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垒球的起源与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棒球
1棒球的来源
棒球运动的确切来源,根据美国有关专家多年来的考据认为:棒球运动源于英国的板球(Cricket),棒球运动是从板球脱胎出来的.
板球运动也是以击球跑垒和接球传杀为特点的.这与棒球运动十分相似。
据史料记载:板球早在十四、五世纪就在英国盛行,并随着英国人开拓美洲大陆而传到美国东北部各地.在发展中,在名称和打法的细节上因地而异.所谓板球(Cricket),有的叫园球(Rounder),有的叫市镇球(Townball),有的叫垒球(Baseball)。
到十八、九世纪,这些球类活动在美国已相当普及。
在此基础上,到1839年,美国人窦布戴伊(Doubleday)组织了第一场与现代棒球运动十分相仿的棒球比赛。
比赛在波土顿队和纽约队之间进行的。
1845年,美国人卡特赖德(Cartwright)为统一名称和打法制定了有史以来第一部棒球竞赛规则,并正式采用了棒球(Baseball)这一名称,其中多数规则条文迄今继续使用。
他也是棒球记录的发明人,被人们尊称为“棒球之父”。
至今,棒球这项运动已经有大约150年的历史了。
2棒球的发展历史
1845年美国的A.J.卡特赖特组织棒球队并制定了最早的规则,规定了至今仍沿用的场地图形和尺寸。
1860年美国开始出现职业棒球运动员;1871美国成立"全国职业棒球运动员组织";
1873年,棒球从美国传到日本,日本职业棒球队创始于1934年,棒球运动逐渐成为日本人民喜爱的体育项目。
1876年该组织改名为"全国棒球联合会";1881年成立另一个全国性的职业棒球组织,即后来的"全美职业棒球联合会".
1884年,首次举行这两个组织间的冠军赛,即"世界棒球冠军”此后每年一次,延续至今。
1938年,在英国伦敦进行首次业余世界锦标赛,此后历届锦标赛多在中南美
举行。
1969---1973年古巴连获5届冠军。
1978年5月20在希腊雅典召开的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全体会议上,通过棒球为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
1980年在日本举行的第26届世界业余棒球锦标赛,有欧,亚,中美北美各洲通过预赛产生的10个国家,加上上届冠军古巴和东道主日本,共12个国家参加,古巴队继1976,1978年之后,又蝉联冠军。
棒球运动在欧洲,已有26个国家开展。
"欧洲业余棒球联合会"的成员有意大利等11国。
根据该联合会1978年的统计,参加棒球比赛的运动员约5万人,球场326个,并举办了"地中海杯","世界棒球锦标赛"等国际比赛活动。
3 棒球的概况
棒球运动是一种以棒打球为主要特点,集体性、对抗性很强的球类运动项目。
它在国际上开展较为广泛,影响较大,被誉为“竞技与智慧的结合”。
在美国、日本尤为盛行,被称为“国球”。
棒球是以9人为一方,在室外场地使用球棒和球进行的一项球类运动。
棒球是业余竞技运动也是一项职业运动项目,比赛的目标是赢得比对方更多的分。
当一名运动员跑完全部垒位,并未被判出局即得一分。
