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河南省郑州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5届河南省郑州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对古文献记载内容或诗句谚语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本草纲目》“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这里所用的“法”是指蒸馏
B.“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
C.《梦溪笔谈》记载:“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中涉及到的反应有置换反应
D.“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中的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与胶体知识有关
2、下列变化中,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Cl-→Cl2B.CuO→Cu C.CaCO3→CO2D.H2O2→O2
3、用光洁的铂丝蘸取某无色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直接观察时看到火焰呈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只含Na+B.可能含有Na+,可能还含有K+
C.既含有Na+,又含有K+D.一定含Na+,可能含有K+
4、由氨气和氢气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4,则氨气和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1∶2 C.2∶1 D.4∶1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Fe(OH)3胶体和CuSO4溶液都是混合物②BaSO4是一种难溶于水的强电解质
③置换反应都是离子反应④冰醋酸、纯碱、小苏打分别属于酸、碱、盐
A.②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6、某无色溶液含有下列离子中的若干种:H+、NH4+、Fe3+、Ba2+、Al3+、CO32–、Cl–、OH–、NO3–。

向该溶液中加入铝粉,只放出H2,则溶液中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最多有
A.3种B.4种C.5种D.6种
7、下列反应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A.H2和O2反应生成水B.锌片投入稀硫酸中
C.双氧水(H2O2)分解制取O2D.高炉炼铁
8、在相同的状况下有A、B两种气体,若V A=V B,质量m A<m B,则()
A.M A = M B B.M A < M B C.n A > n B D.n A < n B
9、下列变化中,需要加入还原剂的是()
A.H2→HCl B.Na2CO3→NaHCO3
C.FeCl3→FeCl2D.SO2→SO3
10、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30体积气体A2和10体积气体B2化合生成20体积某气体C,则C的化学式为( ) A.AB B.A2B C.AB2D.A3B
11、体积相同的NaCl、MgCl2、AlCl3溶液,要使氯离子完全沉淀,消耗同浓度同体积的硝酸银溶液,则上述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1:2:3 B.3:2:1 C.2:3:6 D.6:3:2
12、实验室测定胆矾结晶水含量,不需要的仪器和用品是()
A.蒸发皿B.电子天平
C.研钵D.干燥器
13、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 L
B.18 g NH4+含有电子数为10N A
C.N A个H2SO4分子的质量等于H3PO4的摩尔质量
D.标准状况下,相同体积的O2、HCl、H2O含有的分子数相同
14、除去硝酸钾固体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不需要的实验操作是
A.加热溶解B.趁热过滤C.蒸发结晶D.降温结晶
15、实验室里需用480 mL 0.1 mol/L的硫酸铜溶液,现选用500 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称取7.68 g硫酸铜,加入500 mL水B.称取12.0 g胆矾配成500 mL溶液
C.称取8.0 g硫酸铜,加入500 mL水D.称取12.5 g胆矾配成500 mL溶液
1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正确的是( )
A.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Ba2+ + SO42-=BaSO4↓
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O22-+2H2O=4OH- + O2↑
C.铝盐溶液与氨水反应Al3+ + 3OH-=Al(OH)3↓
D.铝片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OH- + 2H2O=2AlO2- + 3H2↑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我国很早就使用青铜器,由于时间久远,其表面有一层“绿锈”,“绿锈”俗称“铜绿”,是铜和空气中的水蒸气、CO2、O2作用产生的,化学式为[Cu2(OH)2CO3],“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CO2和H2O。

某同学利用以下反应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

(1)从物质分类标准看,“铜绿”属于______(填字母)。

A.酸B.碱C.盐D.氧化物
(2)写出B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3)请写出铜绿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转化过程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5)铜绿在受热时可直接分解生成物质B、CO2和水,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18、某固体可能由KNO3、K2SO4、KCl、NaCl、CuCl2和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依次进行下列五步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如下:①将固体加水得到无色溶液;②向上述溶液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将该沉淀滤出,得到的沉淀可完全溶于稀HNO3;③向②的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稀HNO3。

(1)据此,可判断出固体中肯定有_________,肯定没有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

(2)写出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萃取分液B.过滤C.重结晶D.蒸馏
(1)_______,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合物;
(2)_______,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获得硝酸钾;
(3)_______,分离CCl4(沸点76.75℃)和甲苯(110.6℃)的混合物
(4)_______,分离出碘水中的碘
20、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图甲装置制备了氯气,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1)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图甲装置制备的氯气不纯净,其中混有HCl气体和水蒸气,对装置进行了如图乙改进。

