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湖湘贬谪诗略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4-05-07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2010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唐代贬谪湖湘地区诗人研究”(10C0192)。

作者简介:戴金波(1964-),男,湖南岳阳人,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

韩愈湖湘贬谪诗略论
戴金波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湖南岳阳414006)

要:韩愈一生多次经过湖湘地区,在多次的湖湘之旅中,首贬阳山及其量移江陵,是其比较特殊的一段经历,这段时
间其创作收获颇丰,光是往返湖湘期间就先后创作了三十多首诗歌。

这些湖湘贬谪诗描绘湖湘胜景,抒发含冤受屈的愤懑的怨恨,揭露中唐时代的政治黑暗,一些诗歌成为了韩愈诗作中的精品。

关键词:韩愈;湖湘;贬谪诗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365(2014)04-0104-05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他与柳宗元一起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

在诗歌创作上,韩愈开始突破大历诗人的狭小天地,别开生面,用韵险怪,开创了“说理诗派”的诗风。

他善于用强健而有力的笔触,驱使纵横磅礴的气势,夹杂着恢宏诡谲的情绪,给诗思渲染上一层浓郁瑰丽的色彩,形成了奔雷掣电的壮观之美。

他在诗歌艺术上还追求“以文为诗”,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一、韩愈生平事迹略考
韩愈(768-824),字退之,号昌黎,世称韩昌黎。

唐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另有祖籍邓州一说。

韩愈三岁而孤,童年时曾一度随长兄韩会谪居韶州。

兄卒,从嫂郑氏归河阳,并由嫂鞠养。

此后,他发奋苦读,尽通六经百家。

贞元八年(792)举进士及第,后三次应博学宏词科考均未中选。

贞元十二年(796),应宣武军节度使董晋之邀,以秘书省校书郎之名出任宣武军节度使观察推官。

十五年(799)董晋去世,他又应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之邀,以太常
寺协律郎身份出任节度推官。

贞元十六年(800),韩愈因与张建封意见不合辞职回到京师,十七年任国子监四门博士,贞元十九年(803)改任御史台监察御史。

在任监察御史时,因上《御史台论天旱人饥状》,揭露京师大旱,颗粒无收,而以京兆尹李实为代表的官吏却不顾一切,横征暴敛,致使许多百姓
家破人亡的事实。

这一正义行为却触怒了唐德宗和当权者,当年冬天就被贬到连州阳山(今广东阳山县)任县令。

贞元二十一年(805),顺宗即位,大赦天下,韩愈量移至江陵府任法曹参军事。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召回京师任国子监国子博士,第二年以国子博士身份分司东都洛阳。

元和四年(809)改任刑部都官员外郎,仍分司东都。

元和八年(813)以刑部比部郎中身份出任史馆修撰,专职纂修国史,九年(814)改以吏部考功郎中名义任史馆修撰,又改任知制诰。

在此期间,纂修完成《顺宗实录》。

元和十一年(816),韩愈升任中书舍人,又改庶子。

元和十二年(817)裴度讨淮西,奏请韩愈为其行军司马。

平定淮西,年底回朝,韩愈因功迁刑部侍郎。

元和十四年(819)正月,宪宗迎佛骨进京并请入皇宫供奉三日,然后送寺院展出,长安王公士庶奔走施舍,唯恐在后,而韩愈上《论佛骨表》力谏,引得宪宗大怒,欲治其死罪。

幸裴度、崔群等极力援救,才免一死,改贬为潮州(今广东潮州)刺吏,同年冬天量移至袁州任刺史。

元和十五年(820)初,宪宗驾崩,穆宗即位,召拜韩愈为国子祭酒,长庆元年(821)回京师任兵部侍郎。

时河北成德军兵变,王廷湊杀节度使自立,长庆二年(822),朝廷派韩愈去宣慰,韩愈力尽艰险完成了任务。

回京后迁任吏部侍郎,长庆三年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因和御史中丞不和,改任兵部侍郎,复迁吏部待郎。

