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法本论文

合集下载

法学专业 法律逻辑论文

法学专业 法律逻辑论文

天津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法律推理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学号: *********名:***专业:法学年级: 2010级2班学院:法学院完成日期: 2014年4月14日指导教师:**法律推理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摘要:法律推理是法律逻辑所研究的核心问题。

法律推理是指法律适用者在法律适用的过程中,运用证据确认案件事实,选择、分析法律规范,从而将确认的案件事实归属于相应的法律规范并援用相关的法律条款而导出待决案件的裁决、判处结论,并论证其结论可靠、正当和合理的理性思维活动。

法律推理在法律适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在推进司法改革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贯穿于整个侦查、审判、裁判文书写作全过程,是我们在司法实践中必须予以重视并正确运用的逻辑思维过程。

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法律逻辑推理不严密,经验主义泛滥,导致冤假错案时有发生;在裁判文书写作过程中,法律推理不严密,是当事人对法律文书的信服力不强现象频现。

本文将围绕法律推理的含义和分类,法律推理的宏观作用,法律推理的微观作用,如何充分发挥法律推理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四个主要问题进行论述。

力求引起法律界对于司法推理的重视和正确应用,以更好地实现法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法律推理,法律适用,依法治国,司法改革,司法实践Analysis of Necessary of Analogy of Law in Judicial Practice Abstract: Analogy of law is the core question of legal logic. Analogy of law refers to rational thinking activity that confirm the case facts using evidence, select and analysis legal norms, fit the case facts to according legal norms, export sentence conclusion, and argue the rationality of the sentence conclusion. Analogy of law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application of law. It is not only the important tool of sticking to the rule of law, and of building socialism country under the rule of law, but also it proceed the process of judicial reform. What is more, it exists in the whole procedure of investigation, trial, and the writing of sentence profiles. So we must pay vital attention to analogy of law in judicial practice and make correct use of it. Somehow, in judicial practice, the wrongly use of analogy of law, the superstition to experiences lead to the happens of cases in which people were unjustly charged. And in the writing of sentence profiles, the lack of analogy of law makes it unacceptable for the parties. The article aims to discuss four main questions:1.The concept and classification of analogy of law.2.The macroscopic effect of analogy of law.3.The microcosmic effect of analogy of law.4.How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effect of analogy of law in judicial practice. Finally, the article is aiming to give rise to the attention and correct using of analogy of law, and implement the social value of law.Key words: analogy of law, application of law, stick to the rule of law, judicial reform, judicial practice.目录一、法律推理的含义和分类(一)法律推理就是法律适用的推理 (1)(二)法律逻辑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法律推理 (1)(三)形式推理的必要性 (1)(四)实质推理的必要性 (2)二、法律推理的宏观作用(一)法律推理在法律适用中的作用 (2)(二)法律推理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 (3)(三)法律推理在推进司法改革过程中的作用 (3)三、法律推理的微观作用(一)在侦查过程中应用法律推理的必要性 (4)(二)在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过程中法律推理应用的必要性 (4)(三)罪名概念内涵方面的层序关系对司法归类活动的指导意义 (5)(四)在审判以及在裁判文书写作过程中法律推理应用的必要性 (5)四、如何充分发挥法律推理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一)如何在司法实践中正确运用法律推理 (6)(二)如何推进法律推理在司法实践中的正确应用 (7)一、法律推理的含义和分类(一)法律推理就是法律适用的推理什么是法律推理,在历史上经过长期的讨论之后,人们远远没有达成共识,或许我们永远无法对此达成一个共识。

2014届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题目

2014届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题目

2014届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题目第一篇:2014届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题目2014届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题目1.醉酒入刑的刑法司考2.自助游事故中的民事法律责任3.自然垄断行业的反垄断规制4.摇号购车中的平等权问题5.行政罚款制度浅析6.刑民交叉下的诉讼诈骗7.刑法中共同犯罪中止问题8.刑罚的目的9.新生人格权问题研究10.小额诉讼程序设立的基本构想11.我国煤矿矿区生态环境的法律保护研究12.我国环境评价制度的问题及对策13.我国公务员招录制度研究。

14.网络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15.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问题探析16.网络团购中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17.网络环境下消费者权利保护机制的建立与完善18.徒弟使用权对房屋所有权的影响19.试论信访中的行政赔偿问题20.生态旅游法律问题21.人肉搜索的法律思考22.侵权责任能力的意义及适用23.浅析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问题24.浅析我国当今女性犯罪25.浅析滥用行政权利排除限制竞争行为26.浅析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27.浅析非法证据排除规则28.浅析不动产的善意取得制度29.浅谈我国同性恋婚姻的合法性30.浅谈石家庄城中村改造问题与解决途径---以留营村拆迁改造工程为例31.浅谈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32.浅谈夫妻财产关系33.名人代言虚假广告法律规制问题探析34.论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实践35.论罪刑法定原则的局限性36.论转化犯37.论中国同性恋的合法化38.论正当防卫的不法形态39.论正当法律程序的价值40.论债权人的撤销权41.论意思自治原则42.论意思表示43.论遗嘱自由及其限制44.论医疗事故的民事法律责任45.论医疗侵权的责任证明46.论学生伤害事故中的侵权责任47.论虚假广告代言人的法律责任48.论虚假广告代言人的法律责任49.论刑法禁止令制度50.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罚制度之完善51.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法律控制52.论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及其完善53.论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立法完善54.论我国环境教育立法的完善55.论我国环境犯罪的立法现状及完善56.论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57.论我国独立董事的独立性58.论我国的婚姻财产制度59.论我国的法律规制现状及其解决机制60.论我国的动物福利立法61.论网络隐私权的完善与保护62.论网络文学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展望63.论网络交易中经营者欺诈行为的防范治理64.论网络环境中的不正当竞争65.论特殊防卫制度在我国的缺陷及完善建议66.论贪污罪的共同犯罪67.论贪污贿赂罪之死刑存废问题之审视68.论食品安全的刑法保障69.论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竞合70.论企业等级制度71.论破产管理人的法律地位72.论劳动教养制度的存废73.论间接正犯的实行行为74.论婚姻中房屋归属问题75.论婚姻中的女性权益保护76.论婚内强奸的认定77.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78.论合同解除后的期待利益保护79.论故意杀人罪在中国的死刑适用80.论共同犯罪的中止81.论共同犯罪的犯罪中止82.论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83.论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在我国法律中的适用84.论高层建筑不明抛掷物致人损害的价值分析85.论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86.论夫妻共同财产制87.论非婚同居的彩礼嫁妆的返还问题88.论防卫过当89.论法院调解制度的完善90.论法人人格否认的基本理论91.论城管柔性执法研究92.论沉默权在我国的构建93.论表见代理制度的完善94.-论安乐死合法化的道德和法律问题95.论安乐死的合法化96.论ATM上的信用卡诈骗罪97.论“微博”抢注及其法律规制98.论“双规”的法律地位99.离婚之精神损害赔偿100.离婚后亲子关系法律分析101.离婚后对未成年人保护研究102.劳教制度的替代103.建立我国个人破产制度的思考104.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研究105.婚内侵权106.关于我国重婚罪制度完善的探讨107.关于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法律规制的问题研究108.关于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的研究109.关于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知识产权保护110.关于计算机软件保护立法保护111.关于激情杀人是否应入刑的问题的研究112.关于担保物权的竞合113.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和股东有效责任114.公路收费制度研究115.对亲属犯罪问题的探116.钓鱼岛主权的归属117.从征地补偿看我国行政补偿制度118.从死者身上取走财务构成侵占罪还是盗窃罪119.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原因及其法律救济第二篇:毕业论文--法学专业参考选题(DOC)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注:本目录仅供参考,论文题目可以在本目录中选择,也可以自行确定,原则上也不得将选题直接作为论文题目,应当在此基础上选择该选题中更为具体的问题进行研究。

政法学院2014届毕业论文备选题目汇总(法学专业)

政法学院2014届毕业论文备选题目汇总(法学专业)

政法学院2014届毕业论文备选题目汇总(法学专业)政法学院2014届毕业生毕业论文备选题目汇总法学专业说明:以下各位老师提供的论文题目仅供参考,学生可以自行修改或者另定其他题目,但需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毕业论文要求。

