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黑前的夏天读后感900字:莫琳和凯特_读后感
《天黑前的夏天》读后感
![《天黑前的夏天》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74949b4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7b.png)
《天黑前的夏天》读后感《天黑前的夏天》是由乌兰托娅所著的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苏雷格的成长故事,展现了一个充满朦胧和朝气的夏天。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20世纪60年代的内蒙古,这个时期正是内蒙古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
文化大革命之前一直纯朴质朴的苏雷格家庭,在变革的浪潮中也受到了冲击。
苏雷格被商场工人的家庭吸引,由于家庭经济的原因,他不得不放弃学业,在商场工作来替父亲分担家庭的经济压力。
然而,苏雷格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相反,他朝气蓬勃地投身于工作中,并且通过自学,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这本小说以苏雷格和他身边人的命运为线索,展现了新旧社会矛盾的对比,表达了乡村青年在繁华都市中的挣扎与成长。
通过苏雷格的成长经历,读者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矛盾和迷茫,同时也可以看到他积极向上的勇气和努力。
他在商场打拼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工作,面对困难勇敢前行,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小说描写了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和摩擦,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
在巨大的变革冲击下,传统与现代之争成为主题之一。
虽然苏雷格在现代都市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压力,但他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执着追寻和对自己的自由拓展,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小说通过不同角色的命运展示了不同个体如何应对这样的挑战,呈现了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景象。
此外,作者还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丰富了作品的内涵。
例如,作者通过描写苏雷格和他朋友们在那个夏天的经历,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美好向往和追寻。
同时,也通过夏天逐渐过去的象征,传达了岁月的流转和人生不可逆转的现实。
这种细腻而富有感染力的描写方式,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更深层次的内心变化。
总的来说,《天黑前的夏天》是一本让人读后感触良多的小说。
通过苏雷格的成长故事,展现了一个充满华丽与真实、激情与迷茫的夏天。
小说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富有情感的描写,使得读者在阅读中充分体会到了作者的用心和思考。
这本小说给我的启示是,面对困难和挑战,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变得更好。
《天黑前的夏天》小说结局合理性探讨
![《天黑前的夏天》小说结局合理性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a164beaa852458fb760b5691.png)
《天黑前的夏天》小说结局合理性探讨作者:黄静来源:《文学教育》 2018年第7期内容摘要:本文从多丽丝·莱辛中期小说《天黑前的夏天》结局的矛盾性出发,拟从文学伦理学视角探讨“房子”及“海豹”等意象的伦理意义,最后指出女主人翁回归家庭有其必然性,体现了文学的“伦理教诲作用”。
关键词:《天黑前的夏天》文学伦理学小说结局《天黑前的夏天》是英国著名作家多丽丝·莱辛(1919-2013)的中期作品。
小说讲述一位中年女子在某个夏日来临之际,面临身份危机,突然打破常规,走出规范生活的情感变化和心理体验。
该小说的结局“女主人翁凯特最终回归家庭”被女性主义者视为一大败笔。
她们认为凯特最终屈服于黑暗,“接受了命运对她的安排,将继续自己‘天黑’般的生活。
”[1](99)而Gayle Greene在《多丽丝·莱辛:变化的诗学》中将《天黑前的夏天》看成“一个封闭的环形,”[2](123)并指出了小说结局的矛盾性。
而另一方面,Jean Pickering则认为凯特的旅程为“线性旅程”,她将“回家”与“海豹”意象联系在一起,并赋予它们积极的涵义,她认为凯特的回归意味着希望与重生,主人翁将海豹放归她内心深处的大海是她心之所向。
[3](135)笔者发现从文学伦理学视角看该小说的结局有其必然性。
文学伦理学批评要求文学批评必须要回到历史的现场,即在特定的伦理环境中批评文学。
“伦理环境”、“伦理身份”、“伦理困境”、“伦理选择”等都是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核心术语。
“文学伦理学批评注重对人物伦理身份的分析。
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几乎所有伦理问题的产生往往都同伦理身份相关。
”[4](14)本文拟从该视角讨论主人翁凯特的个人伦理选择,回家的伦理意义并指出小说结局的合理性。
一.“房子”的伦理意义:身份回归的象征“房子”或“房间”的意象在莱辛小说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莱辛借用了弗吉尼亚·伍尔夫《一间自己的房间》中房子的意象,同时赋予它两种特殊的意义:第一,她将房子内化到心理层面,让房子由外部机构变成能突破内部心理障碍的象征;第二,她将房子延伸至整个社会。
2024年《天黑前的夏天》读后感
![2024年《天黑前的夏天》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7ae2d96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c8.png)
2024年《天黑前的夏天》读后感《天黑前的夏天》是著名作家某某于2024年出版的一部小说。
这本小说以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小镇为背景,讲述了一群青少年在一次意外事件中的成长和变化。
通过对主人公的情感细腻刻画和对细节的描写,该书展现了友情、爱情、成长等主题。
整个故事的背景设定在一个安静平和的小镇上。
主人公李子涵是一个平凡的中学生,他有着普通的家庭和朋友。
然而,在一个命运的安排下,他邂逅了一个神秘的女孩苏娜,也经历了一次突如其来的险境。
这次事件不仅改变了他的生活,也让他变得成熟起来。
小说中对友情的描写让我深感动容。
李子涵和他的朋友们在这次事件中互相扶持,共同度过了许多困难的时刻。
他们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帮助,还在心灵上寻求支持。
正是这份深厚的友情,让他们能够勇敢面对困境,同时也成为他们成长的重要力量。
爱情也是小说中重要的主题之一。
通过对李子涵和苏娜的感情细腻刻画,作者向读者展示了一份纯粹而美好的爱情。
两个人在命运的牵引下相遇,并经历了许多考验和挑战。
他们的感情逐渐升温,最终在彼此的支持和理解下走到了一起。
这份爱情不仅让他们感受到了幸福和快乐,也给了他们力量去面对未来的困难。
成长是整个故事线的主线。