长庆四年(824)唐敬宗即位,同年十二月韩愈在京师因
. All Rights Reserved.
病去世,享年57岁。

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故世称韩
文公。

韩愈一生著述甚丰,有集四十卷,内诗十卷,
外集遗文十卷,内诗十八篇。

《全唐诗》合编其诗为
十卷。

二、韩愈贬谪途经湖湘时诗歌创作情况
韩愈一生多次经过湖湘地区,据现有史料考
证,他的一生至少有五次过湖湘的经历。

大历十二
年(777),其兄韩会贬为韶州刺史,韩愈随行,往返
就有两次经过湖湘;贞元十九年(803)贬为阳山令,
第二年北上,亦往返两次过湖湘;元和十四年(819)
贬为潮州刺史,南下又第五次经过湖湘。

在韩愈多次的湖湘之旅中,首贬阳山及其量移
江陵,是其比较特殊的一段经历,这段时间其创作
收获颇丰,光是往返湖湘期间就先后创作了30多
首诗歌。

这些诗歌描绘湖湘胜景,抒发含冤受屈的
愤懑的怨恨,揭露中唐时代的政治黑暗,一些诗歌
还成为了韩愈诗作中的精品。

韩愈被贬阳山时,于贞元二十年(804)春进入
湖湘,经湘水,至郴州西南的九嶷山,陪张署到临
武,然后独自南行,二月抵达阳山。

永贞元年(805)
正月,顺宗即位,二月大赦天下,韩愈结束了一年多
的贬谪生涯,遇赦北上。

因为尚未接到具体的任命
诏书,只好在郴州待命,逗留了四五个月。

后量移江
陵法曹参军,他又与张署同行,“委舟湘流,往观南
岳”[1],经衡阳、潭州、岳州抵达江陵,在湖湘逗留约半年之久。

韩愈赴江陵,在途经衡州至潭州途中曾作过一
首长篇叙事诗,对自己的阳山之贬作过一些回忆,
这首诗为《赴江陵途中寄赠王十二补阙李十一拾遗
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其中有这样的诗句:
朝为青云士,暮作白首囚。

商山秋冬月,冰冻绝行辀。

春风洞庭浪,出没惊孤舟。

逾岭到所任,低颜事君侯。

由以上诗句可知,韩愈应该是在贞元二十一年秋冬
之际被贬,奔赴阳山贬所进入湖湘时大概已到了第
二年的春天。

在其《祭河南张员外文》中,他对湖湘
境内的经历记载得更为清楚:“南上湘水,屈氏所
沉。

二妃行迷,泪踪染林。

山哀浦思,鸟兽叫音。


唱君和,百篇在吟。

”途经湖湘汨罗江时,他很自然
的发思古之幽情。

遥想当年贬谪流放至此的屈原,
那个容颜憔悴、披发行吟泽畔的悲愤诗人,引发了
今人多少关于迁客骚人的深重感慨。

韩愈也不例外,他在屈原的投江之地就创作了一首很有名的诗歌《湘中》:
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蘋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

首联就让人顿生伤感:“猿”哀愁,渲染了氛围的感伤,“鱼”非“跃”而是“踊”表示了行动的艰难,“水翻波”写出了浪高水激,暗流飞遄,寓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恶劣。

颔联点明这风起水涌之地原来是汨罗,鉴古思今,表明的是诗人人生道路的坎坷和内心的痛苦与千年之前的屈原没有什么区别。

颈联是说想祭奠屈原而无处祭奠。

流贬岭南,韩愈落泊如丧家之犬,他满怀惆怅来到湘水边,想借凭吊屈原一解内心的忧闷,可是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也因“无处奠”而难以实现,旧愁未解,又平添“无处奠”之新愁,想消愁而落得愁更愁,个中酸楚若非当事人,恐怕是难以想象得出的。

尾联“空闻渔父扣舷歌”让人回想到屈原投江前的一个场景:渔父见到形容枯槁的屈原,上前劝道“举世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
不其糟而啜其醨?”[2]如今屈原已逝,渔父犹存,当然今天的渔夫不再是昔日的渔夫,而今天的韩愈却经受着与当年屈原一样的折磨。