王振生老师提供的备选题目1、试论交通肇事罪的几个问题2、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定性分析3、危险驾驶罪研究4、故意杀人罪若干疑难问题研究5、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辨析6、绑架罪若干疑难问题研究7、试论拐卖妇女、儿童罪8、试论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9、论诬告陷害罪10、试论侵犯财产罪的客体与对象11、抢劫罪若干疑难问题研究12、转化型抢劫罪研究13、盗窃罪若干疑难问题研究14、试论盗窃罪与其他相关犯罪的界限15、诈骗罪的构成特征研究16、诈骗罪若干疑难问题研究17、论抢夺罪的构成特征18、抢夺罪若干疑难问题研究19、论侵占罪20、论敲诈勒索罪21、敲诈勒索罪与其他相关犯罪的界限22、妨害公务罪若干疑难问题研究23、贪污贿赂罪的概念与共同特征研究24、论贪污罪的主体范围25、贪污罪若干疑难问题研究26、受贿罪的主体研究27、受贿罪若干疑难问题研究28、受贿罪的司法认定29、受贿罪的成因与防范对策研究30、论刑法中的国家工作人员牛德老师提供的备选题目1、论民法与市场经济2、论民法与经济体改革3、论我国民事立法的完善4、论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5、论我国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6、论我国民法中的宣告死亡制度7、论我国个人合伙的法律地位与特点8、论我国的法人制度9、论我国民法通则中的法人分类10、论民事法律行为11、论无效民事行为的概念、种类与后果12、论代理13、论我国的诉讼时效制度14、论财产共有15、论我国的人身权保护制度16、论物权17、论债的保证担保18、论质权19、论抵押权20、论留置权21、论现代侵权法的归责原则22、论特殊侵权行为23、论侵权损害的赔偿范围曲沛老师提供的毕业论文备选题目1.行政听证的法治化研究2. 论行政相对人在依法行政中的地位和作用3. 抽象行政行为的可诉性研究4.论行政调解在行政复议中的适用5.关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思考6.论行政处罚显示公正的界定7.行政参与制度研究8.内部行政行为的可诉性研究9.论行政立法过程的民主参与和利益表达10论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法律地位11.高等院校在行政诉讼中的地位12.论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则13.论无效行政行为14.论行政法上的信赖保护原则15. 论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的衔接16. 我国信访的现状及机制完善探讨17. 行政合同纠纷救济探析18.论我国公务员权利救济之框架19. 论行政立法的监督和控制机制20. 论行政解释在行政法中的作用21. 信息公开中知情权和隐私权的协调22. 失地农民的行政给付制度研究23. 行政指导的法律救济研究24. 行政奖励的法治化研究25. 城管执法问题研究26. 案卷排他性原则的行政法地位研究27. 行政不作为研究28. 论行政仲裁29. 行政征收的法制完善30. 论行政法上相对人的抵抗权31.中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问题研究32. 论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33. 我国行政公益诉讼的困境与出路34. 论行政诉讼第三人35. 我国行政赔偿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36. 论我国行政补偿制度的建构37. 我国行政追偿法律制度研究38. 行政赔偿范围研究39. 国家赔偿归责原则的完善40.国家侵权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王丽老师提供的毕业论文备选题目1、倒签提单法律问题研究2、信用证欺诈例外法律问题研究3、国际货物买卖中违约对风险转移的影响4、跨国公司母公司对子公司债务的法律问题研究5、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现状与立法完善6、论海外投资的外交保护7、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中的代位求偿权研究8、滥用国际税收协定避税之法律问题研究9、论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改革与完善10、论我国独立董事法律制度的完善11、非关税壁垒法律问题研究12、国际海运承运人免责条款研究13、国际保理中应收帐款转让的法律问题研究14、备用信用证法律问题研究15、论国际私法中的识别制度16、涉外遗嘱继承中特留份法律适用问题研究17、论无因管理的法律适用18、论涉外夫妻财产关系的法律冲突与法律适用18、外国法院判决承认与执行中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研究19、涉外婚姻法律适用研究20、论国际私法中的反致制度21、自然人属人法研究22、外国法查明制度比较研究23、国际私法中的法律规避问题研究24、论国际私法中直接适用的法25、论国际惯例在我国的适用张国强老师提供的毕业论文备选题目法学理论方向1、论法律权威的形成2、论腐败行为的法律控制3、论中国人的性格对中国法治进程的影响4、法的本质新探5、我国法治实现的条件分析6、论社会主义法治的特征7、论法律关系若干问题研究8、论我国法律解释制度的完善9、论司法独立原则在中国的实现10、判例制度在我国确立的可行性研究11、我国法律监督若干问题研究12、试论法律信仰的危机及其拯救13、自然法思想与中国法治建设14、权利冲突解决机制研究15、论中国当代法学教育的发展趋势——站在学生的角度16、我国法律实施效果研究17、论中国立法权限划分体制18、论我国司法改革的目标及评价标准19、论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20、正当程序的法理研究宪法学方向1、论宪法的特征2、论宪法的基本原则3、论宪法惯例4、论宪法解释与修改5、论制宪权6、论我国的自治制度7、试论我国选举制度的缺陷和完善8、论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保障9、试论公民的平等权10、试论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构建11、论我国公民的网络监督权12、论宪法对弱势群体的保护13、论言论自由权14、论公民财产权15、论我国公民的人格尊严16、试论我国的地方制度17、论迁徙自由18、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19、我国宪法中经济制度规定的评析20、欧洲联盟的宪法进程分析梁燕婷老师提供的毕业论文备选题目1、论发起人的法律地位2、论公司设立瑕疵3、论有限合伙4、论股东派生诉讼5、论公司资本制度6、公司人格否定法律问题研究7、独立董事制度法律问题研究8、试论公司的独立财产权9、关于公司章程法律效力的探讨10、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11、上市公司协议收购中的中小股东利益保护12、公司内部人控制法律问题研究13、论内幕交易的预防机制和法律责任14、论票据抗辩15、论票据行为的独立性16、论票据行为的无因性17、论利益偿还请求权18、保险利益原则研究19、第三者责任险制度研究20、论保险利益的界定谷景志老师提供的毕业论文备选题目1、论夫妻债务的认定2、论夫妻债务的清偿3、我国夫妻债务制度立法的完善4、论债务人配偶与债权人利益的衡平5、论夫妻借贷6、论夫妻财产约定7、论夫妻财产制与市场交易安全8、论夫妻侵权9、论夫妻日常家事代理权10、论夫妻共同财产的认定11、论夫妻个人财产的认定12、论离婚时的财产分割13、论探望权14、论委托监护15、论监护监督16、论遗产的认定17、论遗嘱自由的限制18、论我国夫妻人身关系立法的完善19、论我国登记离婚制度的完善20、论离婚自由的必要限制21、论离婚程序中未成年子女的法律保护22、论遗产的范围23、论法定继承制度的立法完善24、论公证遗嘱25、论占有26、论民事优先权27、论表见代理28、论善意取得29、论亲权30、论合伙31、共同侵权问题研究32、加工承揽合同问题研究33、论保险合同的生效李明璗老师提供的毕业论文备选题目1、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法律制度分析2、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法律问题研究3、新监管标准与商业银行经营研究4、风险管理中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5、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欺诈风险管理研究6、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法律控制7、我国中小银行发展的问题及对策8、金融危机下银行救助法律制度适用研究9、网上银行风险监管法律问题研究10、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法律制度研究11、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商业银行风险监管的影响12、浅谈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战略13、中国政策性银行商业化问题的法律研究14、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收费法律问题研究15、我国中小银行治理结构法律制度研究16、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研究17、知识产权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18、网上证券交易的法律监管19、证券市场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研究20、浅析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21、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博弈分析22、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税收制度23、我国中小证券公司治理机制特征研究24、证券公司托管法律问题研究25、证券信息披露标准比较研究26、对我国证券市场制度缺陷的再思考27、我国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28、我国证券市场法律监管的现状分析29、我国证券私募发行若干法律问题研究30、浅论中国证券内幕交易中“欺诈”的判定方法31、我国证券市场政府监管法律模式探析32、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研究33、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构建与完善34、浅析保险合同不可抗辩条款35、机动车责任保险第三人直接请求权问题研究36、保险合同法定解除的法律效果分析37、关于保险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探讨38、我国保险监管体系法律研究39、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险体系中的问题及对策40、论保险人的调查义务41、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法律研究42、我国保险资金投资的法律问题研究43、论保险人说明义务履行之改善44、中国保险公司治理监管制度研究45、浅谈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现状与对策46、保险人与被保险人法律地位比较分析47、浅析完善保险资金运用制度48、论保险代为求偿权制度的构建49、我国保险公司操作风险管理50、浅析新《保险法》中不可抗辩条款的法律适用蔡志猛老师提供的毕业论文备选题目1、论人身损害赔偿2、论医疗事故损害赔偿3、论交通肇事损害赔偿4、论小产权房5、论房地产登记制度6、论最低消费7、论不正当竞争中的混淆行为8、对中国房地产问题的法律规制9、论中国的产品召回制度10、论政府间地区封锁行为的法律规制11、论消费者的后悔权12、我国竞争法法律责任制度的构建与完善13、中国贸易壁垒调查制度研究14、论经济法的社会整体利益观15、搭售行为研究16、公司僵局解决机制研究17、论对合营企业的反垄断规制18、论我国商业贿赂行为的法律认定19、规范企业集团相关法律问题研究20、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控制法律问题研究马雪老师提供的毕业论文备选题目1、论我国宪法保障制度2、论建立违宪审查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论宪法与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关系4、论香港基本法的解释权5、论言论自由的宪法界限6、论结社自由与结社立法7、论宪法的制裁性8、论授权立法9、论新闻自由与言论自由10、论计算机网络与言论自由11、论平等权的宪法内涵12、论公民的隐私权13、论公民权利与计划生育14、论安乐死与宪法15、论西方国家的宪法保障制度16、论我国行政区划的新发展17、论宪政程序18、论罢工权19、论法治原则的实现途径20、论我国的国家元首制度21、论主权与人权的关系22、论宗教信仰自由的界限23、论宪法与民主的关系24、论政治文明与宪政建设的关系25、论政治文明与宪法民事诉讼法方向1. 论民事诉讼中的辩论原则2. 论民事案件的主管3. 论协议管辖4. 论民事诉讼第三人5. 论共同诉讼6. 论民事诉讼中的代表人诉讼7. 论法院的诉讼指挥权8. 论民事诉讼代理9. 论民事诉讼中的诉、10. 论民事诉讼中的反诉11. 论民事诉讼中的撤诉12. 论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13. 论法院调解14. 论民事诉讼中的财产保全15. 论举证时效制度16. 论当事人申请再审17. 论民事案件的抗诉18. 论督促程序19. 论公示催告程序20. 论执行竞合21. 论执行和解22. 论执行异议23. 论执行中的参与分配制度24. 论涉外民事诉讼的管辖25. 论处分原则26. 论证明标准27. 论民事诉讼中的质证28. 论公开审判制度29. 论陪审制度30. 论诉讼中的和解31. 论人民法院依职权收集证据32. 论民事诉讼法中的自认33. 论执行救济制度34. 论民事诉讼法律关系35. 论代位执行制度36. 论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37. 论人民法院对仲裁的监督38. 论仲裁中的第三人39. 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40. 论民事必要共同诉讼制度的完善41. 论民事诉讼中的合议制42. 论法官阐明制度43. 论自由心证制度44. 论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交换45. 论我国民事审前制度的完善46. 论民事诉讼中的公开审判制度47. 论民事两审终审制48. 论我国律师管理体制49. 论中国律师的地位50. 论民事诉讼的功能51. 论民事诉讼模式52. 新型民事诉讼与当事人诉权53. 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人制度54. 论民事诉讼中的鉴定结论55. 论电子证据56. 论民事诉讼中的视听资料57. 论民事诉讼中的直接原则58. 论民事诉讼中的言词原则59. 民事诉讼与其他纠纷解决制度60. 论执行权的性质61. 论执行难的解决思路62. 论执行异议之诉63. 论强制执行与法院教育原则64. 论民事执行的标的65. 论法院独立审判66. 论司法公正67. 论我国法官选任制度的完善68. 论错案追究制度69. 论民事诉讼中的审判委员会70. 论民事诉讼中的推定71. 论民事诉讼中的经验法则72. 论司法认知73. 论破产程序的完善74. 论民事中的当事人适格75. 论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抗辩刑事诉讼法方向1.刑事诉讼中惩罚严重犯罪与基本人权保障2.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3.刑事诉讼中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4.论刑事审判组织中的审判委员会5.论人民陪审员制6.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7.刑事被告人的权利保障8.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权利9.论现代社会抗辩式审判的必要性10.论公开审判原则11.论直接言辞原则12.论审判独立13.论律师在刑事法律援助中的作用14.论律师应当具备的职业素质15.刑事证据的关联性问题研究16.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研究17.构建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18.证人出庭问题研究19.刑事鉴定制度的完善20.电子证据问题研究21.刑事诉讼中证明标准问题研究22.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23.论逮捕24.论取保候审25.论刑事拘留26.刑事立案程序存废之我见27.论刑事诉讼启动模式28.刑事立案程序的改革和完善29.刑事立案监督再思考30.论诱惑侦查31.论暂缓起诉与我国刑事诉讼32.论不起诉制度及其完善33.论辩诉交易34.论沉默权制度35.论刑事案件撤回起诉36.检、警一体化模式研究37.检察机关求刑权研究38.论刑事诉讼庭前审查程序39.论刑事审判模式40.刑事审判中的证据调查41.论刑事简易程序42.论刑事自诉案件43.论两审终审制44.论上诉不加刑45.论第二审程序的提起46.论死刑案件的第二审程序47.论第二审程序的审判原则48.论死刑复核程序被告人权利保障49.我国刑事再审程序50.判决的既判力研究51.事一事不再理原则52.国再审不加刑原则之构建53.执行一体化研究54.矫正制度研究55.假释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知识产权法律实务课程论文 王彬燕

