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初三八年级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汇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鞍山市初三八年级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汇编
一、选择题
1.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 -t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 .两物体在0~10s 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 v <甲乙
B .两物体在15~20s 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 v <甲乙
C .两物体在15 s 相遇,且0~15s 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D .两物体在20 s 相遇,且0~20s 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2.“龟兔赛跑”是同学们熟悉的寓言故事。

如图所示,表示了寓言中的龟、兔的路程s 和时间t 的关系(其中直线段表示乌龟,折线段表示兔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赛跑中,兔子共休息了50分钟
B .乌龟在这次比赛中的平均速度是0.1m/min
C .兔子最后冲刺阶段的速度为0.5m/s
D .兔子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5m/min
3.某商场的自动扶梯在0.5分钟内,可以把站在扶梯上的顾客送到二楼.如果扶梯不动,人走上去需要1.5分钟,那么,当人沿着开动的自动扶梯走上去,需要的时间是 A .2分钟
B .1分钟
C .3/8分钟
D .0.5分钟 4.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所做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三个物体运动速度关系是v甲>v乙>v丙
B.相同时间它们运动的路程关系是s丙>s甲>s乙
C.运动相同路程所用时间关系是t丙>t乙>t甲
D.若路程相同,同时出发丙最先到达终点
5.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A.两同学相遇时甲行驶了4km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
C.相遇前甲的速度是相遇后甲的速度的1.5倍 D.整个过程乙的平均速度是甲平均速度的2倍
6.汽车从静止开始不断加速到正常行驶的过程称为启动阶段。

某汽车的启动阶段经历时间是半分钟,且已知它在启动阶段的最后2s内通过的路程是12m,那么,该汽车在整个启动阶段的平均速度是()
A.等于6m/s B.大于6m/s
C.小于6m/s D.无法确定
7.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倡“吃动平衡,天天运动”,李老师喜欢绕东区广场行走,通过手机软件测得40min行走6000步,路程约4km.据此估计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行走的平均速度和进一步的长度.下列选项中最合理的一项是()
A.6km/h 65cm B.1.5km/h 1.2cm
C.6km/h 20cm D.1.5km/h 0.6cm
8.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
B.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
C.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D.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9.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全程中,小华一直比小明跑得快D.全程中,小华和小明的平均速度相等10.如图所示,是利用每秒闪光30次的照相机拍摄到的4个物体的闪光照片,箭头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其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
A.B.C.D.
11.小明和小华进行百米赛跑,每次小明都要比小华提前6m到达终点,若让小明将起点向后远离原起点6m,小华仍在原起点处与小明同时起跑,按原来的平均速度运动,则A.小明先到达终点B.小华先到达终点
C.两人同时到达终点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2.心电图仪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

医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到被检者心跳的情况. 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 1min 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 已知心电图记录仪的出纸速度(坐标纸移动的速度是 2.5cm/s,如图所示是仪器记录下来的小博同学的心电图,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 0.5cm. 由此可知
A.此人的心率约为 75 次/分
B.此人的心率约为 125 次/分
C.此人心脏每跳动一次所需时间约为 0.1s
D.此人心脏每跳动一次所需时间约为 0.60s
13.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

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

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

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保持不变)()
A.28.33米/秒B.13.60米/秒C.14.78米/秒D.14.17米/秒
14.“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

如图是甲乙两球从左向右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球运动时间比乙球长
B.乙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球做变速运动
D.甲乙两球平均速度之比4:5
15.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中乘客观察乙车,发现乙车向正东方向行驶。

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判断错误
..的是
A.甲乙两车都向东行驶B.甲车向东行驶,乙车向西行驶
C.甲车向西行驶,乙车向东行驶D.甲乙两车都向西行驶
16.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40m/s速度行驶,后半段路程用60m/s速度行驶,在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A.24m/s B.48m/s C.50m/s D.100m/s
17.甲乙两物体相向运动即两个物体各自朝对方的方向运动。

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遇时甲通过的路程为400m B.甲的运动速度为10m/s
C.0﹣4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乙是同时出发的
18.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 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 m
-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B.030s
C.甲的运动速度为10m/s
D.甲、乙是同时出发的
19.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0~8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20.一辆小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第1s内通过了10m,第2s内通过20m,第3s内通过30m,则这辆小车()
A.在第1s内一定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前2s一定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这3s内做变速直线运动
D.在这3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21.如图所示,是金秋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阅兵现场。

女民兵们英姿飒爽、意气风发、步伐整齐,走过天安门,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外国网友惊叹堪比“复制粘贴”。