李子涵从一个平凡的中学生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和成熟的人。
这次意外事件让他看到了命运的无常,也让他懂得了生活中的珍贵。
他在与苏娜相处的过程中学会了责任和担当,同时也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宝贵。
这次成长经历让他明白了自己对于他人的重要性和自身的价值。
小说中对细节描写的处理细致入微,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作者通过对环境、人物情绪和心理状态的描写,让人们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另外,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也非常成功,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特点,使整个故事更加丰满和立体。
《天黑前的夏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故事中的主人公和他们的经历,我感受到了友情、爱情和成长的力量。
这本小说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感动和每一个人。
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关于《天黑前的夏天》女性主义的解读
![关于《天黑前的夏天》女性主义的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5615f4658bd63186bdebbc74.png)
关于《天黑前的夏天》女性主义的解读卢庆玲 西安翻译学院摘 要:女性主义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在男性中心文化的影响下,女性将外在的文化压迫内化为女性的自我压抑。
女性的成长具有另一种意义:成长意味着打破性别偏见的沉重的社会枷锁。
《天黑前的夏天》正是一本注重女性内在成长的书籍,描述了当今社会中年女性的真实处境,故事的女主角凯特,经历了迷茫、失落、探索,完全意识到丈夫和孩子给了她独特的爱并重新回到现实,她的经历也表明了女性应该走出被动的男女关系,才有可能达到成熟,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拥有自己的判断,从而在本质上构建一个平等的社会。
关键词:《天黑前的夏天》;女性主义;自我觉醒作者简介:卢庆玲(1990.1-),女,黑龙江人,学历研究生,西安翻译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方向。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0-109-02多丽丝•莱辛是当代杰出的女作家,也是女性主义的代表作家,其代表作品《金色笔记》在20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莱辛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包罗万象,其中涵盖种族主义、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等等,她对女性内心世界的微妙情感有着深刻的洞察力和精准细腻的描绘。
《天黑前的夏天》是一部以女性视角表达思维和态度的文学作品。
这是一个表面上简单的故事,却随着主角的一路发展,不断深化的故事。
说充满了许多梦想和女主人公的回忆。
描述了一个中年、中上层阶级的漂亮主妇凯特的自我发现和自我发展的夏天之旅,也是她女性意识的觉醒之旅。
凯特的四个孩子都长大了,丈夫出国了,在做了二十多年的贤妻良母之后,她不再需要她的家庭成员,她可以自由地在夏天旅行。
在旅行中的一系列经历促使她完成了自我发展。
一、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凯特女性意识的觉醒一共由三部分组成。
在第一部分中,凯特是一个像奴隶一样的母亲和一个像玩偶一样的妻子。
25年来,她为她的孩子和丈夫做所有的家务,母亲的身份使得她将一生的时间都奉献给家庭,这也是男性主导的社会赋予女性的巨大负担。
天黑前的夏天读书笔记
![天黑前的夏天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bd530b71856a561253d36f08.png)
天黑前的夏天读书笔记我们总要通过一些方式,来完完全全的重新认识自己,哪怕需要无数年的时间。
——生生《天黑前的夏天》。
来自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
小说主体以一个叫凯特·布朗的家庭主妇的经历作为全文的重点。
当然,事情的转机也就像书名所表达的那样,发生在某个夏天。
凯特作为一名全职的主妇,每天要做各种家务以及照顾好家里的几个孩子。
每一天,她都重复的做着该做的事情,烧饭,洗碗,洗衣服。
似乎这些已经成为了她自结婚之后就必须要做的事情一样。
而至于她的梦想,她想做的事情,都好像一概被她丢弃到了不知名的角落当中去了。
直到那一天,当她倚靠在门栏边上等一壶水烧开的时候,她才不自觉的意识到了什么。
是啊,她是一个母亲,她有权利抚养好几个孩子,也有义务照顾好她的丈夫。
可是她自己呢?却什么也不是了。
凯特·布朗很年轻的时候就嫁给了布朗先生,以至于错过了自己年轻时最应该疯狂的那几年。
如今,她已经老了,孩子都已经差不多是二十多岁的年纪。
头发的空隙处甚至还能找寻的到白发的痕迹。
后来,她越想越觉得不太对劲,难道自己的这一生就这样过去了?就在每天忙碌的家庭琐事和孩子们的各类事情当中消耗掉了吗?庆幸的是,命运似乎在这一刻眷顾了这位勤劳的母亲。
在一个夏日的黄昏时分,布朗先生有个朋友来到了他们家,提议能不能让凯特去帮忙做一下国际食品组织的葡萄牙语的翻译员。
而恰好的是,凯特对于葡萄牙语很在行,重要的是,她自己本身就是一个葡萄牙人。
于是她便欣然答应了下来。
故事在这里来了一个转折,可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
因为自这里开始,凯特的生活发生了与之前完全不一样的变化。
她开始和各个国家的代表友人见面,然后展现出她一贯友好的微笑,结婚这么多年,她早已学会把情绪隐藏在心里,而她同时也很清楚的知道,微笑是维持一段关系,甚至是打破一场沉默的重要方式。
她在家的时候就屡试屡爽,到了这里,想着应该也都是差不多的。
她的工作很顺利,酬劳也当然令她非常满意,甚至拿到的钱可以让她买好几件衣服穿,只是可惜这份工作只是临时兼职,并没有带给她长期的收入,不然的话,凯特·布朗应该会一直在这个国际食品组织待下去。
《天黑前的夏天》读后感
![《天黑前的夏天》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c04ee37192e45361066f53c.png)
《天黑前的夏天》读后感
这部作品虽然是写一个四十多岁的家庭主妇如何重新回到社会,回到自然。
但是我对它的感触却是在故事的结尾处。
莱辛描写到女主人凯特是将自己分成了好几部分,这部分可以告诉她的儿子,那部分可以告诉她的女儿,还有些可以分享给她的丈夫或者朋友,但是没有一个是可以拥有整个的她。
而对于那个夏天刚认识的莫林却能够全盘说出自己的感受。
对于这一点的描写,作者虽然用了很少的笔墨,但是不难发现这一现象的普遍性。
我们都是如此,从未曾有一个人能够完完全全地了解另一个人。
也不会有人会放纵地让另一个不是自己的人去看透自己想法。
因为当一个人完全了解了一个人之后,被了解的那人就会觉得自己是一丝不挂得站在对方面前。
所以出于安全感也好,羞耻感也好,没人愿意被人完全看透。
毕竟谁都不会喜欢裸奔的。
很多时候不敢和身边的人说尽自己的想法,主要就是害怕自己在对方眼里变成了一个不合乎他设定的人物性格。
所以总是话说该说的,而真实想法总该是藏起来的。
不然会受到一句:呀,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不是你啊。
不是吗?那真实的自己究竟是怎样的?那个还是自己,只不过不符合了对方设定的人物角色而已,于是他就拒绝接受。
可是当自己遇上一个下次不会再碰上的人后,那一刹那的胆子似乎会爆棚,变得无话不说,从不曾在意自己在他看来会是什么样子的。