你认为合理吗?
(合理则填入“合理”二字,如不合理则用文字说明理
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均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实验中有少量的氯气散发到空气中,试设计方案将其检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有87g MnO2参加反应,则被氧化的氯化氢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得到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物质中:①SO2②液态氯化氢③CH4④熔融NaOH ⑤NH4Cl固体⑥氨水。

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

(2)1.204×1024个H2SO4分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mol,共含__________个氢原子。

将上述H2SO4溶于水配成600 mL 溶液,再加水稀释到1000 mL,稀释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mol/L。

(3)K2SO4和Fe2(SO4)3的混合溶液,已知其中Fe3+的浓度为0.5mol/L,SO42-浓度为0.9mol/L,则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mol/L。

(4)Al2O3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NaHSO4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B
【解析】
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点进行判断;根据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特点进行分析;根据化学实验基础和胶体等基础常识进行分析。

【详解】
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指酒中的乙醇受热蒸发后,冷却凝结后得到更纯净的酒露,即考查化学中的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操作——蒸馏,故A不符合题意;
水滴石穿指的是自然界的石头在水滴的侵蚀作用下而使石头穿孔的现象,该过程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绳锯木断指的是用绳子把木头锯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故B符合题意;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即指硫酸铜与铁发生置换反应得到铜单质,故C不符合题意;
海市蜃楼即使胶体在空气中表现的丁达尔效应,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点睛】
胶体不一定是溶液,也可以是气态或是固态,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点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2、A
【解析】
变化中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说明给予物质作还原剂,在反应中失电子化合价升高,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该反应Cl-→Cl2中Cl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失去电子,需要氧化剂才能实现,故A正确;
B.该反应CuO→Cu中Cu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得到电子氧化铜作氧化剂,需要还原剂才能实现,故B错误;C.该反应CaCO3→CO2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不需要氧化还原反应就能实现,故C错误;
D.该反应H2O2→O2中O元素化合价升高,可以发生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即可实现,不需要加入氧化剂就能实现,故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侧重考查基本概念,明确化合价变化与氧化剂、还原剂关系是解本题关键,熟悉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

选项D是易错点,注意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特例。

3、D
【解析】
钠元素的焰色是黄色,钾元素的焰色是紫色,但观察钾元素的焰色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以滤去钠元素的黄光的干扰。

做焰色反应实验时,直接观察时看到火焰呈黄色,说明肯定含有Na+,不能判断K+的存在与否,故D是正确的。

故选D。

4、D
【解析】
根据十字相交法,,则氨气和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3=4:1,答案为D;
【点睛】
十字相交法中,相减之后数据写在对角上,为物质的量之比。

5、C
【解析】
①胶体和溶液都属于混合物,Fe(OH)3胶体和CuSO4溶液都是混合物,①正确;
②BaSO4难溶于水,溶于水的BaSO4完全电离成Ba2+和SO42-,BaSO4属于强电解质,②正确;
③置换反应不一定是离子反应,如C+2CuO2Cu+CO2↑属于置换反应,但不属于离子反应,③错误;
④纯碱是Na2CO3,纯碱电离产生Na+和CO32-,纯碱属于盐,纯碱不属于碱,④错误;
正确的有①②,答案选C。

6、C
【解析】
含有Fe3+的溶液显黄色,在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H+与CO32–、OH–会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OH–与NH4+、Al3+会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a2+、Al3+、CO32–会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

向该溶液中加入铝粉,只放出H2,若溶液为碱性,则含有大量的OH–。

还可能含有大量的Ba2+、CO32–、Cl–、NO3–。

离子最多4种;若溶液为酸性,由于H+、NO3–起硝酸的作用,加入Al不能产生氢气,所以含有的离子可能是:H+、NH4+、Ba2+、Al3+、Cl–,最多是5种离子,C项符合题意,故选项是C。

7、B
【解析】
A. H2和O2反应,是分子间发生的反应,没有离子参与,A不合题意;
B. 锌片投入稀硫酸中,其实质是Zn与硫酸电离产生的H+反应,生成Zn2+和H2,B符合题意;
C. 双氧水(H2O2)分子发生分解,从而制得O2,没有离子参与反应,C不合题意;
D. 高炉炼铁是CO分子还原Fe2O3固体,从而获得Fe,没有离子参与反应,D不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在反应中有离子参加或有离子生成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在中学阶段仅限于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可以说离子反应是指在水溶液中有电解质参加的一类反应。