知识产权法律实务课程论文 王彬燕

知识产权法律实务课程论文(报告、案例分析)院系物流学院专业物流工程班级物工二班学生姓名王彬燕学号 1221220045任课教师刘洁2014年 6月 4 日谈知识产权法的重要作用物流工程专业学生:王彬燕学号:1221220045学期伊始,我怀着期待和憧憬来上这门选修课,虽然不是法律专业的学,但是我依然对于法律这门学科抱有极浓的兴趣,尤其是知识产权法更是与生活密切相关。

没有牌子的牛奶大家不敢喝,没有精彩内容的电视大家没兴趣看。

没有创新,市场上又怎么会出现新型手机、电脑、iPad在当今社会中,无论是创新、品牌、还是创作,如果离开了知识产权的保护,创新被仿制、品牌被假冒、作品被盗版,企业的创新投入、品牌的持续培育、文学艺术影视作品的创作就没有良好市场环境,就没有继续创作创造培育的经费保障,就没有优秀的创造人才的吸引资本。

这些与百姓生活密切关系的商品可都是知识产权产品。

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提升、生活内容的丰富是离不开知识产权的支撑。

可是什么是知识产权?为什么知识产权如此重要?这些问题都是这个法治社会人人都应了解的知识。

知识产权是指:公民或法人等主体依据法律的规定,对其从事智力创作或创新活动所产生的知识产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又称为“智力成果权”、“无形财产权”,主要包括发明专利、商标以及工业品外观设计等方面组成的工业产权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摄影和电影摄影等方面的作品组成的版权(著作权)两部分。

知识产权法有利于国家实现保护知识产权的目的和战略。

我认为拥有知识产权就是拥有一种财产,一种财富,一种可以让自己长足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商业手段。

有人说,知识产权是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当前,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并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一起,构成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三大支柱。

很多发达国家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利用知识产权这一商业手段熟练运用于商业竞争当中。

