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一中物理八年级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中考专项复习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一中物理八年级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中考专项复习训练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形状规则、密度均匀的木板AB放在水平桌面上,OA=2OB.当B端挂30 N 的重物G时,木板A端刚刚开始翘起,木板重为
A.10 N B.15 N C.30 N D.60 N
2.在建筑工地,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把建筑材料运送到高处。

当电动机用800N的力拉钢丝绳,使建筑材料在10s内匀速上升1m的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g取
10N/kg。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建筑材料的质量为2160kg
B.电动机对钢丝绳做的功为1600J
C.钢丝绳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0.1m/s
D.电动机对钢丝绳做功的功率为240W
3.如图所示,斜面高为1m,长为4m,用沿斜面向上大小为75N的拉力F,将重为200N 的木箱由斜面底端以0.2m/s的速度匀速拉到顶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重力做功的大小为800J B.斜面对木箱的摩擦力大小为25N
C.拉力做功的功率为125W D.斜面的机械效率为75%
G=,拉力大4.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牵引小车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已知小车的重力10N F=,该装置的机械效率是60%,则小车与地面之间摩擦力为()
小15N
A.27N B.36N C.18N D.270N
5.农村建房时,常利用如图所示的简易滑轮提升建材。

在一次提升建材的过程中,建筑工人用400N的拉力,将重600N的建材在10s内匀速提高3m。

不计绳重及摩擦,则下列判
断正确的是()
A.该滑轮的机械效率η=75% B.滑轮所做的有用功为1200J
C.滑轮自身的重力为100N D.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大小为3m
6.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功率大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B.机械做功时,做的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大
C.机械做功时,工作时间越短,功率一定越大D.利用机械做功时可以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7.一个刻度准确的杆秤,如果用了质量较大的秤砣,则用该秤称出的物体的质量比实际质量()
A.偏大 B.偏小 C.一样大 D.无法判断
8.一个原来处于平衡状态的杠杆,如果再作用一个力后,杠杆仍处于平衡状态,则此力()
A.必须作用于动力的作用点上 B.必须作用在支点上
C.必须作用在阻力的作用点上 D.可以作用在杠杆任一点上,但必须使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
9.如图所示两个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M和m(已知M>m),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若滑轮与转轴之间的摩擦不计且滑轮质量不计,则()
A.天花板对滑轮的拉力大小为(M+m)g
B.绳子对物体A的拉力为(M-m)g
C.地面对物体A的支持力为Mg
D.绳子对天花板的拉力为2mg
10.如图为一健身器材模型,杠杆AB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OA∶OB=1∶4,质量为60 kg的小明站在水平放置的体重计上,通过该杠杆提起吊篮中的重物,吊篮重80 N.当棱长为20 cm的正方体重物甲刚被提起时,体重计示数为43 kg;当棱长为40 cm的正方体重物乙刚被提起时,体重计示数为18 kg.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A、B两端绳子拉力保持竖直.不计绳重、杠杆自重及摩擦, g取10 N/kg,则重物甲与重物乙的密度之比为( )
A.1∶3 B.2∶3 C.3∶2 D.3∶1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为探究滑轮组作用的实验装置,每个钩码重2N。

实验时要竖直向上匀速直线拉动弹簧测力计,拉力大小如图所示,则动滑轮重为______N,将弹簧测力计向上移动
30cm,则钩码上升的高度为______cm。

(不计一切摩擦及绳重)
12.在物理实践活动中,小南同学组装了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来运送货物上楼,已知货物相同且每件货物重均为100N。