一场交谈后不管自己言论有多惊人,下一个转身大家已经谁也不记得谁了,只知道曾经有个逗比说着些奇葩的话。
《天黑前的夏天》读后感精选10篇
![《天黑前的夏天》读后感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df86e49aa98271fe900ef97a.png)
《天黑前的夏天》读后感精选10篇《天黑前的夏天》是一本由[英]多丽丝·莱辛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2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黑前的夏天》读后感(一):未選擇的路想出了很多話,最後還是寫不出來。
或多或少的感嘆,卻不甚走心,大概我還沒到這年紀,大概我還沒這個煩惱。
雖然翻譯偶爾會讓我走神,但是我看得出原文是很舒服的。
生活沒有一成不變,凱特像開掛了似的去體驗一種不一樣的生活。
我喜歡多莉絲細細的心理描寫,生活的細節展現無遺,像靜謐夏夜裡的暖風,輕輕飄舞的白色紗帘,醉意的音樂。
我會想起很久以前初中課文《未選擇的路》裡的插圖,鋼筆畫,有一個人,兩條路。
我們都在選擇中做選擇。
但最後,我很喜歡結尾,別的或許都會忘記,但是我最喜歡的是,凱特拎起行李,回家。
就像故事開頭凱特心裡所想的——大氣本是遙遠的恆星的塵埃,卻選擇了我們星球。
大意是這樣,忘了原話。
前不久剛看了阿德里安導演的電影《不忠》,康妮的出軌導致了一場意外殺人。
同樣是一個中年美婦遇上年輕力聲的小伙子。
電影會讓我難過到不行,因為我會想起一件事,我就像康妮的丈夫一樣。
但是在《天黑前的夏天》裡,著重描寫凱特的心理,更多的事一個中年婦女在道德兩段進退搖擺不定的念念叨叨。
所以,我像被放進一個成熟篤定的女人心裡,就安安心心地看吧。
不多想。
《天黑前的夏天》读后感(二):《天黑前的夏天》:女人,你将如何定义自己?在英国现代小说家中,多丽丝·莱辛被公认为继弗吉尼亚·伍尔夫后又一伟大的女性作家,这一方面由于莱辛本人对女性命运的持续关注,另一方面那么在于她的不懈创作与自我超越,从《野草在吟唱》到一九六二年的《金色笔记》,莱辛不断攀登女性主义文学史上的顶峰。
与其他以知识渊博著称的作家相比,未曾接受过完整教育的莱辛,她的小说,不以哲思取胜,而以生活的细节与敏锐的笔触引人关注。
天黑前的夏天
![天黑前的夏天](https://img.taocdn.com/s3/m/70e94b36dd36a32d7375816b.png)
夏日的出走,自我的回归———读《天黑前的夏天》有感读《天黑前的夏天》,这本书乍看像是一本叙述性的小说,描写了凯特一整个夏天出走的经历,但仔细读下来才发现,它和普通的小说相比,少了许多激动人心的丰富情节,取而代之的则是凯特的内心独白,她总是不停地徘徊在矛盾中,不断地肯定着自己,然后又不断地否定自己。
主人公凯特——四个孩子的母亲,一个富裕的英国中产阶级夫人,一个活得精致而受人尊重的女人。
但这个夏天她却发现原来这些都只是自己扮演的角色,就像舞台上的演员一样。
她发现自己在这个家中,已经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人了,她的孩子们都已经长大成人,也厌倦了她的唠叨,不愿她像看小孩一样看管他们。
她的丈夫——迈克尔先生,也常常在外面有外遇,尽管他依然爱着凯特。
回想这25年,她的大半辈子都在为孩子和这个家忙得团团转,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从少女时代结束之后,她就成了一个奴隶,孩子的奴隶,丈夫的奴隶,她毫无怨言地为他们付出着,不但没有换来他们的爱和感激,还使她感觉到她以前每天围着转的这些人,已经开始厌烦自己,不再需要自己。
所有的一切都已经变了样,失望和迷惑充斥着她,以致使她感觉孤独难耐,无所适从。
于是在这个天黑前的夏天,她决定走出去,走出这个家,重新追寻自己,找回自我。
她离开了依赖了25年的家,到国际食品组织工作,到土耳其与陌生男子游历,在伦敦与莫琳一起合租公寓,一切都在发生和改变着:一个机缘巧合的机会,凯特得到了一份工作,像每个久居家中脱离社会的妇女一样,凯特内心忐忑不安,她感到自己在这个精英辈出的群体中是不重要的,甚至不属于他们。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这场国际食品组织会议中她发挥出色,她不可或缺,人人都愿意与她做朋友,工作给了她莫大的肯定,也慢慢唤醒了埋在凯特心中那份对自我的认知。
她变得自信、迷人,甚至使她得到了许多男人的目光。
在会议结束后,她不再像之前那般迫切地想要回到那个家庭主妇的位置,她要继续出走,和一位年轻的大男孩----她的情人,一起前往西班牙旅行,而在旅途中情人却患了重病,他总是昏昏欲睡,体力不支,凯特慢慢觉得和他在一起是种拖累,她不但没有得到爱情的滋润,甚至当面对没有生命活力的情人时,她对他也不再是什么,她决定离开,独自一人踏上旅程。
《天黑前的夏天》中女主人公凯特的自我救赎之路[本站推荐]
![《天黑前的夏天》中女主人公凯特的自我救赎之路[本站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487638a0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74.png)
《天黑前的夏天》中女主人公凯特的自我救赎之路[本站推荐]第一篇:《天黑前的夏天》中女主人公凯特的自我救赎之路[本站推荐]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2 3 4 5 6 7 8 9 10 11 成语中的文化特色及其翻译词汇教学中词汇的深层认知处理研究从寂寞到超然—索尔•贝娄的《赫索格》中书信体的内心独白形名组合Deep+Noun之认知研究功能目的论视角下的仿拟翻译的应用分析《嘉莉妹妹》中赫斯特伍德人生悲剧浅谈在华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策略An Analysis of Gothic Atmosphere in The Shining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中英广告中的双关语探析 Modern Views on Marriages in Wuthering Heights 13 The Effect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on Creativity i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14 英汉动物习语中隐喻用法的对比分析 An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Interpreting 16 从目的论看儿童文学翻译--兼评《小王子》中英译本 17 从海明威的死亡哲学看麦康伯的死亡 18 19 20 21 解析凯瑟琳的爱情与婚姻之分离从狼人电影解析狼文学试用标记模式理论分析广告语中的语码混用现象《女勇士》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论《推销员之死》中威利的死因《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象征手法解析浅析《恋爱中的女人》的圣经意象原型——从原型批评角度解读25 论《老人与海》中人与自然的矛盾性与和谐性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27 初中英语听力水平调查研究---以钢城十二中为例的个案调查28 《嘉莉妹妹》和《名利场》中的女性的性格及命运对比分析29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Stuttering in The King’s Speech 30 理想自我的追求——爱伦•坡与《莫格街血案》谈电影片名汉译的不忠“黑人会飞”——托妮•莫里森小说《所罗门之歌》中的黑人神话研究 33 论商标名称汉英翻译中的合作原则Doomed Tragedy out of Desire-Driven Morbid Personalities in Nabokov’s Lolita 35 浅析《老人与海》中的悲剧色彩An Analysi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arlett’s