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应用ELISA法筛查梅毒抗体的探讨

合集下载

ELISA和TRUST法在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ELISA和TRUST法在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ELISA和TRUST法在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姚家奎1顾蓉2冯霞2王华明2卢秋香31(南京医科大学在读研究生)2(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检验科)3(安徽省蚌埠医学院实习生)【摘要】目的探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r.LIS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mJsr)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应用TRUST、ELISA法分别检测2862例患者血清;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的43例患者与ELLSA、TRUST结果进行了对比观察。

结果ELISA法检出率为1.6l%(46/2862);TRusr法检出率为1.1l%(32/2862),两者之间的总符合率为99.13%(2840/286Z);ELISA法假阳性、假阴性率分别为0.06%(1/17)、7.69%(22/26);TRUST法假阳性、假阴性率分别为29.41%(5/17)、57.69%(15/26)。

结论在输血前、疑似梅毒血清学检查中两者联合检测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关键词】梅毒抗体ELISATRUST四PAStudyoftheValueofTRUSTandELISAmethodsinthedetectionoftreponemardiaumYao,lial面,GuRong,17engXia,Wangltuanfing,LuQi岫妇嘴【Al删】侧柏TodiscussthevalueofTRUSrandEIJSAinanti—TPMethodsTRUSTandTP—ELISA,'wereusedtodetecttheserumspecimensfrom2816patients;TPPAmethod懈usedtodetecttheflenlmspeeimemfrom43patients.Then’脚AmethodwasemployedtoconfirmtheresultsofELISAandTRUSt.1l_mltsllaerateofEIJSAw鹕1.61%(46/2862)andTherateofTRUSTW1]kci1.1l%(32/2862),ThetotalcoincidentalratebetweenELISAandTRUSTwas99.13%(2840/2862);ThefalsepositiveandfalsenegativeofELISAwere0.06%(1/17)and7.69%(2/26);Thefalsel瞄itiveandfalsenegativeofTRUSTWel'e29.41%(5/17)and57.69%(15/26).ConclusionItissuggestedthattheapproachofTRUSTandELISAshouldjoinuptotesttheanti—TPinordertohaveimportantclinicalvaluebeforebloodtransfusionordetectingborderlinecase.【Keywords]TreponemapanidumantibodyELkSATRUSTTPPA梅毒(Syphilis)是由苍白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在我国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ELISA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率与年龄相关性探究

ELISA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率与年龄相关性探究

ELISA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率与年龄相关性探究梅毒是一种通过性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由梅毒螺旋体引起。

梅毒可以影响人体的多个器官和系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可以用于检测梅毒抗体。

ELISA检测梅毒抗体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

本文旨在探究梅毒抗体假阳性率与年龄相关性,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一、梅毒抗体检测方法ELISA是一种常用的免疫测定方法,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梅毒抗体来判断是否感染了梅毒。

ELISA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结果可靠、操作简单等优点,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ELISA检测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可能会导致误诊误治,因此需要深入探究其假阳性率的影响因素。

二、梅毒抗体假阳性率与年龄相关性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患者年龄可能会影响梅毒抗体假阳性率。

具体来说,一些研究发现,年龄较大的患者在接受ELISA检测时更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

这可能与老年人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抗体水平变化等因素有关。

年龄可能是影响梅毒抗体假阳性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临床意义梅毒抗体假阳性结果可能会对患者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增加医疗资源的浪费。

深入研究梅毒抗体假阳性率与年龄的相关性,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梅毒感染状况,避免因误诊误治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还可以为改进梅毒抗体检测方法提供参考,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未来展望梅毒抗体假阳性率与年龄相关性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对于提高梅毒抗体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我们将继续开展相关研究,力求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利用ELISA检测梅毒结果分析

利用ELISA检测梅毒结果分析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的苍白亚种即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 TP)所引起的一种古老的性传播疾病,我国20世纪60年代已基本消灭,80年代起又死灰复燃,且呈逐年增多之势[1]。

选择简单、快速、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诊断方法,对尽早诊断梅毒、控制传染源具有重要意义。

对梅毒的检测,相关实验室现在仍以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实验(RPR、TRUST)为主,只有部分实验室开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

本研究用ELISA和明胶凝集法诊断试剂(TPPA)对400份标本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共400份血浆标本,全部为性病门诊的就诊者。

1.2 试剂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法诊断试剂盒,北京万泰公司。

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凝集法诊断试剂(TPPA),日本富士生物株式会社生产。

上述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1.3 主要仪器酶标仪,Stat Fax2100、洗板机,Stat Fax2600美国倍肯公司。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配对计数资料的χ2检验。