小南改变每次运送货物的件数,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货物重的变化而变化的图像。

则当运送4件货物时,绳子的拉力F是______N,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

(不考虑摩擦和绳重)
13.国产165型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汽缸直径为65毫米,活塞冲程长为55毫米,满负荷工作时,燃气平均压强为9.59×105帕,飞轮转速为1500转/分,则该汽油机满负荷工作时的功率为_____瓦.(不计摩擦)
14.图中所示是自行车上两个典型的轮轴装置,从图中可知脚踏板与________组成了一个________轮轴,飞轮与________组成了一个________轮轴.
15.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盐水的密度,已知木块的重力为3N,体积为
500cm3,当木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5N,g=10N/kg,盐水密度是
________kg/m3;若剪断细绳,木块最终静止时所受浮力是________N。

(一切摩擦与阻力均忽略不计)
16.如图是小刚设计的一个通过简单机械自动拉开开关的装置示意图.该装置主要由滑轮组、配重C、D以及杠杆AB组成,配重C通过细绳与动滑轮相连,配重C、D分别通过支架固连在杠杆AB两端,支架与杠杆垂直.杠杆的B端放在水平台面上,杠杆可以绕支点O在竖直平面内逆时针转动,开关被拉开前,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已知动滑轮P的质量m P为0.2kg,OA:OB=3:1,配重D的质量m D为1.5kg,作用在D上的竖直向下的压力F为
75N,刚好拉开开关所需的拉力T为6N.杠杆、支架和细绳的质量均忽略不计,滑轮与轴的摩擦、杠杆与轴的摩擦均忽略不计,g取10N/kg.求:配重C的质量m C等于多少kg,开关刚好能被拉开?
17.如图是农村曾用的舂米工具的结构示意图.杆AB可绕O点转动,杆右端均匀柱形物体的长度与杆右侧的OB相等地,杆AB的重力不计,柱形物体较重.
(1)制作舂米工具时,为了使作用在A点的力F更小,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只改变支点O 点的位置,应将O点更靠近_____端.
(2)若作用在A点的动力F方向始终与杆垂直,则杆从水平位置缓慢转动45°角的过程中,动力F大小的变化是_________.
18.如图所示,物体G重60 N,挂在匀质杠杆的一端,要使杠杆平衡可以在A点加一个方向为_____的_____ N的力;也可以在B点加一个方向为_____的_____ N的力.
19.如图所示,杆秤秤砣的质量为0.1千克,杆秤的质量忽略不计.若杆秤水平静止时,被测物和秤砣到秤纽的距离分别为0.05米、0.2米,则被测物的质量为_________千克.若秤砣有缺损时,则杆秤所示的质量值_________被测物的真实质量值(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20.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将钩码匀速向上提起20cm,则绳端移动的距离是
___________cm;若不计绳重与摩擦,只适当增加钩码的重力,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会
___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三、实验题
21.在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______位置平衡,可以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调;
(2)调节平衡后,在杠杆两侧挂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并记录相关数据。

改变钩码的数量及位置多次实验,小明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______。

如图乙所示,A、B两点分别增加一个钩码,则杠杆______(选填“左端下沉”、“右端下沉”或“仍保持平衡”);
(3)如图丙所示,若不在B点挂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B点向下拉杠杆,弹簧测力计由竖直方向逐渐向左转动,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逐渐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原因是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力臂在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22.小华用图示装置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次数物重G/N物体上升高度h/m拉力F/N机械效率η
120.10 1.066.7%
230.10 1.471.4%
360.10 2.5
(1)实验中应竖直向上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绳端移动距离为_____m.
(2)第3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_____%.
(3)分析数据可知,提高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小华所用动滑轮的重一定小于_____N.
23.小明用右图装置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1)要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除了长木板和木块(如图所示)外,还需要的主要测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和_____.
(2)小明先后用两木块做实验探究重力对机械效率的影响,测量并计算得到下表所示的两组数据:
①小明第二次实验所用时间为3s,拉力的功率是_____W.斜面的机械效率是_____%.
②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体的重力关系的结论?如能,写出结论,如不能,请说明理由.
答:_____(能/不能).结论或理由:_____.
24.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的钩码,分别做了甲、乙、丙3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次数钩码重
/N
钩码上升
的距离/cm
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N
弹簧测力计
升的距离/cm
机械效率
第1次2511567%
第2次45 1.715
第3次65 2.41583%
升;
(2)进行第2次测量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_____;
(3)进行第3次测量时,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_____J;
(4)分析实验数据,实验小组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_有关;
(5)请在丁图画出此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绕绳方法_____,若不计摩擦及绳重,这种绕线方法与实验时用的绕线方法相比,提升相同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5.用如图的实验装置“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其中甲、乙滑轮组相同,丙滑轮组中的动滑轮比甲、乙的动滑轮重,每个钩码重均为2N,三次实验的测量数据如下表。