法政分院2014届法学专业毕业论文与学年论文选题库

法政分院2014届法学专业毕业论文与学年论文选题库

法政分院2014届法学专业毕业论文与学年论文选题库劳动法方向(杨大春老师)1.劳动争议案件解决过程中的举证责任制度研究2.新《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行为的调整及其意义3.中外劳动合同期限制度比较研究4.中外女职工劳动权益保障制度比较研究5.近年来浙江农村地区劳动争议的特征调查——以海宁市为例6.当前劳动者休息休假权利保障状况研究7.浙江中小企业中的集体合同签订状况调查8.海宁市产业工会组织及其发展状况调查研究9.嘉兴市工会组织及其发展状况调查研究10.海宁市劳动争议仲裁案件情况调查研究税法方向(杨大春老师)11.我国税务举报奖励制度研究12.论“营改增”后央地税权的法律重整13.论我国调整税收授权立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4.论税务之债理论15.试论所得税法的社会法性质16.试论所得税法和劳动法的社会法意义17.论个人所得税法中的生存权保障18.试论个人所得税法的完善19.论我国开征遗产税的可行性与必要性20.论我国的房产税制改革中国法制史方向(杨大春老师)21.从“承留养亲”看中国传统法制的人道观22.从“别籍异财”看中国传统法制的个人与整体观念23.从《唐律疏议》看中华法系的礼法结合性质24.试论《大清律例》对礼法结合原则的继承与发展25.试论中国古代法中的整体性思维26.试论中国古代法中的比附性思维法理学方向(杨大春老师)27.试论法律思维的方式与特征28.试论法律思维与普通思维之差异29.试论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的关系及判断维度30.试论司法过程中法律事实的判断标准31.试论法律解释过程中的价值取向32.海宁市社区矫正工作的组织队伍调查33.海宁市社区矫正工作的创新方法调查34.海宁市看守所管教工作的创新方法调查知识产权法方向(邵培樟老师)1.论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的关系2.论知识产权法之利益平衡机制3.论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中的公共利益取向4.论我国知识产权法律文化的建设5.论我国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6.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7.论“后奥运时代”的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8.论网络环境下的影视作品著作权保护9.论传媒技术对版权法律制度的影响及应对10.论音乐作品著作权法律保护:以KTV和背景音乐为视角11.论美术作品著作权与载体原件所有权之冲突及协调12.论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法律保护:以微软黑屏事件为视角13.论第三次专利法修改对促进我国自主创新的意义14.论专利新颖性的判断15.确认不侵权之诉研究16.论专利侵权的认定17.论我国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制度的完善18.论商标的显著识别性之判断19.设权抑或确权:商标注册核准程序的法律性质探析20.论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21.论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的附加保护22.论知识产权滥用行为的法律规制23.论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24.P2P网络服务商的知识产权法律责任研究25.TRIPS协定中的刑罚措施研究——兼论我国知识产权犯罪刑罚措施的立法完善26.论我国现阶段自主创新的路径选择27.论知识产权法的伦理性28.公益性数字图书馆的版权问题研究29.论孤儿作品的法律保护30.论我国专利侵权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以台湾地区的智慧财产法院为视角31.论著作权法的第三次修改32.论“避风港”原则及其适用33.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专利制度回应34.论声音商标之显著识别性判断35.论知识产权纠纷的仲裁法困境与出路36.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研究37.海宁家纺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研究38.海宁太阳能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研究39.海宁皮革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研究40.论知识产权限制的法理基础41.论专利等同侵权的认定42.论专利侵权中的“现有技术”抗辩43.论作品独创性的标准44.论专利法的价值目标45.论知识产权的扩张与强化对人权的冲击及应对民法方向(邵培樟老师)(一)民法总论1.论市民社会与民法2.论公民私权观念的确立3.论民间习惯与民法4.论中国基层民事司法的现状:以《法官老张轶事》为视角5.论公民私权的法律保护:以赵作海案为视角6.论我国私法文化的建设7论平等原则及其在民法中的体现8.论诚实信用原则及其在民法中的体现9.论公序良俗原则及其在民法中的体现10.论自愿原则及其在民法中的体现11.论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及其在民法中的体现12.论私有财产的民法保护13.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14.论民事权利的行使15.论大学生兼职活动中的合法权益保护16.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17.论监护制度:兼评监护与亲权的区别18.论宣告死亡制度19.论法人机关的地位及作用:以现代企业法人治理模式为中心20.论尸体的法律地位:兼评我国遗体、器官捐赠与移置立法21.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律与政策研究22.慈善组织研究23.慈善行为研究24.论民法基本原则的适用25.论民法的解释(二)物权法1.居住权法律问题探析2.论物权法视角下的城市房屋拆迁3.海峡两岸动产质权取得比较研究4.论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公共利益界定5.论农村房地产市场化的对策6.论不动产登记错误的法律救济7.论小产权房问题的症结及解决办法8.论物权法视阈下的农地流转制度9.论农村宅基地制度相关法律问题10.业主建筑物区分所有权问题研究11.论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12.物权变动的登记效力与合同效力相互关系问题研究13.知识产权质押法律制度构建14.论占有15.论物权法的发展趋势16.论财产共有17.论物上请求权18.论物权变动模式(三)合同法1.论情势变更原则2.论缔约过失责任的发展3.论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合同法的冲击及应对4.论格式条款的法律规制5.默示条款的法律问题探析6.无证(照)经营者所签订合同的效力研究7.论合同相对性的突破8.论惩罚性赔偿责任的新发展9.论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发展10.论侵权法与合同法关系11.论农村房屋买卖合同12.论前期物业管理合同的法律效力13.赠与合同中赠与人的撤回权研究14.小区内汽车保管合同研究15.房地产居间合同相关法律问题研究16.论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兼评《合同法》第64条17.论合同法的价值取向18.论无名合同的法律适用(四)人身权法、婚姻家庭与继承法1.论婚姻自由原则及其限制2.论同性婚姻立法的可行性3.论夫妻忠实义务4.论婚姻关系中的损害赔偿问题5.论探视权的实现6.论我国的夫妻财产制度7.论我国农村事实婚姻的状况与法律对策8.我国民间继承习惯实证研究9.论遗嘱自由与公序良俗原则的冲突与平衡——以“二奶”告原配案为视角10.论我国公民姓名权的法律保护——以“赵C案”为视角11.论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保护与限制12.论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五)侵权行为法方向1、论侵权责任法的立法价值取向2、论侵权责任法的法益目标:从民事权利到民事权益3、侵权责任与契约责任的关系研究4、过错侵权责任制度研究5、公平责任制度研究6、严格责任制度研究7、论公共政策在侵权法中的地位8、论共同危险行为9、论侵权法中的因果关系10、论不作为侵权11、论雇主责任12、论物业服务企业的侵权法律责任13、论中小学和幼儿园的侵权法律责任14、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15、性病传播行为的侵权法规制16、环境污染侵权责任制度研究17、产品缺陷侵权责任制度研究18、侵害他人贞操行为的侵权法律责任制度研究19、论医疗侵权行为20、论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制度21、论公众人物的名誉权保护22、野生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法律责任制度构建23、论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24、论背景音乐侵权行为及其法律规制25、论恶意诉讼的侵权责任法规制公司法方向(余羚老师)1、浅析公司法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缺陷2、论弱势股东权利及其法律保护制度3、试论知识产权投资问题——以我国《公司法》规定为视角4、论公司担保行为的效力5、论我国公司法确立的公司财产制度6、对我国《公司法》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的思考7、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构建与公司治理结构创新问题8、论隐名出资中股东资格的认定问题9、论公司法中的股东会决议制度10、现行公司法相关制度之缺陷分析及完善建议——以中小股东及债权人保护为视角11、我国《公司法》中关于“其他非货币财产”出资方式的法律问题研究12、论公司僵局及其司法救济路径13、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14、论新《公司法》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问题15、论公司董事的义务与责任16、论我国公司法中的关联股东(董事)回避表决相关问题17、论股东的知情权18、论公司资本制度19、论上市公司治理结构20、浅论我国一人公司的立法规制21、论股东权22、论公司设立过程中的若干法律问题23、论公司的法人财产权24、论离婚及继承案件中公司股权的处理25、论中小股东的诉权26、论公司章程27、论监事会的诉权28、论我国监事会职责的完善金融、保险、证券法方向(余羚老师)1、我国农村金融法律规制研究2、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法律问题研究3、商业银行与客户关系研究4、我国村镇银行法律制度研究5、我国小额贷款公司法律制度研究6、论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制7、论我国存单纠纷的处理与存款人的利益保护问题8、论我国贷款担保的法律规制问题9、论我国银行卡业务的法律规制问题10、论信托法律关系11、对信托受托人制度的法律思考12、信托委托人权利研究13、信托受益人制度研究14、信托终止制度研究15、论信托受托人的谨慎投资义务16、信托财产权研究17、论我国金融机构委托理财业务的法律规制18、我国私募投资基金立法问题研究19、保险代位求偿权若干法律问题研究20、论保险人的说明义务21、论保险法中的如实告知义务22、保证保险纠纷中保险责任法律探析23、保险人法定解除权研究24、论保险人的最大诚信义务25、论人身保险合同的索赔期间26、人身保险合同成立与生效的特殊性研究27、论我国保险合同的解释规则28、保险表见代理制度研究29、责任保险基本条款研究30、保险代理人制度研究31、论人身保险之保险利益32、财产保险利益研究33、论证券民事赔偿诉讼的诉讼模式34、操纵证券市场及其民事责任研究35、论我国证券委托理财的立法完善36、我国私募基金的法律定位和规制研究37、论律师在信息披露制度中的民事责任问题38、内幕交易规制研究39、论证券市场虚假陈述的民事责任40、论我国证券市场的“老鼠仓”问题竞争法方向(蔡佑民老师)1、竞争法意蕴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2、竞争法对知识产权滥用的规制研究3、互联网领域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及其法律调整研究4、自贸区: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的理论和实践5、反垄断案件中原告举证问题研究6、竞争法准司法制度构建研究7、垄断、竞争与所有制形式研究8、职业体育反垄断问题研究9、互联网领域相关市场界定研究10、行政性垄断的成因与规制研究11、反垄断法律框架下的规模经济研究12、国有垄断行业的反垄断法适用宪法与行政法方向(钱建华老师)1、《行政强制法》的评价与前瞻2、公路执法中乱罚款问题研究2、强制拆迁的行政法规制3、开发区行政组织的行政主体资格研究4、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问题与完善5、“村官直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研究6、论行政规划的法律规制7、政府采购合同法律性质研究8、行政赔偿新问题研究——以《国家赔偿法(修正案)》施行为背景9、“规章授权”研究10、行政诉讼适用调解问题研究11、行政乱收费问题研究12、公务员考试制度问题研究13、行政管辖制度研究14、行政复议司法化研究15、行政诉讼中的撤诉问题研究16、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探讨17、行政委托的法律边界(安元鼎事件;邵东治安巡逻外包事件)18、行政诉讼法修改问题19、关于村民自治中村务公开问题研究20、劳动教养制度存废问题探讨21、论我国宪法中公民基本权利体系的完善22、网络时代的言论自由探析23、论新闻自由24、论公民的迁徙自由25、论司法独立与舆论监督26、论紧急状态下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与保障27、论公民养老权法律保护制度的完善28、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之探讨29、试论行政便民原则30、突发事件中行政权力之界限探讨刑法学方向(蒋晗华老师)1、论犯罪化与非犯罪化2、论我国刑法中的财产刑3、资格刑的反思与重构4、论刑罚个别化5、论刑罚轻缓化6、刑法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含义7、论社区矫正与刑罚制度改革8、论前科消灭制度9、索债型的非法拘禁罪司法认定研究10、群体性事件及其对策11、赌博犯罪的刑法规制12、斡旋受贿犯罪研究13、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14、网络著作权刑法保护研究15、持有型犯罪研究商法方向(韩娟老师)(一)公司法方向1、论我国公司注册资本制度改革及完善措施2、我国上市公司表决权征集制度研究3、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制度研究4、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身份确认5、论隐名出资中股东资格的认定——兼评《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25、26条》6、论一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7、论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8、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问题研究9、公司增资中的股东利益冲突与保护10、公司僵局法律问题研究11、我国自然人破产制度研究12、公司股东查阅权问题研究13、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方式研究14、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制度研究15、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制度研究(二)证券法方向1、知识产权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2、证券市场操纵认定标准研究3、证券从业人员买卖股票的法律规制研究4、中国证券非公开发行融资制度研究5、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认定6、论我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制度的完善7、论证券发行审核制度8、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相关问题研究(三)破产法方向1、论破产抵销权2、破产重整的法律问题探析3、论破产程序中待履行合同的处理方式及法律效果4、合伙企业破产法律问题研究5、我国遗产破产制度立法研究6、破产程序与执行程序的冲突及协调研究7、论担保物权在破产程序中的实现8、论我国破产保全制度的完善9、论我国企业破产重整制度存在的缺陷及其完善10、我国企业破产清偿顺序安排中的权利冲突与协调11、破产管理人制度研究12、论破产撤销权(四)票据法方向1、票据表见代理问题研究2、票据背书法律制度研究3、论票据质押背书的效力——《票据法》与《物权法》之间立法冲突的协调4、论票据法中善意第三人的保护5、票据丧失的法律救济制度研究6、我国票据法上票据无因性问题研究7、论票据权利善意取得制度8、票据诉讼制度研究9、票据代理制度研究诉讼法方向(梁美英老师)(一)民事诉讼法方向1.由ADR制度谈我国诉讼调解制度的改革2.浅析法官强制调解的原因及对策3.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研究4.民事纠纷救济机制成本分析5.论民事诉讼当事人的处分权6.论民事诉讼中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7.论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8.证人出庭难的法律原因及对策思考9.论证人拒证权10.论电子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11.浅议民事诉讼中的专家证人制度12.论民事诉讼中法官自由心证的制约与保障13.浅析群体性纠纷的诉讼模式14.行为保全制度研究15.浅析人民陪审制度的意义及完善16.小额诉讼一审终审制度探究17.论医患纠纷中的证明责任分配18.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研究19.论民事诉讼中的自认20.论事实推定和法律推定21.论我国民事执行机构的改革22.执行异议制度探析(二)刑事诉讼法方向1.“人权小宪法”——论新刑诉法中的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2.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3.论沉默权制度及其价值取向4.亲亲相隐何去何从?——浅析证人拒绝作证特权5.刑讯逼供产生原因及对策解析6.论辩护律师的保密特权7.论刑事诉讼中的证人保护制度8.论技术侦查在刑事诉讼中的应用——以电话监听(电子监控、秘密拍照、录像、邮件检查)为视角9.“陷阱取证”引发的法律思考10.刑事审判方式改革与人权保障问题研究11.刑事和解制度研究12.论被害人的诉讼地位13.无罪推定原则研究14.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15.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研究。

