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为营 中考一轮】专题8 燃烧和灭火(测试)(原卷及答案)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沪教版(全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8 燃烧和灭火(测试)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2022•毕节市)小丹妈妈在家做饭时,油锅突然起火,这时正确处理的方法是()A.丢下油锅往外跑
B.把油锅扔到屋外去
C.接一盆水浇上去
D.迅速关闭燃气阀门,盖上锅盖
2.(2022•晋中)在一次家庭小实验中,当点燃装有半杯水的纸杯时,发现水面以下部分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
A.纸杯着火点变低B.温度低于着火点
C.与氧气接触面太小D.纸杯不是可燃物
3.(2022•沈阳)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用嘴吹灭
B.加油站、面粉厂——杜绝一切火种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D.火灾中逃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4.(2022•株洲)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了解有关图标的含义并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下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中正确的是()
A.禁止吸烟B.禁止烟火
C.禁止放易燃物D.禁止燃放鞭炮5.(2022•宜昌)“清洁能源之火,让奥运之光飞扬”,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传递火炬首次用氢气作燃料。

为确保火炬在极寒和大风等恶劣条件下持续燃烧,设计火炬需重点考虑的因素是()
A.持续不断地释放氢气
B.温度不低于氢气的着火点
C.火炬外壳隔热性能好
D.氢气与空气保持充分接触
6.(2022•绵阳)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白磷1燃烧而白磷2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空气
B.白磷1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气球的作用是防止燃烧产生的P2O5污染空气
D.通氧气可使白磷2燃烧,升高水温可使红磷燃烧
7.(2022•衡阳)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将煤球做成蜂窝状其目的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
B.用水灭火其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遭遇火灾要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跑离着火区域等
D.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8.(2022•遵义)某市一家五口为避免蚊虫叮咬,在家一次性点了20盘蚊香,导致全家中毒。

出现身体不适、头晕恶心、呼吸困难等症状,为避免蚊香中毒及预防火灾,正确的做法是()
①点燃蚊香后,将蚊香放在通风处
②将点燃的蚊香远离易燃物品
③为达到更好驱蚊效果紧闭门窗
④点燃的蚊香不宜靠近头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9.(2022•温州)在“烹饪与营养”实践活动中(如图),灶内的木材燃烧一段时间后火焰变小,某同学用长木棒挑开木材堆后,火焰重新变旺,这是因为()
A.灶内的木材变更多B.木材的着火点降低
C.木材接触更多空气D.木材的导热性变强
10.线上化学课堂中,老师演示了“吹气生火”实验,他向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上用导管吹气,脱脂棉燃烧了起来。

同学们对该实验产生了浓厚兴趣,以下判断不合理的是()
A.脱脂棉是可燃物
B.选择粉末状过氧化钠可以增大接触面积,反应速率更快
C.“吹气”使脱脂棉的着火点降低而燃烧起来
D.吹出的气体可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并放热
11.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正确的是()
A.进入地窖前先做灯火实验
B.用活性炭软化硬水
C.发现煤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排气
D.吹灭蜡烛利用的灭原理是隔绝氧气
12.下列各组气体混合后,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H2,O2B.CO2,O2C.CH4,空气D.CO,空气
13.每一位公民都应具备基本的安全常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公共汽车
B.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可以做灯火实验检查
C.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D.煤矿井下停电,要点火照明
14.在2019年国际超级计算大会(ISC)公布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中,我国的神威太湖之光以12.5亿亿次每秒的浮点运算速度位列全球第三。

假如你是神威太湖之光超算中心工作人员,遇到操作室内突然发生火情,最好选择以下哪种方式灭火()
A.直接用水泼B.干粉灭火器
C.水基型灭火器D.二氧化碳灭火器
15.(2022•巴中)为了防止天然气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如图安装位置最合理的是()
A.a处B.b处
C.c处D.以上各处都可以
16.向下列图示所示气体中伸入燃着的木条,可能发生爆炸的是(其中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代表氢原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17.(12分)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1)打火机中丁烷为液体,按下按键打开盛装丁烷的容器口,丁烷变为气体,从微观角度解释丁烷汽化的原因:压强减小,。