棒球场分为内场和外场,正方形的内场的4个角上各有一个垒位,内场也叫“方块”。
内场是由界内地区临界外场的两个边和界外地区另外两个边围。
棒球的球棒是坚硬,光滑的木制棒,一般为3英尺6英寸长(1.668米)。
圆球的表层是用马皮包裹的。
棒球被当作是美国的国球。
国际棒球联合会(IBA)是业余棒球运动的世界管理机构。
棒球运动规则并不复杂,简单地说,就是投球,击球,接球。
棒球比赛在两队之间进行,轮流进攻与防守。
在9局比赛中,得分最多的队获胜。
一队的三
名投手都出局后,两队交换进攻与防守。
如果两队在9局比赛中打平,还有加一局比赛,一直到分出胜负。
4 棒球的场地
棒球场是一个直角扇形场地,分内场和外场两部分,内场成正方形,四个垒位分布在四个角上,打击区在本垒的两旁,投手丘位于内场中央,是投手投球的地方。
扇性的最外围弧线是本垒打墙,球如果飞过本垒打墙就是所谓的本垒打。
如下图所示:
外场
二垒
投手区
守方的防守位置
棒球比赛攻守是分别进行的,防守方共有9人,他们都有一定的防守位置,他们是:
1.投手pitcher
2.捕手catcher
3.一垒手 1st baseman
4.二垒手2nd baseman
5.三垒手3rd baseman
6.游击手shortstop
7.左外场手 left fielder 8.中外场手center fielder
9.右外场手 right fielder
5 棒球运动所用的器械
棒球比赛所用的器械比较多,包括:球,球棒,手套,打击手套,打击头盔,捕手护具等等。
棒球:是用圆形软木、橡胶或相似的物质作球心,绕以麻线,再用两块白色马皮或牛皮包紧平线密缝而成。
球面应平滑。
重量为141.70克至148.80克。
圆周为22.90厘米至23.50 厘米。
另外,还有所谓的软球,以橡胶制成,用于软式棒球比赛。
球棒
球棒可用整块金属或硬木或几条木片胶合制作,呈酒瓶形。
棒面必须平滑无截面接头 。
金属棒的两端必须密封。
下面的是金属球棒:
以上是木制球棒
手套
通常,各个防守位置用的手套也不太一样,捕手手套是连指的,一垒手手套也可以连指,其他位置的手套必须是分指的。
内场手套通常较小,比较易控制,外场手套较场,接球比较容易,而投手手套稍长,便于投球时隐藏其球路。
捕手手套内场手套
一垒手套投手手套
捕手护具
捕手护具分为头盔,面罩,护胸,护腿板。
其目的是避免被投手投来的球砸伤,尤其是击球员击出擦棒球时,一个没有保护的捕手是很容易受伤的。
面罩和头盔可以是合为一体的,也有些捕手所用的头盔和面罩是分开的。
其他:包括打击头盔,打击手套等。
6 棒球比赛规则
棒球比赛的球场呈直角扇形,有四个垒位,分两队比赛,每队9人,两队轮流攻守。
攻队队员在本垒依次用棒击守队投手投来的球,并乘机跑垒,能依次踏过1,2,3垒并安全回到本垒者得一分。
守队截接攻队击出之球后可以持续碰触攻队跑垒员或持球踏垒以"封杀"跑垒员。
攻队3人被"杀"出局时,双方即互换攻守。
两队各攻守一次为一局,正式比赛为9局,以得分多者获胜。
守队队员按其防守位置及职责规定名称如下:投手,接手,1垒手,2垒手,3垒手,游击手,左外场手,中外场手,右外场手。
攻队入场击球的队员叫击球员。
合法击出界内球时,该击球员应即跑垒,称为击跑员。
击跑员安全进入1垒后,即称为跑垒员.
