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复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⒈!写主帅军中生活的诗句: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⒉侧面惊
⒊表达恢复中原大业,建立不朽功名以及壮志难 酬的悲愤的诗句: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4、抒发词人一生中的事业与抱负,并抒发无尽感 叹的句子是:
17.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C( )。(2分)
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B.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 C.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
象。
D . 全 词 反 映 了 作 者 渴 望 完 成 抗 金A大 业 却 壮 志 难 酬 的 现 实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⒉不仅显示了大漠景象奇特,而且巧妙的把自己孤 寂情绪融化在自然之中的句子(暗示诗人因为受到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排挤而激愤和抑郁的内心的句子):
示例:出使路线、沿途风光、最新消息。
3.全诗紧扣题目,叙述描绘了哪三层意思?
诗人以征蓬与归雁自比,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的情感,
4抒.试发了体自会己“身征世蓬浮沉出之汉感塞第和1,思0页乡/归共1之7雁页情入。胡天”一联,表达
5.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
•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 直到居延(“属地国名过居)延以”外指,“过点居明延边属塞国的”。辽阔,路途 的遥远。
•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 “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D
13、对本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醉里挑灯看剑好!塑造了一个怀才不遇的壮士形象,你看他以酒浇 愁,醉眼朦胧中还不忘把灯挑亮,仔细端详手中报国乐杀敌的宝剑。
B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战斗的速战速决,表现出所向披 靡。
C “可怜白发生”与前面九句形成极大的反差,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
力 , 让 我 们 深 沉 地 感 受 到挑词灯人 火 一 般 的 爱 国 热 情 和 壮 志 难秋酬 的 无 奈 。
第15页/共17页
11.选出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C ) A.五、六句表面是平淡之语,但这种平谈正好映射了结
尾句“但使愿无违”,使“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 B.这道诗用语平谈自然,朴素、自然、平淡的口语上升
为诗句,使平谈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到了和谐的统一。 C.“种豆南山下”是幽美之句,“带月荷锄归”是平淡
18.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呼应题目,是作者与陈同甫
的共勉之词。 C.词的上下阕一般会“换意”,但这首词却突破传统,词意上下贯通,展
现了一幅战争场景,甚为独特。
1A首D9...词末下这展“句边首现可的对词了本怜黯描醉首写”然态词了两、伤理看梦字神解剑境凸,赏、、析显波闻往有角词澜事误、中、起的分理人伏一炙想物,项、和是的言奏现情乐近实( 、感意等点)多变远兵D层化,、面,实杀的从敌为人等前大生多境九家种界句手军。的笔营壮。生C.活怀这。激首烈B词.陡前这然变为
答:“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
画9 、中,“含带蓄月地荷表达锄了归诗”人一对句田园常生为活后的世满诗足。评 家 称 道 。 请 说 出 这 一 句 的 妙 处 。
第14页/共17页
10.选出对该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D ) A.一、二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 稀稀疏疏。 B.三、四句可以看出诗人不是很会种地,但为 了不使豆苗荒芜,他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 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虽然很辛苦,但诗人并不 抱怨。 C.五至八句写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不觉可 惜,“愿”字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 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D.本诗的主题是写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 隐山林的遁世思想,坚决与统治者斗争到底的 (决坚心决与统治者斗争到底的决心”诗中没有体现。)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5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 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第5页/共17页
6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 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7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醉里挑灯看剑 、 梦回吹角连营
• B、诗人以浓郁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 “单车欲问边”,写自已轻车简从,要前往边 境慰问将士。“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 北边塞的居延。
• C、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 “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 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 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 温暖。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6、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不懈追求的句子: 7 、 最 能晨兴突理现荒诗秽人,摒带月弃荷尘锄俗归,。躬 耕 自 食 , 归 返 自 然 志 愿 的 诗 句 是 :
答: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
对8 、官这场黑首暗诗生写活了的什厌弃么。内 容 ? 表 达 了 诗 人 什 么 样 的 思 想 感 情 ?
