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全国百强校】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语文测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无论是“五线谱”还是“数字简谱”,其目的都是为了对声音进行数量化的记录和描述。

如果没有这一前提,复杂的音乐作品既不能创作,也难以演出。

从这一意义上讲,正如数学是所有科学中最为抽象的科学一样,音乐是所有艺术中最为抽象的艺术,它们都可以被简单的符号体系加以表述。

所以,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指出:“音乐就它的基础来说,是数学的;就它的出现来说,是直觉的。

”而西方人所要做的,就是在音乐的直觉背后,发现数学的基础及其“演算”规律。

于是,西方音乐和算数、几何、天文一起成为教会必修的四门功课。

在西方13世纪,音乐既是艺术,又是数学,还是宗教,因为音乐家要根据数学的原理创造出符合宗教精神的艺术。

音乐不是数学,我们不能指望将一组数学公式能够直接转变成五线谱;音乐不是哲学,我们也不能指望将一个哲学命题直接转变为交响乐。

然而,一方面,音乐和数学存在着类似,因为数学和音乐具有抽象探索方案的特征,在探索中由类推和变奏来引导;另一方面,哲学与音乐也拥有一些共同的世界观、共同的生活态度、共同的信仰模式。

最初,西方人对数字的崇拜、对音乐的崇拜、对宇宙本体的崇拜是交织在一起的。

从“数字本质主义”的观点出发,西方人竭尽全力地去探索和谐音符背后的数学秘密。

在这种探索过程中,音乐家发现,任何单一数字所对应的音响都不能产生美,和谐的音乐产生于不同音响之间的数学关系。

这个观点显然比以往的“数字拜物教”有更大的进步,其意义相当于理性哲学对宗教神学的取代。

然而,数学是发展的,音乐是发展的,哲学也是发展的。

数学家对“无理数”的发现不能不引发音乐家的恐慌。

这个无理数和极不和谐之间的隐喻的相似,比我们期望的更为深远更为神秘。

一个音乐音程和一个数学的数字被人们同样地判断:人们认为它们都在可允许的界限之外。

它们对于一个已经建立起来的秩序来说,被认为不仅不使人愉快,而且是危险的,不仅有威胁,而且是魔鬼性的。

这种数学家对无理数的恐惧、音乐家对不和谐音程的恐惧,犹如哲学家对非理性世界的恐惧。

然而,无论数学家是否喜欢,无理数确实是存在的;无论哲学家是否高兴,这个世界确实不是按照我们的理性模式被创造出来的;无论音乐家是否愿意,不和谐的音响也确实构成了音乐世界的一部分。

于是,正像数学家必须正视无理数,哲学家必须正视非理性一样,音乐家们也必须正视不和谐音程在作曲中的地位。

(摘编自陈炎《科学精神对西方艺术的双重影响》)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线谱”和“数字简谱”都是对声音进行数量化的记录和描述,这种记录和描述是复杂的音乐作品创作和演出的前提。

B.数学和音乐分别是科学和艺术中最为抽象的,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和音乐都可以被简单的
符号体系加以表述。

C.音乐的基础是数学,它是以直觉出现的,西方人所要做的,是在音乐的直觉背后,发现数学的基础及其“演算”规律。

D.音乐家要根据数学的原理创造出符合宗教精神的艺术,所以,音乐和算数、几何、天文在西方成为教会必修的四门功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音乐不是数学,一组数学公式不能够直接转变成五线谱;音乐不是哲学,一个哲学命题不能直接转变为交响乐。

B.数学和音乐都在探索中由类推和变奏来引导。

哲学与音乐也拥有一些共同的世界观、生活态度、信仰模式。

C.音乐家发现,和谐的音乐产生于不同音响之间的数学关系,这个观点导致了理性哲学对宗教神学的取代。

D.西方人对数字、音乐、宇宙本体的崇拜是交织在一起的,他们竭尽全力地去探索和谐音符背后的数学秘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学的发展推动了音乐、哲学的发展。