(1)实验中要用______测量钩码和绳子通过的距离;应尽量竖直向上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2)实验3中用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______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
(3)通过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物重越______,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通过比较1、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用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___。

实验序号钩码重
G/N
钩码上升
高度h/m
绳端拉
力F/N
绳端移动
距离s/m
机械效
率η
120.110.366.7%
240.1 1.50.388.9%
320.1 1.10.3
四、计算题
26.身高相同的兄弟二人在帮奶奶打扫卫生时,用一根重力不计的均匀扁担抬起一桶水(已知桶和水的总质量为20kg),扁担长1.6m,水桶挂在距离哥哥肩膀0.6m处(我们可将扁担简化成如图所示的杠杆),求:
(1)两人静止站立时,哥哥肩膀对扁担的支持力是多少?
(2)若在抬水前,哥哥一人用竖直向上的力从地面将这桶水提起20cm高,然后水平向前行走了5m,则在此过程中,哥哥对这桶水做了多少功?(g取10N/kg)
27.某货场对一个木箱进行称重,如图甲所示,磅秤显示为105kg。

小明站在地上想用图乙所示的滑轮组把木箱提升到高处去,他竭尽全力也没有提起来,磅秤最小示数是5kg。

他脑筋一转,换了种组装方式,如图丙所示,顺利地将木箱匀速提升。

已知小明重为600N,不计轴摩擦和绳重,g取10N/kg。

求:
(1)动滑轮的重力;
(2)丙图中,小明匀速提升木箱时,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8.如图所示,用固定在墙上的三角支架ABC放置空调室外机,如果A处螺钉松脱,则支架会绕C点倾翻。

已知AB长40cm,AC长30cm。

室外机的重力为300N,正好处在AB中点。

(1)求A处螺钉的水平拉力为多少N(支架重力不计)
(2)若A处螺钉的水平拉力最大为400N,则在室外机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室外机重力不能超过多少?
29.如图,轻质杠杆EOF可绕支点O转动,EO:OF=1:2,杠杆E端用细绳连接圆柱体A,F端先细绳连接轻质弹簧测力计后再连接圆柱体B圆柱体A、B重力分别为120N、50N,圆柱体B底面积为100cm2,高为40cm,浸没在底面积为200cm2的盛水柱形容器中,此时圆柱休B上表面距离水面5cm,已知杠杆连接圆柱体A、弹簧测力计及B的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均为30N;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100N,其弹簧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1N的拉力时伸长0.5cm;轻质杠杆EOF始终在水平位置平衡。

求:
(1)圆柱体B受到的浮力;
(2)打开阀门K,匀速向外抽水,当细绳刚好要拉断时,电子秤的示数为多少kg;(3)若抽水速度为50cm3/s,从开始抽水至细绳刚好拉断时,抽水时间为多少s。

30.小峰利用滑轮组将一个正方体金属块A从某溶液池内匀速提出液面,当金属块A浸没
在液面下,上表面距液面的距离为h时开始计时,如图甲,计时后调整滑轮组绳端竖直向上拉力F的大小使金属块A始终以大小不变的速度匀速上升,提升过程中拉力F与金属块A向上运动时间关系如图乙。

已知金属块A被提出液面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h=0.25m,(假设溶液池足够大,金属块被提出液面前后液面高度不变,不计绳重及摩擦,)。