渔夫是隐者,弃世而独存。

韩愈是清醒的,想救世而不得。

即使真有渔夫的出现,也救不了韩愈。

就如同当年渔夫不能改变屈原投江的想法一样。

韩愈无法超脱,注定痛苦异常。

这首诗言简意赅,准确地表现出了作者遭贬后的迷惘惆怅和世无知音的寂寞悲凉。

通往贬所的旅途总是那么漫长,在寂寞的旅途中,奇异的湖湘山水让久居中原的韩愈为之眼前一亮,并激发出了他与友人相互酬唱的雅兴。

行至湘南,韩愈与张署唱和的两首七律备受后人关注。

张署的《赠韩退之》写得清新自然,寄语深远:“九嶷峰畔二江前,恋阙思乡日抵年。

白简趋朝曾并命,苍梧右宦一联翩。

鲛人远泛渔舟火,鵩鸟闲飞露里天。

涣汗几时流率土,扁舟西下共归田。

”而韩愈的和诗《答张十一功曹》却写得更显功力: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君恩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从诗中景物特征及“炎瘴”的气侯,可推测此诗应该是作于其赴贬所南下到达彬州与张署话别之际。

诗中景物描写辽远开阔,既有与朋友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惺惺相惜,又有对自身不幸遭际的感触叹息,情
戴金波:韩愈湖湘贬谪诗略论
第3期105 . All Rights Reserved.
感表达顿挫有变而又内蕴深沉。

王夫之曾说:“寄悲正在兴比处。

”[3]韩愈此诗寄兴深远,内蕴丰厚,甚至还具有一些杜诗的风韵。

永贞元年三四月间,韩愈结束了一年多的贬谪生涯,遇赦北上。

在彬州待命期间,他得到了一向交好的郴州刺史李伯康的盛情款待。

此时,他已不象初贬阳山时那般惶恐,当时在湖湘境内也是匆匆而过,现在,他有朋友款待,又有较为充裕的时间欣赏湖湘的山山水水,况且遇赦量移,罪已减轻,心境也大为不同。

在这种情形下,他在彬州写下了不少有名的诗作。

如其《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就是一首比较有名的诗歌: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赦书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皆除死。

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轲只得移荆蛮。

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

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有酒不饮奈明何?
在唐代,重京官轻外官的思想一直比较严重。

韩愈、张署同时遇赦,但朝廷并没有让他们马上回京城任职,而是量移到江陵任法曹参军,同行的张署情绪很低落,于是在这年中秋的夜晚,韩愈在船上以与张署对歌的方式,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古诗来给予安慰。

从“洞庭连天九疑高”到“天路幽险难追攀”都是写张署的抱怨心情,最后才写出诗人自己的看法。

诗中既有即将赴任江陵法曹参军的欣慰,然而自我宽解亦难掩不尽人意的失落愤激之情。

悲喜交加,跌宕起伏之情流泻于一唱三叹之中。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诗中正是借助于激扬的旋律传达出一种对于仕宦前途无可奈何安之苦命的心绪意态。

韩愈写给张署的诗歌很多,在其逗留湖湘期间留下的尤其多。

在郴州待命期间,他还作有《湘中酬张十一功曹》、《郴口又赠二首》等,如其《湘中酬张十一功曹》:
休垂绝徼千行泪,共泛清湘一叶舟。

今日岭猿兼越鸟,可怜同听不知愁。

一叶扁舟“共泛清湘”,橹声阵阵,更显得两个人的孤单,鸟儿空鸣,触动了友人张署的离愁别绪,在舟中垂泪不已,韩愈虽然也是泱泱登程,一腔不快,却不想让自己的朋友处于这种两人共悲戚的环境,于是便写下了此诗委婉相劝。

《郴口又赠二首》同样也是对张署的规劝,只看其中的一首,就知韩愈的用心良苦:
山作剑攒江写镜,扁舟斗转疾于飞。

回头笑向张公子,终日思归此日归。

在这首诗里,我们似乎又看到了韩愈悲去喜来的轻快神情,舒心的笑意。

人总要豁达乐观一些,何况这一次毕竟是遇赦量移,也远没有初贬阳山和后来再贬潮州那样伤心欲绝、哀怨至深。

韩愈真诚的希望自己的朋友张公子能舒展心情“终日思归此日归”,也希望用自己乐观的情绪感染张署,让张署早日从愁怨中解脱出来。

永贞元年九月上旬,韩愈抵达衡州,得到刺史邹儒立的热情款待,游览了合江亭,创作了《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尹》一诗,对合江亭的秀美景致作了细致的描绘,对自己的游历也感触良多。

