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试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实验
(2010天津卷)3 •下列鉴别方法可行的是
A. 用氨水鉴别Al3+、Mg+和Ag +
B. 用Ba(NQ)2溶液鉴别C「、SQ-和CQ -
C. 用核磁共振氢谱鉴别1-溴丙烷和2-溴丙烷
D. 用KMnO4 酸性溶液鉴另【J CHCH k CHC2OH和CHbCHCHCHO
解析:Al 3+和Mg+与氨水反应都只生成沉淀,不溶解,无法鉴别,故A错;SQ2-和CO2-与Ba(NO)2反应都生成白色沉淀,无法鉴别,故B错;1—溴丙烷有三种等效氢,其核磁共振
谱有三个峰,而2 —溴丙烷有两种等效氢原子,其核磁共振谱有两个峰,故可鉴别,C正确;
碳碳双键、醛基都能被酸性KMnO氧化,KMnQ溶液都退色,故无法鉴别。

答案:C
命题立意:考查阴阳离子和有机物的鉴别,通过鉴别,考查离子或有机物的化学性质。

(2010山东卷)14.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蒸馏水沿玻璃棒缓慢注入浓硫酸中
B. 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应用胶头滴管将多余溶液吸出
C. 酸碱滴定时,若加入待测液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将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D. 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SC4 一时,应取少量该溶液,依次加入BaCL2溶液和稀盐酸
解析:稀释硫酸的操作是“酸入水”,故A错;若将多余的水取出,会使得浓度偏小,加水超过容量瓶的刻度的唯一办法是重新配制,故B错;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则消耗的标准液
会偏多,导致结构偏高,C正确;D操作中,若溶液中含有Ag,也会有不溶解于盐酸的白色
沉淀产生,故D错。

答案:C
(2010安徽卷)8.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A.
量取15.00 mL NaOH 溶液 B.定容 C.电解制C"和
Hz D.高温燃烧石灰石
答案:A
解析:B 滴管口不能伸入到容量瓶内; C 铜电极应该为阴极才能制备出氯气和氢气; D 选项
坩埚不能密闭加热。

(2010重庆卷)9.能鉴别 Mg AgNG 、Na z CO 、NaAIQ 四种溶液的试剂是
A. HNO B . KOH C . BaCI z D . NaCIO 9.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

HNO 氧化I 「生成棕色的碘,与 Ne z CO 产生无色的CO 气体,
与NaAIO z 反应先生成白色沉淀然后溶解,现象均不同。

(2010上海卷)6.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答案:D
氢时,选取饱和食盐水可以达到目的, 但是气体进入洗气瓶时应该是长进短出,
否则气体会
将洗气瓶中的食盐水赶出来,
D 错。

知识归纳:实验室制得的氯气中往往含有水蒸气和氯化氢的杂质,
除去水蒸气一般选用
浓硫酸,除去氯化氢一般选用饱和食盐水,在装置连接时一定要注意洗气瓶中长进短出。

(2010上海卷)8下列实验目的可以达到的是 A. 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取金属镁
B. 醋酸钠结晶水合物与碱石灰共热制取甲烷
C. 浓硫酸与溴化钠共热制取溴化氢
D. 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了化学实验中的物质制备和物质提纯知识。

制取金属镁时,由于镁的活
浓硫酸的稀释
A
蕨酸、蕾酚酸性强弱比较
B
I 蚩-水
舗化氢气体的吸收
C
除去氯气中氯化氢
D
解析:此题考查了化学实验知识。

分析所给操作,
ABC 均正确;但是除去氯气中的氯化
泼性很强,故一般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制取,A对;制取甲烷时,是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共
热,B错;制取溴化氢时,由于溴化氢的还原性较强,能被浓硫酸氧化,故一般选取浓磷酸制取,C错;饱和碳酸钠既能和二氧化碳也能和氯化氢反应,D错。

知识归纳: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物质的过程。

其常用的方法包括:过滤、分液、蒸馏、结晶、萃取、洗气、渗析、盐析等,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通过比较掌握这些方法并能熟练应用。

(2010 上海卷) 12.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A. 实验室制溴苯时,将苯与液溴混合后加到有铁丝的反应容器中
B. 实验室制硝基苯时,将硝酸与苯混合后再滴加浓硫酸
C. 实验时手指不小心沾上苯酚,立即用70°以上的热水清洗
D. 实验室制乙酸丁酯时,用水浴加热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了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和实验事故处理知识。