Personality in Gone with the Wind 37 与身体器官有关的中英文习语对比研究 38 浅析《墓园挽歌》中意象的变化Culture-based Strategies in Translating Ancient Chinese Official Titles 40 英美国家政治委婉语的文化解读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广告中反语现象的关联分析 42 43 44 45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文体特色分析跨文化交际意识与中文旅游文本翻译海明威的生态意识在《老人与海》中的体现An Analysis of The Woman Warri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on of Discrete Identity in Chinese American Community 47 浅析国际商务谈判文化因素及其对策48 对《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性格分析 49 目的论视角下英语外贸函电汉译的研究50 谈英语中的性别差异及其文化内涵我之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角下的艾德娜之死52 公示语汉英翻译的问题与对策《贵妇的画像》的过渡性特征的分析研究54 55 56 57 58 The Positive Impact of English Movies on Oral English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浅谈英汉文化差异对称呼语的影响《远大前程》中皮普成长的心路历程模糊语在新闻报道中的语用研究高中英语阅读词汇障碍突破技巧的研究英汉职业委婉语中“礼貌原则”之对比分析《老友记》中的对话分析“省力原则”在口译过程中的应用Consistence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Gone with the Wind and Its Sequel Scarlett:A Study of the Protagonist Scarlett 64 A Feminist Reading of The Portrait of a Lady 65 《嘉莉妹妹》之女主人公新女性形象分析法律术语的模糊性及其翻译中国现代散文风格精彩再现——评张培基教授《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68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中国电影片名英译中的运用分析69 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分析《绯闻女孩》中的美国社会文化特征《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现实元素(开题报告+论)72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The Merchant of Ven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hakespeare’s Times 73 爵士时代下的狂欢化精神——解析豪华宴会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写作手法以及作用论《茶花女》中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的女性魅力在男权主义下的体现 75 论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76 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77 丧钟为谁而鸣中的罗伯特形象通过象征主义、梭罗的自然思想和梭罗的个人主义析《瓦尔登湖》79 英语影视作品中字幕翻译的幽默转化策略——以老友记为例80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中英身势语中的文化差异 82 83 84 85试探吸血鬼文化的起源英汉状语语序修辞对比与翻译年世博会吉祥物所体现的中国元素对《远离尘嚣》中三个男主人公命运的分析An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Identity in Amy Tan’s The Joy Luck Club 88 广告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论简爱与凯瑟琳性格与命运之异同 90 目的论在公司宣传广告英译中的应用 91 小说《面纱》中的中国形象分析教师对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作用及相对应的培养策略 93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个人主义初中生英语口语常见错误分析及纠错策略 95 《简爱》的浪漫主义解读浅谈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及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97 论《黑夜中的旅人》中主人公的信仰冲突与融合A Study of Humor in Films and TV Series Subtitles and Its Translation 99 星巴克营销策略研究合作原则在《红楼梦》习语英译中的应用英语“名词+ ly”类形容词的词化分析、语义特征及句法功能102 从《时时刻刻》看三种不同身份的女性与现实的抗争 103 浅析美国高等教育的创新《恋爱中的女人》欧秀拉和古迪兰的性格对其爱情观的影响105 全身反应教学法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运用106 《弗兰肯斯坦》中怪物身份的矛盾性 107 科技英语的特点和翻译技巧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Slang and Their Social Functions 109 谈英语文学作品名称的汉译托尼•莫里森《宠儿》的哥特式重读 111 从文化差异角度来分析习语的翻译 112 论《紫色》中西莉的精神意识的创建The Trans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s 114 试比较《汤姆索亚历险记》与《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主人公性格异同点 115 中美婚礼文化的差异论世纪年代以来美国文化冲击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及教育策略改革的应对措施 117 浅谈《到灯塔去》的女性意识浅析《贵妇画像》中的心理描写从心理学的角度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恋爱模式120 《缅湖重游》之语义分析基于语料库的中英色彩词文化差异研究122 论《爱玛》中简奥斯丁的社会理想 123 Psychological Analyses of Sethe in Beloved 124 《喜宴》中反映出的中西文化差异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论英语新闻中的模糊语言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从以目的为导向的翻译原则看委婉语的翻译128 浅析法律英语的词汇特点及其翻译无脸之殇——《英国病人》的后殖民指控分析 130 从《大卫科波菲尔》中看狄更斯的道德观Effects of First Person Narration on Thematic Expression in Araby 132 《傲慢与偏见》折射出的奥斯汀的婚姻观 133 