随后,韩愈来到南岳衡山,他谒庙观,访禹碑,登衡岳,一边畅快淋漓的登高游览,一边兴致盎然地赋诗言志。

他的著名的《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就创作于此时: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

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

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
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昧无清风。

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
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

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廪腾掷堆祝融。

森然魄动下马拜,松柏一径趋灵宫。

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

升阶伛偻荐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庙令老人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

手持杯珓导我掷,云此最吉余难同。

窜逐蛮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长终。

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

夜投佛寺上高阁,星月掩映云朣胧。

猿鸣钟动不知曙,杲杲寒日生于东。

这是一首著名的七言古诗,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
2014年
云梦学刊106
. All Rights Reserved.
甚至被人推许为“七古中此为第一”[4],还被蘅塘退士选入《唐诗三百首》,流传甚广。

韩愈遇赦北归,离开郴州后继续北上,在秋雨淅沥的时节路过南岳衡山时,他顺便登山游览,并在山上的南岳祠留宿时创作了这首诗歌。

诗作对南岳峰奇险怪、雄伟壮观的景色作了形象的描绘,也抒发了自己饱受政敌压抑、打击的郁愤之情,浩然之气溢于言表。

诗中还饶有兴致的描写了在庙令老人的引导下抽签问卦的具体细节,那种虔诚地亲近道教的姿态居然是一生致力于排斥佛老、独尊儒教的韩愈所为,由此可见南岳道观之魅力。

同时,言辞中似乎也透出轻快的谐谑之意。

此诗不仅在游山玩水中寄情,抒发个人身世之感,而且还在景物描写中寓有深意,抒写自己在政治变动中的处境,确实称得上是一首融写景、叙事、抒情为一体的记游佳作。

离别衡岳之际,韩愈还写了《别盈上人》一诗:山僧爱山出无期,俗士牵俗来何时?
祝融峰下一回首,即是此生长别离。

诗中所别的“盈上人”,可能是韩愈在衡岳结识的僧人诫盈,即衡山中院大律师希操之弟子。

也有人说,这个盈上人可能就是《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中的那个善解人意的庙令老人。

在南岳衡山,韩愈与盈上人结下了深厚的情意,分别之际,充满着依依惜别之情。

永贞元年九月下旬,韩愈到达潭州。

在潭州,他受到杜侍御的接待,并游览了湘西两寺,创作了《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独宿有题一首因献杨常侍》一诗。

十月,北上到达洞庭。

十月的洞庭湖风急浪高,阴雨连绵,雇舟北上的韩愈不得不揽船鹿角以避风浪。

与衡山轻松惬意的游览形成了极大反差的是,在这茫茫水乡泽国,旅途已变得异常艰难。

他此时创作的《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一诗对此作了生动的刻画:
十月阴气盛,北风无时休。