实验室制取硝基苯时,首先滴加浓硝酸,然后向硝酸中逐滴滴加浓硫酸,最后加苯,B错;手指上沾上苯酚,用热
水清洗会造成烫伤,C错;制取乙酸丁酯时,不需要水浴加热,直接加热即可,D错。

技巧点拨:化学一门实验科学,在实验操作中尤其需要注意安全,其实安全就是在实验操作中要保证人、物、事的安全,实验中的错误操作引起人、物的损伤和实验的误差。

要求我们能够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实验操作的安全意识,一般事故的预防和事故处理能力。

(2010 上海卷) 15.除去下列括号内杂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A. HNO溶液(H2SQ),适量BaCb溶液,过滤
B. CO2(SO2) ,酸性KMnO4 溶液、浓硫酸,洗气
C. KNQ晶体(NaCl),蒸馏水,结晶
D. C2H5OH(CHCOOH)加足量CaQ 蒸馏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了物质的提纯知识。

HNO溶液中混有HSQ时,加入氯化钡使得硝酸中又
混入了HCI杂质,应加入硝酸钡溶液过滤,A错;SQ有还原性,可悲高锰酸钾氧化为硫酸
除去,B 对;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大,但食盐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一般用结晶或重结晶法分离,C 错;乙酸具有酸性其能和氧化钙反应,但乙醇不能,故加足量氧化钙蒸馏可以分离两者,D对。

知识归纳:进行物质的提纯操作时要遵循的两个原则是:一是不能将要得到的目标产物除掉,二是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像此题中A选项就是引入了新杂质。

(2010重庆卷)7.下列实验装置(固定装置略去)和操作正确的是
7.答案A
吸的作用,错误。

D 项,温度计应测小烧杯中的温度,错误。

(2010上海卷)18.右图是模拟氯碱工业生产中检查氯气是否泄漏的装置,下列有关说法 错误的是
A. 烧瓶中立即出现白烟
B. 烧瓶中立即出现红棕色
C. 烧瓶中发生的反应表明常温下氨气有还原性
D. 烧杯中的溶液是为了吸收有害气体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化学实验、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等知识。

分析装置图,可知氨气和氯气接 触时发生反应:
4NH+6Cl 2=2NHCI+4HCI+N 2,烧瓶中出现白烟, A 对;不能出现红棕色气体, B 错;该反应中氨气中的氮元素化
合价升高,表现还原性, C 对;烧杯中的氢氧化钠可以吸
收多余的有害气体,D 对。

知识归纳:对某种元素来讲,其处于最高价时,只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时,只有还原 性;中间价态,则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故此对同一种元素可以依据价态判断, 一般来讲,
价态越高时,其氧化性就越强; 价态越低时,其还原性就越强;此题中氨气中的氮元素处于
最低价,只有还原性。

(2010浙江卷)11.下列关于实验原理或操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从碘水中提取单质碘时,不能用无水乙醇代替 CCI 4
B. 可用新制的Cu (OH 2悬浊液检验牙膏中存在的甘油
C. 纸层析实验中,须将滤纸上的试样点浸入展开剂中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装置图的分析。

A 项,CCI 4与水分层,故可以用分液操作,正确。

项,NaOH 应放在碱式滴定管中,错误。

C 项,倒置的漏斗中应置于液面上,否则起不了防倒
B
h i 射
U 2OUG f HO iUFA
1'屮和聘的刑i
D. 实验室中提纯混有少量乙酸的乙醇,可采用先加生石灰,过滤后再蒸馏的方法 试题解析:
本题是一组实验操作或原理的正误判断问题。

