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mp评估在急诊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风险预判和控制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WHR2019045031
STAMP评估在急诊护理人员工作场所
暴力风险预判和控制中的应用
朱茂芳1 赵海鸣 2
1.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东院急诊科,江苏南京 210003;
2.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理部,江苏南京 210003
【摘 要】目的:探讨STAMP评估在急诊护理人员对工作场所暴力风险的预判和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院急诊科自2018年1月起运用工作场所暴力先兆评估工具(STAMP)对科内17名护理人员进行为期1个月的培训,培训后应用于临床实践1年。
对比2018年度上半年和下半年两个时间段内急诊科护理人员对急诊就诊和入抢患者进行暴力先兆行为评估和预警评判满意度评价结果。
结果:2018年上半年护理人员对暴力先兆行为的识别率为0.25%,暴力事件发生率为0.11%;2018年下半年护理人员对暴力先兆行为的识别率则为1.35%,暴力事件发生率为0.03%;2018年下半年17名护理人员对暴力先兆预判和控制满意度评价中各条目评分及总评分均较上半年有明显提升;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犘<0.05)。
结论:急诊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和使用STAMP评估法,可明显提高对工作场所暴力风险的预判和控制能力,早期识别和防范暴力事件的发生和发展,确保急诊科医疗护理安全和自身人身安全。
【关键词】STAMP评估;急诊科;护理人员;暴力先兆;暴力事件;满意度
犃狆狆犾犻犮犪狋犻狅狀狅犳犛犜犃犕犘犪狊狊犲狊狊犿犲狀狋犻狀狆狉犲犱犻犮狋犻狀犵犪狀犱犮狅狀狋狉狅犾犾犻狀犵狋犺犲狉犻狊犽狅犳狑狅狉犽狆犾犪犮犲狏犻狅犾犲狀犮犲犻狀犲犿犲狉犵犲狀犮狔狀狌狉狊犻狀犵狊狋犪犳犳
ZhuMaofang1,ZhaoHaiming 2
1.DepartmentofEmergency,SecondAffiliatedHospital,NanjingMedicalUniversity,Nanjing,Jiangsu210003;
2.DepartmentofNursing,SecondAffiliatedHospital,NanjingMedicalUniversity,Nanjing,Jiangsu210003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useofSTAMPtoassesstheimpactofemergencycarepersonnelontheriskofworkplaceviolenceandtheeffectivenessofcontrolapplications.Methods:SinceJanuary2018,theemergencydepartmentofourhospitalhasusedtheWorkplaceViolenceThreatAssessmentTool(STAMP)totrain17nursesinthedepartmentforonemonth.Afterthetraining,itwillbeappliedtoclinicalpracticefor1year.Comparedwiththefirsthalfof2018andthesecondhalfoftheyear,theemergencydepartmentnursingstaffconductedtheevaluationofthethreatofviolenceandtheevaluationoftheearlywarningoftheearlywarningandearlywarning.Results:Inthefirsthalfof2018,therecognitionrateofviolentaurabehaviorwas0.25%,andtheviolentincidentratewas0.11%.Inthesecondhalfof2018,therecognitionrateofviolentaurabehaviorwas1.35%,andtheviolentincidentratewas0.03%.Inthesecondhalfof2018,thescoresandtotalscoresoftheitemsinthepre judgmentandcontrolsatisfactionevaluationoftheviolentauraweresignificantlyimprovedcomparedwiththefirsthalfoftheyear;theabovedifference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犘<0.05).Conclusion:TheproficiencyanduseoftheSTAMPassessmentmethodbyemergencycarestaffcansignificantlyimprovetheabilitytopredictandcontroltheriskofviolenceintheworkplace,identifyandpreventtheoccurrenceanddevelopmentofviolentincidents,andensurethesafetyofmedicalcareintheemergencydepartmentandtheirownpersonalsafety.