因为无理数和极不和谐之间的隐喻的相似,所以数学家对“无理数”的发现不能不引发音乐家的恐慌。

B.如果一个音乐音程和一个数学的数字超出了可允许的界限,它们对于一个已经建立起来的秩序来说,是危险的,有威胁且是魔鬼性的。

C.世界不是按照我们的理性模式被创造出来的,不和谐的音响构成了音乐世界的一部分:这个事实不以数学家、哲学家、音乐家的意志而转移。

D.尽管数学家和音乐家分别对无理数和不和谐音程感到恐惧,但是数学家必须正视无理数,音乐家们也必须正视不和谐音程在作曲中的地位。

【答案】
1.D
2.C
3.A
【解析】
1.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中出现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所以”,考生应重点分析前后的因果关系是否成立,该选项源自第一段的结尾。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对文本作者观点的辨析。

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C项,“这个观点导致了理性哲学对宗教神学的取代”错,曲解文意,应是这个观点的意义相当于理性哲学对宗教神学的取代。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

选项C就是对文章第三段内容的概括,从文中的内容来看,文中是说这个观点的意义相当于理性哲学对宗教神学的取代,并非选项所说“这个观点导致了理性哲学对宗教神学的取代”。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A项“数学的发展推动了音乐、哲学的发展”于文无据。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

选项A在文中找不到依据,故属于无中生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邢德,泽州人,绿林之杰也,能挽强弩,发连矢,称一时绝技。