实验操作的正误,实际根源还是实验原理。

A 、乙醇和碘与水均互溶,不能作为萃取剂使用。

考查萃取原理。

B 、新制Cu(OH 2悬浊液
用来检验醛基而不是羟基。

C 、纸层析实验中,不能将滤纸上的试样点浸入展开剂中,否则 式样会溶解在展开剂中。

D 除乙酸用碱性氧化物,氧化钙还能吸水,过滤后利用乙醇沸点
低的原理进行蒸馏最好。

本题答案:C 教与学提示:
本题涉及的化学实验都是重要的经典的。

化学实验的教学中要重视重点实验的操作与原
理,更要重视正确与错误的操作存在的与原理的矛盾。

符合高中生理解记忆的特点, 多想想 为什么,才能顺利又高效掌握化学实验。

实验教学还有:仪器链接、实验改进、数据处理、 药品与仪器选择、药品添加顺序与药品用量、实验创新等内容。

(2010广东理综卷)22.对实验I
的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A 实验I:液体分层,下层呈无色
B 实验n :烧杯中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溶解
C 实验川:试管中溶液颜色变为红色
D 实验W:放置一段时间后,饱和
CUSO 溶液中出现蓝色晶体
解析:CCl 4的密度比水大,下层呈紫红色,故
A 错;
AI(OH )3沉淀不能溶解于弱碱氨水中,故
B 错;
实验川生产的血红色的 Fe(SCN)3溶液,故C 正确;
CaO 有一定的吸水性,能使饱和溶液中的水减少,有晶体析出,故
D 正确。

答案:CD
(2010上海卷)10.
下列各组有机物只用一种试剂无法鉴别的是
先,刿入瑕术■ *再 加入口丄•械蕩
A.乙醇、甲苯、硝基苯 B .苯、苯酚、己烯
C.苯、甲苯、环己烷 D .甲酸、乙醛、乙酸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了化学实验中的物质的检验知识。

乙醇、甲苯和硝基苯中,乙醇可以和
水互溶、甲苯不和水互溶但比水轻、硝基苯不和水互溶但比水重,可以鉴别,排除A;苯、苯酚和己烯可以选浓溴水,苯不和溴水反应、苯酚和浓溴水生成白色沉淀、己烯和溴水加成
使其褪色,可以鉴别,排除B;苯、甲苯和环己烷三者性质相似,不能鉴别,选C;甲酸、
乙醛、乙酸可以选新制氢氧化铜,甲酸能溶解新制氢氧化铜但加热时生成红色沉淀、乙醛不能溶解氢氧化铜但加热时生成红色沉淀、乙酸只能溶解氢氧化铜,可以鉴别,排除Db 知识归纳:进行物质的检验时,要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
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

(2010江苏卷)7.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A. 选择合适的试剂,用图1所示装置可分别制取少量
CO2、NO 和02
B. 制备乙酸乙酯时,向乙醇中缓慢加入浓硫酸和冰醋酸
C. 洗涤沉淀时(见图2),向漏斗中加适量水,搅拌并滤干
1
D. 用广泛pH试纸测得O.IOmol •L NHCI溶液的pH=5.2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实验的基本知识。

A项,不能用图1装置收集NO;B项,实验室
制备乙酸乙酯时,先在试管中放入乙醇,在慢慢加入浓硫酸,冷却后,再加入乙酸;C项, 洗涤沉淀,在过滤器中的沉淀中,加入蒸馏水,浸没沉淀,让水自然流下,不用玻璃棒搅拌;
D项,pH试纸只能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数值范围,但不能测得溶液具体的pH值。

总是分析可
知,本题选B项。

(2010江苏卷)10.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目的或结论
A某钾盐溶于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说明该钾盐是K2CO3
fS 1\^2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实验基本操作。

A项,与盐酸反应产生CO气体的不一定是CO2-,
也有可能是HCO ;B项,加入Mg(OH)a、MgO等物质能促使Fe3+的水解转化为沉淀而除去FeCb, 同时也不会引进新杂质;C项,根据现象,说明沉淀中有BaCO,说明Ksp(BaCO)> Ksp(BaSQ);D项,在此实验中,还有可能有副反应产生的SQ也能是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综上分析可知,本题选B项。

【备考提示】溶度积K 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对于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的物质来讲,K sp 的数值越小说明相应离子在水中越容易生成沉淀。

(2010浙江卷)13.某钠盐溶液中可能含有NO, SO2 - SO;- CO2- Cl - I 一等阴离子。

某同学取5份此溶液样品,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pH计测得溶液pH大于7
②加入盐酸,产生有色刺激性气体
③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放出有色刺激性气体
④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溶于稀硝酸且放出气体,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不褪色。

⑤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滤液中加入酸化的( NH)2Fe(SO)溶液,再
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
2
该同学最终确定在上述六种离子中公含NO?;CO3:Cl -三种阴离子。

请分析,该同学只需要完成上述哪几个实验,即可得出此结论。

A.①②④⑤
B. 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③⑤
试题解析:
本题是离子组合推断、离子鉴别实验综合题。