2 结果经ELISA检测,400份血清标本中,有96份为阳性;用TPPA试剂检测,阳性标本92份,弱阳性标本6份,将弱阳性计为阳性结果,共有98份阳性标本,结果见表1。

表1 400份标本ELISA和TBPA检测结果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相比较,经统计学处理,χ2=0.25,P>0.05,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若以TPPA作为确认结果,400份标本中阳性98份,阴性302份。

其中ELISA无假阳性,假阴性2份;梅毒 ELISA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8.0%(96/98)和100%(302/302)。

3 讨论用于梅毒检测的ELISA试剂盒现已非常普遍,我们的研究表明,ELISA与TPPA有较高的重复性。

在总共400份标本中,以TPPA结果为参照,ELISA有2份假阴性,即只有2份漏检。

梅毒 ELISA的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

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检验价值分析

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检验价值分析

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检验价值分析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通常表现为多种症状,包括生殖器溃疡、皮疹和全身淋巴结肿大等。

梅毒螺旋体是一种能在宿主体内引起慢性感染的细菌,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包括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损害。

早期的梅毒诊断对于预防并控制这种传染病至关重要。

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可以用于检测体液中的特定抗体或抗原,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在梅毒的诊断中,ELISA法已经被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检验价值。

本文将对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检验价值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ELISA法的原理及应用ELISA法是一种基于酶和抗原抗体反应的免疫学检测方法。

其原理是将待测样品(如血清、尿液等)中的特定抗体或抗原与被固定在固相载体(如微孔板)上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再加入酶标记的二抗或底物底物,通过颜色反应来定量测定待测物的浓度。

在梅毒螺旋体感染的诊断中,ELISA法通常用于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梅毒抗体。

梅毒抗体可分为早期抗体(IgM类)和慢性抗体(IgG类),ELISA法可以同时检测两类抗体,从而实现对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和病程监测。

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多种梅毒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临床医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试剂盒进行检测。

1. 高灵敏度和特异性ELISA法在检测梅毒抗体时具有高度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研究表明,ELISA法对于梅毒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够在患者出现临床症状之前及时发现感染。

ELISA法能够准确区分梅毒螺旋体感染与其他类似症状的性传播疾病,如淋病和非梅毒性溃疡等,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2. 提供客观的实验室诊断依据3. 便捷、快速、高通量ELISA法具有操作简便、高效快速、适用于多个样本同时检测等特点,有利于临床医生进行大规模筛查和规范化管理。

临床上,ELISA法可用于早期筛查感染患者,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监测,并且具备批量检测的能力,适合于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和预防控制工作。

输血前应用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临床研究

输血前应用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临床研究

1Nig o Ce ta B o d a k, n b 3 0 0, ia; De at n L b rtr , L n s i . n b nrl lo B n Ni g o 4 Ch n 2. p rme t a oaoy 1 5 o g a Ho ptl f Zh n a , n b s ia o e h iNi g o
lce , ea piaino L S od tc T e o e al u nio y( P A )p s i ,0c sso ep s i aew s etd t p l t f IA t eet rp n map ld m a t d T - b oiv 5 ae f h oiv rt a h c o E i b te t te
map l d m l ia au . eh d mp rt ea ay i ft e t s dt ee tT e o e ald m n io yp st e al u ci c l le M t o sCo aai n lsso i n v v wo tssu e od tc r p n map liu a t d o i v b i
(957 0 . s od tcinmeh d ie inf a t X= . 3, 4 / 9 ) Mis w eet to s f rs icnl 06 P>00 ) 7 - er odgo p E IA w sue o t o d f g i y( 4 .5. 0 ya- l ru , L S a sdt
0 8 4 .T e a p i a i n o PP d t c i n o r p n ma p li u a t o is i 9 c s s t o i v a e wa . 4 % .6 % h p l to fT A e e to f T e o e a l m n i d e n 4 a e . c d b he p st e r t s 0 8 6 i

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检验价值分析

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检验价值分析

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检验价值分析【摘要】梅毒是一种性传播疾病,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其诊断存在一定困难性。

本文通过对ELISA法在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检验价值进行分析,发现ELISA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梅毒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ELISA法在临床实践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未来可以进一步完善ELISA法在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应用,以提高梅毒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ELISA 法在梅毒螺旋体感染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检验价值,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诊断工具。

【关键词】关键词:梅毒螺旋体感染、ELISA法、临床检验、敏感性、特异性、优势、局限性、临床实践、诊断价值、早期诊断、治疗指导、完善应用。

1. 引言1.1 梅毒螺旋体感染的临床诊断困难性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化,包括梅毒性溃疡、皮疹、淋巴结肿大等,但这些症状与其他传染性疾病相似,使得梅毒的临床诊断非常困难。