苍茫洞庭岸,与子维双舟。

雾雨晦争泄,波涛怒相投。

犬鸡断四听,粮绝谁与谋?
相去不容步,险如碍山丘。

清谈可以饱,梦想接无由。

男女喧左右,饥啼但啾啾。

非怀北归兴,何用胜羁愁?
云外有白日,寒光自悠悠。

能令暂开霁,过是吾无求。

此诗是诗人在赶赴江陵的途中所写,反映了当时韩
愈在洞庭湖南岸遭遇暴风雨,阻隔数日,路绝粮断
时的情形。

诗中刻画天气、环境和心情极为形象逼
真,我们仿佛看到了韩愈那满面的愁容,沉重的叹
息,真切感受到了其旅途的苦不堪言。

“非怀北归
兴,何用胜羁愁。

”就是北归之兴也难以抵挡这刻骨
铭心的羁旅之愁。

经历了一场凄风苦雨的遭遇之后,韩愈终于历
尽艰难到达湘北门户岳州。

在这里,他受到了好友
窦庠的热情接待。

韩愈与窦氏兄弟五人皆有交情,
与窦牟、窦庠交往更密。

在岳州,韩愈创作了五言长
诗《岳阳楼别窦司直》。

该诗前半部分铺写洞庭景
色,再现出洞庭湖风涛激荡与水波不兴两幅截然不
同的画面:“阳施见夸丽,阴闭感凄怆。

朝过宜春口,
极北缺堤障。

夜缆巴陵洲,丛芮才可傍。

星河尽涵
泳,俯仰迷下上。

”表现了洞庭湖的壮阔之美和阴柔
之美。

诗的后半部分叙写坎坷人生,感伤身世,以寄
友人。

全诗以长篇巨制穷极笔力大肆铺排,造语新
奇,用韵险仄,凸现了韩诗怪险新奇的特点。

韩愈告
别岳州,过荆江口,奔赴任职的目的地,使其湖湘之
旅也划上了句号。

三、湖湘之旅对韩愈诗歌创作的影响
在韩愈的一生中,多次的湖湘之旅应该给他留
下了深刻的记忆,特别是他盛年时期的一次南贬遭
遇及其湖湘之旅,给予了他更为丰富的人生体验。

湖湘地区风景优美,文化内涵异常丰富,南岳衡山、
秀丽湘水、浩瀚洞庭、巍峨岳阳楼、武陵桃花源……
湖湘大地的奇山异水和众多的历史文化传说深深
地吸引着负罪南贬的韩愈,他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畅快抒写自己心中不平的情怀,在湖湘期间他情思
奔涌、诗情澎湃,创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篇章。

他在
湖湘所作的《答张十一功曹》、《八月十五夜赠张功
曹》、《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成为其酬赠诗中的
代表,其同时创作的《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岳阳楼别窦司直》则成为了其写景抒情诗中的代表作。

湖湘之旅因处贬谪期间,韩愈无具体公务缠
身,这使得韩愈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诗歌创作,在
大量创作实践的同时,他对文学本质的认识也更为
深刻,诗歌理论修养更为成熟。

永贞元年冬天,他应
湖南、江陵两府从事之请,为湖南观察使杨凭、荆南
节度使裴均等唱和写了《荆潭唱和诗序》,提出了精
辟而又精彩的诗歌主张:“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
戴金波:韩愈湖湘贬谪诗略论
第3期107 . All Rights Reserved.
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

是故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至若王公贵人,气满志得,非性能而好之,则不暇以为。

”这不正是他自身创作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吗?他的这些真知灼见,对后世诗文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此外,韩愈诗歌险怪风格的形成虽然与他本人的个性追求有关,但是与其湖湘之旅的薰染、经历也应该有较大的关系。

湖湘山水诡怪湖湘风情特异给予了韩愈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感悟,仕途偃蹇、心理失衡的韩愈,在贬谪途中,面对奇异的湖湘山水,心里的怨愤逐渐化解,创作的欲望十分强烈,其深重的沧桑感和浓郁的诗文兴致一次又一次被
激发,这也使得其在湖湘之旅中所创作的诗歌大多感悟真挚,纵恣豪放,成为了韩诗中最为光彩夺目的一部分,也成为了唐代文学大观园中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

参考文献:
[1]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A].屈守元等.韩愈全集校注[C].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
[2]屈原.渔父[A].朱熹.楚辞集注[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3]王夫之.唐诗选评[A].船山全书[C].长沙:岳麓书社,1996.[4]程学恂.韩诗臆说[M].北平:商务印书馆,1934.
[责任编辑余三定;责任校对鲁涛]
ON HAN YU'S RELEGATED POEMS OF HUNAN
DAI Jin-bo
(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Yueyang 414000,China)
Abstract :Han Yu had been to Hunan for times.His first relegated poems on Yangshan and Jiangling is a special experience among
all his tours in Hunan.He created more than 30poems during that period of time,in which he described the depicting scenery of
Hunan,expressed his resentful anger and exposed political darkness of Mid-Tang dynasty,and some of them became great pieces of
Han Yu's poem.
Key words :Han Yu;Hunan Scenery;relegated poems
2014年
云梦学刊更正启事
本刊2014年第3期第80页“图1”的图片应为
特此更正,并向作者致歉。

本刊编辑部

1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