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2 几种重要的盐(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性
第三节几种重要的盐
第2课时几种常见的盐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物质的俗称、化学式、用途对应正确的是
A.烧碱,Na2CO3、制玻璃B.生石灰,CaO、作干燥剂
C.食盐、NaCl、除铁锈D.苏打、NaHCO3、作发酵粉
【答案】B
【解析】A、Na2CO3俗称纯碱,Na2CO3可用于制玻璃,烧碱是氢氧化钠,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生石灰是CaO的俗称,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作干燥剂,此选项符合题意;C、食盐主要成分是NaCl,不能除铁锈,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NaHCO3俗称小苏打,可作发酵粉,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某种物质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这种物质是
A.NaOH B.NaHCO3C.CaO D.NaCl
【答案】B
【解析】A、氢氧化钠有很强的腐蚀性,不能在食品和药品里使用,不符合题意;B、碳酸氢钠和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可用来发酵,也可治疗胃酸过多,符合题意;C、氧化钙和酸反应不能生成气体,不能用来发酵,不符合题意;D、氯化钠和酸不反应,不能发酵,也不能治疗胃酸过多,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天工开物》中记载了许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物质的认识和应用的事例。

如石灰:“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成质之后,入水永劫不坏。

用以砌墙、石,则筛去石块,水调黏合。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石灰”指生石灰,含氧化钙B.“用以砌墙”,石灰可用作建筑材料
C.“经火焚炼”涉及石灰高温煅烧D.“入水永劫不坏”指石灰难溶于水
【答案】A
【解析】A、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此处石灰指的是石灰石,石灰石在高温的条件下可分解成氧化钙(生石灰)和二氧化碳,符合题意;B、石灰石有很多用途,可用作建筑材料,不符合题意;C、石灰石在高温的条件下可分解成氧化钙(生石灰)和二氧化碳,“经火焚炼”涉及石灰高温煅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钙(石灰石的主要成分)难溶于水,水无法对其造成损坏,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下列关于纯碱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pH 试纸测出纯碱溶液的pH 为7
B.纯碱中含有少量的小苏打可以用稀盐酸除去
C.侯氏制碱法中的纯碱指的是氢氧化钠
D.纯碱溶液可以跟含有Ca2+ 的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答案】D
【解析】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用pH试纸测出纯碱溶液的pH值应大于7,故A 选项说法错误;B、小苏打、纯碱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选项说法错误;C、侯氏制碱法中的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不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烧碱、火碱或苛性钠,故C选项说法错误;D、纯碱溶液可以跟含有Ca2+的溶液,如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钠盐,故D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5.下图为xx泡打粉的标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B.泡打粉可以随意放置
C.加入泡打粉制作的蛋糕更松软D.碳酸钙可做补钙剂
【答案】B
【解析】A、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故A正确;B、碳酸氢钠不稳定,加热可分解,不能置于阳光照射或温度偏高的地方,故B错误;C、碳酸氢钠在加热时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加入泡打粉制作的蛋糕更松软,故C正确;D、碳酸钙用途之一可用作补钙剂,故D正确;故选B。

6.下列关于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A.Na2CO3溶液呈碱性B.NaHCO3固体难溶于水
C.“苏打”是碳酸钠的俗名D.NaHCO3可用作发酵粉
【答案】B
【解析】A、Na2CO3溶液呈碱性,故选项说法正确;B、NaHCO3固体易溶于水,故选项说法不正确;C、碳酸钠的俗名是纯碱、苏打,故选项说法正确;D、NaHCO3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7.爱国科学家侯德榜先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该方法是将CO2和NH3 通过饱和NaCl 溶液中充分反应,其中的一步反应是NH4HCO3+NaCl═NaHCO3↓+NH4Cl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B.该反应中四种物质都是盐
C.反应后的溶液中还能继续溶解NaCl
D.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的作用是使溶液呈碱性,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
【答案】A
【解析】A、生成物碳酸氢钠是沉淀,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故选项A说法错误。

B、盐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碳酸氢铵、氯化钠、碳酸氢钠、氯化铵都属于盐,故选项B说法正
确。

C 、反应后的溶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故选项C 说法正确。

D 、氨水的水溶液显碱性,能更好地吸收二氧化碳,使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选项D 说法正确。