因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发生的反应,其实质是该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8、B
【解析】
相同的状况下有A、B两种气体,根据n=V/V m可以知道,若V A=V B,则两者的物质的量相等:n A=n B,故C、D错误,根据M=m/n可以知道,若质量m A<m B,则M A < M B,所以B正确,A错误。

故选B。

9、C
【解析】
A. H2→HCl,H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A错误;
B. Na2CO3→NaHCO3,各元素化合价均无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Na2CO3溶液中通入CO2即可变为NaHCO3,B错误;
C. FeCl3→FeCl2,Fe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C正确;
D. SO2→SO3,S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D错误;故答案为:C。

10、D
【解析】
同温同压下,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比,30 L气体A2跟10 L气体B2化合生成20 L某气体C,可表示为3A2+B2=2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C的化学式为A3B,故D正确;
答案选D。

11、D
【解析】
根据消耗等物质的量的AgNO3,可知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中含氯离子的物质的量相同,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量,进而计算物质的量浓度之比。

【详解】
分别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Cl-沉淀完全时,消耗等物质的量的AgNO3,可知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中含氯
离子的物质的量相同,假设n(Cl-)=1mol,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知:n(NaCl)=1mol,n(MgCl2)=1
2
mol,n(AlCl3)=
1
3
mol,
溶液的体积相同,则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所以,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c(NaCl):c(MgCl2):
c(AlCl3)=1:1
2

1
3
=6:3:2,答案选D。

12、A
【解析】
测定胆矾晶体结晶水含量时,结晶水合物在研钵中研碎放在坩埚中加热灼烧,先用小火,后渐改为用大火加热至固体恒重,加热时注意控制加热温度,避免固体迸溅而导致实验误差,并放在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并用电子天平称量质量,实验室测定胆矾结晶水含量,不需要的仪器和用品是蒸发皿,故A正确;
故选A。

13、B
【解析】
A、物质的量相同时,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有温度、压强;
B、1molNH4+含有10mol电子;
C、H2SO4与H3PO4的摩尔质量均为98g·mol-1;
D、标况下,水为液态,而O2、HCl均为气体.
【详解】
A、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约是22.4L,气体所处的状态不一定是标准状况,其体积与温度、压强有关,故A错误;
B、18gNH4+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1molNH4+含有10mol电子,故含有的电子数为10N A,故B正确;
C、H2SO4与H3PO4的摩尔质量均为98g·mol-1,故N A个H2SO4分子的质量为98g,与H3PO4的摩尔质量均为98g·mol -1在数值上相同,故C错误;
D、标况下,水为液态,而O2、HCl均为气体,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解题关键: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易错点C,N A个H2SO4分子的质量为98g,与H3PO4的摩尔质量均为98g·mol-1,只是在数值上相同。

14、C
【解析】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食盐的溶解度变化不大,除去硝酸钾固体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先将其加热溶解,在趁热过滤,最后降温结晶,不需要的实验操作是蒸发结晶;
综上所述,本题选C。

15、D
【解析】
需用480mL0.1mol/L的硫酸铜溶液,现选用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溶液体积为500mL,结合m=c·V·M计算。

【详解】
A.加入500 mL水,水是溶剂,溶液体积不是500mL,A错误;
B.若配制溶液使用胆矾,根据Cu元素守恒,可知需要称量CuSO4•5H2O的质量
m(CuSO4•5H2O)=0.5L×0.1mol/L×250g/mol=12.5g,配成500mL溶液,B错误;
C.需要硫酸铜的质量m(CuSO4)=0.5L×0.1mol/L×160g/mol=8.0g,溶剂体积是500mL,得到的溶液的体积不是500mL,C错误;
D.若配制溶液使用胆矾,根据Cu元素守恒,可知需要称量CuSO4•5H2O的质量
m(CuSO4•5H2O)=0.5L×0.1mol/L×250g/mol=12.5g,配成500mL溶液,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点睛】
本题考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把握配制溶液的操作、质量的计算为解答的关键。

注意溶液体积的判断及溶质成分的确定。

对于硫酸铜溶液,溶质为CuSO4,若用CuSO4•5H2O配制,注意根据元素守恒,250份CuSO4•5H2O 中含有160份CuSO4,结晶水会进入溶液,变为溶剂水。

16、D
【解析】
A. 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也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A错误;
B. 过氧化钠是氧化物,不能拆成离子的形式,故B错误;
C. 氨水中的一水合氨是弱碱,不能拆成离子的形式,故C错误;
D. 铝片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符合客观事实、拆写原则、电荷守恒、原子守恒,故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C CuO Cu2(OH)2CO3+4H+=2Cu2++3H2O+CO2↑①⑤Cu2(OH)2CO3=2CuO+H2O+CO2↑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物质的分类、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