求:
(1)金属块A的重力;
(2)动滑轮的总重;
(3)正方体A的体积;
(4)溶液的密度。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详解】
由于形状规则、密度均匀的木板AB的中点为重心,O为支点,如图:
因为OA=2OB,则木板重力G′的力臂为L1=
11
OB
22
OC OA OB OB
()
=+-=;
重物G的力臂L2=OB,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G′×L1=G×L2
所以G′=60N
【点睛】
因为形状规则、密度均匀,所以重心所在位置即是阻力的作用点,且结合题意可知,O点是支点.
2.D
解析:D
ABC .图中动滑轮上绳子的有效段数为3,建筑材料匀速上升1m ,钢丝绳移动的距离
331m 3m s h ==⨯=
钢丝绳自由端的移动的速度
3m 10s
0.3m/s t v s =
== C 错误; 电动机用800N 的力拉钢丝绳,电动机对钢丝绳做的功即总功
800N 3m 2400J W Fs ==⨯=总
B 错误;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00%W mgh W W η=
=⨯有总总
则建筑材料的质量 2400J 90%216kg 10N/kg 1m
W m gh η⨯=
==⨯总 A 错误; D .电动机对钢丝绳做功的功率
2400J 240W 10s
W P t =
==总 D 正确。

故选D 。

3.B
解析:B
【详解】
A .由题意可知,重力做功的大小是
G 200N 1m 200J W Gh ==⨯=
A 错误;
B .由题意可知,摩擦力所做的功是额外功,总功大小是
75N 4m 300J W Fs ==⨯=总
由上述可知,有用功大小是
G 200J W W ==有用
那么额外功大小是
-300J -200J 100J W W W ===额总有用
可知斜面对木箱的摩擦力大小是
100J 25N 4m
W f s ===额
C .木箱是匀速运动的,根据P Fv =可知,拉力做功的功率是
75N 0.2m/s 15W P Fv ==⨯=
C 错误;
D .由上述可知,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200J 100%100%66.7%300J
W W η=
⨯=⨯≈有用总 D 错误。

故选B 。

4.A
解析:A
【详解】
由于小车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那么绳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即'F f =,该装置的有用功是
'''W F s fs ==有
三段绳子托着动滑轮,那么绳端移动的距离是'3s s =,该装置所做的总功是
'15N 3W Fs s ==⨯总
可知
'
'
100%100%60%15N 3W fs W s η=⨯=⨯=⨯有
总 解得27N f =。

故选A 。

5.A
解析:A
【详解】
AB .滑轮所做的有用功为:
W 有用=Gh =600N×3m=1800J ,
因为是动滑轮,所以拉力移动的距离是物体提高距离的2倍,即6m ,则拉力做的总功为:
W 总=Fs =400N×6m=2400J ,
所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1800J ×100%=100%=75%2400J
W W η=
⨯有用总, 故A 正确,B 错误; C .不计绳重及摩擦,则拉力为:
12
F G G =+动(),
那么动滑轮的重为:
G 动=2F-G =2×400N-600N=200N ,
故C 错误;
D .由图知,使用的是动滑轮,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 =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s=nh=2×3m=6m ,
故D 错误;
故选A 。

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1)使用机械时,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2)物体在单位时间完成的功叫功率;
(3)由功的原理可知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详解】
A 、功率越大,表示机械做功越快,单位时间内做的功越多,但机械效率不一定就高,故A 错误;
B 、从 100%W W η
=⨯有用总可知,有用功多,机械效率的大小还要看总功的大小。

故B 错
误; C 、从W P t
=可知,工作时间短,功率的大小还要看做功的多少,故C 错误; D 、利用机械做功时可以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故D 正确。

故选:D 。

7.B
解析:B 【解析】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得:;
当用了质量较大的秤砣即m 1增大时,而物体质量即m 2、L 2不变,则L 1会减小,而L 1的长度代表物体的质量,所以用该秤称出的物体的质量比实际质量小。