基本数字词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与翻译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看句式转换在《青铜女像》译本中的应用135 从安利(中国)的成功看直销模式在我国的发展 136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三个中文译本的对比赏析137 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傲慢与偏见》中的对话139 浅析美国嘻哈文化影响下的美国俚语 140 《老人与海》中的象征主义 141 简论爱伦•坡的建筑意象论英语无灵句与汉语有灵句的互译143 从餐桌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宠儿》中塞丝的性格特征分析南北战争新思想在女性中的体现——浅析《小妇人》 146 从中美数字谚语看中美文化的差异A Tentativ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McDonald’s Success 148 浅析《黑暗的心》女性形象的作用A Feminist Reading of The Portrait of a Lady 150 顺应理论视角下《红楼梦》中社交指示语的英译研究151 用批评性语言分析中美主要矛盾152 从跨文化角度看电影标题汉译英153 从标记理论看英语词汇性别歧视现象154 论妇女解放历程在《紫色》中的体现——以主人公西丽为例155 从弗洛姆的社会过滤理论看中国诗词翻译中的文化传递156 The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Approach in the Lead-in of Middle School English Classes 157 中西方文化差异158 A Survey on Western Culture Learning among Non-English Majors 159 杰克凯鲁亚克与垮掉的一代160 顺应论视角中电影字幕汉英翻译研究——以李安电影作品字幕翻译为例161 Women in the Civil War: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ld Mountain and Gone with the Wind 162 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163 《我的安东妮娅》中的文化冲突研究164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Business Negotiations: East and West 165 The Comparison of the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with the Western Christmas Day 166 《围城》中文化词的英译策略167 英语专业学生课外网络自主学习问题研究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168 论《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169 论<<禁食与欢宴>>中乌玛的觉醒 170 用合作原则分析男性广告语的诉求171 许渊冲的“三美”原则在国外化妆品品牌名汉译中的应用172 福克纳眼中的美国南方—以《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为例173 论《红字》中珠儿的象征意蕴174 海明威“冰山原理”在《永别了,武器》中的应用及对写作的指导意义 175 宋词英译中的归化和异化176 “土生子”叛逆精神探源177 从功能对等和文化语境差异角度看商务英语翻译技巧178 从《到灯塔去》中莉丽•布里斯科的性格发展看维吉妮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理论 179 《哈利波特》的原型——亚瑟王传奇 180 中外服装品牌英文标签语言的跨文化研究181 浅析《动物庄园》中极权主义形成的必然性182 浅析《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造成苔丝悲剧的因素 183 论汉语成语中数字英译的语用等效性 184 功能目的论视角下汉语商标的英译策略 185 海明威小说硬汉形象的悲剧色彩186 The Influence of Greek Mythology upon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187 旅游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处理策略188 《天黑前的夏天》中女主人公凯特的自我救赎之路189 On the Violation of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in Advertising English 190 《咏水仙》两个翻译版本的文体分析191 从《好事一小件》和《洗澡》的对话对比分析看人物形象塑造的差异 192 写作教学中的范文教学193 A Diachronic Study on Sexism in English Lexicon 194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95 从文化角度谈商标的中英互译 196 爱与正义:《杀死一只知更鸟》主人公阿提克斯•芬奇形象解读 197 从魔幻现实主义角度解读《百年孤独》中的象征色彩 198 一项有关影响中国学生英语听力理解的因素的调查研究199 视听说结合提高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效果之设想200 维多利亚时期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第二篇:《天黑前的夏天》读后感《天黑前的夏天》是莱辛的作品,我挤着空儿读完,说实在的,没有完全读懂。
天黑前的夏天读后感
![天黑前的夏天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b84a356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fa.png)
天黑前的夏天读后感《天黑前的夏天》是一部由日本作家东野圭吾所著的推理小说,小说以一个小镇发生的一系列离奇谋杀案为背景,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黑暗。
这部小说以其扣人心弦的情节和深刻的思考引起了我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
首先,小说中的人物塑造非常饱满,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性格和故事。
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使得每个人物都显得栩栩如生。
尤其是主人公——警察柯南,他聪明机智,善于观察,对案件的破解起到了关键作用。
而其他一些角色,比如受害者的家人、嫌疑人等,也都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情感。
这些人物形象的丰富性使得整个故事更加具有戏剧性和真实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其次,小说中的情节设计非常巧妙,充满了悬念和反转。
在每一个案件的揭秘之前,作者都设置了许多的谜团和线索,让读者不禁陷入其中,跟随着主人公一起进行推理。
而当真相大白的时候,又总能给人以意外的惊喜。
这种反转和悬念的设计极大地增加了小说的吸引力,让人不由得沉浸其中。
最重要的是,小说通过这些案件的揭秘,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黑暗。
在小镇上,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秘密和欲望,而这些欲望往往会导致犯罪的发生。