①物质的分类方法很多,其中按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特点可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化合物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其中盐按组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复盐,按是否溶于水可分为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

②离子方程式书写时遵循一写二拆三删四查的原则。

其中可溶性强电解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物、单质、气体、氧化物、弱电解质、水不拆,保持化学式的形式。

③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详解】
(1)铜绿是碱式碳酸铜的俗称,所以Cu2(OH)2CO3属于碱式盐。

本小题答案为:C。

(2)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则B为氧化铜,化学式为CuO。

本小题答案为:CuO。

(3)由信息可知“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CO2和H2O,则铜绿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u2(OH)2CO3+4H+=2Cu2++3H2O+CO2↑。

本小题答案为:Cu2(OH)2CO3+4H+=2Cu2++3H2O+CO2↑。

(4)反应①中铜转化为铜绿,铜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2价,有价态变化,反应①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②是铜绿与酸反应生成铜盐、CO2和H2O,是复分解反应,没有价态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③是铜盐与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是复分解反应,没有价态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④是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是分解反应,没有价态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⑤是氧化铜与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是置换反应,有价态变化,
是氧化还原反应。

本小题答案为:①⑤。

(5)铜绿在受热时可直接分解生成物质B、CO2和水,因为B为CuO,则铜绿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OH)2CO3=2CuO+H2O+CO2↑。

【点睛】
解答本题时可根据物质的分类方法结合物质的俗称和物质组成进行解答;反应②为碱式碳酸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改成离子方程式即可;依据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结合反应过程的特征分析判断。

18、Na2CO3 CuCl2、K2SO4KCl、NaCl、KNO3Ba2++CO32—=BaCO3↓BaCO3+2H+=Ba2++CO2↑+H2O
【解析】
①将固体加水得到无色溶液,则不含CuCl2;
②向上述溶液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将该沉淀滤出,并将沉淀可完全溶于稀HNO3,则不含K2SO4,应含有Na2CO3 ;
③向②的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稀HNO3,生成沉淀为AgCl,因加入氯化钡,不能证明含有KCl、NaCl;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①将固体加水得到无色溶液,则不含CuCl2;
②向上述溶液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将该沉淀滤出,并将沉淀可完全溶于稀HNO3,则不含K2SO4,应含有Na2CO3 ;
③向②的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稀HNO3,生成沉淀为AgCl,因加入氯化钡,不能证明含有KCl、NaCl;
(1)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固体中肯定含有Na2CO3 ,肯定没有CuCl2、K2SO4;实验②加入氯化钡,引入氯离子,则不能证明是否含有KCl、NaCl,题目没有涉及KNO3的性质实验,无法证明是否含有KNO3;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Na2CO3 ;CuCl2、K2SO4;KCl、NaCl、KNO3。

(2)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CO32—=BaCO3↓,BaCO3+2H+=Ba2++CO2↑+H2O;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a2++CO32—=BaCO3↓,BaCO3+2H+=Ba2++CO2↑+H2O。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的实验现象,确定物质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现象推出可以确定存在或不存在的物质,对于现象不能确定的只能再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本题要注意氯离子存在的判定时,要分析一下前几步操作中是否引入了氯离子,以防掉入陷阱。

19、B C D A
【解析】
物质分离与提纯的物理方法通常有结晶法、过滤法、萃取分液法、蒸馏法。

物质的溶解性或沸点不同,分离提纯的方法不同。

A.萃取分液是利用溶质在与原溶剂不互溶的萃取剂中溶解度的不同,将溶质从原溶剂中转移入萃取剂中的过程;B.过滤是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操作;
C.重结晶是利用两种溶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差异,将二者分离开来的操作;
D.蒸馏是利用沸点的差异,将液体混合物分离的操作。

【详解】
(1)沙子不溶于食盐水中,所以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合物的操作为过滤,故选B。

答案为:B;
(2)硝酸钾和氯化钠都易溶于水,但随温度升高,硝酸钾的溶解度迅速增大,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所以溶液浓缩后,通过降低温度,可以获得硝酸钾,此分离方法应为重结晶法,故选C。

答案为:C;
(3)CCl4(沸点76.75℃)和甲苯(110.6℃)是两种互溶的液体,但二者的沸点相差较大,通过加热,将一种液体(CCl4)变为蒸汽,从而将二者分离开来,此分离方法应为蒸馏法,故选D。