故B 正确。

点睛:关键是要清楚杆秤的结构,即放物体一端的力臂长度是不变的,秤砣在有刻度的另一侧,秤砣质量增大时,力臂会减小,而此力臂的长度代表被称量物体的质量,所以质量偏小。

8.D
解析:D
【解析】左边的力矩(力与力臂的乘积)为:
;右边的力矩为:;已知杠杆平衡,则:
;在杠杆的一边添加一个力F 后,若杠杆仍然平衡,则必须满足:的条件;所以所加力F 的力臂必为0(即力矩为0),那
么有两种情况:①力F的作用点为支点;②力F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显然D的说法更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杠杆中的力的分类,记住两点即可:
①作用点在支点或力的作用线经过支点的力,不会影响杠杆的转动;
②力的作用线不经过支点时,会影响杠杆的转动。

9.D
解析:D
【解析】
【详解】
B.由图可知该滑轮为定滑轮,因物体B静止,则滑轮两侧每股绳子上的拉力都等于物体B 的重力mg,所以绳子对物体A的拉力为mg,故B错误;
A.滑轮与转轴之间的摩擦不计且滑轮质量不计,该滑轮受到天花板对它向上的拉力和两股绳子向下的拉力,所以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天花板对滑轮的拉力大小为2mg,故A错误;
D.根据相互作用力可知,滑轮对天花板的拉力大小也为2mg,即绳子对天花板的拉力为2mg,故D正确;
=、绳子向上的拉力F=mg和地面对物C.物体A受三个力的共同作用,向下的重力G Mg
体A向上的支持力N;由于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物体A所受的三个力的合力为0,即
+=
F N G
所以,地面对物体A的支持力的大小为
()
=-=-=-
N G F Mg mg M m g
故C错误。

故选D。

10.D
解析:D
【解析】
当边长为20cm的正方体重物甲刚被提起时,杠杆左边受到的力F1=G篮+G甲=80N+ρ甲V甲g;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F支=F压=43kg×10N/kg=430N;杠杆对人的拉力F2=G人-F支
=60kg×10N/kg-43kg×10N/kg=170N;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
F1×OA=F2×OB,
因为OA:OB=1:4,甲的体积V甲=(0.2m)2=0.008m3,乙的体积V乙
=(0.4m)2=0.064m3,
所以(80N+ρ甲V甲g)×1=170N×4,
(80N+ρ甲×0.008m3×10N/kg)×1=170N×4;
则ρ甲=7.5×103kg/m3;
当边长为40cm的正方体重物甲刚被提起时,杠杆左边受到的力F3=G篮+G乙=80N+ρ乙V乙g;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F支=F压=18kg×10N/kg=180N;杠杆对人的拉力F4=G人-F支
=60kg×10N/kg-18kg×10N/kg=420N;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
F3×OA=F4×OB,
因为OA:OB=1:4,甲的体积V甲=(0.2m)2=0.008m3,乙的体积V乙
=(0.4m)2=0.064m3,
所以(80N+ρ乙V乙g)×1=420N×4,
(80N+ρ乙×0.064m3×10N/kg)×1=420N×4;
则ρ乙=2.5×103kg/m3;
所以ρ甲:ρ乙=7.5×103kg/m3:2.5×103kg/m3=3:1.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重力公式、密度公式、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求出杠杆右端受到的拉力是关键.
二、填空题
11.2 10
【分析】
(1)实验过程中要匀速直线拉动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便于读数;在进行测量工具的读数时,要先认清分度值;
(2)不计绳重和摩擦,利用F=(G+G轮)求动滑轮
解析:2 10
【分析】
(1)实验过程中要匀速直线拉动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便于读数;在进行测量工具的读数时,要先认清分度值;
(2)不计绳重和摩擦,利用F=1
3
(G+G轮)求动滑轮的重力;
(3)由图可知,该滑轮组绳子的段数为n=3,根据s=nh可以判断出钩码上升的高度。