法学生毕业论文六篇

法学生毕业论文六篇

法学生毕业论文六篇法同学毕业论文范文11.选题选题要尽可能早些。

选题早,早做预备,时间充分。

2.选题要考虑主、客观条件只有考虑主、客观条件,才能避己之短,用己所长,选择最利于发挥自己聪慧才智的课题。

比如,您想对"交感胺类药物"进行讨论,假如您的生理学、药理学基础好,可从其应用方面选题,可借鉴前人讨论成果,从不同侧面进行讨论,同样会有突破。

假如你的化学及药物化学基础好,可从药物基因方面及配伍方面进行讨论,通常药物的基本结构打算药物的作用,取代基因打算作用强度、副作用等。

医学领域学科许多,不一一列举,但都可找到其突破口。

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写出称心的论文来。

3.选题不要太特别选题特别,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写不出好论文的。

尽量避开大而简单的题目,选比较一般的题目。

比如"胆囊收缩素一胰泌素"对某一方面的作用讨论,这类题目有比较、有借鉴,写起来比较简单。

4.要摆脱单纯的爱好和趣味个人的爱好和趣味是选题的一个前题,但是,单纯地从个人爱好、爱好动身,也是不切实际的。

比如你对分子生物学很感爱好,也是目前医学界关注的问题,但就目前的试验条件及教学方案而临时还很难写出如意的论文。

当然有条件可从某个角度去讨论。

又如你对"爱滋病讨论"很有爱好,但目前国内你接触的都是其次手材料,孤立的去讨论,是困难的。

5.选择突破口选题要找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可选择难度较小,而又带有普遍意义的题目,或者易被人忽视的问题,假如有条件,突破口可以选择两门学科的交界处,进行科学的"边缘"讨论。

作为医学院校同学各门课程都在同步与交叉学习,有较深的理论基础,具有较好的连贯性,比如学习解剖学问较全面之后可以选择"某种外科术式改进探讨"。

基础理论融会惯通之后,往往在临床内、外科交界处或其它相关学科交界处做文章简单突破,比如内科侧重于药物治疗,而外科是往往忽视的,"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治疗化疗致吐"讨论胜利即为内科药学与肿瘤科交界处讨论胜利的典型例子。

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范文(2)

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范文(2)

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范文(2)法学专业毕业论文篇三:《开放教育法学多元化毕业论文研究》摘要:学员参加国家开放大学、省级法学团体或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法学论文评比,获得奖项,获奖论文可以转化为毕业论文。

关键词:法学;多元化1999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工作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明确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工作。

2012年7月31日,国家开放大学正式挂牌成立,国家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组建国家开放大学,这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决定,是中国开放教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

[1]经过十五的发展,开放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截止到2013年9月,全国电大系统开放教育注册在校生达到369万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写明国家要“办好开放大学”。

[2]国家开放大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重组与升级,国家开放大学重新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确立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教学内容改革和学习评价。

作为国家开放大学重点专业的法学本科也面临着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其中法学本科毕业论文是取消还是要加强[3],是全员参与答辩还是部分参与答辩,是保留单一传统论文形式还是向多元化转变,成为国家开放大学系统内法学教师日常教学中经常讨论的问题。

本文主要探讨开放教育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多元化的问题。

一、国家开放大学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考核机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国家开放大学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考核机制的现状毕业论文写作是开放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专业素质,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必要步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为了规范毕业论文的写作和指导,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于2002年5月出台了《关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意见(试行)》。

1.毕业论文基本要求。

选题必须是法学专业范围,不能用专科毕业论文替代本科毕业论文。

2014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2014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2014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海南罗非鱼出口的现状及对策分析作者姓名黄灵妹指导教师范西莹二级学院商学院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学号 8B101250海南罗非鱼的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我国是世界上罗非鱼最大的出口国,海南是我国罗非鱼出口的主要省份。

随着海南罗非鱼出口贸易的迅猛发展,罗非鱼已成为海南省水产业的支柱,在全国罗非鱼的出口量中屡次名列前茅。

然而近年来海南罗非鱼出口受限,存在发展不稳定的问题,追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贸易壁垒的限制、出口产品单一、出口市场较为集中和企业缺乏自主品牌意识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本文以海南罗非鱼的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近几年海南罗非鱼的发展趋势及出口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出口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海南罗非鱼出口竞争力的对策。

关键词:海南罗非鱼;出口;现状;对策;竞争力Current Export Situation and Strategy Analysis of Tilapia in HainanProvinceAbstractOur country exports the most tilapia around the world; Hainan is main province in tilapia expor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ilapia export in Hainan, tilapia has become an advantage of aquatic products in Hainan, always ranking top in nationwide tilapia export.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Hainan tilapia exports are limited and have the difficulties in developing unstably, the main reason is all kinds of problems such as trade barrier restrictions, simplex products, centralized export market and companies lack of independent brand awareness. This thesis focused on current Hainan tilapia exports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export status of Hainan tilapia in recent years, the thesis aimed at the problem of export, proposed methods of promoting Hainan tilapia export competitiveness.KeyWords: Hainan tilapia; export; current situation; methods; competitiveness目录1 绪论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1.3文章框架 (2)2海南罗非鱼的出口现状 (3)2.1海南罗非鱼出口的比较优势 (3)2.2海南罗非鱼主要出口市场概况 (3)2.3海南罗非鱼的出口情况 (5)3海南罗非鱼出口存在的问题 (6)3.1贸易壁垒的影响 (6)3.2出口产品单一 (7)3.3出口市场分布集中 (7)3.4企业缺乏自主品牌意识 (8)4提升海南罗非鱼竞争力的对策 (8)4.1推动企业产品认证,提高产品质量 (8)4.2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 (9)4.3积极开拓新市场 (10)4.4建立海南罗非鱼国际化品牌 (10)4.5积极发展龙头企业和专业协会 (11)结论 (11)参考文献 (13)致谢 (14)1 绪论1.1研究背景在全球海洋渔业资源面临衰退、燃油价居高、海上捕捞成本上升的背景下,罗非鱼生长快、抗病力强和易于加工等特点,已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世界引荐的主要优良养殖品种。

法本毕业论文

法本毕业论文

法本毕业论文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与对策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产权保护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通过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供参考。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现状;问题;对策一、引言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权,对于促进科技创新、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是我国履行国际义务的需要,更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一)立法方面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包括《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基本法律,以及相关的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

这些法律法规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执法方面近年来,我国加大了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协调机制,加强了行政与司法保护的衔接。

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积极开展执法行动,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