[Keywords]STAMPassessment;Emergencydepartment;Nursingstaff;Auraofviolence;Violentincidents;Satisfaction
世界卫生组织对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定义是指医务人员在其工作场所受到辱骂、威胁和攻击,从而造成对其安全、幸福和健康的明确或含蓄的挑战[1]。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表明,医疗场所暴力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问题。
近年来,由于中国国情和某些自媒体宣传的不良导向,以及缺乏对解决纠纷完善的正当途径等等,医疗暴力倾向和行为已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而其中经相关调查显示的急诊科暴力事件发生率达到56.7%[2]。
而护理行业的女性可能受到的暴力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急诊科是酗酒、吸毒、精神患者甚至犯罪分子首诊
赵海鸣为本文通讯作者科室,是医院工作场所暴力事件高发的高危科室,医务人员更容易遭受暴力袭击[3]。
频发的暴力事件对急诊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情感表达及职业认同感都带来严重的负性影响,阻碍医疗技术水平满意度的提高,给医院和患方均造成巨大的损失[4]。
作为提供医疗服务方的医务人员,需要通过培训,掌握工作场所暴力先兆预警的评判能力和识别方法,做到早期识别、早判断、早预防,有效防范暴力事件的发生。
本文作者将本院急诊科运用暴力先兆评估工具STAMP对科内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及临床应用实践效果进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
1
2019年11月第22期中外女性健康研究论著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东院急诊科17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17名研究对象研究时间段内全部在职在岗,均为女性;从事急诊科工作年限均超过1.5年,从事护理工作年限1.5~32.0年,平均(12.12±6.78)年;年龄分布:22~30岁年龄段8人,30~40岁年龄段5人,40~51岁年龄段4人,平均年龄34.29岁;学历:本科14人,大专3人;能级对应:N4级4人,N3级5人,N2级4人,N1级4人。
两组时间段护理人员一般资料无变动,无显著差异(犘>0.05)。
1.2 方法
1.2.1 理论培训 1)组织形式:根据急诊科护理工作部署,组织急诊科护理人员接受工作场所暴力风险的预判和控制培训学习,运用美国急救护士协会公共培训课程推荐使用的工作场所暴力先兆评估工具 可识别暴力行为先兆[5](Staringandeyecontact,Toneandvolumeofvoice,Anxie ty,Mumb lingandPacing,STAMP)。
STAMP评估用于评价工作场所暴力先兆行为,共有5个特征,分别是S-眼神、T-声调、A-焦虑、M-语态、P-步态,每个行为特征下分别包括3、3、9、5、6个具体特征,每一个分特征均暗示发生工作场所暴力的可能。
培训目的为通过学习有效掌握STAMP评估法,有助于急诊护士有效评估工作场所暴力。
工作场所暴力预防培训采用文字、图片和影像辅助理论授课 设计情景剧模拟演练 巩固和考核的循环培训模式。
2)理论培训:授课团队人员由医疗纠纷处理专家、护理专家、公安机关人员、心理学专家组成,授课内容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服务意识与沟通技巧、专业技能和各项规章制度、工作场所暴力和心理卫生相关知识教育[6]。
1.2.2 案例分析 通过对既往典型的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回顾剖析,分析暴力事件发生原因,学习并运用早期预警工具STAMP,通过评价工作场所暴力先兆行为对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先兆进行评估和预警预判,早期识别,积极预防,掌握适当回避、自我防护和脱离技术[7]。
1.2.3 情景剧模拟演练 设计急诊科常见暴力事件,如酗酒、斗殴、疑似药物滥用或吸毒、精神失常、穿刺失败、等待就诊等场景剧本,将暴力先兆评估表中各个条目纳入场景,循环练习,使每位护理人员准确熟练把握暴力行为的先兆和预判技巧[8]。
1.2.4 实践操作与考核 护理人员根据急诊暴力先兆评估表对暴力先兆行为的提示,及早识别并迅速按照本院急诊场所暴力应急预案流程做出积极应对处置,如发生暴力事件后的报告程序,暴力事件结束后相关证据和资料的记录、留存和收集保管;做好对患者后续诊疗工作安排,涉事护士的善后抚慰和心理辅导支持等。
1.3 观察指标
培训时间自2018年1月开始,培训周期1个月,实践周期1年。
统计上半年和下半年两时间段急诊就诊和入抢救室患者例数。
1)自行设计急诊工作场所暴力先兆和事件登记表,由当班护理组长登记,护士长和主管护师进行核实统计,登记表项目内容包括:暴力发生的事件原因、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当事人、施暴人、暴力先兆表征、应对措施等。