【详解】
[1]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所以拉力大小是2.4N。

不计绳重和摩擦,根据F=1
n
(G+G轮)可得,动滑轮的重力
G轮=3F-G=3×2.4N-6N=1.2N
[2]由图知,滑轮组由3段绳子承担物重,则由s=3h得,钩码上升的高度
h=1
3
s=
1
3
×30cm=10cm
12.80 【详解】
[1][2]由图乙可知,运送一件货物G=100N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计绳重和摩
擦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解得
G 动=100N
由图甲可知,n=2,不计绳重和摩擦,运送4件
解析:80%
【详解】
[1][2]由图乙可知,运送一件货物G =100N 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50%η=,不计绳重和摩擦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00N 50%10N (0)W Gh G W G G h G G G η=
====+++有用总轮轮轮
解得 G 动=100N
由图甲可知,n =2,不计绳重和摩擦,运送4件货物时绳子的拉力
1144100N 100N 250N (2(2
))F G G =+=⨯⨯+=动 不计绳重和摩擦,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4100N 100%80%44100N 100N
W G W G G η'⨯'===⨯='+⨯+有用总轮 13.2189
【解析】
活塞的面积:

燃气对活塞的平均压力:

一个做功冲程中燃气对活塞做的功:

曲轴每转两圈对外做功一次,所以1min 转动1500周,要做功750次,


解析:2189
【解析】
活塞的面积:
2323213.146510m 3.3210m 2
S r π==⨯⨯⨯≈⨯﹣﹣(), 燃气对活塞的平均压力:
5329.5910Pa 3.3210m 3184N F ps ﹣==⨯⨯⨯≈;
一个做功冲程中燃气对活塞做的功:
3184N 0.055m 175.12J W FS ==⨯=;
曲轴每转两圈对外做功一次,所以1min 转动1500周,要做功750次,
750175.12J 750131340J W W =⨯=⨯=总,
131340J 2189W 60s
W P t ===总. 14.齿轮盘 省力 后车轮 费力
【解析】由图知:脚踏板的半径要大于齿轮盘的半径,因此脚踏板与齿轮盘组成轮轴,脚踏板是轮,齿轮盘是轴,组成了一个省力轮轴;
飞轮和后车轮组成轮轴,飞轮是轴,后车轮
解析: 齿轮盘 省力 后车轮 费力
【解析】由图知:脚踏板的半径要大于齿轮盘的半径,因此脚踏板与齿轮盘组成轮轴,脚踏板是轮,齿轮盘是轴,组成了一个省力轮轴;
飞轮和后车轮组成轮轴,飞轮是轴,后车轮是轮,组成了一个费力轮轴。

故答案为:
齿轮盘;省力;后车轮;费力。

【点睛】首先分清两部分哪个是轮、哪个是轴,再判断力是作用在轮上、还是作用在轴上来进行解答。

此题考查了常见的机械:轮轴.如果需要判断轮轴是省力还是费力,只需判断出力是作用在哪一部分:若力作用在轮上,则是省力轮轴;若作用在轴上,则是费力轮轴。

15.3
【详解】
[1]木块受到的浮力为
F 浮=F+G=3N+2.5N=5.5N
因为所以液体的密度为
[2]因为G=mg 所以木块的质量为
木块的密度为
小于液体密度,木块将上浮,最终静止
解析:3
【详解】
[1]木块受到的浮力为
F 浮=F +
G =3N+2.5N=5.5N
因为=g F ρ浮液排V 所以液体的密度为
33635.5N 1.110kg m g 10N kg 50010m F V ρ-===⨯⨯⨯浮排 [2]因为G=mg 所以木块的质量为 3N 0.3kg 10N kg G m g =
== 木块的密度为
33630.3kg =0.610kg m 50010m
m V ρ-'==⨯⨯ 小于液体密度,木块将上浮,最终静止在液面上,受到的浮力为F 浮′=G =3N 。

