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刘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刘莲
发布时间:2023-06-07T07:51:28.407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5期作者:刘莲[导读] 目的:探究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采用肠内营养的效果。

方法:2020年10月-2022年12月,从重型颅脑损伤中选择48例,随机分2组,各24例,对照组:肠外营养支持,试验组:运用肠内营养支持,比较应用效果。

结果:试验组营养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率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肠内营养支持的开展,可以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
率,值得推荐。

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泰州 225500摘要:目的:探究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采用肠内营养的效果。

方法:2020年10月-2022年12月,从重型颅脑损伤中选择48例,随机分2组,各24例,对照组:肠外营养支持,试验组:运用肠内营养支持,比较应用效果。

结果:试验组营养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率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肠内营养支持的开展,可以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率,值得推荐。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肠内营养;并发症率;营养指标
重型颅脑损伤是暴力作用在头部所致,如工伤、交通事故伤等,患者会出现意识障碍、瞳孔光反应、头痛等症状,甚至还会出现脑死亡、脑性肺水肿等表现[1]。

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与护理中,因患者机体状态较差,往往因无法进食而影响机体的营养供给,而营养不良的出现又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不仅会增加并发症率,还会影响治疗效果,降低生存质量[2]。

因此,尽早给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对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有重要意义。

本文探究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采用肠内营养的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20年10月-2022年12月,从重型颅脑损伤中选择48例,随机分2组,各24例。

对照组:男15例,女9例,年龄26-68岁,平均(52.03±3.47)岁;试验组:男16例,女8例,年龄27-68岁,平均(52.11±3.57)岁。

上述资料,组间差异小,可比。

所有参与者均已确诊为从重型颅脑损伤,而且参与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在同意书上签字者。

1.2 方法患者在护理中,对照组开展肠外营养支持,结合患者每天的营养需求量,以静脉输液的方式输注营养制品混合液,营养支持14天。

试验组开展肠内营养,如下:在插管操作前,肌内注射10mg甲氰普胺,注射之后,以常规置管的方式在患者的胃内置入鼻空肠管,再向前推送25cm的导管长度,之后将体外的导管固定在耳垂处。

留置导管的长度为40cm。

如在插管后患者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可在床旁开展X线检查,明确导管的留置部位,如在插管时导管的末端没有留置在空肠部位,可在胃镜下对导管做移置,将其移到正确的部位。

之后在鼻饲管下对患者开展营养支持。

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对鼻饲营养液的用量、浓度、输液速度进行调整,首次输注量500ml,之后缓慢地增加输注量;在肠内营养支持前适当的加温鼻饲营养液,有效预防鼻饲温度引起的不良反应。

在机体与病情均允许的情况下,抬高床头30度,回抽3-5次胃内容物,营养支持14天。

1.3 观察指标(1)对比营养指标,即Hb、ALB、PA、TRF,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与相配套的试验对以上指标进行监测[3];(2)对比并发症率,常见的并发症有消化道出血、死亡。

1.4 统计学处理统计学软件:SPSS24.0;计数资料:
,行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统计学意义指标:P<0.05。

2.结果
2.1营养指标对比
试验组营养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营养指标对比();n=24

别Hb(g/L)
ALB
(g/L)PA(g/L)
TRF
(g/L)

验组115.24±3.6440.24±1.95268.67±15.24 2.31±0.21

照组109.00±3.6638.10±1.54233.15±9.08 1.71±0.15 P<0.05<0.05<0.05<0.05
2.2并发症率对比
试验组并发症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并发症率对比n(%)
组别


消化
道出血
死亡

验组24
1
(4.2)
(0)

照组24
8
(33.3)
6
(25.0)
P--<0.05<0.05
3.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的发病率较高,还有超高的致残率、死亡率,而且此类患者还会出现较为严重的低蛋白、高糖血症,对患者的生命造成极大的威胁。

在出现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的机体处在高代谢、高分解状态下,如不及时为其补充营养物质,可能会对其神经系统的恢复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重型颅脑损伤护理中,配合营养支持较为重要。

临床常用的营养支持有两种,即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不同的支持方案所产生的效果不同。

实践表明,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相比,肠内营养支持的开展较为符合机体营养需求与代谢需求。

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肠内营养支持后能直接为肠黏膜的上皮细胞供能,减轻肠黏膜的损伤程度,有助于改善肠道的屏障功能、结构。

而且肠内营养支持的开展,可以促进患者的肠道运动,有助于减少细菌易位的发生,从而降低机体的耗能,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与死亡率,对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本研究示:试验组患者的Hb、ALB、PA、TRF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率与死亡率少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肠内营养支持的开展具有显著的效果,其的应用可以在满足机体营养需求的同时提高预后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朱圆心. 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分析[J]. 婚育与健康,2023,29(01):100-102.
[2]唐国明. 肠内营养在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外医疗,2021,40(15):153-156.
[3]李梅,罗丽波. 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50):77-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