2)自行设计护理人员对暴力先兆预判和控制满意度评价调查表,调查表内容包括急诊暴力先兆行为评估表评判的便利性、实践操作性、团队协作性、评判准确性共4个维度20个条目,总分为80分,分数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9]。
本研究分别于两个时间段分别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1次,每次发放问卷17份,有效回收17份,调查有效率10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调查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上半年和下半年组间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珔狓±狊)表示,上半年和下半年组间资料比较采用狋检验。
犘<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人员对暴力先兆行为的识别率和暴力事件发生率比较
2018年上半年护理人员对暴力先兆行为的识别率为0.25%,暴力事件发生率为0.11%;2018年下半年护理人员对暴力先兆行为的识别率则为1.35%,暴力事件发生率为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犘<0.05)。
见表1。
表1 2018年上半年和下半年暴力先兆识别率和发生率比较(狀,%)年份
急诊就诊病
人数
入抢病
人数
暴力先兆
行为识别
暴力
事件2018上半年2383284261(0.25)27(0.11)2018下半年19049786267(1.35)6(0.03)χ2183.0749.211
犘<0.00010.0022.2 护理人员对暴力先兆预判和控制满意度比较
2018年上半年护理人员对暴力先兆预判和控制满意度评价各条目得分及总分均低于2018年下半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犘<0.05)。
见表2。
3 讨论
急诊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发生原因分析:1)急诊就诊患者通常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在计划外候诊和就诊过程中,部分患者或家属方面由于对病情不了解,对医疗期望值过高;部分患者维权意识增强;还有少数患者谋求不正当利益。
总体来讲,患者或家属无视自身因素,对医院特别是护士的要求很高,希望尽快得到高水准高质量的服务。
一旦病情复
表2 护理人员对暴力先兆预判和控制满意度比较[(珔狓±狊),分]
年份狀评判便利性实践操作性团队协作性评判和控制准确性总分2018上半年177.34±2.3215.62±4.3412.24±1.1211.12±5.2246.69±6.862018下半年1712.06±3.3521.36±5.8518.43±3.6516.68±3.7568.06±5.65狋-4.7758-3.2491-6.6847-3.5667-9.9144
犘<0.00010.0027<0.00010.0012<0.0001
(下转至第44页)4
1
论著Women'sHealthResearch2019年11月第22期
关护理知识,护理人员需对患者所用药物的浓度及溶解性进行充分了解,对药物配伍时产生的微粒予以高度重视,以免这些细小微粒将导管堵塞。
通过对输液的顺序进行合理安排,即先向患者输注黏稠药液,然后再用脉冲式正压封管来密闭导管,以避免导管堵塞。
在正式上岗之前,需对护理人员展开专门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PICC穿刺的各项操作,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在患儿出院之前,护理人员还需向家属讲解导管的维护方法[4]。
作为一种安全、操作简便、创伤小的导管留置技术,PICC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的治疗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5]。
通过对患者应用PICC,不仅可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还可有效延长置管时间。
但是,PICC留置管时间较长,受到患者各种因素的影响,再加上有的护理人员专业度不高等,容易引起穿刺出血、皮肤过敏与血栓等问题的发生,需要及时了解发生原因,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促使护理效果的提高,减少各种问题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神经内科重症患者PICC置管后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便于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策,有效提高PICC置管效率,促使护理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唐红梅,张惠英,文凤,等.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观察及应用分析[J].护理研究,2015,29(07):2396 2398.
