温馨的气氛。

目前,全日本已经有二十多个类似的麦当劳小屋,大部分都设置在儿童医院附近。

埼玉县立小儿医疗中心麦当劳小屋的休息区
印象五:控制规模近几年,日本医院一直都在缩小规模、减少床位数,这与日本社会老龄化压力逐渐减轻、对医院床位需求减少有关。

再加上日本医疗体制及医疗保险制度对住院的限制,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其床位数的下降。

在考察过程中,日本医院管理者反复提到要注重床位使用率的变化,避免出现床位紧张的现象。

床位使用率是衡量一家医院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日本医院的床位使用率一般都在90% 左右,并且不会出现加床的情况。

反观国内医院,人满为患,加床已成为常态。

近年来,国内很多地方都在大力建设超大型医院,并未意识到超大型医院带来的资源配置、服务水平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适当减少床位数、合理控制发展规模,也是未来国内医院建设发展的重要趋势。

思维决定出路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部分大城市的医院与发达国家的一些医院相比,无论是建筑、医疗设备、医务人员服务水平,还
是管理水平与综合服务能力,差距都在缩小,但国内医院仍然面临着全面“升级换代”的严峻挑战。

这次短暂的日本医院考察之旅,让我们看到了差距,受到了启发。

日本医院的很多做法都是基于自身特定的社会环境,并且有其演变过程,并非所有的经验和做法都可以借鉴。

对于这次考察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我们需要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进行理性分析和研究,进而吸取其精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学习和借鉴。

本文来自《医养环境设计》2018年第七期编辑/李留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