松开开关即可熄灭火焰,其灭火原理是。

(2)乘坐地铁时禁止携带酒精等易燃易爆物。

写出酒精(化学式C2H5OH)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地铁隧道中须安装自动喷淋系统。

喷出的水能灭火的原因是。

(3)现有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反应:H2+Cl22HCl,它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分析反应特点,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
是。

18.(8分)燃料燃烧产生了火,燃烧给人类带来了幸福,也给人类带来了一定的危害,请回答:
(1)现在家庭中普遍使用煤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做燃料。

启动点火按钮,煤气燃烧。

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分析,启动点火按钮的操作目的是。

(2)写出煤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我们在使用煤气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下列使用煤气常识合理的是。

(填字母序号)
A.使用煤气设备的房间必须保持通风良好
B.定期检查户内燃气设施,严禁明火查漏
C.发现煤气泄漏,马上打开排气扇,排出气体
D.使用完毕后,关闭灶具开关,关好灶前阀门
(3)煤气在第一次通过管道送到用户时,必须先将管道内注满氮气,其目的是。

19.(10分)“节能降耗,保护环境”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

(1)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过度使用化石燃料既造成能源危机,又导致环境污染,下列环境问题与燃煤有关系的是(填字母序号)。

A.酸雨
B.温室效应加剧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
(2)燃料的不充分燃烧不仅浪费能源,而且污染环境,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请你解释下列做法的目的是:
①将煤块改为蜂窝煤来做燃料:;
②做饭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或橙色时,应调大炉具的进风
口:。

(3)“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请你为低碳生活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三、实验探究(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8分)
20.(8分)(2022•黑龙江)如图,验证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

(1)实验一,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2)实验二,A烧杯中蜡烛一段时间后熄灭,灭火的原理是。

(3)实验三,A和B的软塑料瓶体积相同且充满CO2,将A瓶盖打开,加入体积约为塑料瓶容积的蒸馏水,旋紧瓶盖后充分振荡;向B中注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充分振荡,观察到A瓶的实验现象是,B瓶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21.(10分)(2022•常州)一种以甲烷为燃料、含铜氧化物为载氧体的化学链燃烧反应原理如下:
(1)科学利用燃烧为人类服务,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

①甲烷燃烧时,(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②与传统燃烧方式相比,化学链燃烧可避免燃料和空气直接接触,有利于捕集CO2,防止
其大量排入空气,造成。

(2)CuO进入燃料反应器与甲烷发生反应8CuO+CH44Cu2O+CO2+2H2O,生成的Cu2O 再进入空气反应器,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填化学方程式),实现载氧体的循环再生。

(3)已知: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约为21%。

从空气反应器排出的气体中O2体积分数随反应温度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在800~1100℃间,升高温度,排出的气体中N2体积分数(填“增大”或“减
小”)。

②空气反应器中最适宜的反应温度范围是(填序号)。

A.800﹣900℃
B.900﹣1000℃
C.1000﹣1030℃
D.1030﹣1100℃
22.(4分)(2022•湘西州)诗人陆游的笔记中记载的省油灯如图所示,省油灯用棉线做炷(灯芯),上层盏盛油,下层盏盛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省油灯燃烧需满足哪些条件?
(2)如不慎将燃着的油灯碰倒并导致桌面起火,你该如何处理?
专题08 燃烧和灭火(测试)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2022•毕节市)小丹妈妈在家做饭时,油锅突然起火,这时正确处理的方法是()A.丢下油锅往外跑
B.把油锅扔到屋外去
C.接一盆水浇上去
D.迅速关闭燃气阀门,盖上锅盖
【答案】D
【解答】解:A、小丹妈妈在家做饭时,油锅突然起火,不能丢下油锅往外跑,以防止发生火灾,故选项错误。