梅毒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或误诊,从而延误治疗时机,导致疾病进展并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传统的梅毒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测,如血液培养和暗视野镜检查,然而这些方法存在局限性,诊断结果不够准确。

需要一种更灵敏、特异且可靠的检测方法来帮助医生及时准确地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

1.2 ELISA法的原理及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ELISA法,全称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是利用酶与抗原或抗体结合的特性,通过酶的催化作用产生颜色反应来检测特定抗体或抗原的一种免疫学检测方法。

ELISA法在临床检验中广泛应用于各种传染病、肿瘤、自身免疫等疾病的诊断。

其原理简单、灵敏度高、准确性强,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优点使其成为临床检验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在梅毒螺旋体感染的诊断中,ELISA法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梅毒是一种性传播疾病,病原体为梅毒螺旋体,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容易被误诊。

ELISA法与TRUST法、胶体金法检测梅毒抗体的临床应用和方法学评价

ELISA法与TRUST法、胶体金法检测梅毒抗体的临床应用和方法学评价
f C 对梅毒(y hl) 断的临床 应用 和价值。方法 GIA) S p is i诊 T US 、 R T 胶体金 法、 LS E IA诊 断梅毒 的敏感 度分别为 6 .%、49 9 . , 46 9 . %、 8 % 特异 度分别为 9 . 9 . 10 7 75 88 0 %; %、 %、 T US 法 与 T P R T P A法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 尸<O0 , 65 )而E IA、 体金法与 T P .1 =1.3, L S 胶 P A法差异无 统计
【 中图分类号】 R 4 . 46 2 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65(0o 2 5_0 03 30 1) 一O7-3 2 2
Cl ia i z to n eho o o ia  ̄u f n o i c Utl a i n a d M t d l g c l n i i Ev a o f i ELI A. S TRUS a d GI T n CA r t e d t ci n o n i o is f e e t fa tb d e o h o
a n sso y h l . e h d E c ftr e s r l g c l e t cu i g EL S T g o i fs p i s M t o s i a h o e e o o i a ssi l dn I A, RUS a d GI h t n T n CA s e l y d t wa mp o e o d t c es mp e n 2 0 c s sfo o t a in si e mao o y a d p e p r t ep te t. h e u t r o f m e ee t h a l si 4 a e r m up t t d r t l g n r o e a i ain s T er s l we e c n r d t e n v s i

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检验价值分析

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检验价值分析

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检验价值分析1. 引言1.1 梅毒螺旋体感染疾病背景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

梅毒螺旋体是一种螺旋状细菌,可以侵入人体黏膜或破损皮肤,引起感染。

梅毒的传播速度很快,且容易在人群中蔓延,给社会卫生带来严重威胁。

梅毒的临床表现多样化,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包括梅毒性溃疡、梅毒性淋巴结炎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梅毒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梅毒性脑膜炎、梅毒性心脏病等,甚至危及生命。

1.2 ELISA法在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应用ELISA法在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其对病原体蛋白质的高度特异性识别能力。

通过将患者血清样本与梅毒螺旋体的特定蛋白质进行反应,ELISA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患者体内的抗体水平,从而确定是否感染梅毒螺旋体。

ELISA法还可以用于追踪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抗体水平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疾病复发情况。

其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尤其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更是不可忽视。

ELISA法在梅毒螺旋体感染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有效的检测工具,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2000字】2. 正文2.1 ELISA法原理及检测方法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技术,用于检测体液中特定抗体或抗原的存在。

ELISA法的原理是利用固相(如微孔板)上特异性抗体与待检测物质结合,然后再用与被检测物质相关的酶标记抗体结合,并通过酶底物的反应来定量检测目标物质的含量。

ELISA法的检测方法主要分为间接法、夹心法、竞争法和直接法等几种。

不同的方法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优点。

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ELISA法的优势在于其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准确检测出体内的螺旋体抗体,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ELISA法还可以通过自动化和高通量检测系统来提高效率,适用于大规模筛查和临床诊断。

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检验效果及准确度探讨

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检验效果及准确度探讨

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检验效果及准确度探讨我们需要了解ELISA法在梅毒螺旋体感染的临床检验效果。

ELISA法全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用于检测抗体或抗原的常见实验室方法。

在梅毒检测中,ELISA法常用于检测梅毒螺旋体的抗体,帮助医生进行梅毒的诊断。

ELISA法的检测结果快速、准确,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

ELISA法对于多种不同类型的梅毒螺旋体抗体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以有效地检测出患者体内的抗体水平。

ELISA法在梅毒螺旋体感染的临床检验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我们来探讨ELISA法在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准确度。

准确度是指检测方法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受检测物的含量或存在情况,是评价检测方法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于梅毒的诊断,准确度尤为重要。

