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犯罪》PPT优秀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 1 刑法的作用和内容 结
(1)刑法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 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2)刑法内容: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 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了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严重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
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犯罪的法律标志
犯罪的严重社会危 害性和刑事违法性 的必然法律后果
③不良行为是小节,对个人成长无关紧要 ④预防违法犯罪应该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B )8.下面几幅图说明
A.一般违法和犯罪都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B.有不良行为不及时改正,有可能发展为犯罪 C.一般违法与犯罪承担的法律责任是相同的 D.有不良行为的人一定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解析】图文信息说明违法犯罪往往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有了不良行为如不及时改 正,发展下去就有可能走向违法犯罪,B符合题意;A错误,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 害相对轻微;C错误,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D错误,说法过于绝 对。故选B。
( B )5.任某因制售盗版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玩偶,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 处罚金4万元。下列对此案件解读正确的有 ①触犯了刑法 ②能够彻底解决制假售假问题 ③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④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题文中,任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受到了刑罚处罚, 属于刑事违法行为,①④正确;②错误,“彻底解决”的说法过于绝对;③错误,任某 的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预防犯罪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罚的种类;知道犯罪的危害性,懂得不良行为 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素养目标
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依法律己,防微杜渐,做尊法学法守法 用法的人,培养“法治观念”核心素养
思维导图
课前预习
一、了解罪与罚 1.怎样理解刑法的作用? 刑法是 惩治犯罪 、保护 国家 和 人民利益 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 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 2.什么是犯罪? 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 严重 社会危害性、触犯了 刑法 、应当受到
一、选择题
☞知识点1 了解罪与罚
( D )1. 14岁少年扈某持刀将两名同学捅成重伤,后导致一名同学死亡,被判处有期徒
刑17年,后因当地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扈某被改判为无期徒刑。扈某的行为
①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②是一般违法行为 ③应受刑罚处罚 ④表明其法治意识淡
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知识点2 加强自我防范 ( A )6.正在读初中的魏某曾被评为“三好学生”,但是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些游手好 闲的“朋友”后,他开始小偷小摸,继而发展到盗窃同学家的财物,最后在行窃时被 当场抓获。这说明 A.青少年要依法自律,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B.一个人如果法治观念淡薄,就必定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C.一般违法与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相同 D.一般违法与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 B )3.下列行为中属于犯罪行为的是 A.小黎的父母强迫他辍学,并让他到个体企业去打工赚钱 B.吴某造谣某航班有恐怖袭击,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 C.陈某在网上发布辱骂交警的视频,被行政拘留五日 D.几位学生在草地上打闹,对“勿踏草坪”的牌子视而不见
( D )4.刘某因贩毒、抢劫,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6万 元,赔偿原告经济损失15万元。分析该案例,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死刑、罚金属于附加刑 B.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C.剥夺政治权利属于主刑 D.受刑罚处罚是犯罪的法律后果
( C )7.某市未成年人管教所对在押少年犯进行调查的数据显示,从他们曾有的行为看,
有打架行为的占57.9%,有旷课行为的占49.8%,经常光顾网吧的占44.9%,有赌博行
为的占44.3%,看过黄色书籍和淫秽录像制品的占31.9%。这警示我们
①应该增强自控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②不良行为必然会发展为违法犯罪行为
小 4 青少年应如何加强自我规范、预防犯罪? 结
(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 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 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随堂练习
刑罚 处罚的行为。 (2) 严重社会危害性 、 刑事违法性 和 应受刑罚处罚性 是犯罪的三个基本 特征。
3.什么是刑罚?刑罚是怎样分类的? (1)刑罚又称为 刑事处罚 、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
最严厉 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 权益 为主要内容。 (2)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 主刑 和 附加刑 两大类。
(3)李某的行为轨迹,给我们青少年哪些警示?(6分) ①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不良行为若不珍惜美好生活, 认清犯罪的危害,远离犯罪。③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④我们应增强法 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给6分)
( B )10.“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从法律角度看,这两句名
言启示我们
①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②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③沾染点不良习气无所谓
④加强自我防范,防患于未然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两句名言启示我们要树立法 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加强自我防范,做到防微杜渐,①②④符合题意;③说法错 误,排除。故选B。
(1)材料中李某的哪些行为是不良行为?哪些行为是严重不良行为?(4分) 不良行为:经常在网上浏览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经常旷课、夜不归宿。(2分) 严重不良行为:参与赌博,屡教不改。(2分)
(2)材料中李某“经常与同伙盗窃他人财物”。请判断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行为,并 说明判断依据。(4分) 犯罪行为。(1分)判断依据: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受到了刑罚处罚。 (3分)
( D )2.下面思维导图中,①和②处应填
A.严重社会危害性 法律要求 C.严厉的强制性 法律标志
B.严厉的强制性 法律要求 D.严重社会危害性 法律标志
【解析】依据教材知识可知,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 的三个基本特征,其中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 律标志,故D正确。排除不符合题意的ABC。
了解刑罚的种类
主刑
附加刑
管 制
拘 役
有无 期期 徒徒
死 刑
刑刑
罚 金
剥 夺 政
没驱 收逐 财出
治
产境
权
利
注意:主刑只能单独适用,附加刑既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附加适用
刑罚主要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小 结
3 刑罚的含义及种类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 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 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根据我国刑法的 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 D )9.中学生小陈原本是一个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但是他虚荣心强,追求名牌,在 家庭难以满足其欲望的情况下,便多次寻找机会偷拿同学的钱财,后来竟潜入学校计 算机室,窃得价值两万余元的设备,结果被抓获。人民法院以盗窃罪判处小陈有期徒 刑三年。这一案例警示我们 A.一般违法与犯罪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应受到刑罚处罚 B.只要不构成犯罪,一般违法行为就不必承担法律责任 C.违法等同于犯罪,只要不违法就不可能犯罪 D.预防违法犯罪必须遵纪守法,杜绝不良行为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 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 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小 2 犯罪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结
(1)含义: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 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基本特征: ①严重社会危害性 ——最本质特征 ②刑事违法性 ——法律标志 ③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 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课堂小结
刑法的作用和内容
预
了解罪与罚 犯罪的含义及其特征
防
刑罚的含义及其分类
犯 罪
加强自我防范
认清危害并远离犯罪 杜绝不良行为
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自觉遵纪守法
二、加强自我防范 青少年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 认清 犯罪危害, 远离 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 不良行为 。 3.我们应增强 法治观念 ,依法自律,做一个 自觉守法 的人。 4.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 不良习气 ,自觉 遵纪守法 ,防患于未然。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16岁的中学生李某本来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他迷 上了网络,经常在网上浏览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夜不 归宿。后来,他在微信群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受到学校的纪律处分,但他不仅没有 悔改,反而经常与同伙盗窃他人财物,触犯了刑法,被人民法院判处五年六个月的有 期徒刑,并处罚金五万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