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水高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命题:高二政治组
第I卷(60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满分60分)
1.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是
①哲学是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②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时代的哲学形态
③哲学对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产生重大影响
④一定时代的哲学会推动当时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有人称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半截子唯物主义,这主要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A、没有实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是形而上学与唯心主义的统一
C、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D、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上不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3.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的说法,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

这种哲学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 B.主观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4.某网友发表言论说:“市场常常是变幻莫测的,想把握住市场的变化那是徒劳的。

”这一观点
①在哲学倾向上属于不可知论
②否认了市场经济的规律性
③体现了意识决定物质
④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著名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尔在自然观上坚持辩证法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把几何学与代数有机地结合起来,创立了解析几何。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 哲学是具体科学发展的基础,要认真学习哲学
B.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学好哲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C. 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指导,要学好、用好哲学
D. 具体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哲学进步,要认真学好具体科学
6.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联系的正确说法是
A.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
B.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知识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
7.英国哲学家罗素5岁的时候,家人带他去海边玩。

他发现自己无法把礁石上的海蜞弄下来,非常生气。

于是他问姑姑“海蜞会思考吗?姑姑回答:“我不知道”。

“那你就应该学习。

”罗素说。

这说明
A.每个人都是天生的哲学家
B.儿童的哲学停留在经验和无意识的层次
C.惊讶和困惑是一切哲学活动的引线或动因
D.人们研究哲学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8.对“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理解正确的是
A.生活离不开哲学,哲学离不开生活
B.学会哲学,生活就一定更美好
C.没有哲学智慧的人只知道怎样去“活着”,而拥有哲学智慧的人才懂得怎样去“生活”
D.哲学与生活相互作用,相互决定
9.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下列观点中,坚持了唯物主义根本方向的是
A.存在即被感知
B.物是观念的集合
C.气者,理之依也
D.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10.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的观点属于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
11.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

”之所以强调“更要与真理为友”,是因为
A.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
B.真理与谬误是截然对立的
C.追求真理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D.追求真理是学生成长的最终目的
12.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

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推翻自身
③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④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庄子在《齐物论》中说,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惬意的飞来飞去,可是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还是庄周,究竟是庄周做梦变为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为庄周?庄周认为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庄周之所以认为这个问题无法解决,是因为他不承认
①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
②客观存在的事物具有确定性
③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具有客观性
④人的认识结论具有不确定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古诗云:“眼处心声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下列选项中与此诗句所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A.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5.古人曾经有这样的高度评价:“太白绝句,每篇只与人别,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送孟浩然之广陵》等作,体格无一分形似。

奇节风格,万世一人。

”这两篇送别的对象不同,情景不同,背景不同,心情不同,诗便不同。

这体现了
①主观活动也应从实际出发
②艺术创作来源于主观想象
③思维的对象不同则内容不同
④思维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16.著名心理学家奥瑞·利欧斯说:“如果你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感到不舒服,那是你的感受所造成的,并非事物本身如此。

能够对感受进行调整,你就可以在任何时候都振作起来。

”这段话蕴涵的哲学原理是
A.事物的存在并非是客观的
B.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事物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主观感觉
D.人的主观意识具有能动性
17.“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自然条件恶劣,长期以来无人成功种植蔬菜。

我国某农学专家坚信,粮食作物能生长的地方一定能种蔬菜。

他在总结前人失败教训的基础上,采取收集雨水、提高土壤墒情、选择抗寒性较强的品种等措施,在埃塞俄比亚成功种植了大白菜、茄子、辣椒等蔬菜,创造了“里程碑式的”奇迹。

他的成功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意识活动的创造性是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条件
②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是改造外部世界的可靠保证
③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④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8.国库也叫国家金库,一般以为只是放钱的库房。

事实上,现代意义上的国库还可以看成是一个簿记系统,用来记录所有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

人们对国库的片面认识是
A、唯意志主义的
B、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人脑主观自生的
D、脱离客观存在的结果
19.3岁宝宝在小区里上幼儿园,近日,老师交给家长3张分别为语文、数学、英语课程的试卷;妈妈看了一遍题目,发现题目偏难,自家宝宝大部分不会,跟老师沟通后,老师认为是家长失职。

老师的做法
A、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B、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C、强调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
20.诡辩家欧布里德对前去讨债的朋友说“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去讨吧!”在这里,欧布里德
A、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
B、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
C、否认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否认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21.荀子曰:“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这句话启示我们
A、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B、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利用规律
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改造的
D、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利用规律的前提
22.“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这首古诗所蕴含的哲理主要有
A、物质和运动是辩证统一的
B、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D、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辩证统一的
23.谚语“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说明了
A、存在决定思维
B、意识反作用于存在
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思维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
24.长期以来,农民对秸秆的处理大多采取焚烧的方式,严重污染空气。

近年来,山东某地采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对秸秆利用进行了有益探索。

该地引进了一家蘑菇种植企业,该企业以小麦秸秆加
鸡粪为原料培育双抱菇,自蘑菇厂建起来后,对秸秆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让原本难以处理而成为“包袱”的秸秆摇身一变,不仅成了香悖悖,而且还成为农民增收的渠道。