通过这些案件,作者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自私和贪婪,以及社会的不公和黑暗。
这让我不禁思考,人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生物,社会又是如何运作的。
总的来说,读完《天黑前的夏天》,我深深地被小说所吸引,不仅是因为它扣人心弦的情节和精彩的推理,更是因为它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通过这部小说,我更加了解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黑暗,也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推理小说,更是一部值得深思的作品。
天黑前的夏天读后感
![天黑前的夏天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43057a1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0f.png)
天黑前的夏天读后感《天黑前的夏天》是一本让人沉思的小说,它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友情和爱情的故事。
在这本小说中,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了夏天的炎热和青春的澎湃。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高中生,他在一个炎热的夏天经历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事情。
在这个夏天里,他经历了友情的背叛、爱情的波折,也经历了自己的成长和成熟。
在这个过程中,他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学会了如何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
小说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部分是关于友情的描写。
在这个夏天里,主人公和他的朋友们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他们一起笑、一起闹、一起哭,彼此之间的情感也在这个夏天里得到了深化。
然而,正是在这个夏天里,他们也经历了友情的背叛和伤害。
这让人不禁思考,友情究竟是什么?它是一种纯粹的情感,还是一种利益的交换?在这个夏天里,主人公对友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明白了友情的珍贵,也学会了如何去珍惜和维护这份情感。
除了友情,小说中还有关于爱情的描写。
在这个夏天里,主人公经历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他和一个女孩相遇,他们彼此相爱,然而,命运却让他们分开。
在这个夏天里,主人公学会了如何去爱一个人,也学会了如何去放手。
爱情是美好的,但也充满了无奈和痛苦。
在这个夏天里,主人公对爱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明白了爱情的脆弱,也学会了如何去面对爱情的种种挑战。
除了友情和爱情,小说中还有关于成长的描写。
在这个夏天里,主人公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他学会了如何去面对这些困难,也学会了如何去成长和成熟。
在这个夏天里,他明白了成长的意义,也学会了如何去承担责任和面对现实。
成长是一种必然,它让人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也让人明白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总的来说,《天黑前的夏天》是一本让人感动的小说。
它让人思考友情、爱情和成长,也让人明白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在这个夏天里,主人公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他学会了如何去面对困难和挫折,也学会了如何去珍惜和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
这本小说让人感受到了夏天的炎热和青春的澎湃,也让人明白了生活的美好和珍贵。
天黑前的夏天读后感
![天黑前的夏天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9e79097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44.png)
天黑前的夏天读后感《天黑前的夏天》是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的一部代表作,它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段充满悲剧和痛苦的爱情故事。
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部描写爱情的作品,更是对人性、道德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感动,也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对年轻的恋人——奈良岛和石田。
他们相爱并决定共度一生,但是命运却对他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在一次意外中,奈良岛失去了双臂,而石田也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再和她在一起。
他们的爱情因为外界的阻碍而变得扭曲和痛苦,最终以悲剧的结局收场。
小说通过这段爱情故事,深刻地探讨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
在小说中,奈良岛和石田的爱情被外界的压力和阻挠所扭曲。
他们的爱情并不是纯粹的,而是充满了痛苦和煎熬。
小说中的情感描写非常细腻,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两个人之间的痛苦和无奈。
这让我深深地思考了爱情的本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除了爱情,小说还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对人性和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奈良岛失去双臂后,她曾经感到绝望和无助,但最终她选择了坚强和乐观。
这让我对人性有了新的认识,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人们也可以选择坚强和乐观。
而石田的选择和行为也让我对道德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他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没有选择坚守爱情,而是选择了逃避和背叛。
这让我深刻地反思了人的行为和选择,以及社会对人的影响。
总的来说,读完《天黑前的夏天》,我对人生和爱情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部描写爱情的作品,更是对人性、道德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和选择,我对人性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部小说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希望能够通过这篇读后感,与更多的读者分享这部伟大的作品。