研究表明,ELISA法在梅毒螺旋体感染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其特异性和灵敏度都较高,能够有效地避免假阴性和假阳性的情况发生。

ELISA法的结果稳定可靠,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能够保证患者的诊断结果准确无误。

ELISA法在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准确度方面表现出色,对于梅毒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检验效果和较高的准确度。

通过对患者体内的抗体水平进行测定,ELISA法能够有效地帮助医生进行梅毒的诊断,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

ELISA法的准确度高,能够避免因为检测结果不准确而导致的误诊误治情况发生。

ELISA法在梅毒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梅毒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为梅毒的预防和控制做出贡献。

输血前应用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临床研究

输血前应用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临床研究

输血前应用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输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1年1月我院住院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5 790例作为观察对象,应用ELISA试剂盒、TPPA试剂盒进行ELISA和TPPA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

结果 5 790例入选观察对象中,应用ELIS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阳性50例,阳性率为0.864%;而应用TPPA法检测的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49例,阳性率为0.846%(49/5 790)。

两种检测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3,P >0.05)。

≥70岁组的应用ELISA法检测的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7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70-year-old group,ELISA was used to detect Treponema pallidum antibody positiv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70-year-old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ransfusion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detection of Treponema pallidum antibody with better clinical value,with litt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PPA,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Gelatin particle agglutination test;Treponema pallidum antibodies目前国内最常用的梅毒的血清学检查主要为TRUST、ELlSA、TPPA等[1]。

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检验作用分析

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检验作用分析

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检验作用分析摘要目的分析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检验效果。

方法80例疑似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所有患者均分别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以及甲基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阳性诊断正确率。

结果80例疑似患者经TRUST法检测后,敏感性为84.91%(45/53),特异性为44.44%(12/27),阳性诊断正确率为75.00%(45/60);80例疑似患者经ELISA法检测后,敏感性为96.67%(58/60),特异性为60.00%(12/20),阳性诊断正确率为96.67%(58/60),两种检测方法阳性诊断正确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5820,P<0.05)。

结论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在临床中选择ELISA方法进行诊断,效果显著,可为临床检验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法;梅毒螺旋体感染;临床检验梅毒是因为梅毒螺旋体感染引发,对病原体进行检测是诊断梅毒的主要手段。

临床中通常选择TRUST对血清梅毒螺旋体自身的表达予以检測,此方法并无显著的特异性,并且会出现假阳性结果[1,2]。

所以,怎样提升梅毒患者的诊断正确率是临床中主要关注的课题。

ELISA为新型诊断手段,此方法在操作中较为简单,并且具有良好的自动化程度[3-5]。

本研究分析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检验效果,现将研究过程以及结果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于2015年2月~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疑似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0例,女30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22岁,平均年龄(40.6±6.8)岁。

经临床确定患者为60例,其中20例患者为Ⅰ期,25例患者为Ⅱ期,15例患者为Ⅲ期。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①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此次研究。

②排除标准[3]:排除恶性肿瘤患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代谢系统疾病患者、心脏病以及肝脏病患者、无良好依从性患者、精神类疾病患者。

TP—ELISA与RPR检测在梅毒筛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TP—ELISA与RPR检测在梅毒筛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TP—ELISA与RPR检测在梅毒筛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目的:探讨TP-ELISA与RPR检测在梅毒筛查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间来我站进行孕前优生检查的2528对育龄夫妇5056例血清,分别采用TP-ELISA与RPR检测来筛查梅毒,对于TP-ELISA与RPR筛查出的阳性标本再给予TPPA法进行复查,比较TP-ELISA与RPR法梅毒筛查效果。

结果:TP-ELISA法检测的梅毒阳性率为1.3%(67/5056),RPR法检测的梅毒阳性率为0.8%(40/5056),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TPPA复检中,TP-ELISA 法符合率为82.1%(55/67),RPR法符合率为55.0%(22/4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结论:在梅毒筛查中,TP-ELISA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准确率要高于RPR法,值得推广。

标签:TP-ELISA;RPR梅毒筛查;效果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传播疾病,人体一旦感染梅毒可引起多种复杂的免疫反应和临床症状,增大了诊断和治疗的难度[1]。

妇女感染梅毒会导致严重的危害,易造成不孕、流产、早产、死胎、胎儿畸形、先天性梅毒儿。

男性感染梅毒可诱发女方宫内感染或由精子直接带入受精卵而影响胎儿,造成流产、死胎、胎儿先天性梅毒等。

因此临床中对于梅毒的早期诊断,孕前优生检查尤为必要,选择特异性高、敏感性强的梅毒检测方法有利于提高梅毒检测率[2]。

本研究旨在探讨TP-ELISA与RPR检测在梅毒筛查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间来我站进行孕前优生检测的2528对育龄夫妇(5056例血清),其中男、女各2528例,年龄21-44岁,平均年龄(28.4±5.2)岁。