而生平落拓,不利营谋,出门辄亏其资。

两京大贾往往喜与邢俱,途中恃以无恐。

会冬初,有二三估客薄假以资,邀同贩鬻(1),邢复自罄其囊,将并居货。

有友善卜,因诣之,友占曰:“此爻为‘悔’,所操之业,即不母而子亦焉。

”邢不乐,欲中止。

而诸客强速之行。

至都果符所占。

腊将半,匹马出都门,自念新岁无资,倍益怏闷。

时晨雾蒙蒙,暂趋临店解装觅饮。

见一颁白叟共两少年酌北牖下,一僮侍黄发蓬蓬然。

邢于南座,对叟休止。

僮行觞误翻柈(2)具,污叟衣。

少年怒,立摘其耳。

捧巾持帨,代叟揩试。

既见僮手拇俱有铁箭镮(3),厚半寸,每一镮约重二两余。

食已,叟命少年于革囊中探出镪物,堆累几上,称秤握算,可饮数杯时,始缄裹完好。

少年于枥中牵一黑跛骡来,扶叟乘之,僮亦跨羸马相从,出门去。

两少年各腰弓矢,捉马俱出。

邢窥多金,穷睛旁睨,馋焰若炙,辍饮,急尾之。

视叟与僮犹款段于前,乃下道斜驰出叟前,紧衔关弓怒相向。

叟俯脱左足靴,微笑云:“而不识得老饕(4)也?”邢满引一矢去。

叟仰卧鞍上,伸其足,开两指如钳,夹矢住。

笑曰:“技但止此,何须而翁手敌?”邢怒,出其绝技,一矢刚发,后矢继至。

叟手掇一,似未防其连珠;后矢直贯其口,踣(5)然而堕,衔矢僵眠。

僮亦下。

邢喜,谓其已毙,近临之。

叟吐矢跃起,鼓掌曰:“初会面,何便作此恶剧?”邢大惊,马亦骇逸。

以此知叟异,不敢复返。

走三四十里,值方面纲纪,囊物赴都(6)。

要取之,略可千金,意气始得扬。

方疾骛(7)间,闻后有蹄声,回首则僮易跛骡来,驶若飞。

叱曰:“男子勿行!猎取之货宜少瓜分。

”邢曰:“汝识‘连珠箭邢某’否?”僮云:“适已承教矣。

”邢以僮貌不扬,又无弓矢,易之。

一发三矢连遱(8)不断,如群隼(9)飞翔。

僮殊不忙迫,手接二,口衔一。

笑曰:“如此技艺,辱莫煞人!乃翁偬遽(10),未暇寻得弓来,此物亦无用处,请即掷还。

”遂于指上脱铁镮,穿矢其中,以手力掷,呜呜风鸣。

邢急拨以弓,弦适触铁镮,铿然断绝,弓亦绽裂。

邢惊绝,未及觑避,矢过贯耳,不觉翻坠。

僮下骑便将搜括,邢以弓卧挞之。

僮夺弓去,拗折为两,又折为四,抛置之。

已,乃一手握邢两臂,一足踏邢两股,臂若缚,股若压,极力不能少动。

腰中束带双叠可骈三指许,僮以一手捏之,随手断如灰烬。

取金已,乃超乘,作一举手,致声“孟浪”,霍然径去。

邢归,卒为善士,每向人述往事不讳。

(选自《聊斋志异·老饕》)【注】(1)鬻yù卖:~歌。

~画。

~文为生。

卖儿~女。

(2)柈pán古同“盘”,盘子。

【bàn】:〔~子〕方言,大块的木柴。

(3)镮huán,“环”,泛指圆圈形物,(4)饕餮:读音tāo tiè,是传说中的龙的第五子,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在游戏、小说、漫画、影视作品中均有相关形象。

(5)踣b ó跌倒:屡~屡起。

(6)值方面纲纪,囊物赴都:(邢德)正碰上往京城押送财物的官差,便拦路抢劫了钱财。

(7)骛wù乱跑,奔驰:~望(放眼远望)。

~骤(急速,急骤)。

同“务”。

(8)遱lóu步行连续不断的样子,如“俄而尺许小人,~~而出,至不可数。

”(9)隼sǔn鸟类的一科,翅膀窄而尖,上嘴呈钩曲状,背青黑色,尾尖白色,腹部黄色。

(10)偬遽zǒng jù仓促。

4.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途中恃以无恐.恐:害怕
B.见一颁.白叟共两少年酌北牖下颁:颁发
C.两少年各腰弓矢,捉马俱.出俱:一同,一起
D.方.疾骛间,闻后有蹄声方:正在,正要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叟和小僮武艺高强的一组是()
①叟仰卧鞍上,伸其足,开两指如钳,夹矢住②邢大惊,马亦骇逸
③一发三矢连遱不断,如群隼飞翔④遂于指上脱铁镮,穿矢其中,以手力掷,呜呜风鸣
⑤邢惊绝,未及觑避,矢过贯耳,不觉翻坠⑥僮以一手捏之,随手断如灰烬
A.①③⑥B.②④⑥C.①④⑥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邢德是条绿林好汉,箭术高强。

但是好箭术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气,出门做生意,常常遇上倒霉事,不但赚不到钱,反而赔了本。

B.邢德做生意赔了本没钱过年,心里很郁闷。

到路边客店里喝酒时,发现餐厅北窗下有个白发老人与两个少年正在饮酒。

其中一个少年因童子倒酒时失手打翻了酒具,弄脏了老翁的衣服,就残忍地揪住小僮的耳朵并让他拿手巾替老翁擦拭。

C.邢德打劫老人未成,落荒而逃,却遇到一支官府押送金银财宝的队伍,意外的得了一大笔银子。

正在得意时,却被随后赶来的小僮打败,钱也被抢了个精光。

D.邢德后来成为善士,常常毫不隐瞒的向别人讲述往事,是因为他真正懂得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少年于枥中牵一黑跛骡来,扶叟乘之,僮亦跨羸马相从,出门去。

(5分)
(2)邢归,卒为善士,每向人述往事不讳。

(5分)
【答案】
4.B
5.C
6.B
7.(1)少年从牲口棚里牵出一头瘸腿的黑骡子来,扶老头骑上;童仆也骑上一匹瘦马跟着出了门。

(关键词:枥、于、跛、羸各1分,句子流畅1分)(5分)
(2)邢德回到家里,成了一个安分守己的善人。

他常常给人讲过去的这些事,毫不隐讳。

(关键词:归、卒、讳各1分,句子流畅准确2分)(5分)
【解析】
4.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