正式比赛需4名裁判员(当季后赛是,裁判会增加到六位,多了两个边线裁判),1人为主裁判(又称为司球裁判),其余3人为司垒裁判。
主裁判位于本垒及接手身后,主要职责为宣判投手的"好"或"坏"球;宣布击球员的"击"和"球"数;判定攻方是得分抑或出局;判定"界内球","界外Foul;或"擦球棒";处理,宣判双方违反规则的行动;宣布比赛结果。
司垒裁判负责1,2,3垒位附近的裁判工作;宣判跑垒员是安全还是出局;是否有阻挡,妨碍对方或其他犯规行为;处理踏漏垒及其他问题,并协助主裁判执行规则,使比赛顺利进行。
此外,还有2-3名记录员负责记录和技术统计。
也有的正式比赛再增加2名外场司线裁判员,其职责为判定落在外场远处的球是界内还是界外球,外场手是否合法接杀,是否击出本垒打等。
规则与知识
进攻技术:包括击球、跑垒和滑垒等,是得分的主要手段。
击球:有持棒挥击和持棒触击两种方法。
击球员双手握棒,根据投手的投球动作和来球的路线采取相应的击球方式,力争将球击到守方队员接不到的远方或空档。
跑垒:击球员击出球後,在守方队员未接到球的瞬间,立即上垒,抢垒位。
滑垒:跑垒员身体贴地面滑动的占垒动作,有侧身倒地踏垒和俯冲倒地踏垒。
防守技术:包括接球、传球、投球、触杀、封杀和追杀。
接球:面向本垒,两脚左右开立,两手置於胸前,眼睛注视来球。
一般用双手接球。
传球:以食指、中指和拇指持球,掌心不触球。
有肩上传球、体侧传球和低手传球。
投球:一般采用身体正对击球员的正面投球和身体侧对击球员的侧面投球两种投球姿势,球出手时通过手指、手腕的压、拧、拨等动作,可投出不同性能的曲线球、直线球、变速球、飘球和下坠球。
有肩上高压、低肩侧投、低手3 种投球动作。
触杀:守备员持球碰触离开垒位的跑垒员使之出局。
封杀:守备员持球跑垒员进垒或退垒到达垒位前先触及垒位,或对击跑员进行传杀,使之出局。
追杀:守场员追赶离开垒位的跑垒员并用持球手碰触跑垒员使之出局。
安打(hit)和失误(error)
如果进攻方击出一球后,该球在赛场有效范围内,使得防守队员在尽了最大努力的情况下仍无法成功地阻止进攻方的上垒或得分行为这种攻就叫做安打。
安打克分为一垒安打(single),二垒安打(double),三垒安打(triple),本垒打(home run)。
如果进攻方由于防守方守场失误或传接球失误而进垒或得分,一般记防守方失误(error)。
7 棒球在中国
中国人打棒球的最早记载,为中国工程师詹天佑在美国耶鲁大学留学时(1877-1881)组织"中华棒球队",以后从美国、日本归国的华侨及留学生把棒球带回祖国。
1895年在北京汇文书院成立棒球队。
1907年,北京汇文书院对通州协和书院进行比赛。
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次棒球比赛。
1913年开始由中、日、菲3国发起的"远东运动会",历届都有棒球比赛,中国曾多次派代表队参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全国运动会也有棒球比赛,参加者多为学生。
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在陕北、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曾开展棒球运动。
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届全军运动会中有棒球比赛的项目。
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上,棒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有23个省、市队参加,北京队获得冠军。
1975年,第三届全运会上,棒球比赛分别在旅大和北京举行预赛和决赛,第一名为天津队。
1979年第四届全运会上,有14个省, 市队参加棒球比赛,冠军为北京队。
1975年9月日本爱知大学棒球队来中国访问比赛,中国开始了棒球的国际交往。
1976年8月,日本法政大学棒球队来访。
1979年中国棒垒球协会成立,各省, 市也陆续成立分会。
1980年1月美国业余棒球协会派全美奥运会棒球代表队总教练B.阿斯博士来中国讲学。