B、小丹妈妈在家做饭时,油锅突然起火,不能把油锅扔到屋外去,以防止发生火灾、意
外事故,故选项错误。

C、油的密度比水小,接一盆水浇上去,油会漂浮于水面上,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更
容易燃烧,故选项错误。

D、迅速关闭燃气阀门,盖上锅盖,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2022•晋中)在一次家庭小实验中,当点燃装有半杯水的纸杯时,发现水面以下部分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
A.纸杯着火点变低B.温度低于着火点
C.与氧气接触面太小D.纸杯不是可燃物
【答案】B
【解答】解:当点燃装有半杯水的纸杯时,发现水面以下部分没有燃烧,主要原因是水汽化吸热,使温度低于着火点。

故选:B。

3.(2022•沈阳)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用嘴吹灭
B.加油站、面粉厂——杜绝一切火种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D.火灾中逃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答案】A
【解答】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B、加油站周围空气中汽油蒸汽含量较高,油气为可燃气体,面粉厂空气中有面粉的扬尘,
面粉的扬尘为可燃物,则加油站、面粉厂杜绝一切火种避免爆炸或引燃可燃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原理为隔绝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火灾中逃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烟尘进入口鼻,故
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4.(2022•株洲)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了解有关图标的含义并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下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中正确的是()
A.禁止吸烟B.禁止烟火
C.禁止放易燃物D.禁止燃放鞭炮
【答案】D
【解答】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故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带火种标志,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故选项正确。

故选:D。

5.(2022•宜昌)“清洁能源之火,让奥运之光飞扬”,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传递火炬首次用氢气作燃料。

为确保火炬在极寒和大风等恶劣条件下持续燃烧,设计火炬需重点考虑的因素是()
A.持续不断地释放氢气
B.温度不低于氢气的着火点
C.火炬外壳隔热性能好
D.氢气与空气保持充分接触
【答案】B
【解答】解:为确保火炬在极寒和大风等恶劣条件下持续燃烧,设计火炬需重点考虑的因素是温度不低于氢气的着火点。

故选:B。

6.(2022•绵阳)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白磷1燃烧而白磷2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空气
B.白磷1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气球的作用是防止燃烧产生的P2O5污染空气
D.通氧气可使白磷2燃烧,升高水温可使红磷燃烧
【答案】D
【解答】解:A、白磷1与空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白磷2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空气,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空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B、白磷1与空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红磷与空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
着火点,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C、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有毒,气球可以防止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散
逸到空气中,污染空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通入氧气,可使白磷2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升高水温,最多只
能达到100℃,不能达到红磷的着火点,红磷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7.(2022•衡阳)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将煤球做成蜂窝状其目的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
B.用水灭火其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遭遇火灾要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跑离着火区域等
D.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答案】B
【解答】解:A、将煤球做成蜂窝状,其目的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用水灭火其原理是水汽化吸热,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
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C、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烟尘;气体
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可蹲下靠近地面跑离着火区域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D、加油站内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汽油蒸汽,面粉加工厂的空气中混有可燃性的面粉粉尘,
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8.(2022•遵义)某市一家五口为避免蚊虫叮咬,在家一次性点了20盘蚊香,导致全家中毒。

出现身体不适、头晕恶心、呼吸困难等症状,为避免蚊香中毒及预防火灾,正确的做法是()
①点燃蚊香后,将蚊香放在通风处
②将点燃的蚊香远离易燃物品
③为达到更好驱蚊效果紧闭门窗
④点燃的蚊香不宜靠近头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B
【解答】解:①点燃蚊香后,将蚊香放在通风处,可以避免中毒,故①说法正确。