[2]沈红五,缪爱梅,茅志娟,等.PICC两种置管途径在新生儿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04):351 353.[3]马繁荣.经外周静的置气中心静的导管不同置管方式在新生儿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5(14):169 170.[4]赵京雷,于新颖,范玲.10例新生儿经下肢静脉置气中心静的导管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5,10(10):935 955.
[5]马静.新生儿PICC留置时间影响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3,(08):1857 1858.
(上接至第14页)
杂,短时间内症状未能明显缓解,甚至是抢救无效死亡,患者家属情绪容易急躁失控而出现过激反应,并因此归咎于医护人员[10]。
2)从既往发生的暴力事件分析,由于急诊科护士沟通能力方面引发的因素居多,尤其在工作繁忙且人手少的夜班和交接班时高发。
本科室工作时间低于10年的年轻护士占一半,她们社会经验少,尤其缺乏紧急情况下与患者或家属沟通的能力,当患者或家属有不满情绪流露时,又不知从何疏导,加上工作繁重,无法有宽裕的时间和精力与患者进行多方面的沟通交流,从而使他们产生不满[11]。
3)由于急诊科的特点,某一时间段前来就诊患者人数难以确定,往往一下子就诊人数集中,而晚间医护人员相对较少,就诊患者自感等待时间较长,急诊就诊患者如在诊室不能马上见到医师,患者与家属常将急躁、激动情绪迁怒于护士,存在暴力隐患[12]。
4)患者对医疗知识的缺乏,不认识自身疾病发展的病理过程,如不明原因的急腹症在未查清原因前不能乱用止痛药物以免掩盖病情,或是在得到治疗后疼痛不能及时缓解等表示不解。
再由于护士对患者的疾病健康教育不足,缺乏沟通,以至于患者及家属认为是医疗护理技术差所致,因此而产生愤怒并将护士作为发泄对象[13]。
5)由于病人的文化层次、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不同,许多人对一些必要检查等诊疗收费不能正确理解,加之个别媒体的不良诱导形成的偏颇认知,从而影响护患关系,造成纠纷。
作为临床一线高危科室工作者,急诊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和使用STAMP评估法,提高对工作场所暴力风险的预判和控制能力,早期识别和防范暴力事件的发生和发展[14]。
一旦发生暴力事件,要正确把握处理施暴者的时机,掌握工作场所暴力的积极应对措施,及时寻求帮助并保持积极心态,确保急诊科医疗护理安全和自身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方萍萍,金静芬.急诊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应对策略的研究进展[J].护理与康复,2016,15(12):1133 1137.
[2]OguaghaAshleighC,杨秋霞,陈晶.美国医务人员目击工作场所暴力现状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8,31(03):4 7.[3]蔡建政,王海芳,钮美娥,等.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培训实施中的问题与建议[J].全科护理,2018,16(29):3685 3687.[4]张燕.综合医院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现状及应对策略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7.
[5]黄俊,贺喜元,傅保国,等.急诊工作场所暴力先兆预警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5,30(12):6 9.
[6]郝楠,王爽.探析医疗纠纷情况下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技巧[J].重庆医学,2017,(46):290 292.
[7]黄俊,傅保国,贺喜元,等.急诊医护人员行清创缝合术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防范与应对[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09):1085 1087.
[8]赵伟,黄素芳.急诊工作场所暴力的风险控制[J].中华护理杂志,2017,07(52):33 35.
[9]黄萍.急诊暴力的先兆评估、记录及处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S1):37 39.
[10]吴小品.田野调查法在急诊科暴力事件原因调查中的应用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20):67 68.
[11]迟红丽,陈思,杨卓,等.急诊科护士工作投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02):211 214.
[12]刘秀华.模拟演练小组在提高急诊科医护团体应急能力和患者满意度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03):663 665.
[13]陈豪,王富文,崔红波,等.风险管理在预防急诊老年患者医疗纠纷和投诉中的应用分析[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8,24(03):322 324.
[14]周键.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急诊护理质量[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0):178 179.
4
4
临床研究Women'sHealthResearch2019年11月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