8 在实际中的应用
在学校中,可以根据场地大小和学生人数的情况,简单讲解下棒球的规则与位置的变动,把球用沙包代替,使用徒手扔,接的方式代替棒球杆击打的动作。
垒球
1 垒球的起源与历史
垒球运动由美国芝加哥弗拉加特划船俱乐部的乔治•汉考克(George Hancock)和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的消防队员莱维斯•罗伯(Lewis Rober)于1887年和1895年先后发明的。
垒球运动的产生是极具戏剧性的。
在1887年的一场美式橄榄球比赛中,耶鲁大学击败了老对手哈佛大学。
赛后,在芝加哥弗拉加特划船俱乐部举行的庆祝活动中,一个耶鲁毕业生将一个拳击手套掷向一名哈佛学生,哈佛学生则试图用一根扫帚棍击打这个手套,当时在场的芝加哥商报记者乔治•汉考克觉得很有趣,于是设定了游戏方法并随后开始在朋友之间推广。
不久之后,拳击手套变成了球,扫帚棍变成了球棒,一项新的运动由此诞生了,据说第一本规则是乔治在1889年制定的。
垒球运动起初是在室内进行的,1895年莱维斯•罗伯将这项运动搬到室外进行,作为救火队员们等待火警前的热身活动。
随后,人们开始组织联赛并推广此项运动。
垒球运动起源于美国,是由棒球运动演变而来。
由于棒球运动需要的场地太大,雨雪天气时无法在室外活动,1887年在美国芝加哥,人们首先将棒球场缩小并移至室内进行,时称“室内棒球”。
数年后改在室外进行。
为了有别于棒球,于1933年正式取名为“垒球”,成立美国垒球协会并举办全美男、女垒球比赛。
次年又制定统一的规则,逐渐流行世界各地。
1952年成立国际垒球联合会。
1965年起每四年举办一次世界性成年男、女和少年男、女垒球锦标赛。
成年人比赛分“快投”与“慢投”两种。
随着垒球运动的发展,1996年第二十六届奥运会将女子垒球(快投)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2003年9月24日至10月4日将我校举办世界青年女子垒球锦标赛,届时将有16个国家的青年队来我校参赛,这是国际垒联四大赛事之一,也是建国以来我国举办的最高级别的垒球比赛。
垒球运动分为两种:快速垒球和慢速垒球。
垒球的这两种形式都深受美国人民的喜爱。
随着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势力的扩张,垒球运动在全世界得到了推广。
此后,垒球逐渐成为女子运动。
1950年代,垒球项目也从大众游戏转变成为竞技体育项目。
澳大利亚早在1947年就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女子垒球锦标赛,而相应的男子比赛直到1984年才开始。
1965年,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举行的第一届女子垒球世锦赛决赛中,东道主澳大利亚队以1-0击败了美国队,夺得了世界冠军。
这次比赛后,快速垒球很快成为了垒球运动的主流。
第二届女子垒球世锦赛举行于1970年。
此后,每隔四年,便分别举办一次男子、女子、青年垒球世锦赛。
时至今日,在垒球运动产生百年之后,垒球仍然是全美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
世界垒球联合会也有了一百一十多个成员国。
垒球运动发展初期,包括四名游击手,每方有十名上场队员。
慢速垒球又被称为kittenball和mushball,由于慢速垒球的规则要求投手掷出的球必须要有一弧线,从而有效的限制了球速,使得比赛的比分通常很高。
与此相反,快速垒球则是低分投手的竞争,比赛中也只有九名上场队员。
不过奥运会的垒球运动可不比职业棒球运动差多少,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曾有投手投出了时速高达118公里的球。
由于垒球的投手与击球手之间只有12.2米的距离,棒球为18.4米,一般棒球投手的球速为每小时160公里,所以对于垒球选手来说,其反应能力不比棒球选手差多少。
此外,在英文中名为“软球”的垒球其球体实际上与棒球同样坚硬。