对于女兵运动情况的描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于天安门城楼,女兵们是静止的
B.相对于脚下的地面,女兵们是静止的
C.相对于身边的同伴,女兵们是运动的
D.相对于手中的步枪,女兵们是静止的
22.甲、乙、丙、丁为四辆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的小车,它们的运动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其中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A.甲和丙B.甲和丁
C.甲、丙、丁D.乙、丙、丁
23.甲、乙两同学在t=0开始从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方向运动,他们运动的路程s随时间变化t的规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同学速度比乙同学速度大
B.乙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1m/s
C.甲同学第20s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同学再次相遇时距起点60m
24.如图在奥运会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

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
A.甲火炬必定向左运动B.乙火炬必定向左运动
C.甲火炬必定向右运动D.甲乙两火炬运动方向必定不相同
25.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600m,他去上学时,前一半路程平均速度为1m/s,为了不迟到后一半路程平均速度为3m/s,他上学的整个路程平均速度为()
A.2m/s B.1.5m/s C.1.6m/s D.1.8m/s
26.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
②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10~30s甲的运动速度大于乙的运动速度
④0~40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3.75m/s
A.只有①②正确B.只有③④正确
C.只有②③④正确D.①②③④都正确
27.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B.两物体在10~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C.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平均速度相等
D.在30s末甲乙两物体相距40m
28.王八驾驶汽车在一条公路上单向直线行驶,前一半路程用去总时间的2
5
,最后用总时
间的3
5
驶完后半路程,若已知汽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60km/h,则前、后半程内的平均速
度分别为()
A.75km/h,50km/h B.50km/h,75km/h
C.72km/h,48km/h D.48km/h,72km/h
29.甲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者速度之比2:3,通过路程之比3:1,则两物体运动时间之比是()
A.2:9 B.2:1 C.9:2 D.1:2
30.甲、乙两小车从相距20m的AB两点同时在同一直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a)、 (b) 所示,速度分别为v甲、v乙,经过时间t后,两小车相距6m,则t不可能是()
A.20s B.260s C.140s D.180s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详解】
A .从图中可以看到,两物体在0~10s 内都做匀速运动,其速度大小是10s s v =甲甲,10s
s v =
乙乙,在10s 内,甲、乙走过的路程大小关系是s s >乙甲,所以v v >甲乙,A 项不合题意; B .从图中可以看到,在15~20s 内,甲物体是静止状态,不是匀速运动,B 项不合题意; C .从图中可以看到,两物体在15s 走过的路程都是100m ,所以两物体在15 s 相遇,且0~15s 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选项C 符合题意;
D .从图中可以看到,两物体在20s 时走过的路程不相同,它们不会相遇,D 项不合题意。

故选C 。

2.C
解析:C
【详解】
A .在s ﹣t 图象中,平行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所以赛跑中兔子休息的时间为
50min-10min=40min
故A 错误;
B .由图可知,乌龟在这次比赛中运动的时间t 1=50min ,路程s 1=500m ,则其平均速度
v 1=11s t =500m 50min
=10m/min 故B 错误;
C .在s ﹣t 图象中,斜直线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兔子最后冲刺阶段做匀速直线匀速,则冲刺的时间
t 2=60min ﹣50min=10min=600s
冲刺的路程
s 2=500m ﹣200m =300m
则兔子最后冲刺阶段的速度
v 2=
22s t =300m 600s
=0.5m/s 故C 正确;
D .由图可知,兔子全程的运动时间t 3=60min ,路程s 3=500m ,则兔子全程的平均速度 v 3=33s t =500m 60min
≈8.33m/min 故D 错误。