故选A 。

8.下列实验探究和推理所得结论对应明显不合理的是
A .向草木灰上滴加稀盐酸,产生大量2CO ——证明草木灰中含有2-3CO
B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该溶液一定显碱性
C .某物质在纯氧中燃烧只生成2CO 和2H O ——该物质一定含有C 、H 元素
D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A 、碳酸根离子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草木灰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气体,可以判断草木灰可能含有碳酸根离子,故A 正确;B 、酚酞溶液遇中性和酸性溶液都不会变色,与碱性溶液变红色,所以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则该溶液一定显碱性 ,故B 正确;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可以知道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某物质在纯氧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以判断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故C 正确;D 、氮气也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故D 错误;故选D 。

9.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先生以饱和食盐水、NH 3和CO 2为原料,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方法中涉及的反应有:
①NaCl+CO 2+NH 3+H 2O=NaHCO 3↓+NH 4Cl ;①2NaHCO 3ΔNa 2CO 3+CO 2↑+H 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B .反应①说明Na 2CO 3的热稳定性比NaHCO 3好
C .该生产工艺中CO 2可以循环利用
D .副产品氯化铵作氮肥时,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答案】A
【解析】A 、氯化钠属于盐类,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故A 符合题意;B 、NaHCO 3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Na 2CO 3,说明NaHCO 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成稳定的Na 2CO 3,所以Na 2CO 3的热稳定性比NaHCO 3好,故B 不符合题意;C 、在反应①中二氧化碳是反应物,而在反应①中,二氧化碳是生成物,可以循环利用,故C 不符合题意;D 、氯化铵中含有铵根,铵根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时,会生成氨气,降低氨肥的效用,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10.碳酸盐的热稳定性大于对应的碳酸氢盐。

某同学设计的一个能说明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热稳定性的套管实验。

则下列有关说法或做法中,错误的是
A.甲为小苏打,乙为纯碱
B.实验过程只有一只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碳酸钠固体中含有的少量碳酸氢钠
D.相同质量的甲、乙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完全反应时,甲消耗的盐酸比乙的多
【答案】D
【解析】A、碳酸氢钠在小试管,碳酸钠在大使管,大试管直接加热,稳定较高,如温度较高的不分解,而加热温度较低的物质分解,可判断稳定强弱,故甲为小苏打、乙为纯碱,故A正确;B、碳酸钠较稳定,加热过程中不会分解,碳酸氢钠加热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连接小试管的烧杯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只有一只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B正确;C、碳酸钠较稳定,加热过程中不会分解,碳酸氢钠不稳定,加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碳酸钠固体中含有的少量碳酸氢钠,故C正确;D、根据甲为小苏打、乙为纯碱,设碳酸钠、碳酸氢钠的质量都为m,
2322 Na CO+2HCl2NaCl+H O+CO
10673
m73m
106↑

322
NaHCO HCl NaCl H O CO
8436.5
36.5m
m
84
+=++↑
等质量的碳酸钠比碳酸氢钠消耗的盐酸多,即乙>甲,故D错误;故选D。

二、填空题
11.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编号):
A.熟石灰;B.硝酸钾;C.石灰石;D.碳酸氢钠;E.纯碱
(1)“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______。

(2)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用到的碱是______。

(3)生产水泥、玻璃以及炼铁中用到的是______。

(4)属于复合肥的是______。

(5)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的是______。

【答案】(1)E
(2)A
(3)C
(4)B
(5)D
【解析】(1)“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纯碱,故填:E;
(2)常用氢氧化钙和硫酸铜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故用到的碱是氢氧化钙,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故填:A;
(3)生产玻璃的原料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高温下,碳酸钠、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反应分别生成硅酸钠、硅酸钙;生产水泥以黏土和石灰石为主要原料,同时,石灰石还是炼铁的一种原料,可将铁矿石中的二氧化硅转化为炉渣除去,所以在炼铁、制玻璃、制水泥三种工业生产中都用到的原料是石灰石,故填:C;
(4)硝酸钾含K、N元素,属于复合肥,故填:B;
(5)碳酸氢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填:D。

12.食盐、食醋、小苏打、碳酸钙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

(1)为使蛋糕更松软,焙制时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

(2)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海水晾晒得到海盐
B.粮食经微生物发酵酿造食醋
C.切割打磨大理石制成建筑材料
(3)为防止缺钙导致骨质疏松,可以服用含___________的药片。

(4)可以服用含小苏打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其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

【答案】(1)碳酸氢钠##小苏打
(2)B
(3)碳酸钙
(4)NaHCO3+HCl=NaCl+H2O+CO2↑
【解析】(1)碳酸氢钠本身受热易分解,同时由于是碳酸氢盐,遇到酸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使蛋糕更松软,故填:碳酸氢钠或小苏打;(2)A、海水晾晒得到海盐,利用的蒸发结晶的原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粮食经微生物发酵酿造食醋,发生缓慢氧化,有新物质醋酸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切割打磨大理石制成建筑材料,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3)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使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为防止缺钙导致骨质疏松,可以服用含碳酸钙的药片,故填:碳酸钙;(4)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故填:NaHCO3+HCl=NaCl+H2O+CO2↑。