对秸秆利用的有益探索说明
①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②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④科学实验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唯一途径
A. ②④
B. ①②
C.①③
D. ③④
25.让机械手随意念而动,这不是电影里的特技,而是现实中的科技成果。

我国科研人员首次将电极植人人体颅内,用电脑读取人脑电波,让意念控制机械手随人的需要而动,让众多残障人士享受到科技带来的益处。

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电脑与人脑的功能逐渐趋同
②科学研究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把握客观规律可以为人类谋福利
④人脑能够将观念直接变为现实
A. 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26.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这形象地说明了
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可以相互制约
A.①②
B. ①④
C.②③
D. ③④
27.科学界以前普遍认为月球在31亿年前已经少有地质活动,但是中国“玉兔”号探测器在测量月壤的矿物和化学成分,“聆听”下层岩石记录的信息后发现,直至25亿年前月球的地质活动仍然比较活跃。

该发现在一定意义上表明了认识的
①客观性②无限性③反复性④上升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8.为了有效预防“姜瘟”,某镇农技人员首创了生姜水稻轮作的种植模式,既大大减少了生姜病虫害,又提高了亩均收入。

在这一实践中,该镇农技人员
①把握了客观规律②遵循了客观规律
③改造了客观规律④利用了客观规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9.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意义。

这一说法强调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0.我国的巡视制度从1996年启动,坚持了18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巡视制度在工作内容、制度改进、组织规模、巡视对象的层次等方面均发生很大变化。

巡视制度的变化说明
①意识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固有属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第II卷(40分)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满分40分)
31.(12分)2014年8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将今年3月在几内亚等国家暴发的埃博拉疫情定为“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抗击埃博拉成为世界性联合行动。

人们对病毒的认识和斗争是不断前进的。

1976年最早暴发埃博拉疫情时人们不知道病毒的来源
和传播方式,因此没有有效防制手段;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在可以确定病毒来源于动物,人与人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因此主要防止疫情蔓延的办法是把患者隔离,切断传染源,控制疫情;目前尚无有效抗病毒疫苗和治疗药物,防止疫情暴发也无有效办法,人类对该病毒的认识防控还是一个相当长期艰巨的任务。

人类要彻底战胜埃博拉病毒,需要准确掌握发生条件、传播方式、研制疫苗等许多步骤,是一个在认识和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而逐步实现的过程。

现在中美等国医学界正在加紧研究针对该病毒的疫苗。

最新消息,美国在非洲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两位医生在回国接受试验疫苗后,已出院与家人团聚。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人类与病毒的斗争会在不远将来最终取得成功。

结合材料,说明人们对埃博拉病毒的研究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12分)
32.(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延迟退休是针对我国法定退休年龄过低提出来的。

中国现在的法定退休年龄是1953年作出的规定。

建国初,我国预期人均寿命只有40岁左右,现在则是74.8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口数量、
结构和预期寿命都发生巨大变化,建国初期制定的政
策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有必要调整。

我国制定延迟退休方案的举措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10分)
33.(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从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出发,针对当前环境保护领域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着重健全保护环境的体制机制,完善防治污染的法律规范,对《环境保护法》进行了全面修订,这对于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环境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试说明《环境保护法》的修订是如何体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

(10分)
3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拉开对外开放的序幕。

针对我国资金不足、技术管理落后的局面,开放初期以“引进”为主,通过利用外资、引进竞进技术和管理方法,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面对更加开放、更加相互依存的世界,中共十五大确立了“走出去”战略,通过对外投资主动地从全球获取资金,、技术、市场、战略资。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和我国原有的比较优势正在改变,十八大提出我们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地开放战略,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

提高效益方向转变。

结合材料,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谈谈开放战略调整的合理性。

(9分)
参考答案
1-5.ACAAC 6-10CCCCA 11-15CDBCC 16-20DBBDB 21-25BBACB 26-30ADBDC
31.
①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的。

人们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
分)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们从对病毒的一无所知,到逐步认识,体现出人认识具有反复性(3分)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

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能力也是无限发展的,人们对疫情的认识防控是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随着条件的不断变化,逐步认识到病毒的来源、传播等,今后还会不断深入认识,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

(3分)
④认识具有上升性。

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人们对该毒的认识和预防,逐步深入和取得成效,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

(3分)
32.
①物质决定意识、规律是客观的,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政府针对实际情况,调整现阶段的退休方案。

(3分)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政府针对变化了的国情调整退休方案,坚持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分)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政府着眼于经济社会长远和可持续发展,尊重客观规律,做到政策调整真正给人民带来福祉。

(3分)
33.
①物质决定意识,《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坚持从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出发,这坚持了物质决定意识。

(5分)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会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

《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这体现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5分)
34.
①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适应不断变化的世情国情,不断调整对外开放具体战略。

(3分)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要坚持主观和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适应不断变化的世情国情,不断调整对外开放具体战略。

(3分)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和上升性。

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发现、检验和发展真理。

面对开放实践的变化,对外开放战略不断做出调整。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