天黑前的夏天读后感
![天黑前的夏天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9877541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52.png)
天黑前的夏天读后感《天黑前的夏天》是日本作家三浦紫苑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刻画,深受读者喜爱。
这部小说以两个少年的成长故事为主线,通过对友情、家庭、爱情等主题的探讨,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美好。
在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深受触动,对其中的一些情节和人物形象有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故事的主人公是两个少年,一个叫健一,一个叫鸣人。
他们从小就是无话不谈的朋友,一同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人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健一对鸣人产生了复杂的情感,他既羡慕鸣人的自由和率真,又对他的行为感到困惑和无奈。
而鸣人则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自己,他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和认可,却又无法摆脱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两个少年在青春期的矛盾和挣扎中,逐渐走向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情感和内心世界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作者通过对少年们的成长历程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他们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情感的细腻表达。
无论是健一对鸣人的复杂情感,还是鸣人对父母的渴望和失望,都让我产生了共鸣和思考。
除了人物形象的细腻刻画,小说中的情节设置也十分吸引人。
作者巧妙地将少年们的成长故事与家庭、友情、爱情等主题相融合,使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和有趣。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时而为少年们的遭遇而感到心疼,时而为他们的成长而感到欣慰。
作者通过对情节的精心设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情感和温暖的世界,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
通过阅读《天黑前的夏天》,我对友情、家庭、爱情等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面对类似的情感挣扎和矛盾。
通过作者的笔触,我明白了成长的道路上充满了坎坷和挑战,但也有温暖和美好。
正如小说中的少年们一样,我们也需要勇敢地面对内心的挣扎,努力寻找自己的方向,去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
总的来说,《天黑前的夏天》是一部充满温暖和情感的小说,通过对少年成长故事的刻画,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美好。
从《天黑前的夏天》看女性的人生选择
![从《天黑前的夏天》看女性的人生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47bc8759b307e87101f696bc.png)
从《天黑前的夏天》看女性的人生选择作者:伍戈来源:《资治文摘》2016年第03期【摘要】多丽丝·莱辛在英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她的大部分作品以女性主义为题材,展现女性的政治生活和个人情感。
2007年,多丽丝·莱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天黑前的夏天》便是她的代表作之一。
作品选取常见的旅行题材,讲述了中年女子凯特经历职责与自由的选择之旅并最终实现自我重生的故事。
本文试通过对女主人公凯特的分析,深入女性的精神世界,进而探讨女性在面对社会、家庭等方面所持有的态度。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女性;人生选择《天黑前的夏天》讲述的是一个看似普通中年女子,其心灵从出走到回归的一段历程。
中年,是人生里最荒凉的年纪。
女人步入中年,丈夫事业有成,孩子们都已经长大,并有了自己的生活与想法。
凯特觉得自己似乎在这个在家中是个“多余”的成员,于此同时,她发现自己在忙碌家庭的琐事中慢慢衰老。
于是,凯特选择了逃离,去工作,和偶遇的年轻男子去旅行,去体验爱情、渴望、厌恶、需要、拒绝到底是怎么样的滋味。
逃离也许意味着与过去一刀两断,也可能是崭新的开始。
在这部作品中,凯特的精神世界的觉醒经历了尝试、矛盾以及抉择的过程。
在实现了家庭价值、社会价值之后,凯特感悟了生活的真谛。
然后在天黑之际,回归现实生活。
一、在家庭中完成人生意义在故事的开始,凯特生活的特点就是适应和服从家庭。
回首婚姻家庭生活,凯特发现,他们家最具代表性的生活图景竟然是她坐在桌子一边,温和臃肿,像块肥肥的鹅肝,成天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伤脑筋!凯特心生疑虑,难道这就是家庭生活:有的人付出,有的人享受?遂凯特出走,想要开始一段新生活。
尽管凯特在家庭中有诸多不满,但不可否认,她在家庭也得到了很多,这也是凯特最终选择回归家庭的原因。
在与他人的对比中,她认识到婚姻和家庭给予她的宝贵财富。
丈夫多年来的付出表现了出对婚姻的尊重,即使婚姻生活出现瑕疵,也可以释怀。
2018-天黑了读后感1000字-实用word文档 (5页)
![2018-天黑了读后感1000字-实用word文档 (5页)](https://img.taocdn.com/s3/m/342305d9e009581b6bd9eb9d.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天黑了读后感1000字篇一:《天黑前的夏天》读后感《天黑前的夏天》读后感这部作品虽然是写一个四十多岁的家庭主妇如何重新回到社会,回到自然。
但是我对它的感触却是在故事的结尾处。
莱辛描写到女主人凯特是将自己分成了好几部分,这部分可以告诉她的儿子,那部分可以告诉她的女儿,还有些可以分享给她的丈夫或者朋友,但是没有一个是可以拥有整个的她。
而对于那个夏天刚认识的莫林却能够全盘说出自己的感受。
对于这一点的描写,作者虽然用了很少的笔墨,但是不难发现这一现象的普遍性。
我们都是如此,从未曾有一个人能够完完全全地了解另一个人。
也不会有人会放纵地让另一个不是自己的人去看透自己想法。
因为当一个人完全了解了一个人之后,被了解的那人就会觉得自己是一丝不挂得站在对方面前。
所以出于安全感也好,羞耻感也好,没人愿意被人完全看透。
毕竟谁都不会喜欢裸奔的。
很多时候不敢和身边的人说尽自己的想法,主要就是害怕自己在对方眼里变成了一个不合乎他设定的人物性格。
所以总是话说该说的,而真实想法总该是藏起来的。
不然会受到一句:呀,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不是你啊。
不是吗?那真实的自己究竟是怎样的?那个还是自己,只不过不符合了对方设定的人物角色而已,于是他就拒绝接受。
可是当自己遇上一个下次不会再碰上的人后,那一刹那的胆子似乎会爆棚,变得无话不说,从不曾在意自己在他看来会是什么样子的。
一场交谈后不管自己言论有多惊人,下一个转身大家已经谁也不记得谁了,只知道曾经有个逗比说着些奇葩的话。