五、《归田园居》 晋 陶渊明 (重点)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 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 愿无违。
1 、 表 明 隐 居 之 地 和 劳 动 结 果 的 诗 句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2 、 写 辛 勤 劳 动 的 心 情 和 感 受 的 诗 句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3 、 本 诗 的 点 睛 之 笔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 、生反活映的劳句作子艰:衣辛沾,不足但惜躬,耕但田使园愿无的违志。向 不 改 , 表 达 作 者 厌 恶 官 场 , 热 爱 田 园 5 、 衣表沾达不作足者惜不,但与使世愿俗无同违流。合 污 的 思 想 没 有 改 变 的 句 子 :
之语;前句虚写,后句实写。全诗在平谈与幽美、实景 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D.本诗富于情趣。“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 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这是一幅美妙的月夜 归耕图,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D “梦回”和“八百里”二句写大片军营,绵延八百里,处处炊烟烤着
牛八肉百,里极分言麾战下斗炙场面,的五宏十大弦。翻塞外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14、能点明是在夜间的词是“
”,能点明作战季节的一词是“ ”
字。
1 5是、忠突勇出(地爱表国现 了)雄失壮意的的军将容军,(第表7壮现页/士了共1将)7页军 及 士 兵 们 高 昂 战 斗 情 绪 的 两 联
“直”状孤烟之高,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写出了狼烟直上 云霄的气势; “圆”,状落日之低,给人温暖而又苍茫的感受。 这两个字准确而又生动,烘托出大漠雄奇壮丽的景象。
9.诗中用典的诗句是那句,这用典的好处。
“萧关逢侯骑,都户在燕然”,途中得知军情,语透英豪, 显出一位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第13页/共17页
第2页/共17页
二、《观刈麦》 唐朝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 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 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 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 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 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 能忘。
2.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本诗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 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 B.诗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可知“后禅院”才是诗的重心所在, 所以只在起首两句后提过破山寺后,立刻转入对后禅院的描述。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曲径通 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 “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 环境。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 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 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22、这首词的上片描述了看宝剑、

、等军营生活;下片“ ”描写了
场面。
可怜白发生
听号角 分麾下炙 战斗
第9页/共17页
四、《使至塞上》 唐朝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 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 然。
⒈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景象的诗句(千古名句是)
8、概括这首词的主旨。
9 、 体既味 点“ 梦明回了” “季可节怜,” 的也表为达 战作 用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追忆当年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并表现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梦回”在内容结构上将现实与梦境勾连在一起; “可怜”结构上将词作内容由梦境再拉回现实; 情感上从前句情感表达的高潮跌入感情的低谷, 表现出作者的抑郁、悲愤之情,使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 5、体现刈麦者矛盾心理的句子: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第4页/共17页
三、《破阵子》宋朝 辛弃疾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 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
• D、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 典故隐含在“燕然”第两12页字/共1中7页。
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近人王国维称之 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意境奇特,气象博大。请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
大漠无垠,一缕狼烟冲天而起,直上云霄;远处的黄河如绵长的 锦带,映衬着西沉的夕阳。
8、古诗讲求炼字,请你说说“直”“圆”的妙处。
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 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 等多个历史典故.
第8页/共17页
20、词中描写的军中生活情景有看剑、吹角、分炙、 、 、 等。
2 1 、 表 现奏作 者乐为 现 实 而点悲兵叹 , 对 人杀生敌而 感 叹 的 句 子 是
第3页/共17页
• ⒈表明全家人艰辛劳动的诗句: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 ⒉表明劳作艰辛的诗句: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 3、表达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有: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 4、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
第6页/共17页
11、“吹角连营”与“霹雳弦惊”描绘了什么样的场面?
军队驻扎的壮阔场面和激烈的战斗场面。
12、“可怜白发生”的慨叹与前面的豪壮格调形成巨大反差,这样写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有心为国家出力,希望收复祖国山河,但却不被朝廷重用, 心中非常痛苦(报国无门的失望之情)(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1.下面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寺兴福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 B.三、四两句描绘了禅院美妙的环境,“曲”“幽”“深”等字眼很有表 现力。 C.五、六两句书写诗人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 悦,“潭影空人心”,表现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 D.这首诗题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可见“破山寺”是全诗重点所在,所 以在第一、二句景致刻画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
•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 景物。“长河”指黄河。
•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 (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第11页/共17页
6.对(唐)王维《使至塞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B )
• A、“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故乡水;诗 人自己。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 热爱故乡感情。“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 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