②将点燃的蚊香远离易燃物品,防止引入其它可燃物,防止发生火灾,故②说法正确。

③为达到更好驱蚊效果紧闭门窗,容易导致中毒,故③说法错误。

④点燃的蚊香不宜靠近头部,以防止中毒,故④说法正确。

①②④说法正确。

故选:B。

9.(2022•温州)在“烹饪与营养”实践活动中(如图),灶内的木材燃烧一段时间后火焰变小,某同学用长木棒挑开木材堆后,火焰重新变旺,这是因为()
A.灶内的木材变更多B.木材的着火点降低
C.木材接触更多空气D.木材的导热性变强
【答案】C
【解答】解:某同学用长木棒挑开木材堆后,火焰重新变旺,是因为增大了木材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木材充分燃烧。

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木材的着火点。

故选:C。

10.线上化学课堂中,老师演示了“吹气生火”实验,他向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上用导管吹气,脱脂棉燃烧了起来。

同学们对该实验产生了浓厚兴趣,以下判断不合理的是()
A.脱脂棉是可燃物
B.选择粉末状过氧化钠可以增大接触面积,反应速率更快
C.“吹气”使脱脂棉的着火点降低而燃烧起来
D.吹出的气体可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并放热
【答案】C
【解答】解:A、脱脂棉能够燃烧,是可燃物,该选项正确。

B、选择粉末状过氧化钠可以增大接触面积,反应速率更快,该选项正确。

C、“吹气”不能使脱脂棉的着火点降低,该选项不正确。

D、吹出的气体可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并放热,该选项正确。

故选:C。

11.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正确的是()
A.进入地窖前先做灯火实验
B.用活性炭软化硬水
C.发现煤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排气
D.吹灭蜡烛利用的灭原理是隔绝氧气
【答案】A
【解答】解:A、地窖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可能较高,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因此进入地
窖前先做灯火实验,检验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低,说法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但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
合物,即不能将硬水软化,说法错误;
C、发现煤气泄漏不应立即打开排气扇排气,以防产生的电火花将煤气引爆,说法错误;
D、吹灭蜡烛利用的灭原理是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隔绝氧气,说法错误。

故选:A。

12.下列各组气体混合后,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H2,O2B.CO2,O2C.CH4,空气D.CO,空气
【答案】B
【解答】A、H2是可燃性气体,和O2混合后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

B、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和O2混合后不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正确。

C、CH4是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混合后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

D、CO是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混合后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3.每一位公民都应具备基本的安全常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公共汽车
B.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可以做灯火实验检查
C.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D.煤矿井下停电,要点火照明
【答案】B
【解答】解:A、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公共汽车,可能会引起燃烧或爆炸,该选项做法不正确;
B、久未开启的菜窖容易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前可通过灯火实验检验二氧化碳含量,
该选项做法正确;
C、电器着火,不能立即用水扑灭,该选项做法不正确;
D、煤矿内含有大量可燃性物质,遇明火易发生爆炸,故煤矿井下停电,不能点火照明,
该选项做法不正确;
故选:B。

14.在2019年国际超级计算大会(ISC)公布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中,我国的神威太湖之光以12.5亿亿次每秒的浮点运算速度位列全球第三。

假如你是神威太湖之光超算中心工作人员,遇到操作室内突然发生火情,最好选择以下哪种方式灭火()
A.直接用水泼B.干粉灭火器
C.水基型灭火器D.二氧化碳灭火器
【答案】D
【解答】解:A、操作室内突然发生火情,不能直接用水泼,以防止损坏超级计算机,故选项错误。

B、干粉灭火器是利用压缩气体吹出干粉来灭火,可以用来扑灭一般火灾,还可用于扑灭
油,气等引起的火灾,不适合用来扑精密仪器等处的火灾,故选项错误。

C、水基型灭火器会造成灭精密仪器等受损,不适合用来扑灭精密仪器等处的火灾,故选
项错误。

D、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后不留有痕迹,不会造成图书档案的损坏,可以用来扑灭图书,
档案、精密仪器等火灾,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5.(2022•巴中)为了防止天然气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如图安装位置最合理的是()
A.a处B.b处
C.c处D.以上各处都可以
【答案】A
【解答】解: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密度比空气的小,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安装位置最合理的是a处。