篇二:人性的黎明——记《天黑以后》读后感[人性的黎明——记《天黑以后》读后感]《天黑以后》,村上春树用最擅长的平行线结构,以即将去北京留学的女孩玛丽救助一名被日本白川恶客凌辱的中国北京女孩冬莉这一情节展开故事,人性的黎明——记《天黑以后》读后感。
《天黑前的夏天》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天黑前的夏天》读书笔记(精选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c2916e4c1ed9ad51f01df2d7.png)
《天黑前的夏天》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第一篇:《天黑前的夏天》读后感《天黑前的夏天》是莱辛的作品,我挤着空儿读完,说实在的,没有完全读懂。
读得浅点看到的就是家庭妇女的中年危机和对人生的迷惑、妥协,想得多点觉得这也没啥特别的,难以想出更深处的含义。
难以跨越年龄的障碍和经历去读这部作品,更不用说是从这本书来考虑女性的复杂心理了。
我难以理解为他人所需要的那种感觉,主要是自己几乎从来没有过类似的想法。
相对应的,我更理解那种想要变成隐形人的感觉,想跳出生活的圈子来看生活的感觉,有些许心理疲劳,但无从跳出原本的生活圈子或者说对自己的生活圈子有心理惯性,还是要回到原来的生活。
但此次此刻更希望自己能旁观自己的生活,希望通过这种旁观能解决自己的[本文来自]问题,就像女主人公是观察玛丽的生活和自己生活的区别,不断的思考。
即使生病了也要回到伦敦去,即使不希望和丈夫一起旅行也想要在病的时候受到慰问,那也是为什么凯特发现玛丽没有认出自己非常开心。
凯特最后带着蓬乱的头发回到原本的生活,象征的一种改变,但这是真正的改变吗?很难说,这更像是一种宣告,向她逐渐不满意的生活的一种宣告,只不过是个开始,不是结束。
怎么看这部作品呢,我真的不知道。
我只知道,如果说到对女性复杂心理的描述,我更喜欢劳伦斯的《虹》,更为直接的风格。
第二篇:《天黑前的夏天》读后感衣着背后——读《the summer before the dark》有感夜深人静,一杯咖啡,一盏台灯,一本书,一个人。
《天黑前的夏天》,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著,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这不作品被誉为继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之后的第二部不容错过的好书。
中年妇女,旅行,思考,人生。
本书以女性的视角出发,用生动形象的笔触描述了一位家资殷实的中产阶级中年妇女在某个夏日突然间打破常规,走出规范生活的感情变化和内心体验,细致地描摹了这位女性内心关于人生、爱情、婚姻、自我的困惑。
凯特·布朗太太是一位四十五岁的中产阶级妇女,丈夫是一位医院工作的神经科专家,育有四个孩子,大的二十五,小的十九岁,家资殷实,她是专职的家庭主妇。
天黑前的夏天读后感
![天黑前的夏天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6d78184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b1.png)
《天黑前的夏天》读后感800字《天黑前的夏天》是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的长篇小说,是一部以女性视角观察生活、体味生活,用女性思维想象与表达的文学作品。
小说刻画了一位中年女子在某个夏日里来临之时,突然打破常规,走出规范生活的情感变化和心理体验。
小说的主人公凯特二十年来都料理家庭的一切事务,她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但是,当丈夫和儿女都忙着计划各自的暑期行程的时候,她突然怅惘若失,顿觉万分悲凉。
于是,在疑惑彷徨中,她走出了家门,踏上了属于自己的旅途。
如果不是女性未到中年,怕是很难理解书中的感受和意思。
尤其是书中反复出现的梦境和设定的场景,像不断在梦境中解救受伤的海豹,最后几个人逛动物园中的一些隐喻……都会让人心生疑问同时思考寻找答案,觉得一本好书就是这样让人思考而不是给出结论和索引,除非是说明书和字典一类的东西。
这本书通过主人公女性的视角对自己及和周遭生活和人的感受,面对中年危机的惶惑及人性、社会性、家庭组建成长和孩子们成长离开过程的分析,梳理自己从新坦然面对。
中国有句古话“四十不惑”说的是人到中年没啥不懂和疑惑的了,可当人生没有疑问需要解决的时候,当子女长大,当配偶稳定平淡、当事业稳定一切面临退休休息的状态时,对体健身强但同时也开始显现老去的中年恐怕就是最大的困惑和惶恐吧!而这本书通过女主人公自我梳理反省救赎自我的过程,我感觉内心也被梳理了一次。
同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还透过书中女主人公的旁观展现出辩证真实的社会性、人性、男性、女性、人的不同年龄成长阶段的真实状态。
更是让人读完有清醒的认知。
从女主人公作为居家主妇不得不选择的被动出走到最后决定回归家庭的结束,与其说是回归,不如说是坦然面对并接受了现实所赋予的一切。
不再恐惧面临衰老、背叛、依赖、异议……坦然面对现实生活给予的美好和无奈真正的救赎了那个害怕衰老和已经所谓“没用的中年家庭主妇”的自己。
最后还是要感叹多丽丝.莱辛这个伟大的女作家,送给我们这么好的作品,诺贝尔文学奖实至名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黑前的夏天读后感900字:莫琳和凯特天黑前的夏天读后感900字:莫琳和凯特
我看书从不写读后感,在读《天黑前的夏天》时,我就有这个冲动,看完一定要写一篇读后感。
我被莱辛那深深地文字功底折服。
起
初我不明白莱辛她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包括凯特的梦,我不明白她为
什么一直要做关于海豹的梦,后来我明白了,海豹就是凯特自己。
在土耳其,凯特邂逅了小自己十几岁的青年,他是她的情人。
他
们去西班牙旅行,本来属于他们的旅行应该是浪漫、激情的。
但是他
们的旅行随着旁人的猜忌眼神,以及杰弗里的生病,让凯特觉得漫长
而痛苦。
她开始想念丈夫,于是她丢下了杰弗里,怀着对丈夫的思念
她回到了伦敦。
玛丽,她的朋友,这是个放浪的女子。
凯特羡慕玛丽的生活,
她效仿玛丽,但是跟年轻男子的旅行,却没有让她享受到背叛的快感(她的丈夫背叛她很多次)。
与莫琳的邂逅,我想作者对莫琳的塑造,也许有着凯特年轻时的影子。
莫琳年轻、漂亮、追求者众多,但是她
不想像凯特那样,婚后围着家人转,仿佛自己的存在就是为了适应家人。
但是凯特对莫琳说的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刻:“我想,你可能想错了,你好像认为,只要决定不做这种人,那么选择成为的另一种人就
一定超过前者。
”是呀,我们总是会说如果我当初选择另一种生活,那么一定会比现在要过得好。
但是你想过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的呢?
1 / 2
这部作品将中年女性的内心世界做了真实、细腻的描写。
读完之后也让人思索很久。
婚姻,就是一个相互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呈现出来的过程,相互间的妥协、包容和牺牲也许能成就一段完美的婚姻,我只是在假设也许理想的婚姻应该就是这样的。
毕竟我还没有走入这个围城。
本书最后有一段是莫琳和凯特上街购物,她们遇到一个和莫琳年纪一样大的年轻的两个孩子的妈妈。
也许就是因为这段插曲,让莫琳最后选择和威廉结婚。
我想说这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它值得我去读第二次,因为它的优点不胜枚举。
最后以本书一段话结束我的读后感“我们穷尽一生评价、权衡、盘算自己的想法、感受……结果都是扯蛋。
我们怀着不同的想法和感情经历了某一事件,并在当时有了相应的判断,等事情过了很久——瞧着吧,看起来就会大不相同。
你以为,那才是当时的情况;你以前的所想所感,现在看来是那么可笑,那么乏味。
” 时间是检验事情与否的唯一标准。
既然可以肯定一年后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某些想法一定不同,那么为什么还要劳心费力的去评价这事呢?
2 / 2。