同时,司法机关也在不断提高知识产权案件的审判质量和效率,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三)国际合作方面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知识产权合作,加入了多个国际知识产权公约和组织,如《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等。

通过国际合作,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三、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一)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尽管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但社会公众对知识产权的认识仍然不足,知识产权意识淡薄。

许多企业和个人缺乏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侵权行为时有发生。

(二)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不完善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不足。

法学毕业论文的范文

法学毕业论文的范文

法学毕业论文的范文法律作为社会的强制性规范,其直接目的在于维持社会秩序,并通过秩序的构建与维护,实现社会公正。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法学毕业论文的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法学毕业论文的范文篇1跨国证券投资中法律冲突及规则适用探究随着我国对国际业务开发力度的加大,我国跨国投资中的一些活动也涉及到法律适用的一些问题,加入WTO以后,我国跨国投资和融资企业越来越多,与国家交流的范围也越来越大,法律冲突和规则适用不同的情况经常发生,那么我们应当如何认识这些冲突和规则并作出最有利的选择是我国跨国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从法律冲突及规则适用的相关角度探讨跨国证券投资中的法律适用的一些问题,希望能够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借鉴。

一、跨国证券投资法律冲突的问题为了更好的保障跨国证券交易的正常进行,各国都针对跨国证券投资中的一些问题制定的专门的法律,但是这些法律规定并不具有世界性,而是各国从本国发展的角度制定的,其中的冲突也是非常多的。

总的来说,这些冲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调整法律关系存在冲突证券投资的认识各国本来就存在不同的理解,那么在制定法律和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也会存在很大不同,首先是证券发行主体、方法以及程序等方面存在差别,在规定上认识是非常不同的;其次是对于证券交易的方式、支付等一些规则的制定存在出入;再次国有关证券监管结构、监管方式与措施、证券权益保护机制方面的不同规制;最后是各国对证券市场主体的法律规定亦存在差异,涉及证券商、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机构、证券投资公司、上市公司、证券投资者的主体资格与身份确认方面的法律冲突。

(二)各国对于证券投资行为的规制存在不同跨国证券投资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行为,在这些行为的规范和指定的标准规则方面是存在不同认识的,比如各国在规制证券发行与交易行为时,对于如何认识两种行为,以及在两种行为的实施过程中如何进行控制都存在不同的理解,在规制内容上也存在差异;在跨国企业上市的条件和对于该行为的监管也存在差异,这些都是跨国证券投资中世界各国对一些行为规制过程中存在的不同,这些不同的认识,也就产生了法律适用冲突的问题,不利于共同问题的有效解决。

法学院成教2014届毕业论文参考题

法学院成教2014届毕业论文参考题

法学院成教2014届毕业论文参考题民法、民事诉讼法1、试论缔约过失责任2、表见代理研究3、合同担保制度研究4、债的保全制度研究5、我国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体系6、论胎儿利益的保护7、人肉搜索法律问题研究8、公民隐私权的法律保护9、精神损害赔偿研究10、公寓小区停车位归属研究11、“安乐死"研究12、植物人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保护13、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14、人身损害赔偿研究15、违反合同民事责任与侵权民事责任的比较16、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17、信息时代公民隐私权的法律保护18、公共场所公民隐私权的法律保护19、盗赃物善意取得研究20、买卖合同所有权和风险转移研究21、违约责任研究22、医疗损害赔偿责任研究23、高空掷物侵权责任研究24、情事变更原则研究25、公序良俗原则研究26、我国民法基本原则研究27、公益诉讼研究28、审判监督程序研究29、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研究30、民事证据制度研究31、网络侵权的举证责任研究32、调解机制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作用33、探视权研究34、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研究35、中国调解制度研究36、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对接研究刑法、刑事诉讼法1、当前青少年犯罪原因研究2、当前青少年犯罪特点分析3、当前女性犯罪的特点及其对策4、我国毒品犯罪的特点及其对策5、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研究6、论罪行法定原则7、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8、信用证诈骗研究9、浅析疑罪从无10、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及其预防11、交通肇事罪研究12、死刑存废研究13、美国的辩诉交易制度14、特别自首与人权保障15、试论沉默权16、共同犯罪研究17、论非法经营罪18、犯罪情节研究19、论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权益的保护20、刑事羁押制度研究21、不作为犯罪研究22、我国的证人制度23、构建我国证人保护制度的思考24、刑事诉讼中证据开示制度研究25、集资诈骗犯罪构成的认定26、浅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商法、经济法1、消费者权利的法律保护2、网络购物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3、不正当竞争行为及其法律规制4、倾销与反倾销5、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6、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研究7、公司监督机制完善研究8、我国证券市场的法律监督9、房屋买卖中的法律问题10、团购的法律保护研究11、问题产品召开制度12、直销监管研究13、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研究14、公司表决权排除制度研究15、埋伏营销研究16、我国行政垄断的现状与政策17、公司并购中的法律问题18、保险合同中的最大诚信原则19、保险法中的代位求偿权20、食品安全中的明星连带责任研究21、保险代理人的法律地位22、保险合同解释中的合理期待原则23、中国有限责任公司制度研究24、社会公众股股东权益的保护25、我国破产管理人制度的完善26、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研究27、公司组织机构及其立法完善劳动法1、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2、劳动合同条款研究3、劳动保险研究4、劳动报酬研究5、无固定期劳动合同制度研究婚姻法1、试论无效婚姻2、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研究3、离婚判决标准研究4、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研究5、植物人离婚问题研究6、配偶权问题研究7、对同居的法律规制研究8、离婚中的财产分割9、婚姻家庭中的公序良俗问题10、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的立法现状及其完善11、论离婚赔偿请求权知识产权法1、知识产权保护与不正当竞争2、企业管理中的商业秘密保护3、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反垄断4、创业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5、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商业秘密保护制度6、商业秘密在网络环境下的法律保护7、山寨和知识产权保护8、平行进口的法律保护9、商标淡化的法律问题研究10、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11、世博会知识产权保护研究12、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13、娱乐产业中的版权问题14、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15、商标权利限制研究16、商标的“反向假冒”及其法律规制17、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保护18、信息网络传播权研究19、职务与非职务发明创造的知识产权归属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1、国际法基本原则研究2、论国际争端的解决方法3、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研究4、国际私法中的公共秩序保留5、反致制度研究6、中国区际司法协助的现状及其建议7、中国区际私法冲突及其解决8、国际商事仲裁管辖权研究9、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行政法、法史、法理、宪法1、违宪审查制度研究2、由“钓鱼执法”看依法行政3、法律与道德关系研究4、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研究5、中西法律文化比较。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国际商法中的争端解决机制,分析了国际商法中常见的争端解决方式,包括仲裁、诉讼和协商等。

通过对比不同争端解决机制的优缺点,提出了在国际商法中选择合适的争端解决机制的建议。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国际商法领域的争端解决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国际商法、争端解决、仲裁、诉讼、协商。

一、引言。

国际商法是指涉及跨国经营活动的法律规则和制度,其特点是涉及多国法律和跨国争端解决。

在国际商法中,争端解决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国际商事交易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国际商法中的争端解决机制展开研究,分析不同的争端解决方式,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国际商法中的争端解决机制。

1. 仲裁。

仲裁是国际商法中常见的争端解决方式之一。

仲裁是指当事人协商一致选择一名或数名仲裁员,将争端交由他们进行裁决的一种争端解决方式。

仲裁的优点是程序灵活、裁决具有强制力、保密性好等,但也存在着费用高、程序较为复杂等缺点。

2. 诉讼。

诉讼是指当事人将争端提交给国际法院或国际商事法庭进行解决的一种方式。

诉讼的优点是裁决具有强制力、程序公开透明等,但也存在着耗时长、费用高等缺点。

3. 协商。

协商是指当事人通过协商、谈判等方式自行解决争端的一种方式。

协商的优点是程序简便、费用低等,但也存在着无法保证裁决的强制力、可能出现僵局等缺点。

三、选择合适的争端解决机制。

在国际商法中,选择合适的争端解决机制对于当事人的利益至关重要。

在选择争端解决机制时,当事人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争端性质。

不同的争端性质适合不同的解决方式。

例如,技术性争端适合仲裁解决,而复杂的法律问题适合诉讼解决。

2. 当事人意愿。

当事人的意愿是选择争端解决方式的重要因素。

有些当事人希望快速解决争端,而有些当事人更注重裁决的公正性和强制力。

3. 费用和时间。

费用和时间也是选择争端解决方式的考量因素。

当事人需要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时间安排来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

2014年法本论文

2014年法本论文

2014年法本论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浅析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界限作者:谢强学校:新疆广播电视大学专业:法学(本科)年级:2009年秋季学号:0965001251500指导教师:何钿2014年2月防卫行为的性质、手段、强度及造成的损害又不是明显超过不法侵害的性质、手段、强度及可能造成的损害,或者虽然防卫行为的性质、手段、强度及造成的损害明显超过不法侵害,但实际造成的损害并不算重大的,均属于正当防卫的范围,而不能认定防卫过当。