故选C 。

3.C
解析:C
【详解】
设扶梯长为s ,则扶梯的速度v 1=s/30,人的速度v 2=s/90,
由 v=s/t 得:t=s/(v 1 +v 2)=22.5s=3/8min .故选C .
4.D
解析:D
【详解】
由s-t 图象可知,当t=5s 时乙物体的路程是20m ,根据v=s/t 知道v 乙=4m/s ;由v-t 图象可知:
v 甲=4m/s ,v 丙=6m/s ,即丙的速度最大,故若路程相同,同时出发丙最先到达终点,故选D .
5.C
解析:C
【解析】
A 、由图象可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在10min 时两同学相遇,相遇时甲行驶了4km-1km=3km ,故A 错误;
B 、由图象可知,甲同学10min 经过的路程为3km ,相遇前甲的速度是
v 甲 =s 甲/t =3km/10min=0.3km/min ;乙同学10min 经过的路程为1km ,相遇前乙的速度是v 乙 =s 乙/t=1km/10min=0.1km/min ,则v 甲 =3v 乙,故B 错误;
C 、由图象可知,相遇后甲15min-10min=5min 经过的路程为1km ,
速度v 甲′=s 甲′/t ′=1km/5min=0.2km/min ,v 甲=1.5v 甲′,故C 正确;
D 、由图象可知,整个过程,甲经过的总路程为4km ,总时间为15min ,甲的平均速度为v 甲平=s 甲总/t 总=4km/15min=4/15km/min ;乙经过的总路程为2km ,总时间为15min ,甲的平均速度为v 乙平=s 乙总/t 总=2km/15min=2/15km/min ;所以,v 甲平=2v 乙平,故D 错误,故选C . 6.C
解析:C
【解析】在最后2s 内汽车的平均速度: 126/2s m v m s t s
===, 汽车由静止开始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在相等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越来来越大,
因此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小于最后2s 内的平均速度,则汽车在整个启动阶段的平均速度小于6m/s ;
故选C .
【点睛】知道汽车在启动阶段的总平均速度小于最后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应用平均速度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7.A
解析:A
【解析】
运动的时间t=40min
2
3
=h,路程s=4km=4×105cm,则陈老师行走的速度:
v
4
6km/h
2
3
s km
t h
===
,一步的长度为
5
410cm
6000


≈66.7cm/步,最接近于65cm.故A正
确.
8.B
解析:B
【解析】
乙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南运动,说明乙车向北运动;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向北运动,此时有三种可能:一是甲车静止不动;二是向南运动;三是也向北运动,但速度比乙车慢.
故选B.
【点睛】解决此类问题时首先抓住以地面、树木或建筑物为参照物判断出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再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逐个分析,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9.D
解析:D
【解析】
由图像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像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像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选项A和B都是错误的;
由图像可知,两人跑的全程都为40m,而且他们所用的时间都为8s,所以他们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都为5m/s,故选项D是正确的.
故选D.
解析:
【点睛】
速度图像只能描述直线运动,不能描述曲线运动;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在图象上表现为一条直线;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运动的总时间,据此解答.
10.D
解析:D
【详解】
A.物体虽然是直线运动但相同时间内路程不同,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BC.中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运动路程相同但路线不是直线,方向在在变化属于曲线运动.D.既满足运动路线是直线又满足相同时间内运动路程相同,所以D选项是匀速直线运动.
11.A
解析:A
【详解】
设小明百米赛跑用的时间为t ,则速度为 1100m v t =, 小华的速度为 2100m 6m 94m =v t t -=, 第2次比赛时, 1 100m 6m 106m s '=+=, 2
100m s '=, 按原来的平均速度运动,小明用时:
1 11 106m 53 100m 50 s t t v t
''===; 小华用时:
2 22 100m 50 94m 47s t t v t
''===, 因为 53
50
5047t t <,即小明用时短,还是小明先到达终点. 故选A .
12.A
解析:A
【解析】
【详解】
由图可以知道在心脏跳动一次坐标纸出纸2cm ,出纸速度为2.5cm/s ,所以此人的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为
,则此人的的心率为: 次,选项A 正确,
【点睛】
正确认识心电图 13.D
解析:D
【分析】
【详解】
第一个三角形图案表示超声波从测速仪上发出,距离测速仪越来越远,所以图线斜向上,到汽车时,时间刚好是0.16s ,然后再返回,波与测速仪的距离越来越近,故其图线斜向下,由此可计算出测速仪到汽车的距离为
s 1=0.16s×340m/s
同理,第二个三角形可表示,测速仪到汽车的距离为
s 2=0.12s×340m/s
故两次汽车前进了
Δs =s 1-s 2=0.16s×340m/s-0.12s×340m/s=13.6m
中间间隔的时间是从0.16s 时刻到1.12s 时刻,故时间为
Δt =1.12s-0.16s=0.96s
故汽车的速度为
v =
Δ13.6m Δ0.96s
s t ==14.17m/s 故选D 。

14.A
解析:A
【详解】
A .设“频闪摄影”时,摄影的时间间隔是t ,甲球所用时间为5t ,乙球所用的时间是3t ,所以甲球运动的时间比乙球长,故A 正确;
BC .甲球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并且甲做直线运动,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乙做直线运动,所以乙做变速直线运动,故BC 错误;
D .甲球所用时间为5t ,乙球所用的时间是3t ,由图知甲、乙运动的路程相等,则甲、乙两球的平均速度之比是
11:::3:553s s v v t t t t
=
==甲乙甲乙 故D 错误。

