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第一次模拟试题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第一次模拟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示意图,反映了10世纪西欧的社会风貌。
其经济发展的最大特色是
A.商业经济
B.庄园经济
C.游牧业发达
D.手工业水平高
2.11~14世纪的西欧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和政治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近代工厂制度普遍确立B.普遍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C.封建庄园经济逐步繁盛D.农村货币地租逐渐取代劳役地租
3.各个庄园都设有庄园法庭,庄园法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下列关于庄园法庭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B.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
C.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D.庄园法庭只维护领主的利益
4.“它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
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它”是A.《罗马民法大全》
B.《汉谟拉比法典》
C.习惯法
D.《十二铜表法》
5.下列谚语中,能反映中古欧洲社会等级制度特点的是
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B.“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C.“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D.“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6.拜占庭帝国一直以纯正罗马血统自居,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它又在无数的灾难和动乱中维系了近一千年,但还是没有逃脱被灭亡的命运。
15世纪中叶灭掉这个帝国的是
A.阿拉伯帝国B.波斯帝国C.查理曼帝国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7.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改变以往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办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这场改革使得
A.雅利安人大举入侵B.罗马教廷权力至高无上
C.封建等级制度形成D.法兰克王国一分为三
8.843年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了今天的哪三个国家雏形
①美国
②法国
③德国
④意大利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9.依据下边知识卡片所列内容,判断该国家是
A.希腊B.马其顿
C.波斯D.拜占廷帝国
10.“教皇的权力好比太阳,国王的权力好比月亮,它的光辉是向太阳借来的。
”这种现象说明在中世纪的欧洲
A.基督是救世主B.国王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
C.王权高于教权D.教权高于王权
11.清政府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在《使东述略》中描述到:日本的景物风貌已由本来的“汉唐遗风”一变而“趋欧俗”。
下列哪一事件使日本的景物风貌“趋欧俗”()A.大化改新 B.明治维新 C.甲午中日战争 D.工业革命
12.对下侧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中各阶层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大小封建主都是帝王的直接附庸
B.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和耕种向帝王效忠
C.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D.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的关系
13.《查士丁尼法典》包括了历代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新法典》是查士丁尼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而成的。
以上现象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皇帝的命令就是法律
B.法律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
C.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
D.罗马法只是皇帝敕令的汇编
14.拜占庭帝国延续了一千多年,是欧洲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其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哲学思想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
它被下列哪个国家灭亡?
A.亚历山大帝国B.罗马帝国
C.奥斯曼土耳其国家D.阿拉伯国家
15.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复兴与自治,与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有关的是
①使欧洲出现一个新的阶级﹣﹣市民阶级
②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庄园制度的瓦解
③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包括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④城市的复兴标志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6.他是拜占庭帝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他对帝国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把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了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权利法案》
17.公元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产生了一种新的宗教。
它在西欧早期国家的封建化进程中日益传播,成为整个欧洲的精神支柱。
该宗教是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印度教
18.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书写‘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
”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
A.农民阶级
B.封建贵族阶层
C.市民阶层
D.工业无产阶级
19.关于扑克牌红桃K上的这个人物(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A.他统治期间,法兰克王国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B.征收“什一税”
C.被称为“罗马人的皇帝”D.他就是法兰克王国的克洛维
20.下列关于庄园法庭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庄园法庭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②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③庄园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和村法④庄园法庭只维护领主的利益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1.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随之而来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它们是
A.工厂和乡镇企业
B.租地农场和工厂
C.乡镇企业和手工工场
D.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
22.上课记笔记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
下图为小军同学的课堂笔记。
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大化改新
B.西欧庄园
C.大学兴起
D.自治城市
23.假如你是生活在公元10世纪某个时期的一家庄园的农奴,那么下述生活场景中,你最不可能遇到的是
A.庄园的领主占有1/3至1/2的耕地称为“自营地”
B.佃户要向领主缴纳捐税,并为其服劳役
C.佃户的生活自在,享受幸福田园风光
D.佃户在劳役中怠工、未完成劳役受到庄园法庭审判
24.把握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下列各项中,没有因果关系的是A.罗马人对犹太人的残酷统治——基督教产生
B.奥斯曼帝国的崛起——阿拉伯帝国的灭亡
C.查士丁尼频频对外用兵——拜占庭帝国衰落
D.中世纪城市的兴起——欧洲大学的建立
25.明治维新后,柳生家族的一郎卖了土地到工厂去工作,二郎上了免费的学校。
柳生家族生活变化反映出的改革措施有( )
①废藩置县②允许土地买卖③鼓励发展近代工业④提倡文明开化
A.①②④B.②④C.②③④D.③④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片所示内容(封建主城堡,农民住宅,耕地,公共牧场,磨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中世纪的西欧庄园。
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庄园的土地一部分为耕地,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公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B项符合题意。
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与外界的商业经济往来很少,且图片中并未体现与商品经济有关的内容,A项不合题意。
图中虽有牧场,但只能说明庄园内存在畜牧业,并非流动的游牧业,C选项不合题意。
磨坊属于手工业,但仅依据庄园中存在磨坊,从图中看不出手工业整体发展水平,D项不合题意。
故应选择B选项。
2.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在11~14世纪的西欧,农村货币地租逐渐取代劳役地租,故D符合题意;工业革命时期,近代工厂制度建立,故A项错误;17、18世纪以后,西欧普遍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故B不合题意;租地农场的出现、发展导致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故C 表述错误,不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此题选D。