题型难点是:熟悉各种离子的标准检验方法,明确各种离子检验时的干扰因素。

本题的难点还有:采用的出题方式和平时不同。

根据最终的离子分析:NO2-, 存在时一定没有SO32-,I -。

因NO2-, 的氧化性可以使他们氧化。

Cl-存在下的NO-的检验: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放出有色刺激性气体。

即证明了NO-的存在又检验出Cl-的存在。

但,仅加入盐酸产生刺激性气体也可能有SO2-的
存在。

故须先确认SO2-不存在。

SO2-,CQ2-,SQ2-的组合检验可以用:加足量BaCl2溶液,产
生白色沉淀,该沉淀溶于稀硝酸且放出气体,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不褪色。

来确认SO2-, SO42-不存在,CO2-—定存在。

故选择③④就可以,顺序是先④后③。

本题答案:B
教与学提示:
本题学生存在的困难是NO-的检验,因为此内容在选修的《实验化学》中,可能会有所
忽视。

第二个难点是离子要分成两组分别进行检验。

教学中碰到有一些学生:只要碰到离子组合检验与推断的题目就死机的现象。

分析原因:各种典型离子的检验方式不是很熟练,没有对各种离子单独检验时的干扰因素,干扰离子进行排除。

不重视各种相近实验现象进行区别对待,深入研究相近条件下的不同。

教学中从单一离子检验开始,增加干扰,增加组合,增加性质区别等逐步复杂化。

要多想为什么,多想如何干扰和排除干扰。

(2010全国卷1)28. (15分)有A、B、C D E和F六瓶无色溶液,他们都是中学化学中
常用的无机试剂。

纯E为无色油状液体;B、C D和F是盐溶液,且他们的阴离子均不同。

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A有刺激性气味,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A时产生白色烟雾;
②将A分别加入其它五中溶液中,只有 D F中有沉淀产生;继续加入过量A时,D中
沉淀无变化,F 中沉淀完全溶解;
③将B分别加入C D E、F中,C D F中产生沉淀,E中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
④将C分别加入D E、F中,均有沉淀生成,再加入稀HNO,沉淀均不溶。

根据上述实验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能确定溶液是(写出溶液标号与相应溶质的化学式):
(2)不能确定的溶液,写出其标号、溶质可能的化学式及进一步鉴别的方法:
【解析】(I)由题干表述可知A和E不是盐,又由纯E为无色油状液体,推知E为硫酸
(③步操作进一步确定);(II )由题干和①步操作可知A为氨水;(III)再由②步操作可知
F 中阳离子为Ag+发生的反应为:Ag++ NH> •H 2O=AgOH + NH I+;AgOHF 2NH ・H 2O=[Ag(NH)2]
+ + OH+ 2HaO;而常见的盐中只有AgNO可溶于水,故F为AgNO; (IV )由③步操作可知B
2- -中阴离子应为CO-,由于此无色无味的气体只能是CO, B、CD中能生成沉淀说明不能是HCO,
而阳离子可是常见的K+、Na f、NH+等待定(V)同样由②步操作D中能与氨水生成沉淀的无
色溶液中常见的为阳离子为Mg+或AI3:而阴离子需待下步反应再确定;(VI)由④步操作生
成的沉淀为可能为AgCl、AgBr、AgI、BaSO4、H2SiO3(不合理)等,但限于题干所述中学常用试剂,则沉淀应为AgCI和BaSQ,才不溶于HNQ —个是与AgNQ结合生成的沉淀,一个是与硫酸结合形成的沉淀,故C应
该同时含有Ba2+和CI-即,C为BaCb,进而推出D中阴离子应
该为SQ42-,因为题干所述盐溶液中阴离子均不同,故D为Al 2(SQ4)3或MgSQ其他解析见答案【答案】⑴A NH 3・H2O或NH ; E H2SQ F AgNQ 3 C BaCI 2
若C作为不能确定的溶液,进一步鉴别的方法合理,同样给分
(2) B Na 2CO或K2CQ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B,在酒精灯火焰中灼烧,若焰色呈黄色则B为N@CQ溶液;若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呈紫色,则B为&CQ溶液
D Al 2(SQ4)3或MgSQ取少量D,向其中滴加NaQH溶液有沉淀生成,继续滴加过量
的NaQH溶液,若沉淀溶解,则D为Al2(SQ4)3溶液,若沉淀不溶解,则D为MgSQ溶液【命题意图】考查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涉及到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离子反应,未知物的推断,物质的检验,常见物质量多与量少的反应不同,现象不同等,此题综合性强,难度大,区分度很好,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经典好题!
【点评】此题一改过去每年元素推断的通病,思维容量显著增大能力要求高,与2008年全国卷I 理综28 题有得一拼,比2009 年的第29 题出得高超一些,相比以前的无机推断显然有质的飞跃,看到命题人在进步!但是此题是不是一点瑕疵没有呢?x 显然不是,例如
本题条件很宽广,没太明显的限制条件,因而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不会给阅卷者带来喜出望外,只会增加难度,不好统一评分标准,也就缺乏公平性!特别是B和C上就有争议,如
B还可能是(NH4)2CQ, C还可能是BaBr2、Bal 2等,当然限制一下沉淀颜色就排除了C的歧义!(2010全国卷1)29. (15分)请设计CQ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Q的实验。