故选A 。

15.B
解析:B
【详解】
A .当甲车运动方向和乙车相同时,且速度小于乙车,以地面为参照物,甲乙两车都向东行驶,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C .当两车的运动方向相反时,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向西行驶,乙车向东行驶,故B 错误,符合题意;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当甲车运动方向和乙车相同时,且速度大于乙车,以地面为参照物,甲乙两车都向西行驶,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

16.B
解析:B
【详解】
设总路程为2s ,由s v t
= 可得,前半段路程行驶的时间 1140m /s
s s t v == 后半段行驶的时间 2260m /s s s t v =
= 则整个路程汽车的平均速度
122248m /s 40m /s 60m /s s s v s s t t =
==++
故选B 。

17.B
解析:B
【详解】
A .由图象可知,相遇时(即两图线相交),甲通过的路程为
400m-100m=300m
乙通过的路程为100m ;故A 错误;
B .由图象可知,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30s 内通过的路程为300m ,甲的运动速度为
300m 30s
s v t =
==10m/s 故B 正确; C .由图象可知,在0-10s 内,乙处于静止状态;在10s 后乙物体才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C 错误;
D .由图象可知,在0-10s 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而乙处于静止状态;10s-30s ,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乙比甲要晚10s 出发,故D 错误。

故选B 。

18.C
解析:C
【详解】
A .在路程时间图像中,图像的交点代表相遇,所以由图可知在30s 时相遇,所以相遇时乙的路程为100m ,甲的路程为
400m -100m 300m S ==甲
故A 错误;
B .由图可知0到10s 内乙路程为零,说明乙静止,故B 错误;
C .甲的速度为
300m 10m/s 30s
s v t =
==甲甲甲 故C 正确; D .由图可知0到10s 内乙静止,从第10s 开始以才运动,而甲从第0s 开始运动,故D 错误。

故选C 。

19.D
解析:D
【详解】
A .由图可知,甲同学是在4s 时才开始行走,他比乙同学晚出发4s ,故A 正确,A 不符合
题意;
B .由图像可知,4s ∼8s 内,两同学同时出发,甲和乙的图像都是一条斜线,表示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 正确,B 不符合题意;
C .0s ∼8s 内,甲乙通过的路程都是5m ,则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故C 正确,C 不符合题意;
D .由图像可知,甲乙两个同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甲同学从4s 开始行走,到8s 末行走了5m ,用时4s ,则甲的速度
5m 1.25m/s 4s
s v t ===甲甲甲 乙同学从0s 开始行走,到8s 末行走了5m ,用时8s ,则乙的速度
5m 0.625m/s 8s
s v t =
==乙乙乙 故D 错误,D 符合题意。

故选D 。

20.C
解析:C
【详解】
ABD .小车第1s 内通过了10m ,第2s 内通过了20m ,第3s 内通过30m ,则在每个1s 内小车可能保持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发生变化做变速直线运动,故ABD 错误; C .在这3s 内,速度发生了变化,所以整个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故C 正确。

故选C 。

21.D
解析:D
【详解】
AB .女兵们走过天安门时,相对于天安门城楼和地面,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相对于天安门城楼和地面,女兵们是运动的,故AB 错误;
CD .女兵们走过天安门时,相对于身边的同伴和手中的步枪,位置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相对于身边的同伴和手中的步枪,女兵们是静止的,故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

22.A
解析:A
【详解】
由路程和时间图象知道,随着时间增加,甲的路程不变,说明甲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平衡力作用,故符合题意;
由路程和时间图象知道,随着时间增加,乙的路程不断增大,并且乙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不断增大,说明乙车进行加速直线运动,所以乙车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由速度和时间图象知道,随着时间增加,速度不变,说明丙车进行匀速直线运动,受到平衡力作用,故符合题意;
由速度和时间图象知道,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增大,说明丁车进行加速直线运动,所以乙车受到非平衡力作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23.D
解析:D
【详解】
A .从图中可以看到,前20s 甲同学速度比乙同学速度大,但是20s 之后,甲是静止的,乙同学的速度大于甲同学的速度,A 错误;
B .从图中可以看到,50s 内乙同学走过的路程是75m ,那么乙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
75m 1.5m/s 50s
s v t =
==乙乙乙 不是1m/s ,B 错误; C .从图中可看到,甲同学第20s 后距离不再变化,处于静止状态,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 错误;
D .甲、乙同学再次相遇时,走过的路程是相同的,从图中可以看到,第40s 时甲、乙同学再次相遇,并且距起点60m ,D 正确。

