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企评部门、千人评机关、万人评窗口”民评民议转作风活动总结千人嫌万人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企评部门、千人评机关、万人评窗口”民评民议转作风活动总结千人嫌万人恨
“百企评部门、千人评机关、万人评窗口”民评民议转作风活动总结
一、开门评议,让群众拿“尺子”
强化群众评议导向,敞开大门,邀请社会各届对涉企的39家县直部门、三大类76家机关单位及30个职能部门及服务单位派驻政务服务中心工作窗口的作风建设情况进行综合评议。
2、多形式评议,提高群众的参与度。
一是抽样调查电话评。
对参评单位及窗口都进行了电话抽样调查,电话调查各类群众代表、“两代表一委员”和工商代表2020人。
二是窗口即时评。
服务对象对各窗口单位现场满意度测评1161人次。
三是群众集中评。
组织109家企业负责人对39家涉企服务部门进行集中评议;邀请各类代表1100多人在8个镇分8个会场对76家县直机关单位进行集中测评。
四是网民网上评。
网络测评30多万人次。
3、多层面推进,确保群众的评判权。
加强日常考查,将行风监督员分成三个组,对各参评单位和服务窗口的工作和作风建设情况进行督办和检查,发现有违反作风建设有关规定的,每人次扣0.5至1分,日常工作不到位的一次扣0.1分。
科学抽样调查,将抽样调查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县统计局民意调查中心)进行,确保抽样的公平、公正。
固化分值构成,参与“百企评部门”和千人评机关”的单位,综合评议得分为抽样调查得分、集中测评得分各占50%,另加日常考查扣分;参与“万人评窗口”的窗口单位综合评议得分为抽样调查得分占70%、网络投票得分占30%,另加日常考查扣分。
二、评纠并举,帮部门照“镜子”
把整改提高作为评议工作的重中之重,把“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贯穿于评议工作的全过程,多形式、多渠
道查找被评议部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推进部门整改提高。
1、调研走访找问题。
各参评单位邀请各方代表召开座谈会30余场,走访基层站所400个,走访服务对象2000人,发放问卷1500份,征求的意见和建议663条。
对这些意见和建议,各相关单位分
别作了深刻剖析,并制定相应措施整改落实。
县纪委监察局春季、
秋季两次开展调研走访活动,调研走访全县53个重点项目和122家
企业,共征求7个方面30余条意见和建议,协调解决问题120多个,对5家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了约谈。
2、电视问政促整改。
7月,举办首期“转作风、优环境、促发展”电视问政节目,9家县直单位负责人被请上问政台,与群众面
对面质询。
对电视问政中反映的问题,向各单位发送整改函,并组
织新闻媒体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采访报道,各单位积极整改,
社会反响较好。
3、明查暗访督落实。
不定期开展明查暗访,通过明查暗访,发
现问题49个,对63名违反工作纪律的党员干部进行问责,5人受
到党纪政纪处分,1人被免职、6人调离工作岗位,其他人员分别被
给予通报批评、扣除绩效分等处罚。
三、竞质提效,把评议当“鞭子”
以公开为镜子,把评议当鞭策,让部门在评议中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效能。
2、延伸服务转作风。
全面推行领导挂牌服务制和部门联点服务制,实行一个项目、一名县级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套班子、一
套方案、一抓到底。
公安、国土、规划、环保等相关部门每季度到
开发区召开一次现场办公会,协调解决项目建设难题66个。
工商、
国土、电力等11家涉企职能部门将服务窗口延伸到了畈湖化工工业园,部分项目可以在工地上审批。
实行代办服务制,对重点项目有
关审批手续由相关职能部门全程代办。
县环保局为保证嘉麟杰项目
顺利建设,安排专班服务,协调上下关系,保证了项目提前审批,并将手续办好送到客商手上。
3、强化整改促提高。
强化结果运用,对每类评议得分低于70分的,对其主要负责同志进行诫勉谈话或予以组织处理,评议结果在全县通报,并将评议结果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挂钩。
对评议中发现的问题,坚持“四不放过”,即问题没有查清不放过,没有处理结果不放过,没有整改措施不放过,整改措施落实不到位不放过。
今年6月,有企业反映,县质监局违反零收费制度,收取代码费。
经调查情况属实,我们责令县质监局限期整改,局长亲自到企业登记道歉,当事的工作人员被调离原工作岗位。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低保工作透明度不够的问题,县民政局积极开展农村低保阳光工程,转变审批方式,社保名额由居民代表“评审团”投票决定,并张榜公示,群众的认可度明显提高。
四、建章立制,使权力进“笼子”
针对活动中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眼于长远长效,着力加强制度规范,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1、清理行政权力。
围绕解决职责不清、作风不实、服务质量不高,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积极开展行政权力清理工作。
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和“三定”方案的规定,对县直各部门行使的行政权力逐项清理、核定,按照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强制、行政确认、行政裁决、行政给付、其他行政权力共计8个大类对行政权力事项进行分类,各部门分别制定行政权力清单,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
2、规范执法行为。
从今年9月开始,全面启动规范基层执法工作,在清理规范县级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事项的基础上,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完善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对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征收等执法领域的自由裁量权进行细化、量化,压缩自由裁量权弹性空间。
健全行政执法信息共享机制,依托电子政务办公平台,将行政执法项目、依据、流程、结果和文书等事项及时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保证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3、简化服务流程。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审批程序由原来的168项精简到85项,所有审批项目审批时限由原来的平均18.3天压缩到了10天以内,按时办结率达到100%,业务实际办理平均时限比法定时限缩短50%以上。
完善了“零收费”制度,新办工业企业在企业登记和建设环节,免收企业登记费、代码费、城市建设配套费等,上半年为25家企业节省开支200多万元。
继续实行涉企收费“一卡制”,按照“就低不就高”的原则重新确认收费额度,并制作“明白卡”,送到各规模企业负责人手中。
2013年为166家规模企业减轻负担1370万元,减负率达49.8%。
4、健全问责机制。
对政务服务工作先后出台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重点项目特事特办工作制度、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出台了《关于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实行问责的暂行办法》,对服务不到位、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严格按照制度办法进行问责,从而形成以制度管人、靠制度抓作风的良好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