记住: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比如本题,就可以借助语境推测词义。

5.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全都直接表现叟和小僮武艺高强的一组”,这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这里要注意三个条件,“直接”“叟和小僮”“武艺高强”。

(2)“邢大惊,马亦骇逸”,邢和马的表现是侧面描写;(3)“一发三矢连遱不断,如群隼飞翔”,这是邢德的动作。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技巧点拨】解答此类题目,要对六个句子进行三点审查:一审是直接还是间接;二审对象,看是不是题干中说的人物;三审性质,看是不是题干所说的性质特点。

最后用排除法选择。

注意:如果要你分析概括评价文言文的观点态度,必须坚持:(1)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既要注意评价者观点态度的积极意义,又要注意评价者的时代局限性;(2)必须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恰如其分地分析评价,不能无限拔高,也不能有意贬低。

(3)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看评价者对人民的态度;看评价者对统治者的态度;看作品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义;看作品在今天有无现实意义。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B项,“就残忍地揪住小僮的耳朵并让他拿手巾替老翁擦拭”
有误,替老翁擦拭的人是少年而非小僮。

选项对应的信息在文章第二段,“少年怒,立摘其耳。

捧巾持帨,代叟揩试”。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比如本题,选项B对应的信息在第二段,文中的句子是“少年怒,立摘其耳。

捧巾持帨,代叟揩试”。

7.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

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山西泽州有一绿林豪杰,名叫邢德。

他善拉强弓,射连珠箭,被称为一时绝技。

但此人一生潦倒失意,运气不佳,不善于经营谋利,出门做买卖总是亏本。

南北两京的大商人却总是喜欢和他结伴,路上有了他
就不用害怕了。

正值初冬时节,有两三个商人借给邢德一点钱,邀他一同去贩运;邢德也拿出自己所有的钱,准备做件大买卖。

他有一个朋友很会算卦,就去问问吉凶。

友人算了一卦说:“这一卦是个‘悔’字,你这次的生意不但赚不了钱,怕是还要亏本。

”邢德听了很不高兴,打算不干了,可那几个商人强拉着他匆匆上了路。

到了京都,果然像卦里算的赔了老本。

腊月中旬,他单人匹马出了城门,自己想到来年身无分文,更加忧闷。

这时,晨雾迷蒙,邢德暂时走进路旁一家酒店,解下行装寻酒喝。

看见一白发老翁和两个少年在北窗下同桌喝酒,一个蓬松着满头黄发的童仆在旁边侍候。

邢德在南边,面对老头坐了下来。

那童仆给白发老头三人斟酒时,不小心弄翻了菜盘,沾污了老头的衣裳,少年生了气,立刻狠揪童仆的耳朵,又拿起手帕给老头擦拭。

这时,邢德看见童仆的拇指上套着半寸来厚的铁箭环,每一个铁环大约有二两多重。

吃过饭,老头让少年从皮口袋中拿出银钱放在桌上,称称算算,约有喝数杯酒的功夫,才将银钱包裹起来。

少年从牲口棚里牵出一头瘸腿的黑骡子来,扶老头骑上;童仆也骑上一匹瘦马跟着出了门。

两少年各自腰佩弓箭,牵着马出了店门。

邢德看见老头有那么多银钱,眼馋得像要冒出火来。

酒也不喝了,急忙尾随而去。

他看见老头与童仆还在前面慢慢地走着,就离开大路抄小路斜插到老头前面,气势汹汹地面对老头,带住马,张弓待射。

老头俯身脱掉左脚靴子,微笑着说:“你不认识我老饕吗?”邢德拉满弓一箭射去,老头仰卧在马鞍上伸出脚来,张开两个脚趾像钳子一样夹住了飞箭,笑着说:“就这么点本事,还用得着老子用手来对付吗?”邢德火了,使出他的绝招,前箭刚发后箭又到。