所有对象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并同意。

1.2 方法1.2.1 检测试剂TP-ELISA与RPR试剂均由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TPPA试剂由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生产。

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检验价值

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检验价值

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检验价值2.烟台毓璜顶医院山东烟台264000摘要:目的:探讨ELISA法应用于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的价值。

方法:纳入2020年9月~2022年9月期间的400例疑似梅毒螺旋体感染者,采集静脉血,分别采用ELISA法及TPPA法检验,将TPPA法的检验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ELISA法对梅毒螺旋体感染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

结果:ELISA法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的敏感度为92.62%,特异度为87.77%,准确度为89.25%。

结论:ELISA法诊断梅毒螺旋体具有准确、快速的优势,是大批量标本的重要筛查方法。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可造成患者罹患梅毒,该病作为性传播疾病,可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染及母婴垂直传播等多种途径传播,其特点在于对患者造成的危害性较大且具有较强的传染性[1]。

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后,人体在一系列血清免疫反应变化下产生抗心磷脂抗体和抗密螺旋体,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基于前者进行检测,存在一定假阳性的风险[2-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使用梅毒螺旋体的基因工程抗原,应用于梅毒螺旋体感染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因此在检验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

本次研究主要探讨ELISA法应用于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的价值,为实践工作提供一定参考,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20年9月~2022年9月期间的400例疑似梅毒螺旋体感染者,其年龄为3~65岁、平均(43.3512.28)岁。

最终确诊梅毒螺旋体感染122例,其中一期、二期、三期分别35例、51例、14例。

1.2 方法ELISA试剂盒来源于广州中山生物公司,所使用到的仪器包括全自动酶标仪、洗板机、振荡器及水浴箱,采用双抗原夹心法,操作时根据说明书操作,根据试剂盒所提供的标准来对结果进行判定,在2d内完成对标本的复检。

梅毒螺旋体感染诊断中ELISA法的临床检验价值研究

梅毒螺旋体感染诊断中ELISA法的临床检验价值研究

梅毒螺旋体感染诊断中ELISA法的临床检验价值研究摘要】目的:探究ELISA法在梅毒螺旋体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检验价值。

方法:选取绍兴市中心医院医共体杨汛桥分院二零一七年一月至二零一九年二月收治的50例疑似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甲基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测定其特异性和敏感性,比较两种检验方法阳性的诊断正确率。

结果:50例疑似患者进行ELISA检测之后,检测为阳性的有76%(38/50),假阳性为6%(3/50),假阴性为4%(2/50),阴性为14%(7/50),敏感性为95%(38/40),特异性为70%(7/10),阳性诊断正确率为92.6%(38/41);50例疑似患者进行TRUST检测之后,检测为阳性的有54%(27/50),假阳性的为16%(8/50),阴性的为18%(9/50),假阴性为12%(6/50),敏感性为81%(27/33),特异性为52.9%(9/17),阳性诊断正确率为77.1%(27/35),两组检验方式阳性诊断率有着明显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梅毒螺旋体感染诊断中,采用ELISA法进行诊断,有着更为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感染;ELISA法;临床检验;价值研究梅毒螺旋体感染会引发梅毒,而梅毒有着传染性强、危害性高的特征,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都有着极大的影响[1]。

通常情况下,对梅毒螺旋体感染检查最常用的方法是TRUST等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检测,不过这种方法特异性比较差,诊断起来也比较困难[2]。

本文就梅毒螺旋体感染诊断中应用ELISA法的临床检验价值做出相关研究,其结果如下。

1.所有资料与方法1.1患者资料选取绍兴市中心医院医共体杨汛桥分院二零一八年一月至二零一九年二月收治的50例疑似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男女比例为29/21,最小年龄为二十二岁,最大年龄为五十九岁,平均年龄(40.25±5.57)岁,,经过临床确诊的患者有40例,其中一期的患者有二十二例,二期的患者有十五例,三期的患者有三例。

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检验作用分析

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检验作用分析

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检验作用分析摘要:目的:探讨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检验作用。

方法:将2013年1月~2017年8月疑似梅毒螺旋体感染的4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采用甲基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检测,分析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检验价值。

结果:TRUST 检测后敏感性为91.18%,特异性为63.64%,,检出率为81.58%;ELISA检测后敏感性为93.33%,特异性为66.67%,,检出率为97.73%,TRUST检测法和ELISA检测法组间数据对比(P<0.05)。