3.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庄园法庭只维护领主的利益”的叙述是错误的,D符合题意;“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的叙述是正确的,A不符合题意;“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的叙述是正确的,B不符合题意;“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的叙述是正确的,C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ABC叙述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题干“庄园法庭”是解题的关键,联系教材中庄园法庭主持人、惩罚手段、审判依据、作用通过对比得到正确答案。
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查士丁尼下令编纂了一部汇编式法典——《罗马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
《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
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
故选A。
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8世纪前期,法兰克宫相查理马特进行改革。
改变以往无条件赏赐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这次改革以后,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最能反映中古欧洲社会等级制度特点。
故选D。
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改变以往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办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封建等级制度逐渐形成,故C正确;ABD都与这场改革无关,故ABD错误。
故选C。
8.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查理大帝死后不久,罗马帝国就出现了分裂。
843年,他的三个孙子各自为王,帝国一分为三。
东法兰克王国成了以后的德国,西法兰克王国成了以后的法国,东、西部之间的地区则成了以后的意大利,按照约定,三个王国彼此间不存在隶属关系,所以②③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
而美国是1776年诞生。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它一般被人简单地称为“罗马帝国”。
帝国的首都为君士坦丁堡。
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攻入君士坦丁堡(现已更名为伊斯坦布尔)而灭亡,故选D。
1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教皇的权力好比太阳,国王的权力好比月亮,它的光辉是向太阳借来的”可知,教权高于王权,罗马天主教廷和教皇是中古西欧社会的精神领袖,罗马教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太阳、月亮”是解题的关键,教皇的权力好比太阳,国王的权力好比月亮,它的光辉是向太阳借来的说明在中世纪的欧洲教权高于王权。
”
1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中日本的景物风貌已由本来的“汉唐遗风”一变而“趋欧俗”可知,“汉唐遗风”说的是古代日本学习隋唐制度进行的大化改新的改革;“趋欧俗”说的是日本近代学习欧美进行的明治维新的改革。
所以B项符合题意,A C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B。
1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中大封建主是帝王的直接附庸,小封建主是大封建主的直接附庸,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和耕种的方式向大封建主效忠。
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的关系。
各阶层之间有着严格的等级限制,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分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和骑士。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是“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因此,A项大小封建主都是帝王的直接附庸、B项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和耕种向帝王效忠、C项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说法正确,故本题正确的选项是D。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查士丁尼法典》包括了历代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新法典》是查士丁尼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而成的”,皇帝的命令就是法律只是表象,不是本质问题,故A不符合题意。
查士丁尼命人编纂法典,本质上说明统治者以法律为治国的手段和工具,法律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故B符合题意。
题干的主旨是法典的编纂,故C不符合题意。
罗马法可以追溯到罗马共和国时期,不仅仅是皇帝敕令的汇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苏丹(国王)穆罕默德二世亲率20万大军和300艘战舰,从西线对君士坦丁堡发动大规模进攻使得拜占庭帝国灭亡,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主日益贪婪,对城市市民加紧剥削。
十一二世纪一些城市的市民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
有的城市用金钱赎买、有的通过武力赢得了自治权;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复兴与自治,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庄园制度的瓦解,使欧洲出现一个新的阶级——市民阶层,它进一步分化,逐渐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①②③正确,B项符合题意;A项不合题意;④错误,CD两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16.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查士丁尼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
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7.B
解析: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后来被定为国教,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B符合题意。
佛教诞生于古印度,A不符合题意。
伊斯兰教诞生于阿拉伯半岛,C不符合题意。
印度教诞生于古印度,D不符合题意。
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课本所学,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
它进一步分化手工业和商银行家等等。
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因此,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市民阶层。
ABD和题文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C。
1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扑克牌红桃 K 上的这个人物,就是法兰克王国的国王查理,D符合题意;查理统治期间,法兰克王国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A排除;查理大帝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1/10贡献给教会,称为“什一税”,B排除;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C排除。
故选择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与识记法兰克王国的相关史实。
20.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中世纪欧洲庄园是独立的政治和经济单位,其中的庄园法庭,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庄园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和村法,故①②③符合题意;庄园法庭维护庄园的公共秩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D
解析: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
随着土地集中建立了租地农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经营。
手工工场可分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即简单协作)和集中的手工工场(工场手工业)两个阶段。
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22.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由此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大学兴起,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2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并且都要受领主的盘剥,不可能生活自在,B正确;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自营地”,通常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A排除;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一般每周要在直领地上劳动3天,剩下的时间才属于自己,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B排除;佃户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或未按规定缴纳足额的租税,这些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都会受到庄园法庭的起诉与处罚,D排除。
故选C。
2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军队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而导致阿拉伯帝国灭亡的是蒙古的崛起,故B没有因果关系,符合题意;ACD都具有因果关系,排除。
故选B。
2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推翻幕府以后,明治天皇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废
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一郎卖了土地到工厂去工作和②允许土地买卖③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有关。
二郎上了免费的学校和④提倡文明开化有关。
题文材料和①废藩置县无关。
②③④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