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三数学教案设计:排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高三数学教案设计:排列
教学内容: 排列
教学目标:
1. 理解排列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掌握排列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解决相关排列问题。
教学重点:
1. 排列的计算方法。
2. 排列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幻灯片和板书。
2. 学生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
1. 引导学生回顾由重读一个字母在不同位置得到的单词的例子。
如abc、acb、bac、bca、cab、cba。
2.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种情况有个专门的数学名词,然后引出排列的概念。
Step 2: 讲解排列的概念
1. 分享幻灯片,并简要讲解排列的含义,即由一组元素中选取若干个元素按一定顺序排列。
2. 引导学生理解排列的基本性质,包括排列数等于从左到右第1个位置的选择数乘以从左到右第2个位置是否和第1个位置选择的数相同的选择数,以此类推。
Step 3: 讲解排列的计算方法
1. 以一个简单的例子开始,如从1、2、3、4这4个数字选取3个数字进行排列。
2. 分步骤讲解计算方法,并与学生一起计算示例。
a. 从4个数字中选取一个数字作为第1个位置的选择数,有4种选择。
b. 第2个位置的选择数要根据第1个位置的选择来决定,有3种选择。
c. 第3个位置的选择数要根据前2个位置的选择来决定,有2种选择。
d. 将每个位置的选择数相乘,得到总的排列数为4*3*2=24。
3. 引导学生总结排列的计算方法。
Step 4: 解决排列问题
1. 给学生提供几个排列的问题,并与学生一起解决。
2. 分别讨论不同问题的解题方法和计算过程。
Step 5: 小结与练习
1. 小结排列的概念、计算方法和解题方法。
2. 给学生分发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3.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并教师进行讲解和答疑。
Step 6: 拓展
1. 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排列问题,如含有重复元素的排列问题。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内容,并在下节课进行讨论和分享。
教学评价:
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质量。
2. 教师批改学生的练习题,了解学生对排列的掌握情况。
3. 基于学生的表现和回答,评价他们对排列的理解和能力。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排列问题的应用和相关定理。
2. 学生可以带领讨论,分享自己在排列问题上的解法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