故选:A。

16.向下列图示所示气体中伸入燃着的木条,可能发生爆炸的是(其中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代表氢原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B
【解答】解:①为H2与O2的组合,氢气为可燃性气体,氧气为助燃剂,则两者的混合气体中伸入燃着的小木条可能会引起爆炸;
②为CO与O2的组合,一氧化碳为可燃气体,氧气为助燃剂,则两者的混合气体中伸入燃
着的小木条可能会引起爆炸;
③为H2与CO的组合,氢气与一氧化碳都为可燃气体,混合气体中没有助燃剂,则伸入燃
着的小木条不能引起爆炸;
④为O2与CH4的组合,甲烷为可燃气体,氧气为助燃剂,则两者的混合气体中伸入燃着
的小木条可能会引起爆炸。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17.(12分)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1)打火机中丁烷为液体,按下按键打开盛装丁烷的容器口,丁烷变为气体,从微观角度解释丁烷汽化的原因:压强减小,。

松开开关即可熄灭火焰,其灭火原理是。

(2)乘坐地铁时禁止携带酒精等易燃易爆物。

写出酒精(化学式C2H5OH)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地铁隧道中须安装自动喷淋系统。

喷出的水能灭火的原因是。

(3)现有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反应:H2+Cl22HCl,它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分析反应特点,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

【答案】(1)分子间的间隔变大;隔离可燃物;(2)C2H5OH+3O22CO2+3H2O;降温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3)化合反应;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合理即可)。

【解答】解:(1)打火机中丁烷为液体,按下按键打开盛装丁烷的容器口,丁烷变为气体,从微观角度解释丁烷汽化的原因:压强减小,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松开开关即可熄灭火焰,其灭火原理是隔离可燃物;故答案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大;隔离可燃物;
(2)在点燃的条件下,酒精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酒精(化学式C2H5OH)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地铁隧道中须安装自动喷淋系统。

喷出的
水能灭火的原因是降温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故答案为:C2H5OH+3O22CO2+3H2O;
降温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3)现有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反应:H2+Cl22HCl,它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物质,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

分析反应特点,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等;故答案为:化合反应;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合理即可)。

18.(8分)燃料燃烧产生了火,燃烧给人类带来了幸福,也给人类带来了一定的危害,请回答:
(1)现在家庭中普遍使用煤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做燃料。

启动点火按钮,煤气燃烧。

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分析,启动点火按钮的操作目的是。

(2)写出煤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我们在使用煤气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下列使用煤气常识合理的是。

(填字母序号)
A.使用煤气设备的房间必须保持通风良好
B.定期检查户内燃气设施,严禁明火查漏
C.发现煤气泄漏,马上打开排气扇,排出气体
D.使用完毕后,关闭灶具开关,关好灶前阀门
(3)煤气在第一次通过管道送到用户时,必须先将管道内注满氮气,其目的是。

【答案】(1)使煤气温度达到着火点;(2)2CO+O22CO2;ABD;
(3)排尽空气,防止煤气与氧气混合遇明火爆炸。

【解答】解:(1)启动点火按钮会利用电能打出电火花,提供反应温度,所以目的是使煤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2)煤气主要成分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CO+O2 2CO2。

A.使用煤气设备的房间必须保持通风良好,以免一氧化碳中毒,正确;
B.定期检查户内燃气设施,严禁明火查漏以免煤气泄露遇明火造成火灾。

正确;
C.发现煤气泄漏,马上打开排气扇,可能应电打火引燃煤气,错误;
D.使用完毕后,关闭灶具开关,关好灶前阀门以免煤气泄露,正确;
故选ABD。

(3)一氧化碳是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加热可能发生爆炸。

所以目的是排尽空气,防止煤气与氧气混合遇明火爆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