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
该本书包括四讲。

第一讲为什么要推进深度学习,第二讲什么是深度学习,第三讲怎样实现深度学习,第四讲怎样推进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有四个重要环节:选择单元学习主题、确定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单元学习活动、开展持续性评价。

选择单元学习主题有四个依据: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核心素养得进阶发展、学生实际情况。

四种思路:按照章节的内容组织、按照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组织、按照主题性任务组织、按照真实情境下的学习任务跨学科来组织。

三个关键步骤:找出单元学习内容、初定单元主题、确定单元学习主题。

如何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应做到1、把握四个基本特征即一致性、发展性、结构化、重点突出2、遵循三个关键步骤3、开放研讨。

如何设计单元学习活动应做到1、要体现深度学习的特征即规划性和整体性、实践性和多样性、综合性和开放性、逻辑性和群体性2、三个步骤: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预设与方案、团队要对深度学习活动进行检验。

如何开展持续性学习评价即1、教师要深度理解持续性评价的意义和价值2、四个步骤即制订持续性评价方案、确定评价反馈的内容和方式、论证评价方案、公开评价标准。

实现深度学习有两个必要前提1、教师要深刻理解学科的育人价值2、教师要深刻理解并尊重学生。

抓住深度学习的四个关键策略要做到1、选择情境素材的链接策略2、学习过程中思维的外显策略3、学习过程的深度互动策略4、团队教学研究的改进策略。

陈忠读书笔记2: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该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编辑室资深编辑、编审、人教版初中和高中生物学教材核心作者、责任编辑和分册主编、中国教育学会青少年创新研究中心理事,生物专业委员会理事吴成军编写。

该书主要分为三篇。

第一篇凝练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界定了生物核心素养;第二篇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指出发展核心素养的路径;第三篇指向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提炼出评价的核心素养。

第一篇第一章“生命观念”阐述了生命观念的概念,生命观念的两个维度,生命观念的基本内涵,生命观念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生命观念的途径和措施。

第二章“科学思维”阐述了科学思维的定义及特征,常见的科学思维方法,生物学特有的科学思维。

什么是生命观念?就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人们经过实证后的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相关事件和现象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

生命观念具有1、从生命的本质凝练生命观念2、从系统的视角凝练生命观念两个维度。

生命观念包括生命的系统观、生命的物质观、结构与功能观、物质能量和信息观、稳态与调节观、适应与进化观、生态观。

生命的系统观,生命的物质观,结构与功能观,物质、能量和信息观,稳态与调节观,适应与进化观,生态观等这些观念是紧密联系的。

建立生命观念的措施是1、生命观念的建立是一个从事实到概念的过程2、生命观念的建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3、运用生命观念解决问题是学习的高级形式。

科学思维的定义及特征是指人对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一种认知行为、认知方式和认知品质的反映。

中学科学教育层面的科学思维,好包含激发学生“崇尚真知,追求科学知识”的认知动机。

1、比较与分类 2、分析与综合 3、归纳与演绎 4、抽象与概括 5、批判性思维 6、科学思维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

陈忠读书笔记3:读《建模式教学》
《建模式教学》是由特级教师左开俊特级教师所著。

概述重点阐述了模型的种类,以及探讨了建模式教学的范式。

模型包括数学模型、物理模型、概念模型、类比模型。

数学模型就是指对一个特定事物,为了一个特定目标,根据其特有的内在规律,做出一些必要的简化假设,并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一个数学结构。

数学结构可以是数学公式、算法、表格、图示等。

如果其变量中不含时间因素,则为静态模型;如与时间有关,则为动态模型,如种群增长模型、基因得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模型等。

如细菌通过细胞分裂繁殖后代,若20分钟分裂一次,则一个细菌1小时后分裂的结果是产生2的3次方个,即为8个细菌。

这就是数学模型。

物理模型是根据相似原理,把真实事物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制成的模型,其状态变化和原事物基本相同,可以模拟客观事物的某些功能和性质。

如生物体结构的模式标本、细胞结构模式图、减数分裂图解、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食物链和食物网等。

物理模型的特点是:实物或图画的形态结构与真实事物的特征、本质非常相像,大小一般是按比例放大或缩小的。

物理模型分为:实物模型和模拟模型、静态结构模型和动态结构模型。

概念模型是一种或多或少的形式化描述,描述的内容包括建立软件组件时,所用到的算法、架构、假设与底层约束。

这通常是对实际的简化描述,包括一定程度的抽象,显式或隐式地按照头脑中的确切使用方式进行构建。

对概念模型的验证包括确保所用的理论和假设是正确的;当考虑模型的特征时,确保所规划的用途是合理的。

概念模型分为:直观化图解式模型、图示化图解式模型、模式化图解式模型。

类比模型就是借用类比建立分析现象与机理认识的模型,通俗地讲:类比模型就是基于相似属性,用人们熟悉的事物类比和表征不熟悉的事务。

源于比喻的类比模型是中学生物学中非常重要和常见的教学模型。

当传授的知识非常抽象时,借助类比模型常会获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因此,类比模型可帮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新鲜事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另据科学研究表明,使用类比模型还可加强学生的概念转变能力,加深其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类比模型分为:简单类比模型、丰富类比模型、扩展类比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