13.我国著名的化工专家侯德榜,为纯碱和氮肥工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侯氏制碱法的原理为:NaCl+NH3+CO2+H2O═NH4Cl+NaHCO3↓
2NaHCO3Δ
Na2CO3+CO2↑+H2O
(1)Na2CO3属于___________(选填“酸”“碱”或“盐”),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显___________性,其用途___________(任写一条)。

(2)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价。

(3)写出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NaHCO3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它与厨房中食醋的主要成分反应如下:
NaHCO3+CH3COOH═CH3COONa+X+CO2↑,则X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

(5)请设计实验方案鉴别NaCl固体和NH4Cl固体___________。

(写出操作、现象、结论)
【答案】(1)盐碱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
(2)-3
(3)Ca(OH)2+Na2CO3═CaCO3↓+2NaOH
(4)H2O
(5)分别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NH4Cl,无明显现象的是NaCl。

【解析】(1)Na2CO3由金属钠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显碱性,其用途广泛,可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

(2)NH3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

(3)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4)碳酸氢钠和食醋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醋酸钠和碳酸,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验证,每个X分子中有2个H氢原子和1个O原子,X的化学式为H2O。

(5)铵根离子与碱混合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鉴别NaCl固体和NH4Cl固体的实验方案:分别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NH4Cl,无明显现象的是NaCl。

14.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红色经典影片《闪闪的红星》中有一段儿童团员潘冬子给红军送盐的故事。

冬子开始把食盐装在竹筒中,打算扮作上山砍柴的人将食盐送给红军。

途中发现敌人盘查严格,冬子急中生智跑到河边,把竹筒里的食盐全部溶成盐水,再用棉袄吸收,最终顺利地将食盐送给了红军。

(1)从微观角度分析,氯化钠是由___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从元素角度分析,氯化钠溶液中+1价的元素有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从盐水中重新得到食盐固体,需进行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___。

(3)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假设冬子的竹筒中有358g氯化钠。

10①时最少需用________g水溶解。

氯化钠可以作为“侯氏制碱法”的原料之一生成纯碱,其基本工业流程如下:
已知:常温下,氨气的溶解度很大,CO 2的溶解度很小。

回答下列问题:
(4)纯碱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5)“侯氏制碱法”的反应温度一般控制为30-35°C ,因为在此温度时,NaHCO 3的溶解度较___________(填“大”或“小”)。

(6)若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CO 2,会导致NaHCO 3产量减少,原因是___________。

(7)写出步骤①、①发生的总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8)“侯氏制碱法”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有NaC1、H 2O 和___________。

【答案】(1) 离子 H Na 、
(2)蒸发结晶
(3)1000
(4)23Na CO
(5)小
(6)二氧化碳溶解度小,不利于碳酸氢根的形成
(7)23234H O NaCl NH CO NaHCO NH Cl ↓+++=+
(8)二氧化碳或2CO
【解析】(1)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填:离子;氯化钠溶液中由氯化钠,水,根据其中钠元素和氢元素显+1价,故填:H Na 、;
(2)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从盐水中重新得到食盐固体常采用蒸发溶剂法,故填:蒸发结晶;
(3)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10①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5.8g ,100g 水中最多溶解38.5g 氯化钠,则1000g 水中最多溶解385g 氯化钠,故竹筒中有358g 氯化钠,10①时最少需用水的质量为1000g ,故填:1000;
(4)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所以化学式为Na 2CO 3;故答案为:Na 2CO 3;
(5)此时需要得到碳酸氢钠的固体,所以控制在该温度下,说明碳酸氢钠溶解度较小;故答案为:小;
(6)二氧化碳溶解度小,形成碳酸较少,不足以与氨气反应生成碳酸氢根,因此会导致碳酸氢钠产量减少;故答案为:二氧化碳溶解度小,不利于碳酸氢根的形成;
(7)氯化钠、水、氨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3234H O NaCl NH CO NaHCO NH Cl ↓+++=+;
(8)根据题意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故碳酸氢钠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可以重新通入①中,因此二氧化碳可以循环使用;故答案为:二氧化碳或CO 2。

三、实验题
15.现有一种以NaHCO 3为主要成分的膨松剂,由于膨松剂存放时间较长,部分分解成Na 2CO 3粉末(方程
式为323222NaHCO Na CO +H O+CO Δ↑)。