结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梅毒螺旋体感染进行检测,准确性更高。

关键词: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法;螺旋体感染梅毒主要是由苍白螺旋体引发的系统性传播疾病,其传染途径主要有性传染(后天性梅毒)和母婴传播(先天性梅毒)。

近几年来,我国的梅毒发病几率逐渐增高,现已成为临床报告病例中最多的性病,临床诊断中通常是采用TRUST进行检测,但是检查结果的特异性不是很高,有时候还会出现假阳性结果,影响了诊断的准确性。

为此,本次研究主要分析ELISA 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检验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45例疑似梅毒螺旋体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21~58岁,平均年龄(43.5±2.4)岁,Ⅰ期14例(31.11%)、Ⅱ期22例(48.89%)、Ⅲ期9例(20.00%)。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45例患者经我院相关诊断均符合我院对于梅毒螺旋体感染的相关诊断标准;②患者前期标准未硬下疳、阴道或阴茎周围出现斑块、股沟淋巴结肿大;③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①患有遗传性血液疾病和心脏病的患者;②内分泌和代谢系统出现障碍的患者;③患有严重心、肝、肾等器官器质性疾病的患者;④拒绝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

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检验效果探析

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检验效果探析

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检验效果探析【摘要】目的:探讨ELL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得到临床检验效果。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9年6月到2021年6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疑似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先后对所有患者采用ELLSA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和TURST检查(甲基胺红不加热血清实验),将病理学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ELLSA法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性。

结果:分别经过诊断后,从诊断准确率方面比较,ELLSA法高于TURST法,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灵敏度方面比较,ELLSA法高于TURST法,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特异性方面比较,ELLSA法高于TURST法,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梅毒螺旋体感染的临床诊断中采用ELLSA法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为进一步制定治疗计划提供可靠的支撑依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字】用ELLSA法;梅毒螺旋体感染;临床检验;效果探析前言梅毒螺旋体是梅毒的病原体,因其透明,不易着色,故又称苍白螺旋体[1]。

梅毒是一种在临床上广泛流行的性病,且只感染人类[2]。

在临床上根据梅毒的感染方式不同可将其分为分获得性梅毒与胎传梅毒,获得性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胎传梅毒由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从脐带血循环传给胎儿,可引起胎儿全身感染[3]。

感染梅毒的患者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头痛、低热、四肢酸困、斑疹以及树胶肿等症状,此种疾病传染性极强且对患者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需要及时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免病情严重时危及患者生命[4]。

针对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需要在早期对患者确诊并治疗,临床上常用TURST法进行检测,通过系统检查可确定血清梅毒螺旋体表达,其主要缺陷为假阳性率偏高,特异性较低。

因此,还需寻求更好的诊断方法,本文主要的目的为探讨啊ELL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检验效果,具体如下:1研究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6月到2021年6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疑似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

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检验效果及准确度探讨

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检验效果及准确度探讨

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检验效果及准确度探讨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它可以影响人体的多个系统,包括皮肤、黏膜、骨骼、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等。

梅毒的早期症状包括皮肤溃疡和淋巴结肿大,如果不及时治疗,梅毒可以发展成更严重的形式,甚至导致死亡。

对梅毒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梅毒诊断方法包括暗视野镜检查、梅毒螺旋体培养、直接荧光抗体技术(DFA)、多种抗体介导的血清学检测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等。

ELISA法因其操作简便、高效、准确度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梅毒的临床诊断。

本文将探讨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检验效果及准确度。

一、ELISA法原理及优势ELISA法是一种基于酶作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其原理是将待检样品中的抗原或抗体与标记有酶的二抗结合,形成特定的复合物,再通过酶的底物反应产生可定量检测的信号。

由于ELISA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特点,因此成为了临床上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

在梅毒的诊断中,ELISA法具有以下优势。

ELISA法可以检测血清中梅毒螺旋体的特异抗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梅毒螺旋体。

ELISA法对于大批量样品的检测效率高,能够满足临床的诊断需求。

ELISA法可以通过定量分析来评估抗体水平,有助于判断感染的程度和病情的发展。

ELISA法在梅毒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三、ELISA法在梅毒诊断中的准确度探讨虽然ELISA法在梅毒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良好的检验效果,但是其准确度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ELISA法对样本的质量和保存条件要求较高,如果样本质量不良或保存条件不当,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ELISA法可能受到交叉反应的影响,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ELISA法的结果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避免误诊误治。

在使用ELISA法进行梅毒诊断时,需要注意样本的采集、保存和检测操作规范,同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准确度。

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检验作用分析

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检验作用分析

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检验作用分析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它可以影响人体的多个系统,包括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