答案为:D;
(4)分离出碘水中的碘,要加入萃取剂(如CCl4),将碘水中的碘转移入CCl4中,然后分液,此分离方法应为萃取分液法,故选A。

答案为:A。

【点睛】
蒸馏与蒸发不同,蒸发不需要收集沸点低的成分,而蒸馏的目的,是蒸出低沸点成分并冷凝收集,所以目的不同,操作方法不同,解题时应注意区分。

20、MnO2 +4HCl(浓)MnCl2 +Cl2↑+2H2O 在除去HCl气体和水蒸气的同时,氯气与碱石灰也能反应尾气吸收,防治污染环境Cl2 +2NaOH=NaCl+NaClO+H2O 在烧杯口放一张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若试纸变蓝色则说明有少量的氯气散发到空气中 2 22.4L
【解析】
(1)实验室通过二氧化锰和浓盐酸混合加热制得氯气,反应原理是MnO2 +4HCl(浓)MnCl2 +Cl2↑+2H2O。

故答案为:MnO2 +4HCl(浓)MnCl2 +Cl2↑+2H2O;
(2)用如图乙所示装置,碱石灰吸收水蒸气的同时,氯气也能与碱石灰反应,故不合理,故答案为:在除去HCl气体和水蒸气的同时,氯气与碱石灰也能反应;
(3)最后均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剩余氯气可被氢氧化钠吸收,反应方程式为:Cl2 +2NaOH=NaCl+NaClO
+H2O,防止污染环境,故答案为:尾气吸收,防治污染环境;Cl2 +2NaOH=NaCl+NaClO+H2O;
(4)氯气具有氧化性,能够把碘离子氧化碘单质,碘与淀粉相遇变蓝;将湿润碘化钾试纸放在实验室中,若试纸变蓝则有少量的氯气散发到空气中。

故答案为:在烧杯口放一张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若试纸变蓝色则说明有少量的氯气散发到空气中;
(5)若有87g MnO 2参加反应,MnO 2物质的量87g n==mol 87g/mol 1由化学方程式MnO 2 +4HCl(浓)MnCl 2 +Cl 2↑+2H 2O 可知,被氧化的氯化氢占参与反应的一半,物质的量为n=mol 2,得到氯气物质的量为1mol ,标况下体积为m =n =V V 22.4L ,故答案为:2;22.4L 。

21、④⑥ ②④⑤ ①③ 2 242.40810(4)A N ⨯ 2 0.3mol/L +3+232Al O +6H =2Al +3H O
2+-+2-442Ba +OH +H +SO =BaSO ?+H O ↓
【解析】
(1)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含有自由移动电子或离子的物质能导电,据此进行分析;
(2)根据n=N/N A 和c =n/V 进行计算;
(3)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原则计算钾离子浓度;
(4)Al 2O 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Ba (OH )2溶液与NaHSO 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氢氧化钠和水,据以上分析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详解】
(1)①SO 2本身不能电离出离子,不能导电,其熔融状态也不导电,其水溶液为亚硫酸,能够导电,所以SO 2为非电解质;
②液态氯化氢,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溶于水完全电离,能够导电,它属于化合物,属于电解质; ③CH 4本身不能电离出离子,不能导电,其不溶于水,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也不导电,它属于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 ④熔融NaOH 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够导电,属于化合物,属于电解质;
⑤NH 4Cl 固体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但溶于水后能够导电,属于化合物,属于电解质;
⑥氨水能够导电,属于混合物,所以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结合以上分析可知,能导电的是④⑥;属于电解质的是②④⑤;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①③;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④⑥;②④⑤;①③。

(2)根据n=N/N A 可知,1.204×1024个H 2SO 4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204×1024/6.02×1023=2 mol ;含有的氢原子个数为4N A 或2.408×1024个;根据c=n/V 可知,2molH 2SO 4溶于水配成600mL 溶液,再加水稀释到1000 mL ,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量不变可知,稀释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1L= 2mol/L ;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2,4N A或2.408×1024,2。

(3)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原则可知: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3n(Fe3+)+ n(K+)=2n(SO42-), n(K +)= 2n(SO42-)- 3n(Fe3+)=2×0.9mol/L-3×0.5mol/L=0.3mol/L;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0.3mol/L;
(4)Al2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离子方程式为Al2O3+6H+=2Al3++3H2O;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NaHSO4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硫酸根离子沉淀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钡、氢氧化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H+ +SO42- +Ba2+ +OH- === BaSO4↓+H2O;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Al2O3+6H+=2Al3++3H2O;H+ +SO42- +Ba2+ +OH- === BaSO4↓+H2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