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苄合成实验报告(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篇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氯化苄的合成方法;
2. 熟悉实验操作流程,提高实验技能;
3. 学习有机化学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
氯化苄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可用苯与氯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氯化反应得到。

反应式如下:
C6H6 + Cl2 → C6H5Cl + HCl
本实验采用苯与氯气在铁粉催化下进行氯化反应,生成氯化苄。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1. 仪器:反应瓶、铁粉、氯气钢瓶、分液漏斗、冷凝管、烧杯、玻璃棒、滴定管、水浴锅等。

2. 试剂:苯(A.R.)、氯气(A.R.)、无水硫酸钠、铁粉(A.R.)。

四、实验步骤
1. 准备反应瓶,加入10mL苯;
2. 在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铁粉,打开氯气钢瓶,调节氯气流量为每分钟2L;
3. 将氯气缓缓通入反应瓶中,观察反应情况,直至氯气颜色变为无色;
4. 关闭氯气钢瓶,将反应瓶置于水浴锅中加热至50℃;
5. 继续通入氯气,反应时间为30分钟;
6. 关闭氯气钢瓶,取出反应瓶,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钠,静置;
7. 分液,取下层液体,用滴定管测定氯离子含量;
8. 计算氯化苄的产率。

五、实验数据处理
1. 氯化苄产率计算:
氯化苄产率 = (实际产率 / 理论产率) × 100%
2. 氯离子含量测定:
采用硝酸银滴定法测定氯离子含量。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1. 氯化苄产率:实验测得氯化苄产率为70%。

2. 氯离子含量:实验测得氯离子含量为0.6mol/L。

分析:实验中氯化苄产率较高,说明反应条件适宜,实验操作规范。

氯离子含量符合要求,说明反应过程中氯气与苯的反应较为充分。

七、实验讨论
1. 实验过程中,氯气流量不宜过大,以免产生大量副产物;
2. 加热过程中,应控制水浴温度,避免反应过快;
3. 氯化苄的分离纯化可通过蒸馏方法实现;
4.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佩戴防护用品。

八、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成功合成了氯化苄,掌握了氯化苄的合成方法。

通过实验,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学会了有机化学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实验结果符合预期,为今后的有机合成实验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第2篇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氯化苄的合成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 了解氯化苄的性质及其应用。

二、实验原理
氯化苄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香料等行业。

氯化苄的合成方法有多种,其中以苯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苄的方法最为常用。

反应方程式如下:
C6H6 + Cl2 → C6H5Cl + HCl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1. 仪器:圆底烧瓶、冷凝管、回流装置、温度计、烧杯、滴液漏斗、酒精灯、铁
架台、乳胶管等。

2. 试剂:苯(A.R.)、氯气(A.R.)、四氯化碳(A.R.)、无水硫酸钠(A.R.)、氢氧化钠溶液(A.R.)、水等。

四、实验步骤
1. 准备反应装置:将圆底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插入冷凝管,连接回流装置,确
保冷凝管底部与烧瓶底部距离适中。

2. 氯化反应:在烧瓶中加入苯和氯气,控制反应温度在50-60℃之间,保持反应
时间2小时。

3. 冷却、分离:反应结束后,关闭酒精灯,待烧瓶冷却至室温,取出反应液。

4. 提纯:将反应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分层。

取下层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5. 中和:向有机层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pH值为7。

6. 沉淀:静置,使固体沉淀,取上层清液。

7. 蒸馏:将清液转移至圆底烧瓶中,蒸馏,收集182-184℃的馏分。

8. 收集、称量:收集蒸馏出的氯化苄,称量,计算产率。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
1. 反应物:苯 10.0g,氯气 0.2mol。

2. 产物:氯化苄 6.0g,产率 60%。

六、实验讨论与分析
1. 反应条件对产率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反应温度在50-60℃之间,反应
时间2小时,有利于提高产率。

2. 氯化苄的性质:氯化苄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能与有机
溶剂混溶。

3. 氯化苄的应用:氯化苄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香料等行业,如合成阿司匹林、维生素等。

七、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氯化苄,掌握了氯化苄的合成原理和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氯化苄的产率较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第3篇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并掌握氯化苄的合成方法。

2. 了解有机合成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

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
氯化苄(C6H5CH2Cl)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农药、医药、香
料等行业。

本实验采用苯与氯甲烷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氯化反应,合成氯化苄。

反应方程式如下:
C6H6 + CH3Cl → C6H5CH2Cl + HCl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
1. 器材:反应瓶、冷凝管、滴液漏斗、锥形瓶、酒精灯、烧杯、试管、石棉网、
滤纸、干燥管等。

2. 试剂:苯(分析纯)、氯甲烷(分析纯)、无水氯化钙、铁粉、硫酸等。

四、实验步骤
1. 准备反应瓶:将反应瓶洗净、干燥,放入适量的铁粉作为催化剂。

2. 添加苯:通过滴液漏斗向反应瓶中加入适量的苯,搅拌均匀。

3. 添加氯甲烷:继续通过滴液漏斗向反应瓶中加入氯甲烷,边加边搅拌,使反应充分进行。

4. 反应:将反应瓶置于酒精灯上加热,控制温度在50-60℃之间,保持反应1小时。

5. 冷却:将反应瓶取出,放入冷水中冷却至室温。

6. 分离:将反应液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分离出上层有机层。

7. 干燥:将有机层倒入干燥管中,加入适量的无水氯化钙干燥。

8. 过滤:将干燥后的有机层过滤,得到氯化苄。

9. 收集:将氯化苄收集在锥形瓶中,用硫酸进行洗涤,除去杂质。

10. 蒸馏:将洗涤后的氯化苄进行蒸馏,收集馏分,得到纯净的氯化苄。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 反应产物的颜色:氯化苄为无色透明液体,与预期结果一致。

2. 反应产物的沸点:氯化苄的沸点为137-139℃,与文献值相符。

3. 反应产物的纯度:通过气相色谱分析,氯化苄的纯度为95%以上,符合实验要求。

六、实验讨论
1. 反应条件对产率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产率有较大影响。

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可以提高氯化苄的产率。

2. 反应机理:苯与氯甲烷在铁粉催化下发生氯化反应,生成氯化苄和氯化氢。

反应机理如下:
C6H6 + CH3Cl → C6H5CH2Cl + HCl
3. 催化剂的选择:铁粉在实验中起到催化作用,提高了反应速率。

其他催化剂如铜、钴等也可用于本实验。

七、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成功合成了氯化苄,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掌握了氯化苄的合成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有机合成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实验结果也表明,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可以提高氯化苄的产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