[5]在以上三种学说中,我们认为第三种学说较合理。

同时,随着刑法的修订和生效,此争论也该停止,因为刑法采纳了第三种观点。

之所以第三种学说正确,是因为前两种学说是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第二种学说从揭示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社会政治和法律内容,为确定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提供基本原则;第一种学说则从揭示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可定指数,为确定必要限度提供具体标准,两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才是我国刑法中正当防卫必要限度问题的全部内容。

而第三种学说吸收了上面两种学说的合理之处,避免了两种学说的不足,因而是可取的。

所谓必要限度应理解为防卫人的防卫行为足以制止不法侵害人的不法侵害行为而没有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足以制止不法侵害与没有造成不应有的危害行为,符合我国刑法学理论的一般原理,即主客观相一致的原理。

作为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条件,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虽然刑法采纳了第三种学说,从理论上说是合理的。

笔者认为界定“必要限度”的两个标准,刑法只解决了第一个法定性问题,没有解决第二个合法性问题。

因为刑法修订过程中,仍然没有界定司法实践中较难认定的标准,使防卫过当具有很强的纲领性,而操作性不强,这样使人民法院的法官们难以做到按照“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要求而确保审判质量。

(二)防卫必要限度的界定。

在刑法中没有明确规定必要限度的具体标准,以“明显”二字包罗万象,只要是在制止不法侵害的必需基础上允许防卫大于侵害强度,即便造成较大损害,也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14秋法本何悦

14秋法本何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题目:从婚姻法看我国婚姻家庭理念的变迁专业法学年级14秋法本学号1432101255085学生姓名何悦指导教师储海平论文完成日期2016年10月15日南京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作业)课题审批表从婚姻法看我国婚姻家庭理念的变迁(南京电大溧水教学点法学专业何悦 1432101255085)【内容摘要】本文的研究目的为首先从研究我国婚姻法界定两性关系的相关条款变化中发现我国婚姻法中社会性别意识体现发展走向。

改革开放30年,婚姻法的三次修订,给中国人的家庭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比较我国婚姻法发展三个阶段—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及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修正案的制定过程、基本内容、指导方针、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发展变迁考察三部法律文本针对具体女性权利所采纳的不同保护规定,归纳总结婚姻法保护女性权利的变化发展基本规律。

【关键词】婚姻家庭权益;婚姻法;婚姻家庭。

目录一、中国婚姻法的发展--------------------------------------1 (一)历史回顾--------------------------------------------1 二、我国婚姻家庭制度的概述--------------------------------2(一)婚姻家庭制度的定义----------------------------------2 (二)婚姻家庭模式的改变----------------------------------2 三、我国的三次婚姻法的修订看婚姻家庭观念的新变化-----------3 (一)新中国的婚姻家庭法制--------------------------------3(二)《婚姻法》的修订看家庭观念新变化---------------------3 四、从新《婚姻法》的修订树立新型家庭伦理观念的重要性---------5 (一)中国传统婚姻的伦理-----------------------------------5 (二)新中国婚姻理论---------------------------------------5 五、结语--------------------------------------------------7 参考文献:------------------------------------------------7婚姻家庭、社会和法律的发展是互动的,婚姻法的变化是社会变化的缩影。

法学毕业论文(5篇)

法学毕业论文(5篇)

法学毕业论文(5篇)法学毕业论文(5篇)法学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一)医事法学毕业生就业特点1.医院是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渠道。

五届毕业生到各级公立或民营医院就业的比例达20%,缘由在于:第一,医院亟需医法结合的人才。

“通过调查,现今只有22.7%的医院会配备医事法学专业人才,近乎68.2%医院会配备比较擅长沟通的医生,而会配备专业的律师仅仅占11.1%,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医院在人才的配备与需求上消失了严峻偏差。

”[1]随着医院医疗质量平安管理的加强,医疗纠纷的投诉、调解和应诉的增加,医务部的职能范围不断扩大,人员需求也随着增大。

以往仅从临床医生中汲取医务人员的方式已经跟不上形势,具有医学背景的法律人才成为医务部招录的首选。

一方面由于绝大部分具有医学背景的医生都倾向选择临床实践的部门,较少选择医务部等理论性较强的部门工作;另一方面,医务部工作涉及到法律学问,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肯定的法律学问,因此,仅有医学背景的医生从事医务部工作,学问结构上存在欠缺,不利于医务部的进展,而具有医学背景的法律人才成为医院医务部招录人员的首要选择。

其次,医院招考条件相比公务员系统要求较低,考试竞争激烈程度远远没有公务员系统高。

例如,省级三甲医院在招录时,只要求本科以上学历,这给毕业生很多留在城市的机会。

与此同时,相比传统的法学专业毕业生,医事法学毕业生由于具有肯定的医学教育背景,在卫生事业单位考试和面试中具有肯定的专业特色优势。

第三,医院行政人员待遇高于基层公务员。

2.法检系统和公务员系统就业单位全部为基层单位。

随着国家公务员招录体制的改革,省级、市级甚至省会城市的区级单位招录公务员一是人数削减,二是法学专业学历要求都在硕士以上,大部分还要求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受,所以法学本科专业适合的岗位绝大部分是县(区)级或乡(镇)级单位。

(二)医事法学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1.用人单位招录和职业进展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到医院就业存在的问题:(1)公立医院的招录门槛较高,要参与省、市一级的卫生事业单位公开招考。

法学毕业论文范文3篇

法学毕业论文范文3篇

法学毕业论文范文本篇法学毕业论文范文旨在探讨如何加强国家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一些实践建议。

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犯罪日益猖獗,网络骗局、信息泄露、网络攻击等问题频发,成为困扰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然而,相较传统犯罪,网络犯罪涉及的领域更为广泛、手段更为隐蔽,因此加强国家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是当务之急。

二、当前网络犯罪的现状与问题网络犯罪如今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种主要形式。

1. 网络诈骗网络诈骗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欺诈行为,诱骗受害人交纳定金或购买虚假商品或服务的行为。

该类犯罪的特点是作案手段高度隐蔽,而且追查难度较大。

2. 黑客攻击黑客攻击是指利用网络相关技术打击网络系统,窃取他人信息或侵犯他人的权益。

黑客攻击通常具有匿名性、隐蔽性,对于掌握技术的黑客,破解网络系统并窃取信息或篡改数据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3. 网络盗版网络盗版是指未经许可,将音频视频、图书、软件等版权作品上传至互联网并向公众提供、传播的行为。

这种行为虽然看似简单,但侵权行为严重,对版权拥有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4. 色情暴力网络内容的传播色情暴力网络内容的传播是指在互联网平台上传递、展示、发布有害信息,包括卖淫嫖娼、制售假药、赌博、赌球、传播谣言等。

这种内容对公众的心理健康和道德领域造成极大的影响,必须加强打击。

三、加强国家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的建议1. 深入推进法律法规建设制定更加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并不断完善和补充,严厉打击网络犯罪,保护人民的网络安全权利。

2. 建立网络犯罪追诉机制加强各级法律机关和网络安全责任机构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建立网络犯罪追诉机制,提高网络犯罪的查处效率。

3. 提高网络安全管理技术加强对网络技术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信息安全管理和技术水平。

与此同时,不断提高官方对网络安全的资金投入,加大技术研发力度。

4. 增加网络犯罪打击人员数量加强招募和培训工作,通过加强协调配合来共同推动网络犯罪的打击工作,把网络犯罪打击的工作做得更好。

最高人民法院2014年度课题

最高人民法院2014年度课题

最高人民法院2014年度课题一、司法调研重大课题(15个)1.关于涉法涉诉信访法治化问题的调研2.关于地方人民法院环保法庭运作实效的调研3.关于构建防范和纠正冤错案件有效机制的调研4.关于毒品犯罪案件审判疑难问题的调研5.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问题的调研6.关于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有关问题的调研7.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法律问题的调研8.关于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与公司诉讼问题的调研9.关于互联网金融所涉法律适用问题的调研10.关于互联网领域商业竞争法律规制问题的调研11.关于建立健全未成年人国家监护制度的调研12.关于处理征地拆迁纠纷中法院职能定位问题的调研13.关于“审执协调”有关问题的调研14.关于人民法院司法信息数据标准、自动生成、应用及管理有关问题的调研15.关于新媒体时代人民法院舆论引导机制的调研二、审判理论重大课题(15个)1.审判权运行机制研究2.审判委员会制度改革研究3.我国审级制度研究4.深化司法公开研究5.司法改革形势下的审判管理基本理论研究6.环境司法专门化研究7.司法公正的社会认同研究8.人权司法保障研究9.全面深化改革的司法保障问题研究10.司法领域公民知情权研究11.人民法院人员分类管理制度研究12.法官惩戒制度研究13.法官与律师关系研究14.网络犯罪问题研究15.完善刑事冤错案件国家赔偿制度研究三、审判理论一般课题(15个)1.合议制度研究2.裁判文书说理研究3.法官绩效考核研究4.法官流失问题研究5.信息化与审判管理相结合研究6.互联网个人信息泄漏纠纷研究7.协助人民法院执行问题研究8.人民法院规范量刑的路径与方法研究9.民事公益诉讼实务研究10.股权转让纠纷案件审理中疑难问题研究11.医患关系司法调整研究12.网络司法拍卖研究13.基层法院审判监督庭职能转换问题研究14.恶意诉讼和虚假诉讼的法律规制研究15.司法救助制度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浅析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界限作者:谢强学校:新疆广播电视大学专业:法学(本科)年级:2009年秋季学号:0965001251500指导教师:何钿2014年2月防卫行为的性质、手段、强度及造成的损害又不是明显超过不法侵害的性质、手段、强度及可能造成的损害,或者虽然防卫行为的性质、手段、强度及造成的损害明显超过不法侵害,但实际造成的损害并不算重大的,均属于正当防卫的范围,而不能认定防卫过当。