【点睛】
浮力的计算
16.4kg
【解析】
试题分析:以杠杆为研究对象,因为杠杆平衡,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出两边受力的大小关系;
左边受力根据动滑轮的特点和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求得;
右边受力根据同一直线上同方向力的合成求得
解析: 4kg
【解析】
试题分析:以杠杆为研究对象,因为杠杆平衡,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出两边受力的大小关系;
左边受力根据动滑轮的特点和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求得;
右边受力根据同一直线上同方向力的合成求得;
最后根据两边受力大小关系求配重C 的质量m C .
解:若开关刚好能被拉开,则拉力T=6N ,此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B 端受地面的支持力为0,
如右图:F A ×OA=F B ×OB ,
由题知,OA :OB=3:1,
则F A :F B =1:3; ①
细绳的质量、滑轮与轴的摩擦忽略不计,
则T=(F 拉+G 轮),
则物体C 受到的向上的拉力:
F 拉="2T"
G 轮="2×6N" m P g="12N" 0.2kg×10N/kg=10N ;
所以,杠杆左边受到力:
F A =
G C F 拉=m C g 10N , ②
F B =F+
G D =75N+m D g=75N+1.5kg×10N/kg=90N ③
将②③代入①得:
(m C g 10N):90N=1:3,
解得:m C=4kg.
故答案为4.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重力的计算、动滑轮的特点、杠杆的平衡条件、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B端受地面的支持力为0是分析本题的关键.
17.B(或右)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
试题分析:舂米工具的结构示意图O点是支点,制作舂米工具时,为了使作用在A点的力F更小,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只改变支点O的位置,应将O点更靠近右端,减
解析:B(或右)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
试题分析:舂米工具的结构示意图O点是支点,制作舂米工具时,为了使作用在A点的力F更小,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只改变支点O的位置,应将O点更靠近右端,减小阻力臂增大动力臂来省力.
当杠杆在水平位置时,阻力臂为L,杠杆从水平位置缓慢转动45度的过程中,当杠杆上升的高度为时,阻力臂最大,而杠杆转动45度时,杠杆上升高度为,因此阻力臂先变大后变小,由杠杆平衡可知,动力F先增大后减小.
考点:杠杆
18.竖直向下 80 竖直向上 80
【解析】
试题分析:杠杆中动力与阻力是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反的两个力,重物G使杠杆逆时针转动,则作用在A点的力会使杠杆作顺时针转动,方向竖直向下,作用在B点的力应竖直
解析:竖直向下 80 竖直向上 80
【解析】
试题分析:杠杆中动力与阻力是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反的两个力,重物G使杠杆逆时针转
动,则作用在A 点的力会使杠杆作顺时针转动,方向竖直向下,作用在B 点的力应竖直向上.力臂可以通过杠杆上的格子来表示,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以算出作用在A 点、B 点的力的大小.
考点:杠杆平衡条件应用
19.4 大于
【详解】
[1]如图,
∵杠杆平衡,得:
G1lOA=G2lOB ,
即:
m1glOA=m2glOB ,
得:
[2]若秤砣有缺损,m2减小,而G1lOA 不变,所以lOB 要
解析:4 大于
【详解】
[1]如图,
∵杠杆平衡,得:
G 1l OA =G 2l OB ,
即:
m 1gl OA =m 2gl OB ,
得:
2OB 1OA 0.1kg 0.2m ===0.4kg 0.05m
m l m l [2]若秤砣有缺损,m 2减小,而G 1l OA 不变,所以l OB 要变大,杆秤所示的质量值要偏大.
20.变大
【分析】
(1)由图可知,绳子的有效股数为3,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2)滑轮组一定时,只增大提升物体的重,有用功增大,额外功不变,分析有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