(1)在下面方框中,A 表示有长颈漏斗和锥形瓶组成的气体发生器,请在答题卡上的A 后完成该反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夹持装置, 连接胶管及尾气处理不分不必画出,需要加热的仪器下方用△标出),按气流方向在每件仪器下方标出字母 B C-••…;其他可选用的仪器(数
量不限)简易表示如下:
99 L tfffi 0 D 底阳r

圉es> 人#特豪不匕开乩】
根据方框中的装置图,在答题卡上填写该表
仪器符号仪器中所加物质作用
A石灰石、稀盐酸石灰石与盐酸生成CO
(3)有人对气体发生器作如下改进: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试管,将长颈漏斗下端插入小试管中。

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⑷验证CO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1)这里与一般的物质制备思路是一致的,思路是先制备CO,再净化除杂,
干燥,接着再与C在高温下反应制CO再除去未反应完的CQ,我们这里只需要画装置简图即可,这是自1998年高考科研测试首次出现,至今高考终于再现了!(见答案)(2)与2009年27题相似这在今年的训练题中比较流行,如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联考,黄冈中学模拟题等均再现了,不难学生能够作答和得分(见答案)
(3)这在以前题目中出现了多次,一般学生能答对
(4)此问答案很多可以点燃,看火焰看产物;也可以E后面再接个灼热CuO的玻璃管
后面再接个放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看玻璃管和石灰水的现象;也可应直接用PdCb溶液等【答案】
A D
以起到液封的作用,防止反应剧烈时气体经漏斗冲出
(4)点燃气体,火焰呈蓝色,再用一个内壁附着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 烧杯内壁的石灰水变浑浊【命题意图】实验综合能力考查,主要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仪器的组装,装置图的绘
制,试剂的合理选择,装置的改进及评价,物质的的检验等
【点评】前面已经说过本题与2009年的27题思路一致,不过能力要求更高,学生最不会就是这种设计型的实验,去年的是个雏形,改革不彻底,实验原理早在前些年高考里面考
过两次,并且学生都能动笔!今年提供的题目原理并不复杂,思路显然不唯一,因而提供的
参考答案并不完美,例如(1)E后面再连接其他算不算错?(2)E中吸收CO用澄清石灰石似乎不合理(考过多遍,浓度低,效果差,应用NaOH之类强碱),考生用用其他得不得分?
(4)检验CO超纲,且答案不唯一,学生用其他合理答案能否得分?这些都是大家所关注的,希望能够引起命题人的注意,不要人为的制造不公平,一些优秀考生反而不能得分!
(2010天津卷)9. (18分)纳米TiO2在涂料、光催化、化妆品等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制备纳米TiO2的方法之一是TiCl 4水解生成TiO2 • x H2O,经过滤、水洗除去其中的Cl , 再烘干、焙烧除去水分得到粉体TiO2 。

用现代分析仪器测定TiO2粒子的大小。

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TiO2的质量分数:一定
条件下,将TiO2溶解并还原为Ti3+,再以KSCN溶液作指示剂,用NHFe(SC4)2标准溶液滴定Ti 3+至全部生成Ti 4+o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TiCl 4水解生成TiO2 • x H2O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⑵ 检验TiO2 • x H2O中C「是否被除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⑶ 下列可用于测定TiO2粒子大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代号)。

a.核磁共振法 b •红外光谱法 c •质谱法 d •透射电子显微镜法
⑷ 配制NHFe(SO»2标准溶液时,加入一定量H2SO4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
的仪器除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量简外,还需要下图中的______ (填字母代号)
⑸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⑹ 滴定分析时,称取TiO2(摩尔质量为Mg • mol")试样w g,消耗c mol •L 1 NH4Fe(SO)2 标准溶液V mL,则TiO2质量分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⑺判断下列操作对TiO2质量分数测定结果的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若在配制标准溶液过程中,烧杯中的NHFe(SO4)2溶液有少量溅出,使测定结果
②若在滴定终点读取滴定管刻度时,俯视标准液液面,使测定结果___________ 。