由于梅毒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所以对于早期诊断非常困难。

ELISA法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它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ELISA法在梅毒螺旋体感染的临床检验作用进行分析。

一、ELISA法原理及优势ELISA法全称为酶联免疫吸附法,它是一种通过观察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反应来检测特定物质的方法。

ELISA法主要包括直接ELISA和间接ELISA两种类型。

在梅毒螺旋体感染的诊断中,通常会使用梅毒螺旋体特异抗原和抗体进行检测。

它的优势在于操作简单、结果快速、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好。

ELISA法已经成为临床上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2.复发监测梅毒感染治疗后,一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复发情况。

ELISA法可以用来监测患者治疗后的血清样本中是否存在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从而判断患者是否已经彻底治愈或者出现了复发情况,为医生提供重要的临床参考依据。

3.治疗效果监测在梅毒感染的治疗过程中,ELISA法也可以用来监测患者的治疗效果。

通过连续监测患者血清中的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水平的变化,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提高治疗成功率。

3.预防梅毒的传播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预防梅毒传播的关键。

ELISA法可以帮助医生及早发现患者的感染情况,从而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阻断疾病的传播链,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

ELISA法在梅毒螺旋体感染的临床检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患者的感染情况、监测治疗效果,指导临床治疗,并为预防梅毒的传播提供重要的支持。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ELISA法在梅毒螺旋体感染的临床应用中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ELISA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率与年龄相关性探究

ELISA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率与年龄相关性探究

ELISA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率与年龄相关性探究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它可以感染人体的皮肤和黏膜,引起多种临床症状,包括溃疡、疹和恶心。

梅毒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疾病的传播和减少患者的并发症至关重要。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常用于检测梅毒抗体的方法,它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有研究表明ELISA检测梅毒抗体可能存在假阳性的问题,而且患者的年龄可能与假阳性率有关。

本文将探讨梅毒抗体假阳性率与年龄相关性的问题,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一、梅毒抗体检测方法ELISA是一种通过测定特定抗体与其对应抗原的结合情况来确定是否存在该抗体的检测方法。

在梅毒抗体检测中,常用的ELISA检测方法是利用梅毒螺旋体抗原与患者血清中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来进行检测。

如果患者血清中存在梅毒抗体,那么在ELISA试验中就会出现特定的颜色反应,可以通过测定颜色反应的强度来确定患者血清中抗体的浓度。

二、梅毒抗体假阳性率的问题尽管ELISA方法在梅毒抗体检测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是仍然存在假阳性的问题。

假阳性是指没有患病,但是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情况。

梅毒抗体假阳性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交叉反应、其他感染状态、免疫系统异常等。

特别是在一些特定人群中,梅毒抗体假阳性的风险可能会增加,其中年龄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一些研究表明,患者的年龄可能与梅毒抗体假阳性率有关。

在一项针对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梅毒抗体检测研究中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梅毒抗体假阳性率也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这一现象可能与患者的免疫系统状态、抗体水平和其他潜在的疾病状态有关。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进行梅毒抗体检测时,需要考虑到年龄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除了年龄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可能会影响梅毒抗体假阳性率。

个体的免疫状态、疾病史、药物使用等因素都可能对梅毒抗体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一些慢性疾病和免疫系统异常状态也可能导致梅毒抗体的异常产生,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S 20完 成 , 著 性 检 验 水 平 为 0 0 。 P S1 . 显 .5
2 结 果
梅 毒 一E IA属特异性梅毒螺旋 体抗原 血清试验 , LS 是将梅 毒 螺旋 体基 因重组抗 原 固相化在微 孔反 应板 上 , 用 H P标 利 R
2 1 64 . 5 8份标本梅 毒螺旋体 抗体检测 结果见 表 1 LS 。E IA法
1 材 料 与方 法
表 2 R R、 LS P E IA法 的 阳 性 结 果 与 T P 结 果 比 较 PA
11 试剂 : , 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法诊断试 剂( 双抗 原夹心 法) 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 术有 限公 司 , , 批号 20 0 1 梅 毒快 0 5 50; 速血浆反应素诊断试 剂( P , R R) 上海实业科华 生物技术有 限公 司, 批号 20 0 1 ; 毒 螺旋 体 抗 体凝 集 试 验诊 断试 剂 ( P 0 55 0 梅 T— P , A) 日本 富士瑞必欧珠式会社 , 号 V 5 3 1 批 N00 。