为测定混合样品中NaHCO 3的质量分数,按如图所示连接装置(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的试剂皆为足量)
(1)碱石灰的主要成分为______
(2)实验过程:将样品m 1克装入样品管B 中,测定实验前D 的质量m 2克;打开活塞____,关闭___,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目的是______;然后再次对三个活塞操 作后,点燃酒精灯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

拆下装置,再次称量 D 的质量m 3克
(3)E 处干燥管中盛放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

(4)混合物中NaHCO 3 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用含m 1、m 2、m 3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氢氧化钠、氧化钙
(2) K 1、K 2 K 3 除去装置中的二氧化碳
(3)防止空气中的CO 2和水蒸气进入D 中影响测定结果 (4)321
42100%11m m m -⨯() 【解析】(1)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组成的混合物
(2)测定前打开活塞通入空气,空气经过碱石灰被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所以目的是除去装置中残留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需要进入C 、D 中。

所以打开K 1、K 2,关闭K 3。

目的是除去装置中的二氧化碳。

(3)E 处干燥管在D 后,与空气相通,所以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CO 2和水蒸气进入D 中影响测定结果。

(4)m 1为样品的总质量,m 3-m 2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设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3
2322323232
Δ2NaHCO Na CO +H O +CO 42168168
10618444411m m x x m m x m m ↑-==--() 所以混合物中NaHCO 3 的质量分数为
32142100%11m m m -⨯() 16.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欲对贝壳的成分进行探索研究。

【提出问题】如何选择装置进行分析测定?
【查阅资料】贝壳的成分与鸡蛋壳相似,主要是碳酸钙,其它成分对实验探究的影响忽略不计;稀盐酸具
有微弱的挥发性。

【实验探究】
实验一:定性研究
将贝壳洗净、干燥、并研磨成粉末后放入图锥形瓶中,通过注射器注入稀盐酸,借助数字化实验仪器采集数据。

(1)图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仪器,打开开关,通过_______,推知装置的气密性完好。

(2)结合资料,写出贝壳的用途____________(任写一种即可)。

(3)由图可知,温度传感器对气体测定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可能有:一、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增加,二、___________。

实验二、定量研究——体积测定
通过测量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来计算贝壳中碳酸钙的百分含量,所用仪器如图。

资料:量气管有刻度值,且0刻度在上。

可以借助橡皮软管上下调节量气管与水准管两边液面平衡,减少气体体积测量误差。

(4)图中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5)其它操作都正确的前提下,若没有“连通管”,测得的碳酸钙含量将________(填“偏大”或“不变”或“偏小”)。

(6)若滴入的稀硫酸体积为V1,量气管初始刻度为V2,实验结束后量气管最终刻度为V3,则反应生成的CO2的体积V=___________(用V1V2V3中的字母表示)
实验三、定量研究——质量测定
通过测量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来计算12.5g贝壳样品中碳酸钙的百分含量,所用仪器如图。

(7)该实验反应前后均需要通一段时间的氮气,实验前通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8)实验前后C 装置增重了4.4g ,则该贝壳样品中碳酸钙的百分含量是多少?(要求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
【答案】(1)推或拉注射器活塞,活塞回到原位
(2)可以用于饲料,作补钙剂
(3)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含量增多
(4)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5)偏大
(6)V 3 -V 2
(7)赶走(排尽)装置的空气
(8)C 装置增加的质量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解:设该贝壳样品中碳酸钙的百分含量是x
3222CaCO 2HCl =CaCl H O CO 1004412.5g 4.4g
x
+++↑
10012.5g 44 4.4g x =x =80% 答:该贝壳样品中碳酸钙的百分含量是80%。

【解析】(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连接仪器,打开开关,推(或拉)注射器活塞,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松手后,活塞会回到原位;(2)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含钙元素,可应用于饲料中作补钙剂;
(3)由图可知,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温度升高,会导致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增加,且盐酸具有挥发性,温度越高,挥发的越快,同时会导致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含量增多,从而对气体测定结果准确性产生影响;
(4)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故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5)如果没有连通器,加入的稀硫酸占据了一定的体积,会导致测得二氧化碳的体积偏大,计算得出的碳酸钙的质量偏大,测得的碳酸钙含量将偏大;
(6)若滴入的稀硫酸体积为V 1,量气管初始刻度为V 2,实验结束后量气管最终刻度为V 3,连通管有平衡气压的作用,故加入稀硫酸的体积不影响生成气体的体积,故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为:(V 3-V 2)mL ;
(7)实验前,可将装置内空气排尽,防止影响实验结果;
(8)见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