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教育(精品本科)期末测试卷二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测试题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A
4.B
5.C
6.C
7.D
8.C
9.A 10.D
11.A 12.C 13.D 14.B 15.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C
3.BCD
4.ABC
5.AB
三、填空题
1.大型集体活动
2.刺激性气体
3.网络综合征
4.自我调控
5.意志健全
6.疲劳
7.脱臼
8.传销组织
9.加压包扎止血法 10.担架搬运法
四、简答题
1.电梯突发安全事故的预防
(1)用手按钮,严禁撞击。
(2)开门等人,切勿倚门。
(3)运行之时,远离轿门。
(4)危险物品,禁止进梯。
(5)若遇意外,请按警铃。
(6)超载铃响,后进退出。
(7)楼内火警,切勿乘梯。
(8)乘梯被困,切勿扒门。
(9)救援之时,听从指挥。
(10)看见警示,切勿乘梯。
(11)敞门运行,立即停梯。
电梯突发安全事故的应对
(1)扶稳屈膝站立
(2)每一层的按键都按下
(3)速报警保体力
(4)保持镇定
(5)不要从天花板逃走
2.(1)危害身心健康
(2)不利于养成健康心理
(3)容易诱发犯罪
(4)影响青少年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5)浪费社会资源,影响社会发展
3.(1)正确认识挫折
(2)提高挫折承受力
(3)积极转移注意力
(4)学会心理调节
(5)直面最坏的结果
(6)冷静分析,耐心解决
4.(1)社会因素的影响
(2)现代教育的缺失
(3)社会阅历浅,判断力差
(4)抵挡经济诱惑的能力差
(5)就业价值取向的趋利性太强
(6)缺乏关爱,易受拉拢
五、论述题
1.网络综合征的病因很多,既有外在因素,也有其内在因素。
(1)随着高科技的出现,网络已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除了满足我们正常的工作、学习、沟通、交流外,开发者也始终不忘对游戏和娱乐项目的开发,因此出现了惊险的网络游戏和有趣的网络聊天等,最大地满足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
鉴于青少年意志力薄弱,善于群体活动,他们会更多地相互模仿、攀比,而很多成年人也会有网瘾,难免会影响到孩子,所以青少年网瘾与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2)家庭教育是导致青少年网瘾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多家长因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或是父母本身就是网迷,更加滋生了孩子上网的欲望;另外还有很多家长对于已经染上网瘾的孩子,实施家庭暴力,或是干脆放弃对孩子的教育,以致最终错过了戒除网瘾的最佳时机,毁了孩子的学业。
(3)有很多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由于缺乏识别、得不到别人的认同而沉于网络。
他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得不到成功的快乐体验,而玩网络游戏,获得虚拟奖品,可以自我肯定,宣泄学习失败带来的压抑。
(4)此年龄阶段的孩子自控能力比较差。
他们大多都处于青春期,反叛心理严重,对新鲜事物又充满了好奇,喜欢寻求刺激、惊险和浪漫,以满足这个阶段的人生需求,而网络出现之后,网络游戏、聊天,恰好满足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他们自然就会网络成瘾。
2.(1)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有健康的心理品质。
在将来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时更加需要发挥健康的心理素质的作用。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个人的发展和进步。
(2)增强大学生的独立性
大学生离开家步入大学,进入一个新的天地。
日常生活和学习,全部由自己来料理,这是对个人生活能力和生存技能的挑战。
上大学前,他们在家有父母的呵护和照料;上大学后,自主的学习、严格的纪律、全新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
因此,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较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并在新的环境里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3)有利于大学生取得事业的成功
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会使大学生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
因而,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正确抉择,在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时,能够勇敢坚强,以坚实的心理基础去创造事业的成功。
(4)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
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性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
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六、案例分析题
1.传销是指传销的组织者或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传销的本身是欺骗。
传销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组织严密,行为诡秘
传销组织通常以各种借口将人员骗到外地参加活动,组织过程异常严密,普遍实行上下线人员直接一对一联系,传销组织者实行异地遥控指挥。
(2)鼓吹高额回报
传销组织大多都制定有貌似公平且吸引力强的“高额回报计划”,利用貌似科学合理的奖金分配制度的歪理邪说理论,大肆鼓吹传销活动的高额回报,使传销参与者很容易产生创业投资的欲望,进而落入传销陷阱。
(3)发展下线,重在“杀熟”
直销是单层的,雇佣推销员之后,推销员上门和消费者见面,一个推销员可以见多个消费者;传销是多层的,有上线和下线,最起码要构成三层。
而在发展传销下线时,最容易上当的就是传销人员的亲戚、朋友等。
由于是由关系密切的人员介绍,受骗群众更容易放松警惕。
(4)商品道具价格与现实严重不符
对传销而言,所谓的中介商品只是一种工具或者是“道具”,这种“道具”本身就是为骗取钱财发展人员而使用的,更有甚者,有些传销商品本身就是虚拟的。
因此,被用来传销的商品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绝大多数是难以衡量价格的化妆品、营养品、网络虚拟物等。
(5)对参与者灌输传销思想
传销组织对参与人员经常进行团体授课,伴以各种交流谈心等方式,不间断地灌输暴富思想,使参与者深信不疑、义无反顾地加入到传销行列中。
(6)“ABC”法则的“教育”方式
“ABC法则”即A带B来了之后,A不能做B的思想工作,而是让C来做B的思想工作。
A负责把C神化,C对B进行思想灌输。
2.(1)学校要加强安全教育工作
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就业的安全教育工作,组织开展“防止传销进校园”专题宣传教育活动。
通过宣讲传销的危害、防范传销的基本知识和打击传销的政策与法律法规,结合典型案例剖析,用组织受骗人员现身说法等生动直观的教育方式,引导大学生增强识别传销的能力,切实提高大学生防骗意识和人身安全保护意识。
(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改变急功近利、一夜暴富的不正确观念,抵制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作风,增强自己自觉抵制非法传销诱惑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艰苦奋斗精神,有信心、脚踏实地地创造自己的未来。
(3)对各种诱惑要保持高度警惕
如有些传销人员主动提供办公条件优越、福利待遇好的工作,或者给大学生许诺如何如何会有钱等,这些利益的诱惑是传销组织常用的手段。
面对传销人员“快速致富”的花言巧语,我们一定要时刻保持警惕。
“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纯属欺骗,只有辛勤地付出,合法的所得,才是发财致富的正规途径。
(4)交往谨慎,不轻信他人
与人交往必须要谨慎,不要轻易相信别人。
传销组织在发展下线人员的时候,会要求受骗者缴纳一定的费用,发展者即可从中获取一定比例的报酬,因此,为了提高这项收入,他们会不择手段地诱骗他人入门,不管是陌生人、同乡、同学,还是朋友、亲戚、家人,他们都不会放过。
所以大学生在与人交往时,要多留个心眼,不要轻易相信别人说的话,如遇到可疑人员,可及时向学校相关部门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