故选D 。

24.B
解析:B
【详解】
因为旗杆是固定在地面上的,所以根据上面的旗帜判断,风是从右向左刮的。

甲火炬飘动方向与旗帜相同,则有三种情况:一是甲火炬向右运动;二是静止不动,三是向左运动,且火炬运动速度小于风速。

乙火炬飘动方向与旗帜相反,则乙火炬必定向左运动,且火炬运动速度大于风速,故选B 。

25.B
解析:B
【详解】
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600m ,小明走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
1111600m
22==300s 1m/s
s t v ⨯=
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
2211600m
22==100s 3m/s
s t v ⨯=
从家到学校总时间
t =t 1+t 2=300s +100s=400s
小明上学的平均速度
600m 1.5m/s 400s
s v t =
== 故选B 。

26.B
解析:B
【详解】
①由图象可知,相遇时(即两图线相交),甲通过的路程为
400m−100m=300m
乙通过的路程为100m ,故①错误;
②由图象可知在0~10s 内,乙处于静止状态;在10s 后乙物体才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0~30s 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错误,故②错误;
③由图象可知10∼30s 时,甲通过的路程
300m−100m=200m
乙通过的路程100m ,时间相同,根据s v t
=
可知,甲的运动速度大于乙的运动速度,故③正确;
④由图象可知0~40s 内,乙的平均速度为 150m 3.75m/s 40s
s v t =
==乙乙乙 故④正确。

故ACD 错误,B 正确。

故选B 。

27.C
解析:C
【详解】
A .由图象知,乙物体在整个过程中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物体在0~10s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且此时间段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10~30s 处于静止;30s 后,又做匀速直线运动。

0~10s 甲通过的路程为100m ,乙通过的路程小于100m ,所以在这段时间内v 甲>v 乙,故A 不符合题意;
B .10~20s 内,甲处于静止,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即v 甲<v 乙,故B 不符合题意;
C .在20s 末,两物体通过的路程都是100m ,即此时两物体相遇,且此时间段内两者的平均速度相等,故C 符合题意;
D .由图象知,乙的速度
100m 5m/s 20s
s v t ===乙 在30s 末,甲通过的路程为100m ,乙通过的路程
s 乙=v 乙t 1=5m/s×30s=150m
此时,甲乙两物体相距的路程
s '=s 乙-s 甲=150m-100m=50m
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28.A
解析:A
【详解】
设总路程为2s ,前一半路程为s ,后一半路程为s ,总时间为t ,汽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260km/h s v t
=
= 即 30km/h s t
= 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15530km/h 75km/h 2225
s s v t t =
=⨯=⨯= 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25530km/h 50km/h 3335
s s v t t =
=⨯=⨯= 故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A 。

29.C
解析:C
【详解】
有题意知,2:3v v =甲乙:,3:1s s =甲乙:,得
339=
===122
s s s v t t v v v s ⨯⨯甲甲乙乙甲乙甲乙甲乙:: 故选C 。

30.D
解析:D
【分析】
根据图a 和图b 读出对应的路程和时间,首先根据速度公式求出甲、乙两小车的速度,经过时间t 后,甲、乙相距6m 时有以下情况:
①甲、乙同向运动,甲在乙后面20m ,甲追乙还没追上相距6m ;
②甲、乙同向运动,甲在乙后面20m ,甲已经追上乙并且超过乙6m ;
③甲、乙相向运动,两车未相遇相距6m ;
④甲、乙相向运动,两车相遇后相距6m ;
根据路程关系列出等式即可求出时间t 。

【详解】
由图象可得:
甲的速度
2.4m =0.4m/s 6s
s v t =
=甲甲甲; 乙的速度 3.6m =0.3m/s 12s s v t =
=乙乙乙; 根据题意可知,经过t 后,甲、乙相距6m 时,有以下情况:
(1)甲、乙同向运动,甲在乙后面20m ,甲追乙还没追上相距6m ,题意知:
0.3m/s×t +20m=0.4m/s×t +6m ,
解得:t =140s ;
(2)甲、乙同向运动,甲在乙后面20m ,甲已经追上乙并且超过乙6m ,由题意知:
0.4m/s×t =0.3m/s×t +20m+6m ,
解得:t =260s ;
(3)甲、乙相向运动,两车未相遇时相距6m ,由题意知:
0.3m/s×t +0.4m/s×t =20m−6m ,
解得:t =20s ;
(4)甲、乙相向运动,两车相遇后相距6m ,由题意知:
0.3m/s×t +0.4m/s×t =20m+6m ,
解得:t ≈37s ;
综上所述,ABC 有可能,D 不可能,故D 符合题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