两种球的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垒球体的周长为30.4厘米,棒球体的周长为22.8厘米。
2 棒垒球的区别
垒球在中国是个相对冷门的项目,许多人都把这个项目同棒球混淆,认为男子项目叫棒球,女子项目叫垒球。
实际上,垒球是个同棒球有许多区别的项目,而且在许多国家也都有男子垒球队。
棒垒球的不同点
垒球从棒球发展而来,它与棒球最大的区别是球比棒球大。
此外,棒球投手采用举手过肩的办法投球,而垒球投手采用下手臂运动投球。
垒球中的投球距离为40英尺(12.2米),而棒球的投球距离要远得多,为60.6英尺(18.4米)。
垒球各垒之间相距60英尺(18.3米),而棒球垒与垒之间的距离为90英尺(27.45米)。
垒球的比赛局有七局,而棒球有九局。
垒球规则还规定,前七局双方打成平局后,跑垒员在附加赛将从第二垒开始跑,以增加得分机会。
垒球是于1996年进入奥运会的,美国队以一个有争议的得分战胜中国队成为第一个奥运会冠军。
奥运会使用的是速投垒球。
这种球的球速比一般垒球要快。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投球的速度最高时速达到118公里/小时,而绝大部分投手的投球速度都超过100公里/小时。
垒球是一种以两支队伍交替击球和接球的比赛项目。
比赛双方的目的是力争在7局比赛(即七轮击球)中获得最高分。
如果一方有3名击球手被淘汰出局的话,那么该队的半局就宣告结束。
如果七局比赛之后两队打平的话,两队将进入附加赛,直到有一方获胜为止。
在一局比赛中,击球手击中球后必须沿逆时针方向顺利到达一垒,随后他又在队友击球时跑完所有的三垒,最后跑回本垒,此时,这支球队得一分。
击球手击出来的球必须落在边线以内,对方接球队员之前,这样,对方接球队员就有可能用其手套将球接住。
在接球手拿球上垒之前,击球手必须先到该垒。
如果击球手将球击出场外(击球区外四个投球点以外)或者被对方投出来的球打到身上,击球手也能安全上垒。
但是,如果是一个本垒打,经常是将球击出场外围栏,那么,击球手和所有跑垒球员都要绕各垒跑一周,然后马上得分。
一般情况下,第一个击球队员安全到达第一垒后,然后其他击球手击中投球后,逐垒占领,这样才能得分。
奥运会垒球比赛只设女子项目,共有包括中国队和中国台北队在内的八支球队参赛。
这八支队伍都在一个球场内比赛,每支队伍都将与其它七支队伍遭遇。
前四名的球队将晋级佩寄制决赛。
所谓佩寄制决赛,是指第一名将对阵第二名,第三名与第四名对阵。
然后第一名和第二名球队的败者将对阵第三名与第四名球队中的胜者,而这场比赛的得胜一方将与先前第一名和第二名之间的胜者争夺冠军。
在悉尼奥运会上,美国队以第四名的身份晋级佩寄制决赛,最后仍然夺得了冠军。
3 垒球的场地与器材
场地布局
比赛场地是一个直角扇形区域,直角两边是区分界内地区和界外地区的边线。
界内地区又分为内场和外场。
内场呈正方形,为红沙土场地,四角各设一个垒位,在尖角上的垒位是本垒,并依逆时针方向分别为一垒、二垒和三垒。
内场以外的地区为外场,外场为草皮场地。
比赛场地必须平整,不得有任何障碍物。
场地大小
内场每边垒间距离为18.3米。
投手板至本垒的距离为13.10米。
本垒后面和两边线以外不少于7.62~9.14米的范围内为界外的有效比赛地区。
两边线为长67.06米,两边线顶端圆弧连结线的任何一点距本垒尖角的距离都是67.06米。
合格球棒
球棒可以使用国际垒联审定的金属、竹子、塑胶、碳铅、镁、玻璃纤维、陶瓷或其他合成材料制成。
任何在国际比赛中使用的球棒必须经过国际垒联的审定。
目前国际比赛普遍采用金属球棒。
球棒长度不超过86.4厘米(34英寸),重量不得超过1077克(38盎司),圆形球棒最粗处不得超过5.7厘米(2.25英寸)。
合格垒球
在国际比赛中的比赛用球,必须符合国际垒联规则委员会的规定标准,同时球体上必须印有国际垒联(ISF)字样。
少年比赛用球
圆周27.9厘米(11英寸)的球,其圆周可为27.6~28.3 厘米(10.875~11.125英寸),其重量在166.5~173.6克(5.875~6.125盎司),球体表面应用双针缝法并至少要有80针。