[5]在以上三种学说中,我们认为第三种学说较合理。

同时,随着刑法的修订和生效,此争论也该停止,因为刑法采纳了第三种观点。

之所以第三种学说正确,是因为前两种学说是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第二种学说从揭示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社会政治和法律内容,为确定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提供基本原则;第一种学说则从揭示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可定指数,为确定必要限度提供具体标准,两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才是我国刑法中正当防卫必要限度问题的全部内容。

而第三种学说吸收了上面两种学说的合理之处,避免了两种学说的不足,因而是可取的。

所谓必要限度应理解为防卫人的防卫行为足以制止不法侵害人的不法侵害行为而没有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足以制止不法侵害与没有造成不应有的危害行为,符合我国刑法学理论的一般原理,即主客观相一致的原理。

作为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条件,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虽然刑法采纳了第三种学说,从理论上说是合理的。

笔者认为界定“必要限度”的两个标准,刑法只解决了第一个法定性问题,没有解决第二个合法性问题。

因为刑法修订过程中,仍然没有界定司法实践中较难认定的标准,使防卫过当具有很强的纲领性,而操作性不强,这样使人民法院的法官们难以做到按照“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要求而确保审判质量。

(二)防卫必要限度的界定。

在刑法中没有明确规定必要限度的具体标准,以“明显”二字包罗万象,只要是在制止不法侵害的必需基础上允许防卫大于侵害强度,即便造成较大损害,也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是否属于明显超过正当防卫必要限度,在司法实践中,仍不易掌握。

一般而言,为了制止很小的不法侵害,不允许采取强度很大的防卫行为;能用较缓和的手段制止不法侵害的,不宜采用过于激烈的手段去防卫。

这是认定正当防卫的总原则。

实施正当防卫是以不法侵害为前提,要衡量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需以正当防卫所制止的不法侵害为尺度,应以以下三个方面为基本条件:(1)不法侵害的强度。

正当防卫是制止不法侵害所采取的行为,而必要限度是足以有效制止不法侵害所必要的限度。

因此,确定正当防卫是否超过必要限度,当然需要考察不法侵害与强度。

所谓不法侵害的强度,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它包括行为的性质以及行为对客体所造成的损害结果的轻重和造成损害结果的手段、使用的工具和打击的部位等因素的统一。

在不法侵害的性质方面,不法侵害人采取何种手段,是否携带凶器,携带何种凶器,均影响侵害的程度;在侵害的主体及主观方面,身高强壮的人实施不法侵害比身单力薄的人危害性大;多个侵害人比单个人危害性大;有预谋的不法侵害比现场突发的不法侵害强度要大。

要制止不同程度的不法侵害,其防卫限度也应有所差别。

侵害程度大的,其防卫强度相对也要大,反之,防卫强度要小。

所以,我们在分析具体案件时,要把以上几个强度构成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在防卫强度小于或相当于侵害程度的情况下,一般来说,不存在超过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问题。

[6](2)不法侵害的缓急。

不法侵害的强度虽然是考察正当防卫是否超过必要限度的重要因素,但不能把侵害强度考察正当防卫必要限度中的作用绝对化,甚至把它看作是唯一的因素。

在某些情况下,不法侵害仅表现为以暴力相威胁,不存在侵害强度,或者不法侵害已经着手,形成了侵害的紧迫性,但侵害强度尚未发挥出来。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以什么尺度来衡量防卫行为是否超过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呢?应主要以不法侵害的缓急作为确定正当防卫是否超过必要限度的具体尺度。

所谓不法侵害的缓急,是指侵害的紧迫性,即它所形成的对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的危险程度。

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不必出于不得已,只要出于必要即可。

但在这两种情况下,不法侵害的缓急程度有所不同:在正当防卫出于不得已的情况下,不法侵害较为紧迫;而在正当防卫出于必要的情况下,不法侵害较为缓和。

这种不法侵害的缓和程度,不能不影响到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

以上所说是在侵害程度没有发挥出来或存在潜在的强度的情况下,应以不法侵害的缓急作为确定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尺度。

即使在侵害强度已经发挥出来的情况下,不法侵害的缓急仍在确定正当防卫必要限度中起着重要作用。

尤其是防卫强度大于侵害强度的情况下,考察该大于不法侵害的防卫强度是否为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所必需,就应以不法侵害的缓急等因素为尺度。

(3)不法侵害的权益。

正当防卫的意义在于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

不法侵害的权益,正是正当防卫保护的权益,这一点上,充分体现了正当防卫和不法侵害的根本对立。

从不法侵害和正当防卫的权益来看,可分为同质权益和异质权益。

同质权益是指不法侵害的权益与正当防卫的权益是同一性质的,如不法侵害是进行人身打击,而受害者奋起反击,侵害和防卫的权益都是人身权益,在这种情况下,应视侵害的强度进行防卫;异质权益是指侵害的权益与防卫不属于同种性质。

如不法侵害的是财产权益,而防卫的是人身权益,则要考虑财产权益的大小。

此外,不法侵害的权益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不法侵害的程度和缓急。

如不法侵害危害的是人的生命权,决定不法侵害的性质是杀人。

就不法侵害的缓急而言,杀人显然要比盗窃等不法侵害更加紧迫。

所以,在确定正当防卫是否超过必要限度时,不能不考察这一权益的性质。

根据不法侵害的权益在确定正当防卫必要限度中的作用,为防卫重大权益而将不法侵害人杀死,可以认为是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所必需,因此,没有超过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

而为了轻微的权益,造成不法侵害人的重大伤亡。

由于其所保护的权益的性质决定了这不是为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所必需,因此不能否认其超过了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

四、特殊防卫权问题鉴于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刑法第 20 条第 3 款规定了无过当防卫。

即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无过当防卫的条件,除了要求不法侵害正在进行,防卫人有防卫意识,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进行防卫外,更重要的条件是,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进行防卫。

(一)对于非暴力犯罪以及作为一般违法行为的暴力行为不适用上述规定。

(二)对于轻微暴力犯罪或者一般暴力犯罪,不适用上述规定;只有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进行正当防卫,才没有防卫过当的问题:其中的“行凶”一般是指杀人与重伤等界限不清的暴力犯罪。

(三) 并非对于任何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犯罪进行防卫,都适用上述规定,只有当暴力犯罪严重危及人身安全时,才适用上述规定。

(四) 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也并不限于刑法条文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也并不限于刑法条文所列举的上述犯罪,还包括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如抢劫抢支弹药、劫持航空器等。

(五) 在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已经结束后,行为人将不法侵害人杀死杀伤的 , 不适用上述规定。

例如,甲使用严重暴力抢劫乙的财物,乙进行防卫己经制止了甲的抢劫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乙不得继续“防卫”造成甲的伤亡。

否则属于事后防卫。

五、法律对防卫过当与正当防卫的处罚规定及其社会意义刑法认定正当防卫是合法的,不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特殊防卫属于正当防卫,也无需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但对防卫过当还是规定了处罚的条款。

刑法第20条第2款规定了“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在整部刑法中都没有防卫过当这个罪名,也就是说防卫过当本身并不是罪名。

对防卫过当的处罚也要根据防卫人主观上的罪过形式及客观存在造成的具体危害结果来定。

在实际履行中应充分考虑以下4点:(1)防卫目的。

防卫者是自卫还是见义勇为,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他人的合法权益。

(2)过当的程度。

即所造成的重大的危害后果与必要限度的差距。

(3)罪过形式。

是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还是间接故意的过失。

从前到后,减轻处罚乃至免除处罚的幅度应该是依次递减的。

(4)权益性质。

为保护重大权益而防卫过当比对为保护较小权益而防卫过当,前者的处罚应当更轻。

[7]刑法对防卫过当采取减轻或免除相应刑事责任措施是基于:(1)防卫人主观上是出于保护合法权益免受正在发生的不法侵害;(2)防卫过当是在进行正当防卫的前提下造成的损害结果,是在合法的前提下超过了限度,而不是主动伤害;(3)与其他罪名相比,防卫过当的社会危害性较小;(4)防卫过当是在被迫条件下产生的,不存在故意。

综上所述,要把握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就要明确正当防卫成立的条件,尤其是要把握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

在现实生活中,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不是很清晰,这需要法律工作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力争做到公平公正。

参考文献:[1]高铭暄.刑法专论(上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27. [2]高晓红、司占文.论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 正义网。

[3]伊宝德.试论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3). [4] 高铭暄.刑法专论(上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42.[5]杨凤义、葛书环.论正当防卫的限度[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3(9). [6]杨华主.浅谈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J].桂海论丛,2004(6). [7]王继奎.论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J].森林公安,200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