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高中地理人教必修练习:第章第节 区域农业发展 第课时 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第4章
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练习题
第2课时
一、选择题
结合材料,回答1~2题。
材料一我国目前部分优势粮食生产基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渐转移。
1.下列关于甲、乙、丙三个粮食生产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人均耕地多,而且水热条件优越
B.乙地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但水源不足
C.丙地光、热、水充足,且土地的集中性好
D.甲、乙两地光、热、水条件相同,但农作物类型不同
2.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A.土地相对集中,适宜机械化生产
B.河网密布,交通不便
C.当地人的食物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D.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其得名于横穿境内的七虎林河,是满语的音译,意思是“沙鸥云集之所”。
结合下图,回答3~4题。
3.下列有关虎林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河流冰封期长,有春汛
B.冬季寒冷而漫长,无霜期较短
C.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4.虎林市“把绿色水稻变成方便米饭、米粉;把大豆变成磷脂,把原木变成家具”。
这反映了虎林市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
A.向机械化方向发展
B.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C.推进农业生产优质化、高效化
D.推进产业化生产经营,促进产业链条延伸
5.表中所示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地区及其原因分别为( )
A.东南省份精耕细作 B.东北和新疆机械化水平高
C.东南省份科技水平高D.东北和新疆劳动力廉价
6.自然资源效率最低地区与最高地区相比,其种植业优势主要表现在( )
①光照充足②昼夜温差大③水热配合好④劳动力丰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③
读“亚欧大陆40°N~50°N四地1月和7月气温距平值(该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和降水距平值(该地降水与同纬度平均降水量之差)图”,完成7~8题。
7.关于四地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适合热带经济作物发展
B.②地夏季光热充足,雨热同期,有利于耕作业发展
C.③地夏季高温多雨,光照充足,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D.④地气温年较差和降水季节变化小,农业气象灾害少
8.上述四地中,自然带类型相同的是( )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下表为“四个农业区在同一年度中的粮食作物生产统计表”。
读表,回答9~10题。
农业区甲乙丙丁
每公顷肥料使用量(千克) 108.8 53.7 250.8 191.9
每公顷收获量(千克) 1 956 977 2 495 3 150
平均每人收获量(吨) 121.7 140.6 6.1 79.2
平均每人耕地面积(公顷) 145.6 186.6 2.1 37.9
9.
A.机械化水平高,集约化经营
B.劳动力充足,单位面积产量高
C.人少地多,粮食商品率高
D.水旱灾害频繁,水利工程量大
10.四个农业区中最可能位于美国中部平原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下图中阴影地区以干旱严重闻名,被称为“旱腰带”。
现在该地区道路四通八达,万亩酿酒葡萄绿满田野,过去贫穷落后的“旱腰带”已变成如今名副其实的“金腰带”。
读图回答11~12题。
11.制约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 )
①地处干旱地区,降水稀少②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
③年积温低,作物只能一年一熟④季风气候,旱涝灾害频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该区域发展葡萄种植业的突出优势是( )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C.道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 D.劳动力充足,生产经验丰富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也是我国大豆的主要产区。
但近年来,由于进口大豆的冲击,东北大豆的生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比较表
含油量运输费用(元) 生产成本(元/千克) 生产方式国产大豆17% 0.18 1.60 粗放式
进口大豆19% 0.16 1.28 集约式
东北平原某地生态农业示意图
(1)结合材料一,分析使东北大豆生产走出困境的措施。
(2)分析材料二图示生态农业的好处。
【参考答案】
1.B
2.D
3.C
4.D
5.B
6.A
7.B
8.A
9.C 10.A 11.D 12.B 13.
【答案】(1)加大科技投入,改良品种,提高大豆品质;提高机械化、集约化水平,提高单产,降低成本;拓展交通网络,降低物流成本。
(2)调整了农业结构,充分利用资源;延长生产链,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秸秆还田,提高土壤肥力,实现了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缓解农村生活用能问题。
【解析】第(1)题,由材料一可知东北大豆生产的困境表现在大豆品质差、生产方式粗放造成的生产成本高,大豆的运输费用高,结合困境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
第(2)题,材料二图示的农业类型是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好处表现在资源、生态、经济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