老头用手抓住一支箭,似乎没有防备他的连珠箭,后一支箭直射进他的嘴里。

老头从马上跌落下来,嘴里含着箭直挺挺躺在那儿,童仆也跳下马来。

邢德很高兴,以为老头已经死了,刚走到近前,老头吐出箭跳了起来,拍着巴掌说:“初次见面,怎么这样恶作剧?”邢德大吃一惊,马也惊得狂奔起来。

这才知道老头是个奇人,不敢再找老头的麻烦了。

走了三四十里路,邢德正碰上往京城押送财物的官差,便拦路抢劫了钱财,大约有千两左右。

邢德这才觉得得意起来。

正在策马疾驰,听到后面传来一阵马蹄声。

回头一看,原来是那个童仆换乘了老头的瘸骡飞驰而来,大喊:“那男子别走!你夺取的东西应少分一点给我。

”邢德说:“你认识‘连珠箭’邢某吗?”童仆说:“刚才已经领教过了。

”邢德以为童仆其貌不扬,又无弓箭,容易对付,一连发了三箭,连续不断如同群鹰飞冲。

童仆却不慌不忙,手接住两支,嘴衔住一支,笑着说:“这样的技艺真丢人死了!你老子来得匆忙,没空找得弓来,这箭也无用处,还给你吧。

”说着从大拇指上脱下铁环,将箭穿了进去,用手使劲一扔,呜鸣风响。

邢德急忙用弓去拨箭,弓弦碰到铁环上,嘣的一声断了,弓也震裂了。

邢德吓坏了,来不及躲避,箭已穿过耳朵,不觉翻身掉下马来。

童仆跳下马来就要搜刮银两。

邢德躺在地上举弓向童仆打去。

童仆夺过弓,一折两段,又一折成了四段,扔到一边。

接着就一只手握着邢德的胳膊,一只脚踩着邢德的两腿。

邢德觉得两只胳膊好像被捆住了,两条腿好像被压住了,用尽力气也不能动一动。

邢德腰中缠着两层三指宽的带子,童仆用手一捏,那带子随手断如灰烬。

童仆搜取了银子,跳上瘸骡子,把手一举,说了声:“莽撞了。

”疾速而去。

邢德回到家里,成了一个安分守己的善人。

他常常给人讲过去的这些事,毫不隐讳。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各题。

菩萨蛮
韦庄①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②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①韦庄(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属陕西长安县)人。

昭宗乾宁元年进士,生活年代为唐末五代战乱时期,所作词语言清丽温婉,多用白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

②垆:酒店里用土砌台安放的大酒缸。

8.根据词作内容,试分析“江南好”表现在哪些方面。

(5分)
9.为什么作者说“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请联系作者身世及词作内容作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8.开头两句总写江南好,“春水碧于天”是写江南景色之美。

“画船听雨眠”是写江南生活之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是写江南人物之美。

(5分)
9.作者劝人不到叶落归根之际,不要回到家乡,回到家乡会伤心断肠,这是因为作者生活在唐朝将要灭亡的时候,中原地区烽火连天,有家难归,即使能回到家乡,看到的景象也只能使人伤心断肠。

应该说,作者在歌颂江南美好的同时,也寄托了对中原故乡“不堪回首”的叹惋。

(如果只答对江南美景的留恋,不超过4分)
【解析】
8.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与一般的形象题有不同之处。

依据题干所问,考生应先辨别题干句在诗歌中的位置,由此确定答题的区域,“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处于诗歌的开头,是总说,“好”的内容自然在下面;然后找出“好”的表现,再依次进行概括。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主要是这四句写“好”。

9.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为什么作者说‘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请联系作者身世及词作内容作简要分析”。

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

题干要求联系“作者身世”和“词作的内容”回答。

这首词从景美、情美、人美三个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江南是一种美好之景,而在外的游子思念故乡,抒发的是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