2.2.2 成年比赛用球圆周30.5厘米(12英寸)的球,其圆周可为30.2~30.8厘米(11.875~l2.125英寸),其重量在178~198.4克(6.25~7盎司),球体表面的缝合应用双针缝法并至少要有88针。
本垒板
应使用橡胶制成,为五边形橡胶板,尖角面对投手。
投手板
应使用橡胶制成,位于一个以投手板为中心的圆圈内。
垒包
使用帆布或其他适当的材料制成,且必须钉牢在地面上的预定位置。
一垒使用双垒包。
手套
任何球员皆可使用分指手套,但是“连指手套”仅限接手及一垒手使用。
任何手套的虎口上端长度,(即拇指与食指间上端之间隔)不得大于12.7厘米,使用皮绳或其他皮制品装置均可。
投手手套必须为单一颜色,除白色及灰色外,其余均可;其他球员可戴拼色手套,但背面不得有白色或灰色圆圈。
球鞋
比赛球员应穿着钉鞋,鞋面应以帆布、皮革或类似物质制成。
成年赛可穿铁钉鞋,青少年赛不得使用铁钉鞋,可使用胶钉鞋。
任何级别比赛不得使用圆金属钉鞋,不得使用硬橡胶或聚氨酯等类金属鞋底。
护具
接手须佩戴面罩、护胸、护喉、护腿,进攻队员须佩戴头盔。
任何队员均可佩戴面罩。
服装
同队球员必须穿着同一颜色、式样的服装。
不得佩戴任何金属类饰品或其他装饰物,如手表、手镯、耳环和项链等。
奥运会垒球比赛采用快投垒球的规则。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投球的速度
最高时达到118千米/小时,而绝大部分的高水平投手也都达到了100~115千米/小时。
击球手须站在离投手板13.10米(43英尺)处的击球区内击球,这样击球队员要击中球就有相当大的难度。
4垒球项目竞赛规则:
垒球是一种以两支队伍交替进攻和防守的比赛项目。
比赛一般进行7局,7局结束后夺得分多者获胜。
如果7局比赛之后两队打平的话,将进入延长赛,直到有一方获胜为止。
正式比赛一般有4名裁判执裁,分别为1名司球裁判和3名司垒裁判,重大比赛还会再增设2名司线裁判。
垒球比赛双方各有9名队员上场参加比赛。
防守队员根据场上位置分别为:
1. 投手 2.接手 3. 一垒手 4. 二垒手 5. 三垒手
6. 游击手
7. 左外场手
8. 中外场手
9. 右外场手
进攻队员依次按事先排定的次序上场击球。
得分和安全
在比赛中,击球员击打对方投手投出来的球后,待球落在边线以内后才能跑垒,落到边线以外为界外球,击球员继续击球。
如击出的球在空中即被防守队员接住,无论界内界外,击球员都直接出局。
球落在界内后,防守队员须迅速捡起球并传向指定垒位,如果击球员(或已经在垒上的跑垒员)在球传到相应垒位之前先到达,则为安全,否则就出局,如果击球员沿逆时针方向顺利到达一垒并转变为跑垒员,然后依次跑上二垒、三垒,最后跑回本垒时,得一分。
在一局内,如果进攻方有3名队员出局,则进攻结束,双方交换攻守。
双方各攻守一次为一局。
本垒打
本垒打是指击球员将球直接击出外场围网,此时击球员和所有在垒上的跑垒员都可以跑回本垒并得分。
5 中国垒球的发展:
垒球运动20世纪初传入中国。
1915年在上海举行的远东运动会上,菲律宾女子垒球队作了表演。
此后,垒球逐渐在中国的上海、北京、天津等地的教会学校中开展。
1924年旧中国第三届全国运动会首次将女子垒球列为表演项目。
1933年旧中国第五届全国运动会将女子垒球正式列入比赛项目。
新中国成立后,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上有21个省、市的女子垒球队参加比赛。
女子垒球在全运会上除第二届和第五届外,其余8届都是正式比赛项目。
中国垒球协会于1974年成立,并于1979年11月加入国际垒球联合会。
2003年10月12日至10月21日在我国南京举办了第七届世界青年女子垒球锦标赛,有14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年队参赛。
2006年8月27日至9月5日在北京举办了第十一届世界女子垒球锦标赛,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队伍参赛,同时也是2008年奥运会的资格赛,这是目前我国举办的最高级别的国际垒球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