诊 疗 技 术

术 前 应 用 E IA法 筛 查 梅 毒 抗体 的 探讨 LS
马培 志 孙 长 义
( 河南省人 民 医院 , 郑州
【 摘要】 目的
400 ) 503
探讨手术前梅毒抗 体 筛查方 法的选择 。方法 比较 64 例 术前 患者梅毒 E IA 双抗原 夹心 ) 58 L ( S 法与
R R法 的检 测 结 果 , 与 T P 结果 相 对 照 。结 果 R R 法检 出 阳性 1 P 并 PA P 5例 , 出率 为 0 2 % , T P 符合 率 为 8 .% 检 .3 与 P A 00 (2 1 ) 漏检 率 为 7 . % ( 04 ) E IA法 检 出 阳性 4 1/ 5 , 14 3/ 2 , LS 6例 , 出 率为 0 7 % , T P 符合 率 为 9 . % ( 24 ) 漏检 检 ,0 与 P A 13 4 / 6 ,
查 的意义 已涵 盖 到对 不 安全 性 行 为 筛 查 的 范 围 , 得 引起 值 重视 。本 研究 的结 果表 明传统 的 R R法无 论 在敏感 性 及特 P 异性 方面 都大 大低 于 E IA方法 , 低 于 文献 的报 道 LS 也 。 究其 原 因主要 有两 点 , 先是 方法学 的 问题 , 首 由于 R R方法 P 对 感 染初 期 和 治 疗 后 的梅 毒 螺 旋 体 的 检 测 存 在 一 定 的盲 区 ; 次是 由于 参 与 检 测标 本 的人 群 构 成 所 致 。大 多 数 被 其 查 出抗 体 阳性 者均 属治疗 后 的既 往史 或 新 近 尚无 明 显症 状 的感染 , 这也 是造 成 R R法 检 出率 大 大低 于 E IA方 法 的 P LS
非特 异性 监 测 方 法 , 多非 梅 毒 性 疾 病 如 类 风 湿 性 关 节 炎 、 许 系统 表 1 R R E IA 的 阳 性 结 果 与 T P 结果 比较 ( ) P 、 LS PA 例
性红斑狼疮 、 免疫 性溶血性 贫血 、 核 、 自身 结 疟疾 、 风疹 、 传染性 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 均可呈现阳性。因此 , 采用 一个有别于 临床 诊断 、 适用于术前筛查 的梅毒0 0 4 ) ( / 2 。结论
血 的 常规 筛查 方 法 。
R R法无论在检 出能力及 阳性符合 率方面均劣于 E IA法,所 以宜采用 E IA法作为手术 前输 P LS LS
【 关键词 】 梅毒 螺旋体 ; 血浆反应素 ; 酶联免 疫; 凝集试验
梅 毒是 由梅 毒螺旋 体 (rpnn aiu 感染 引起 的性 t oem pldm) e l 病, 并可侵犯全身 各器官 , 可通过 血液 、 婴及 性 接触 传播 。 还 母 其发病率 目前在我国呈 明显上升趋 势。传统 的血清学检测多为
维普资讯
中原 医 刊 20 0 7年 l 第 3 O月 4卷 第 2 O期
C nrl lisMe i l o r a c.0 7 o 3 N .0 e t an aP dc u n l t2 0 ,V l 4, o2 aJ O

9 ・ 3
12 标 本 : 院 20 年 6月 至 l . 我 05 2月 住 院 手 术 患 者 标 本 共
64 5 8例 。 3 讨 论
梅毒 螺旋 体抗 体作 为一 种 性 病 的传 染 性 标 志 物 , 术 在 前输 血 安全筛 查 中的意 义 已远远 超 出其 自身 病原 体 筛查 的 范畴 。从 现代 医学 发 展 的角 度 出 发 , 毒 螺旋 体病 原 体 筛 梅
原 因。
13 方法 : . 所有操作严 格按 说明书进 行 , R R和 E IA法 , 用 P LS 分别平行做初 、 复检 , 阳性者用 T P P A试剂予 以复 核。所有 R R P 阴性 , E IA阳性标本均做 12 14 18稀释后 R R复检 。 但 LS : 、: 、: P TP P A试剂盒 , 目测判断结果 : 若粒子成纽扣状聚集 , 呈现外
周 边 缘均 匀 且 平 滑 的 圆形 , 阴 性 (一) 若 粒 子 形 成 小 环 状 , 为 ; 呈
现出外周边缘均匀平滑的圆形 , 为可疑阳性 (±) 若粒子环 明显 ; 变大 、 其外周边缘不均匀且杂乱地凝集在周 围, 为阳性(+) 。上 述试 剂均在有效期 内使用 , 严格按试剂盒说 明书操作 。 14 仪器 : 国豪迈 酶标仪 +洗 板机分 析系 统 , K一 0 . 德 X 2 A型 ; R R梅毒抗体 检测旋转震荡仪 。 P 15 统 计 学方 法 : 间差 异 比较 用 检验 , 部统 计 运 用 . 组 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