解析:(1)设TiCl 4的系数为1,根据元素守恒,TiO2 • x HO的系数为1, HCl的系数为4; 再根据O元素守恒,可知H2O的系数为(2+x)。

(2) 检验沉淀是否洗净的方法是,取少量洗涤液,检验溶液中溶解的离子是否还存在。

(3) 核磁共振谱用于测有机物中含有多少种氢原子;红外光谱分析有机物含有何种化学键
和官能团;质谱法常用于测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透射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微粒的大小。

(4) NH4Fe(SO4)2易水解,故需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抑制水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还需要容量瓶和胶头滴管。

⑸因为是用KSCN作指示剂,终点时NHFe(SC4)2不再反应,生成血红色的Fe(SCN)3。

⑹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有:1Ti3+〜1Fe3+,故n(Fe 3+)= n (Ti 3+)= n (TiO2)=c V X 10-3mol,其质
⑺NHFe(SQ)2溶液溅出,其物质的量浓度减小,消耗的体积增大,百分含量偏大;若终点俯视滴定管,读取的体积比实际消耗的体积偏小,质量分数偏小。

答案:
(1) TiCl 4+(2+x) H 20 .—- TiO 2 • x H2O+4HCl
⑵取少量水洗液,滴加AgNO溶液,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Cl-已除净。

(4) 抑制 NH 4Fe(SO 4)2 水解 a c

⑹ ⑺ 命题立意:本题是围绕化学实验设计的综合性试题,主要考点有: 化学方程式配平、沉淀的
洗涤、颗粒大小的测量方法,和溶液的配制、滴定操作及误差分析,质量分数的计算等。

(2010广东理综卷)33. ( 16分)
某科研小组用 MnO 和浓盐酸制备 Cl 2时,利用刚吸收过少量 SQ 的NaOH 溶液对其尾气 进行吸收处理。

(1)
请完成SQ 与过量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SQ+2NaOH = 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 Cl 2+Na z SO+2 NaOH===2NaCI+NaSQ+F 2O 中的还原剂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吸收尾气一段时间后,吸收液(强碱性)中肯
定存在
CI -、OH -和SO 4-.请设计实验, 探究该
吸收液中可能存在的其他阴离子(不考虑..空气的CO 的影响). ① 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只存在SO 2-;假设2 :既不存在SO 2-也不存在CIO — ;假设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请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

限选
实验
-1
-1
-1
试剂:3moL ・L - HSQ 、1moL L - NaOH 0.01mol L - KMnO 淀粉-KI 溶液、紫色石蕊试液.
解析:(1) NaOH 过量,故生成的是正盐:
SQ+2NaOH =NaSO+HQ
溶液变成红色
lOOOw
LO
w
(2) S元素的价态从+4T +6,失去电子做表现还原性,故还原剂为N@SO。

(3) ①很明显,假设3两种离子都存在。

②加入硫酸的试管,若存在SQ2-、CIO-,分别生成了H2SO和HCIQ在A试管中滴加紫色石
蕊试液,若先变红后退色,证明有CIO-,否则无;在B试管中滴加0.01mol L-1KMnO溶液,
2
若紫红色退去,证明有SO-,否则无。

答案:
(1) Na 2SO+H2O
⑵ Na 2SO
2
(3)①SQ-、CIO-都存在

(2010山东卷)30. ( 16 )聚合硫酸铁又称聚铁,化学式为[Fe2(OH )n(SO4)3』.5n]m,广泛用于污水处理。

实验室利用硫酸厂烧渣(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及少量FeS SiO2等) 制备聚铁和绿矶(FeSQ・7H2O )过程如下:
烧療—足* 6
(1 )验证固体W焙烧后产生的气体含有SQ的方法是
(2) 实验室制备、收集干燥的SO,所需仪器如下。

装置A产生SQ,按气流方向连
接各仪器接口,顺序为a— _ ■ _ '■ _ ■》f装置D的作用是,装置
E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